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8页)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48页)2

ID:573279

大小:1.2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人 领袖》—— 你 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 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3/5/2021 沁园春 长沙 1925.9 【 学习目标 】 1. 品读 本 词的 意象运用特色 以及 炼字 上的精妙,并由此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词的 情景关系 。 2. 掌握写景的 一般角度 3. 掌握写景抒情词的 一般章法结构 。 4. 感受青年毛泽东的 壮志豪情 。 材料一: 毛泽东( 1893 - 1976 )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 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 《 言志 》 作文题时,他写下了 《 咏蛙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 17 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 :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学约定 三不谈 :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 材料三: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湘江游泳,写下了“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 《 湘江评论 》 ,在全国反响极大。 相关资料 3/5/2021 写 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 “ 五卅运动 ” 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地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3/5/2021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 “ 长沙 ” 为题写下了这首 《 沁园春 》 。 词 , 产生于 隋唐 ,全盛于 宋 , 配乐歌唱 , 句式不齐 , 又名“ 长短句 ” , 最初被称为“ 曲词 ”或“ 曲子词 ” ,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 , 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 , 成为诗的别体 , 所以 , 有人把他称为 “ 诗余” 还有人称之为“ 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 词调 ”,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 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 沁园春长沙 》 。 沁园春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关 于词的常识 词的分类 1 、 字数: 小令: 58 字以内; 中调: 58~90 个字; 长调: 91 个字以上。 2 、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预 习检查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 园春( ) 百 舸 ( 峥嵘 ( ) 寥廓 ( ) 挥斥方 遒 ( ) 浪 遏 飞舟( ) qìn gě zhēng róng liáo kuò qiú è 橘 子洲 ( ) j ú 三 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意节奏。 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沁园春 长沙 独立 / 寒秋,湘江 / 北去,橘子洲 / 头。 看 / 万山 / 红遍,层林 / 尽染;漫江 / 碧透,百舸 / 争流。鹰 / 击长空,鱼 / 翔浅底,万类 / 霜天 / 竞自由。怅 / 寥廓,问 / 苍茫 / 大地,谁 / 主 / 沉浮? 携来 / 百侣 / 曾游。忆 / 往昔 / 峥嵘 / 岁月稠。恰 / 同学 / 少年,风华 / 正茂;书生 / 意气,挥斥 / 方遒。指点 / 江山,激扬 / 文字,粪土 / 当年 / 万户侯。曾 / 记否,到 / 中流 / 击水,浪遏 / 飞舟? 思考以下问题: 1 、词的一般结构是怎样的?本文可概括为哪五幅画面? 2、词的上片写景部分写了哪些意象(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3 、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 、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5 、结尾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万山 红遍 :写出山势之绵延。 3/5/2021 层 林尽 染:写树木之深茂 3/5/2021 漫 江碧 透:写河水之充盈。 3/5/2021 百 舸 争 流:写船只之众多。 3/5/2021 鹰击 长空 :写秋天天空之开阔。 3/5/2021 鱼翔 浅底 :写江水之明澈。 3/5/2021 万类霜天 竞 自由 3/5/2021 写景 抒情词再探 —— 写景的 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思考:角度包括哪些? 视角 :远、近、俯、仰 动静 :动(形 / 声); 静(形 / 声 ) 感官 :视、听、味、嗅、触 正侧 :正面描写 / 侧面描写 远 近 仰 俯 静 动 绚丽多姿 生机盎然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5/2021 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绚丽多姿和生机蓬勃联想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命运与未来。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的斗争尤甚。 这首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重游橘子洲时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正是要发动民众,开办讲习所。 5 、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下片主要回忆自己在长沙求学与革命时的豪情壮志。 ① 1911 年, 18 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② 1913-1918 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③ 1918 年 4 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④五四时期,主编 《 湘江评论 》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⑤ 1915 年 9 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⑥ 1919 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5 、词的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6 、结尾的特点 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 遒 指点江山 激扬 文字 粪土 当年万户侯 曾记 否, 到中流 击水, 浪遏 飞舟? 恰 “同学少年”是怎样一群人? 青春年少 才华横溢 意气风发 胸怀天下 心灵崇高 内容小结: “ 看”(写景) 山上 树(远) 江中 船(近) 天空 鹰(仰) 水底 鱼(俯) “ 问”:谁主沉浮(述怀) “ 忆”(言事) “ 记”:浪 遏飞舟(抒情) 上阕 下阕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中流击水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慷慨激昂 以天下为己任 3/5/2021 四、合作探究 1 、 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四、合作探究 2 、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3 、试以上片为例,找出你认为最精妙、传神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合 作探究 品读 · 炼字 妙在哪里? 万山红遍 层林尽 染 漫江碧 透 百舸争流 鹰击 长空 鱼翔浅底 【 遍、尽 】 :红得彻底 【 透 】 绿得透彻 【 争 】 :千帆竞发 【 击 】 :矫健有力 【 翔 】 :轻快自由 品读 · 炼字 万山红 遍 层林 尽 染 漫江碧 透 百舸 争 流 鹰 击 长空 鱼 翔 浅底 突出事物特点 豪情壮志 昂扬向上 表达情感 3/5/2021 写 法赏析 (1) 写景抒情。本词选择了秋山的红叶和秋水的绿波来加以描写,正因为这些景色可以寄托革命的激情。又选择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来加以描写,反映了人民要求解放的愿望。 “ 怅寥廓 ” 以下,由写景转入写情: “ 怅 ” 不是真的惆怅, “ 问 ” 不是真问,只是说得含蓄一些,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已经溢于言表。 (2) 灵活用典。古人说 “ 峥嵘岁月 ” 表示一种感伤情绪,词中运用了这一个典故。这里的 “ 峥嵘 ” 语意双关:既表示了岁月峥嵘,又表示了头角峥嵘,与下文 “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相呼应。 “ 挥斥 ” 一词出自 《 庄子 》 。 “ 中流击水 ” 出自 “ 中流击楫 ” 。 (3) 对仗手法。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对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 “ 鹰击长空 ” 对 “ 鱼翔浅底 ” ; “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对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 “ 指点江山 ” 对 “ 激扬文字 ” 。其中有对得很工整的,也有对得比较灵活的。对仗可以形成整齐的美。 (4) 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形式的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 “ 万山红遍 ” 与 “ 漫江碧透 ” 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 鹰击长空 ” 与 “ 鱼翔浅底 ” 、 “ 指点江山 ” 与 “ 激扬文字 ”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 同学少年 ” 与 “ 万户侯 ” 是明比;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与人民的被压迫 ( 未在词中点明 ) 是暗含的对比。 3/5/2021 (5) 用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贯串上下阕。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追忆往事,而以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一句,把上下阕贯串起来。从上阕的 “ 谁主沉浮 ” 引出了下阕的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和 “ 到中流击水 ” 的豪情壮志,突出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这就含蓄地回答了 “ 谁主沉浮 ” 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3/5/2021 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 怎样体现出来的? 1 、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 , 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绘景有什么特色? 2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 《 沁园春 · 长沙 》 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3 、请概括下片的人物形象。 风华正茂 热情奔放 关心国家 激浊扬清 才华横溢 蔑视权贵 无惧无畏 勇于斗争 链接高考题型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2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 3 )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 答题范式 】 描图景 + 点氛围 + 析感情 【 答题套路 】 1 、 这首诗描绘了( 特征 + 时间 + 地点 ) 的画面 。(盖帽, 1 分) 2 、描绘图景 (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2 分) 3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 2 分)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 答题步骤 】 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 抓住意象及其特征 ,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 ]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 一岁四行役 ”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一 )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 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步骤三 )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字面义和深层义。 (释义) 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点手法) (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分析其具体表现 。 (描景) 1 、或描绘了某人、景象 ( 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 第三步: 作用 2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结构作用 (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等 )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 [ 注 ] 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 縠( hú ) 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的 “ 闹 ”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 闹 ” 字用得好。 “ 闹 ” 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释字义 )。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 (点手法 )(步骤一) 花开本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得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 (步骤二) 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步骤三) 高考提问方式: 1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 、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 1 、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特征 + 身份) 2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艺术手法展开) 3 、概括情感、理想、追求等。 解题步骤: 形象 ——— 特征 ——— 意义(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 游子、隐士、英雄、将军、战士、 思妇、少女、孩童、老翁、樵夫 ……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写照。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 的鉴赏方法 ( 1 )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 )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正面描写) ( 3 )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 , 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 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 ) (侧面描写) ( 4 )注意细节描写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