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作者简介
毛泽东
: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
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
年
发表于重庆
《
新民晚报
》,
引起极大轰动。
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沁
(
qìn
)
莽
莽
(
mǎng
)
分
外妖
娆
(
fèn ráo
)
成吉思
汗
(
hán
)
数
风流人物
(
shǔ
)
稍
逊
风骚
(
xùn
)
今
朝
(
zhāo
)
词
文理解
1
、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到底面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
、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摄的
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
高”。
3.
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
"
须
"
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上阕
写北方
壮丽的
雪景,
赞美祖国
大好河山
北国风光
(总写)
概括
登高望远
(具体写)
冰
:
封
(静态)
千里
雪
:
飘
(动态)
万里
开阔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
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晴日景象
(想象)
红装素裹 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 艳丽多姿
艳丽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实景
虚景
研读课文
4
、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请你
品味一下这两句语言(娇、竞、折腰)
5
、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6
、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
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总结
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江山如此多
娇
引
无数
英雄
竞折腰
惜
秦
皇、汉武
唐
宗、宋祖
成吉思汗
略
输文采
稍
逊
风骚
只
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梳理总结
上阕
下阕
艺术特色
1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
、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本
篇虽
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上阕,即景生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
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作者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