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9页)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19页) 2

ID:573249

大小:1.1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 长沙 赏析诗词三看: 一看标题:了解写作对象; 二看作者:做到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了解时代背景。 文体知识: 1. 别称 : “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  如 《 稼轩长短句 》《 东坡乐府 》 。 2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3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4 、分类 ① 根据 字数 多少分为 小令 ( 58 字以内)、 中调 ( 59—90 字)、 长调 ( 91 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片、下片。 ②根据 内容 分为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 20 世纪中国独领一代风骚的诗人、书法家,他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抒写现代精神,评说当代中国。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气势宏伟的中国革命的营销史诗。 背景介绍: “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1925 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点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独立寒秋图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诵读并讨论: 1.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2.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选取其中两个词谈谈其妙处。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提示 : 分析写景的语言 , 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 静景 我们往往要注意 形容词和副词 ;对于 动景 我们往往要注意 动词。 炼字 万 山红 遍 层 林 尽染 漫 江碧 透 百 舸 争 流 鹰 击 长空 鱼 翔 浅底 万、层、百:形容山、林、舸之多;遍:红之广 ; 尽:范围之广;染:拟人手法 ; 漫:江水溢满之状;透:水之清; 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飞之矫健有力; 翔:游之轻快自如。 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 竞 “ 竞”字写出了万物都奋发自强、 蓬勃发展的生机。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阕: 即景抒情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忆 峥嵘岁月图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 蔑视功名利禄的豪迈气概 恰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设问结尾 ,含蓄 巧妙回答了“谁 主沉浮”的问题 : 主宰国家命 运 的, 是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世界的革 命青年。 下阕: 同学少年 情中显志 中流击水图 上阕: 即景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同学少年 情中显志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① 确定情感基调 ② 确立语速 ③ 确定诗句的停顿 ④ 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 不是 情感的直接流露, 也不是 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 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 这里的所写之“ 景 ”、所咏之“ 物 ”,即为客观之“ 象 ”;借景所抒之“ 情 ”,咏物所言之“ 志 ”,即为主观之 “意” :“ 象 ”与“ 意 ”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