第
1
课 *沁园春 长沙
一、下列字词都是本课中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你能准确
地填出括号中的内容吗?
(一)容易读错的音
沁园春( ) 百舸( ) 寥廓( )
橘子( ) 百侣( ) 峥嵘( )( )
遏止( ) 方遒( )
答案:
qìn ɡě liáo/jú lǚ zhēnɡ rónɡ/è qiú
.
.
.
.
.
.
.
.
.
.
(二)容易写错的字
jìnɡ
( )自由
毕
jìnɡ
( )
万户
hóu
( )
hòu
( )鸟
答案:
竞
/
竟 洲
/
州 侯
/
候 稠
/
惆
橘子
zhōu
( )
九
zhōu
( )
岁月
chóu
( )
chóu
( )怅
(三)容易用错的词
1.
寥廓
【
词语释义
】
高远空旷。
【
运用提醒
】
“
寥廓”与“辽阔”容易混用。“寥廓”与“辽
阔”都有“广阔”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寥廓”多
用于空间范围,如“天空寥廓”;“辽阔”多用于平面方向,
如“地域辽阔”。
【
慧眼识真
】
(
1
)今岁又重阳,登高望远,看苍天寥廓、赏满地金黄、喝佳
酿美酒,放飞希望,抒发情怀。
(
2
)江苏的水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寥廓,一
泻千里。
请你选择,运用正确的是( )
【
分析
】
例(
1
)正确,例(
2
)错误。“寥廓”多用于空间范
围,不能用来修饰江面,应改为“辽阔”。
.
.
.
.
2.
意气
【
词语释义
】
①
意志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性格,如意气
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
运用提醒
】
“
意气”与“义气”容易混用。“意气”和“义
气”都与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性格有关,但二者的意义和使用
范围不同。“意气”往往指精神状态,“义气”一方面指由于
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另一方面也
指具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
慧眼识真
】
(
1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党代表们意气
风发,激情满怀。
(
2
)为意气出手帮朋友酿血案,“宝马男”砍保安案犯落网。
请你选择,运用正确的是( )
【
分析
】
例(
1
)正确,例(
2
)错误。例(
2
)写的是为朋友私
人关系而甘于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该用“义气”却误用了
“意气”。
.
.
.
.
二、以下是本课重要的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来了解一下吧!
重游故地抒豪情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全国范围的大革命
风暴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
动,先后建立了
20
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
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
——
韶山支部。这年深
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
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他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
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对中国人民
的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
配乐歌唱的诗——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
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
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
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
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
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作,
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
90
字)、
长调(
90
字以上)。
1.
上阕中的“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
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
分析探究
】
总领七句。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
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再次,抬头,看到天空:“鹰击长空”;俯首,看到水底: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
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
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
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2.
下阕的“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
分析探究
】
总领八
句。
例句
分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画出时代特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描写同学们的行动。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3.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精妙之处。
(
1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2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3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分析探究
】
(
1
)“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
写出红的范围之广。“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
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
.
.
.
.
.
.
.
.
.
(
2
)“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
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
字,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
3
)“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
地飞翔的姿态。“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
地游动的神态。
【
备选要点
】
4.《
沁园春 长沙
》
与马致远的
《
天净沙 秋思
》
在写景抒情上
有什么异同?(请从意象、思想感情、写作手法几方面比较)
附:
天净沙 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分析探究
】
《
沁园春 长沙
》
《
天净沙 秋思
》
意象
物大、量多,色彩绚丽,境界高远
物小、量少,色彩黯淡,萧瑟悲凉
感情
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热爱自然,
赞美生命,充满革命豪情
清冷凄凉,漂泊天涯,孤独无依,对家乡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写法
写景抒情,对比、比喻、对仗
写景抒情,情景并茂,名词排偶
情景交融
——
写乐景,抒豪情
一、课堂探究
1.
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用四字短语概括毛泽东
眼中的秋景特点。
【
我的观点
】
诗人在上阕用如椽大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有
生机的湘江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
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
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
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
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
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诗词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
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此论甚当。
由此看来,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色彩斑斓、
生机勃发、催人奋进的特点。
2.
词人不单单写景。请思考从这些对秋景的描写中,我们能
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
我的观点
】
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于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
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
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
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下阕虽着重抒情,
但也不乏情中含
景之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
的宏伟画面。可以说,
《
沁园春 长沙
》
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
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
进的信心和力量。
二、每课一得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意
象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体现了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具体说来,运
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抓准景物特点
世上万物,各有各的特点,要完成一篇优秀的情景交融的文
章,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
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内外巧妙联合。
如本词就抓住了秋天生机勃发、色彩斑斓的特点。
2.
写景选准词语,巧用修辞
最优美的写景需要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工夫,或是借助词语
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征,或借助修辞营造绝妙意境。如本词写
了山、林、江、舸、鹰、鱼之景,为突出它们的特征用了“万、
红、层、染、漫、碧、百、流、击、翔”等词语,呈现出一种
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3.
写景要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
写景不是单纯地写景,写景是为了满足抒情的需要,是为了
表现作者的情感。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只有将情与景
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做到情景交融。我们在写景的同时要注重将自
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努力做到表面是写景,而字里行间却蕴涵自
己的深情。如本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
学以致用
】
请你运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描绘一下家乡秋景,
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少于
150
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故乡的秋天总是来得很早,像猫一样蹑着轻盈的
步子
……
菊花,如载歌载舞的迎秋少女,这儿一堆,那儿一簇,迎风
怒放。远处,田埂上的菊花密密麻麻地点缀在绿草中间,犹如绿
布上洒下的碎金,又如大地彩色的襁褓。
那片枫林羞得如同天边的晚霞、炉中的火焰。秋风劲吹,红
叶或依依不舍悬于枝头,或轻轻飘飞躺满大地,把大地写满秋的
诗行。如果这时踩上如血般的落叶,它就会发出沉重的叹息,像
踩着整个秋天。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瑟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
观点交流
】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中国文化,向来具有咏秋的传统。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
最早的悲秋文字大概要推战国时期宋玉的
《
九辩
》
了:“悲哉!
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
图,读之令人心寒。古人悲秋,多源于诗人的忧国伤己情怀,最
著名的当推杜甫的
《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猿、鸟、木、长江、多病、霜鬓、浊酒共牵一情,同关一愁,可谓悲广愁
深。但同是咏秋,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色调也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