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1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1页)

ID:573237

大小:17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学重点:从意象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 沁园春 长沙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诵读、疏通、理解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 、听录音 --- 随读 --- 对照注释疏通字句 2 、研讨: ( 1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立、看、怅、问、忆 ( 2 )、“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渲染了热闹气氛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 3 )、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 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 沁园春 · 长沙 》 意象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 《 沁园春 · 长沙 》 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 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 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 沁园春 长沙 》 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辐射式 诗人(我)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 看 忆 万类 同学少年 各种并置景物 各种并置活动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4 )、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 5 )、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 。 ( 6 )、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 突出了 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 7 )、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 ?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谢谢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