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沁园春
•
长沙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孕育着
所有的希望。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毛泽东
和他的同学们,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热情
奔放。他们胸怀大志,畅论天下大事,激浊
扬清,尽情绽放灿烂的青春。如今,同样走上了青春旅程的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珍爱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
思考:面对苍茫大地,忆及当年的风华正茂,毛泽东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晨读心灵点灯
清平乐 六盘山
□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赏析:
上阕,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秋景开阔,长空高朗,闲云轻漾,北雁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与眷恋。从爽朗、舒畅的秋之情怀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口已经到达,英雄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下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战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红军战士的必胜信念。全词用语朴实,意境高远,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
读 你
我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静静读你。你光芒四射,灿若星辰。
你的一生,可谓大开大合,历经沧桑,戎马生涯,闯过了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波澜壮阔。你从湘江一路走来,明月如盘,披星戴月,南湖建党,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霹雳一声点燃燎原之火。 两袖清风,浩然正气,为了正义,甘愿做革命的先锋战士。朱毛会师,活捉张辉瓒,横扫千军显神威,你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早已使敌军闻风丧胆。遵义会议,终究是众望所归,历史最终的选择是你,而不是别人。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你缔造了一个个中国的神话。是你,化险为夷,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是你,力挽狂澜,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我敬仰你的军事才能,更爱你的诗词,钦慕你的才情。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将秋天南国的壮丽画卷展现在眼前,从山上到江里,再到天空。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提出反问,留下空间让读者思考。
“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男儿铮铮铁骨,却也有侠骨柔情,离别之苦,相思之情。
“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
展开浪漫主义情怀,从现实世界中进入幻想世界,恰当地运用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沙场的将才,难得有这么一种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这又是如何一种胸怀与气魄?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诗人又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新颖而又别致地反映出惊天动地的变化?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将梅花的高洁作为先锋战士的化身,品格高尚,气度恢弘。
我喜欢听关于你的故事,敬佩你的胆魄,欣赏你的才情,爱念叨你的诗词,品你那飘逸的书法,在一个个如梦的清晨和缠绵悱恻的静夜读你。
你是一代伟人,多少人为你的不同凡响写下了动人的诗篇,以及美丽的赞歌。今夜,我再一次读你,在你飘逸的书法旁凝视,在你深邃而富于魅力的诗词边沉醉,我仿佛听到了鸟语,闻到了花香,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
赏析:
读罢此文,让人情思翻飞,欲罢不能。可以看出,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读毛泽东,读他的故事、他的诗篇、他的人。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情真意切的表达中,毛泽东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首动人的诗篇,一个智慧的背囊,一段神奇的传说。
让人钦佩的是,作者对毛泽东的诗词情有独钟,而且了如指掌,谙熟于心。在信手拈来中,毛泽东诗词的无穷魅力在作者的笔尖流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广阔的阅读积淀、深沉的挚爱之情、良好的写作功底,是断难写出如此文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文章的。
□
毛泽东诗词名句
1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
菩萨蛮
·
大柏地
》)
2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
清平乐
·
会昌
》)
3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忆秦娥
·
娄山关
》)
4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念奴娇
·
昆仑
》)
5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6
.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七律
·
和柳亚子先生
》)
7
.
一唱雄鸡天下白。
(《
浣溪沙
·
和柳亚子先生
》)
8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水调歌头
·
游泳
》)
9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
》)
10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七律
·
到韶山
》)
11
.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七律
·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12
.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
七律
·
和郭沫若同志
》)
13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七律
·
冬云
》)
预习集腋成裘
qìn
zhēnɡ
rónɡ
ɡě
Liáo
kuò
qiú
lǚ
zhōnɡ
zhònɡ
zēnɡ
cénɡ
jìn
jìnɡ
kōnɡ
kònɡ
kàn
kān
dù
duó
竟
侯
候
洲
州
怅
伥
苍
沧
鱼
渔
竞
三、用准词语
1
.
寥廓
·
辽阔
辨析:
寥廓:高远空旷。多形容江天、视野,文中指宇宙的广阔,易与
“
辽阔
”
相混。辽阔:广阔,宽广,多形容河海、原野。
例句
:
(1)
连绵的大山如同五彩锦缎,桦叶摇金,层林尽染,蓝天
________
,白云高远,如长龙般蜿蜒于五彩山林间的一条条铁路线,将这如画的美景串联起来。
(2)
嘉义林管处指出,秋季的阿里山,常因山顶冷空气沉降与山谷上升暖空气所造成的隔热效应,形成波涛汹涌宛如
________
海洋的云海景致。
寥廓
辽阔
2
.
意气
·
义气
辨析:
意气:
①
意志和气概;
②
志趣和性格;
③
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只有名词性质。易与
“
义气
”
相混。义气:
①
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②
有这种气概或感情。有名词、形容词两种性质,多用于
“
讲义气
”
等。
例句
:
(1)《
十月围城
》
完全还原了中国历史上长久存在于中国民间的江湖
________
。
(2)
国人对于体育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意识和民族
________
的强调和伸张。
义气
意气
3
.
独立
·
独力
辨析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强调自主性。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调自己的力量。
例句
:王晓明
________
完成作业后,高高兴兴地来到爷爷
________
经营的水果店里,爷孙俩谈得可开心了。
独立
独力
四、解准熟语
1
.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生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采才华正盛。
文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一、作者档案
毛泽东
(1893
~
1976)
,字
________
,伟大的
______________
者,无产阶级
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和
________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一生著述很多,有
《
毛泽东选集
》
五卷,其中的
《
实践论
》《
矛盾论
》《
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
》
都是重要篇章。
润之
马克思主义
革命
战略
理论
毛泽东还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诗词想象奇特,气势磅礴。
《
沁园春
·
雪
》《
沁园春
·
长沙
》《
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蝶恋花
·
答李淑一
》
等都是著名诗篇。
二、背景访踪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
20
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
——
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往昔的战斗岁月,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卡片
词兴起于
________(
朝代
)
,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后来也称作“
________”
、“
________”
或“
________”
。其特点是
“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________”
。如“
________”
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宋代词坛上形成了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流派。
隋唐
曲子
杂曲子
曲子词
乐府
长短句
诗余
词牌
沁园春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派
婉约派
四、典句释义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这是仰视与俯视的结合,抬头看雄鹰在高空奋飞,低头瞧鱼儿在水中嬉戏,大自然的一切都在这美好的秋天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
怅寥廓,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面对苍茫辽阔的大地,作者发出了历史的询问,谁来主宰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呢?暗含着作者要投身革命事业,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崇高品质。
3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这几句生动地表现了同学们评点国家大事,发表战斗文章,批判腐朽事物,视当时的反动势力为粪土的豪迈气概。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探究多维研析
一、整体感知
上阕
“
看
”
统领的内容描绘了什么景象?下阕
“
恰
”
统领的内容塑造了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
“
看
”
统领以下七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
“
恰
”
字统领以下七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二、细节揣摩
1
.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怅
”
原意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吗?这一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读词,不能局限于某一字,必须放眼全篇,要在全词的大背景下去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
“
怅
”
字,原意是失意,但我们结合全词来思考,毛泽东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与使命感,使我们自然会得出这里的
“
怅
”
字表达了一种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这一句与秋景描写有内在联系,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
“
寒秋
”
而
“
竞自由
”
,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类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2
.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起承接过渡作用。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起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
“
同学
”
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
“
同学少年
”
的回忆,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3
.
这首词不仅景美,而且语言更美,你认为哪几个动词用得传神?
参考答案:
“
染
”“
击
”“
翔
”
等。
“
染
”
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层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其实,古人早有过
“
染
”
的这种用法,如王实甫的
《
西厢记
》
中就有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
“
万山红遍
”
,大有燎原之势。
“
击
”
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
“
浅底
”
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在飞翔吗?
三、创新思考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与毛泽东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相比,我们究竟缺什么?请在整体理解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思路提示一:
当今青年不乏理想与执著追求,但通常定位在个人发展上,缺少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思路提示二:
当今青年图稳求安,优柔寡断,缺少当年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壮果敢;当今青年谈吐作为,少刚性多柔性,缺少当年革命青年深远而雄奇的思想气魄,急需
“
补钙
”
。
思路提示三:
从成长来看,少年有大志,一生有大为;少年无大志,一生难作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业,正是基于他们年轻时的壮志激励。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当今时代同样需要
“
中流击水
”
、中流砥柱型的英豪,知识青年更应敢为人先立大志,从进入高一开始早起步,踏实奋进,渐强渐升,以不辜负时代的重托、民族的期盼。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的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
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
“
谁主沉浮
”
的问题,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鉴赏品悟揣摩
1
.
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
上阕写景抒情,以
“
独立
”
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动着词人激荡的思潮,为下文
“
怅
”“
问
”“
忆
”
蓄势。接着用一
“
看
”
字承首句
“
立
”
,领以下七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
“
湘江秋景图
”
,奠定了全词壮怀激越的感情基调。
下阕叙事,是上阕感情的发展与延续,用
“
百侣
”
呼应
“
独立
”
,再用
“
忆
”
字直贯以下几句,追叙当年词人就学期间的战斗生活,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末三句更进一层,展现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只有我们革命者,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至此,词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2
.
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上阕使用的意象有多种,相应的句子有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等,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特别是最后一句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意境高远,引人深思。
3
.
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上阕中
“
看
”
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
“
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中的
“
万
”“
层
”“
漫
”
,以及
“
遍
”“
尽
”“
透
”
这些词,在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词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碧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
“
百舸争流
”
中的
“
争
”
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中的
“
击
”“
翔
”
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之矫健雄姿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之欢愉自在。一
“
击
”
一
“
翔
”
,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炫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4
.
对比手法,增强效果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
“
万山红遍
”
与
“
漫江碧透
”
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
鹰击长空
”
与
“
鱼翔浅底
”
,
“
指点江山
”
与
“
激扬文字
”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
同学少年
”
与
“
万户侯
”
是明比;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情景交融
“
五注意
”
1
.
要有真情实感
要感染读者,情感必须真实。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文章必定枯涩空洞,黯淡无光。
2
.
把握抒情方向
一般情况下,片段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所抒之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写景时,无论是选择角度,确立侧重点,还是文章的遣词造句,倾注的感情必须始终一致,否则就会破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如
《
沁园春
·
长沙
》
整首词中都充满了积极乐观的豪情。
3
.
选择合适的景物载体
所选景物与所抒之情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而且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涵在精神实质中。
如本词中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
万山红遍
”
是诗人
“
星火燎原
”
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
4
.
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为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要注意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等表现手法,丰富景物的刻画点,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
5
.
注重炼字炼意,化腐朽为神奇
优美的写景往往是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工夫,借助词语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征,营造绝妙意境。
如
《
天净沙 秋思
》
作者通过
“
枯、老、昏、古、西、瘦
”
等六个词语将多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将无限愁思寓于景中。
请以
“
秋天
·
思乡
”
为背景,以
“
色彩
”
为重点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15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种类型的扩展关键在于对扩展要求中所蕴涵的隐蔽信息的捕捉、挖掘题目中明确的信息:
①
“
秋天
·
思乡
”
决定语段的抒情氛围;
②
“
色彩
”
明确了描述的对象的特征;
③
运用的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抒情为辅,情景有机交融。
答案:
(
示例
)
一枚枚火红的枫叶,向人们宣告着秋的到来,异乡的秋,让我想起家的温暖。那橙黄的色彩,就像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般色彩怡人。抬头看,蓝蓝的天空没有一朵白云,显得空旷旷的,就像我那漂泊的心找不到家的温暖。一阵阵秋风吹过,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或者我就是那黄黄的树叶,被风吹落在离根很远的地方。可又有谁知道,我对
“
根
”
那绵绵无尽的思念啊!
1910
年,毛泽东即将外出求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月性和尚的一首言志诗:
“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他将其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17
岁外出求学并立下大志是毛泽东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自此之后,他走出韶山,开始了真正自觉刻苦的学习生活,并有意识地
“
充分发挥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
”
。
他开始心系社会,励志苦学,探求大本大源,读
“
无字之书
”
,
“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
。他开始
“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
,
“
不为浮誉所惑,不与流俗相竞
”
。他开始建新民学会,乐观豁达地发出
“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
的豪迈战歌。
[
运用方向
]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在内容与
“
志向
”“
胸怀
”“
执著
”“
奋斗
”“
民生
”“
责任
”“
功利
”“
个性与人生
”
等相关的作文中。
[
精彩运用
]
青年毛泽东学识渊博,志向坚定,胸怀天下。
1910
年,不满于父亲安排自己进米店当学徒的毛泽东,怀着一腔救国的热血,怀着对旧制度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向往,走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求学道路。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的
5
年里,他如饥似渴地伏案苦读,同时找时间和风华正茂的同学们一起外出
“
游学
”
。
他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著奇文,斗汤屠,护校卫城,四处游学,志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强烈意识,成了他后来不断思考、不断斗争实践的精神原动力,也为他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领袖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没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就没有日后成为领袖的毛泽东。
巩固演练提升
阅读全词,完成
1
~
5
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
对词中
“
峥嵘、挥斥、粪土、击水
”
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对过去的岁月用
“
峥嵘
”
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
.
“
挥斥
”
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
.
“
粪土
”
由名词活用为动词
(
意动用法
)
,意为
“
视
……
为粪土
”
,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
.
“
击水
”
为游泳,在激流中奋力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解析:
B
.
“
挥斥
”
意为
“
奔放
”
。
答案:
B
2
.下列词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C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解析:
B
.
“
书生
”
是名词,
“
挥斥
”
是动词,不对称,构不成对偶。
答案:
B
3
.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
A
.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
.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
.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
.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解析:
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时间状语放在句前,然后按主、谓、宾的顺序构词成句。
答案:
A
4
.
《
沁园春
·
长沙
》
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体现了什么样的情调?与一般旧诗词里的
“
悲秋
”
情调相比,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能同学们对
“
悲秋
”
的诗词积累不多,但只要知道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有
“
悲秋
”
成分就可以答题了。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升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
“
悲秋
”
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原因在于越是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性,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5
.
《
沁园春
·
长沙
》
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山红江碧的绚烂画面。在你所背诵过的古诗中能否找到类似的画面?请默写其中一首,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示例
)(1)
白居易
《
忆江南
》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这首词别出心裁地以
“
江
”
为中心下笔,又通过
“
红胜火
”
和
“
绿如蓝
”
,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热爱。
(2)
杜甫
《
绝句
》
: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这首诗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映衬。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2013·
山东卷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
不眠
”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鉴赏描写意象的艺术手法,以及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1)
三、四句描写
“
烟
”
,第三句是对
“
烟
”
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
“
烟
”
的洁白;第四句是对
“
烟
”
的动态描写,
“
流
”
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
“
烟
”
的艺术手法: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等。
(2)
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
“
不眠
”
,对
“
不眠
”
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
“
惜
”
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那就是爱惜山寺夜里的美景,这就是诗人
“
不眠
”
的原因之一。第七句
“
谁见无家客
”
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那可能是漂泊无依、思家念亲、孤独寂寞等羁旅之思。
答案:
(
1)
三、四两句中的
“
烟
”
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
“
流
”
字描写烟之动态,形象生动。
(2)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
“
开门惜夜景
”
,
“
惜
”
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
“
无家客
”“
独
”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