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卜口
设计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
沁园春 长沙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词的组成
:
1.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
58
字及以下)、中调(
59-90
字)和长调(
91
字及以上)。
文体知识
沁
( )
园春
字词检测
寥廓
( )
( )
子洲
百舸
( )
舸
:
挥斥方遒
( )
遒
:
浪遏
( )
遏
:
·
·
·
·
·
·
qìn
橘
liáokuò
指宇宙的广阔
ɡě
大船
qiú
强劲有力
è
阻止
赏鉴诗词的方法
1、诵读领会,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体味意境
3、运用联想,借助想象
4、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品味赏鉴一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5、写景诗句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万类霜天竞自由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渲染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气氛 ;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飞翔
;
翔
:
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竞: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品味赏鉴一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5、写景诗句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毛泽东
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省湘潭县人。
毛泽东作品有:,,,,等诗词都非常脍炙人口.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教学拓展一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品味赏鉴二
1、上阕提出
“谁主沉浮”
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2、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4、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品味赏鉴三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上下阕的联系: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全词主旨
《沁园春 长沙》一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阕
下阕
看
问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静景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动景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往昔峥嵘岁月稠···粪土万户侯
忆
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前呼后应
写景言志
忆事抒情
写作特色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语言精炼,表现力强
1、意境壮阔,伟人胸襟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拓展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教学拓展三
教学拓展四
碧云天
,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
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