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制作 马海征
学习目标
1.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2.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3.
通过作品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沁园春 雪
《
沁园春
》
这个词牌规定
114
个字,分上下两阕
què
,上阕
13
句,下阕
12
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 园 春
雪
请说说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风花雪月 雪中送炭 冰雪聪明 程门立雪
雪上加霜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囊萤映雪
阳春白雪 报仇雪恨 风雪交加 傲霜斗雪白雪皑皑 阳春白雪 饱经霜雪 报仇雪耻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窖 冰消雪释 冰雪严寒 餐风啮雪 餐风茹雪 鹅毛大雪 飞鸿踏雪
请再找几句咏雪的诗句
1.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2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
梅花
》
)
3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
《
江雪
》) 4.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
《
从军行七首其四
》) 5.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
《
行路难
》)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
《
别董大
》) 7.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
《
绝句
》)
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管是上马挥戈剑的勇武,还是下马草军书的果决,也不管他显示出来的是纵横捭阖的气魄,还是文采风流的才情,都是纯粹中国式的。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自少年始,直至暮年,贯穿其一生。其一生伴随中国革命的发展,其作品堪称浓缩的中国革命诗史
……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
独领风骚
诗人
毛泽东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一位才情超迈的诗人,他以厚实的文学修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表现青春意气、爱情悲欢,表现英雄壮志、大同理想,其作品善于灵活用典、点化前人旧作,形象丰富生动,意境雄浑,读懂了毛泽东的诗词,就读懂了
20
世纪中国那一段悲欢离合的历史,也就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它所传承的文化。
《
沁园春
·
雪
》
写于
1936
年
2
月。当时
,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5
年
8
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
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给人民以极大鼓舞。
毛泽东,字润之。
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词的特点
词又叫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
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
沁园春
》
这个词牌规定
114
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
13
句,下阕
12
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曲词”,是配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
词的题目
。这是一首
写景咏怀词
、古典词。
听读本词并思考
自学反馈
1
.给
红色
的字注音:
沁
园春(
)
莽
莽(
)红装素
裹
(
)
略
输
(
)稍
逊
(
)成吉思
汗
(
)
折
腰(
)今
朝
(
)分外妖
娆
(
)
数
风流人物(
)
稍逊风
骚
(
)
qìn
mǎng
guǒ
shū
xùn
hán
zhé
zhāo
ráo
shǔ
sāo
2
.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
ā
ng
素裹(
)
顿失
t
ā
o t
ā
o
( )
江山多
ji
ā
o
(
)
一代天
ji
ā
o
(
)
成吉思
h
á
n
( )
装
滔滔
娇
骄
汗
1.《
沁园春
·
雪
》
这首词写于
年
月,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词的上一节又称
,词的下一节又称
。
2.
这首词的题目是
《
雪
》
,哪些诗句是描写雪景的?词中雪景以“白”为特征但又未着一个“白”字,作者用哪些词语将洁白的雪原展现出来?
3.“
望”字统领了哪些句子?下阕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一个?它又统领哪些句子?
4.
这首词的上阕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分写雪景的
句子中写到的景物有
、 、 、 。
句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展开想像写景的句子是
。
5.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
,下阕评论千秋历史,赞 颂
。
6.
下阕评古论今,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提到的历史人物有
、 、 、 、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
。
7.“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者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8.“
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分别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9.
点明作品主旨的句子:
。
10.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完成思考题
1.《
沁园春
·
雪
》
这首词写于
年
月,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词的上一节又称
,词的下一节又称
。
1936.2
、 词牌名(作用:规定了词的形式)、
词的题目(作用: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上阕 、 下阕
2.
这首词的题目是
《
雪
》
,哪些诗句是描写雪景的?
词中雪景以“白”为特征但又未着一个“白”字,作者
用哪些词语将洁白的雪原展现出来?
上阕 、
"
冰
""
雪
""
银
""
蜡
""
素
"...
3.“
望”字统领了哪些句子?下阕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一个?它又统领哪些句子?
“
望长城
…
试比高”、“惜”、“惜
…
大雕”
4.
这首词的上阕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分写
雪景的句子中写到的景物有
、 、 、 。
句运用了拟人的
方法。展开想像写景的句子是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5.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
,下阕评论千秋历史,赞 颂
。
北国风光,展壮丽河山 诗人理想
6.
下阕评古论今,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提到的历史人物有
、 、 、 、
。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
。
江上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等
7.“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者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此句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赞美”一词在全词中表达情感比较单薄、单一,并且在音韵上不符合本词要求
。“
折腰”本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之意,且比“赞美”程度更深,更能体现无数英雄为祖国壮丽河山而倾倒之情。
8.“
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分别指什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
即文治;“弯弓射大雕”指武功。都用借代手法。
9.
点明作品主旨的句子: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对偶、夸张
(
2
)比喻、对偶、夸张、拟人
(
3
)比喻、拟人
(
4
)借代
10.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
1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
园春
莽
莽 素
裹
妖
娆
稍
逊
qìn
ráo
齐读下边生词(每组词读三遍)
:
mǎng
guǒ
xùn
注意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分
( )外妖娆
②竞
折
( )腰
③成吉思
汗
( )
④
数
( )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
朝
( )
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分
( )外妖娆
fèn
②
竞
折
( )腰
zhé
③
成吉思
汗
( )
hán
④
数
( )风流人物
shǔ
⑤
还看今
朝
( )
zhāo
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北国
/
风光,
(
豪迈,高而慢
)
千
里
/
冰封,(拉长)
万
里
/
雪飘。(高昂)
沁园春 雪
1936
年
2
月
毛泽东
北国
/
风光
,
千里
/
冰封
,
万里
/
雪飘
.
望
/
长城内外
,
惟余
/
莽莽
;
大河
/
上下
,
顿失
/
滔滔
.
山舞
/
银蛇
,
原驰
/
蜡象
,
欲
/
与天公试比高
.
须
/
晴日
,
看
/
红妆素裹
,
分外
/
妖娆
.
江山
/
如此多娇
,
引
/
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
/
秦皇汉武
,
略输
/
文采
;
唐宗
/
宋祖
,
稍逊
/
风骚
.
一代
/
天骄
,
成吉思汗
,
只识
/
弯弓射大雕
.
俱
/
往矣
,
数
/
风流人物
,
还看
/
今朝
.
本着刚刚所说的注意事项
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思考
:
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
全文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
:
描写北国雪景
,
展
壮丽的
山河
下阕
:
评历史人物
,
抒诗人的抱负
赏析上阕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字总领?
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北国风光
——
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
——
分外妖娆”是分写。分写的内容由“望”字总领,领起的内容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
、
重要词句的品味: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从修辞、字词、含义等方面考虑)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3.“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
,
用了一个“娇”字
,
是褒义
,
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那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雪景,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4.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
互文)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
动静结合
。
5.
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
6.
“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
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
望
”
思考:望到了什么?
由此可见
,
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
先总写
,
后分写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
7.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
加上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
,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
,
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
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
,
诗人情感的跃动
,
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
生动活跃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
虚写。
总结上阕:
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
眼前实景
,接着写
想象虚景
,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另:请在课文里标注动静句、想象句)
江山如此多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写景、抒情)
1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
。
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
——
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分析下阕
2.
文中提到的英雄分别有什么功绩?
明确: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3.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
,“
惜”什么呢?
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
委婉
指出
短于文治的缺点
(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
“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
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1
、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
2
、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3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陪衬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作铺垫。
目的:
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态度
5.
毛泽东对古代五位帝王是怎样评价?
客观公允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业赫赫,为时代骄子;只可惜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不能成为美好河山的主宰。
6.
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
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
。“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8.
从下阕词中找出三组近义词。
(
1
)稍
――
略 (
2
)输
――
逊 (
3
)文采
――
风骚
9.
说说主旨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心,
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重要词句的品味
(从修辞、字词、含 义等方面考虑)
重点品读
1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句中“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试对这两句作点
赏析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
)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
)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
)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赏析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赋予群山、高原以动态描写,体现出其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赏析二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长城
—
莽莽
大河
—
顿失
山
—
舞
原
—
驰
望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静
动
总
分
实
虚
想象
写景顺序: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
—
略输
唐宗宋祖
—
稍逊
成吉思汗
—
只识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惜
俱往矣
过渡
评古
颂今
议论、抒情
上阕:
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
眼前实景
,接着写
想像
虚景
。
上阕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
如此多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像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
(寓情于景)
下阕:评古论今,纵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引无数英雄
竞折腰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歌颂
无产阶级英雄
(寓情于议)
结构内容
手法整理
中心内容归纳: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抒发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写作特点归纳:
1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2
、写实与想象结合,动静结合。
3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总结
拓展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
年
2
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他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来到橘子洲头。事后作
《
沁园春 长沙
》
。此时毛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因而发出了
“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呼喊。
《
沁园春 长沙
》
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
《
沁园春 雪
》
中是否有了回答?
探究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全词将
写景、议论、抒情
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
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思考
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
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
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
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
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
——
这样的人
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课外积累:尝试填写下列毛泽东诗词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赤橙黄绿青蓝紫,
-------------------
。
2
、
---------------------
,风景这边独好。
3
、雄关漫道真如铁,
-------------------
。
4
、
---------------------
,屈指行程二万。
5
、宜将剩勇追穷寇,
-------------------
。
6
、红军不怕远征难,
-------------------
。
1.
谁持彩练当空舞?
2.
踏遍青山人未老
3.
而今迈步从头越
4.
不到长城非好汉
5.
不可沽名学霸王
6.
万水千山只等闲
接下来,请大家再读本首词
!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 输 文 采
唐太宗
唐 宗 宋 祖
稍 逊 风 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翻开课本
P5
一起来看
研讨与练习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的含义。
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心,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
年
2
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
《
沁园春
·
雪
》
与
《
减字木兰花
·
广昌路上
》
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