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
人们常常赞美青春,因为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人生易逝,更何况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是热情向往,是积极沉淀,是我们不受任何约束而锐意进取,开始到社会峰谷中探险的年代。无数条成功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无数成功就在眼前。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即将要学习的这
首
诗歌。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诗人介绍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
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
当时革命蓬勃发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
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一)词
: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
配乐歌唱
,
始称“
曲子”或“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
长短句”
.
(二)
词的基本特点是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文体知识
(三)词的组成: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四)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文体知识
预习作业检测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
沁
园春( )
(2)
峥嵘
岁月(
(3)百
舸
争流( )
(4)怅
寥廓
( )( )
(5)挥斥方
遒
( )
(6)浪
遏
飞舟()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
漫江
碧透
(2)百
舸
争流
(3)万类霜天
竞
自由
(4)
怅
寥廓
(5)峥嵘岁月
稠
(6)挥斥方
遒
(7)
激扬
文字
(8)
粪土
当年万户侯
(9)到
中流
击水
(10)浪
遏
飞舟
课文鉴赏
感知课文
1、
朗诵
课文
,感
受
节奏。
注意:字词的
读音
、朗诵的
节奏
、朗诵者的
情感
。
2、全班同学一起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12
沁园春
·
长沙
独立
/
寒秋,湘江
/
北去,橘子洲
/
头。 看
/
万山
/
红遍,层林
/
尽染;漫江
/
碧透,百舸
/
争流。鹰
/
击长空,鱼
/
翔浅底,万类
/
霜天
/
竞自由。怅
/
寥廓,问
/
苍茫
/
大地,谁
/
主
/
沉浮?
携来
/
百侣
/
曾游。忆
/
往昔
/
峥嵘
/
岁月稠。恰
/
同学
/
少年,风华
/
正茂;书生
/
意气,挥斥
/
方遒。指点
/
江山,激扬
/
文字,粪土
/
当年
/
万户侯。曾
/
记否,到
/
中流
/
击水,浪遏
/
飞舟?
研读上阙
朗读,思考:
(1)词的上阙,
主要
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景
(2)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明确:秋天 橘子洲
(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4
)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
补充:”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具体哪些景色
?
补充:”意象”,写进诗歌的已经融入作者情感的景.物.人.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17
诗中有哪些意象?
象
(客观事物)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意象
(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18
写
景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
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
俯视
(5)描写景物上又有什么特点?
引申讨论:“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有几幅画面?取个小标题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
峥嵘岁月图
1911
~
1925
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
《
湘江评论
》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年龄气质
(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
精神状态
(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战斗行动
(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图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时间、地点、人物
见景—生机勃 勃之景
生情—济世沧桑之情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追忆—当年革命盛景
感怀—往昔壮志豪情
过渡
上阕: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
:
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总结:
本词主要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志向 ?
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宰国家命运.改造旧世界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