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导入
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上,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
·
雪》
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8月
25
日,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
“
索句
”
,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
·
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的《
新民晚报
》上
,
引起极大轰动。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明确学习目标
:
1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
并
能
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
、
感悟诗歌内容,
理
解写景、抒
情
、议论
相
结合的特
点和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
用。
3
、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
怀
,以及
做
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
—
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
、书法家。
预习测评
生难字
沁
园春
( )
莽莽
( )
分
外
( )
妖
娆
( )
稍
逊
( )
风
骚
( )
今
朝
( )
滔
滔
( )
折
腰
( )
大
雕
( )
俱往
矣
( )
单于
( )
天
骄
(
)
多
娇
(
)
成吉思
汗
( )
数
风流人物
( )
qìn
mǎng
fèn
ráo
xùn
sāo
zhāo
tāo
zhé
diāo
yǐ
chán
yú
ji
ā
o
ji
ā
o
hán
shǔ
辨析多音字与形似字
折
折
腰 ( )
折
腾 ( )
zhé
zhē
数
数
星星
( )
数
见不鲜
( )
shǔ
shuò
妖
yáo
( )
不屈不
náo
( )
jiāo
( )傲
jiǎo
( )正
娆
挠
骄
矫
折
本 ( )
shé
数
字
( )
shù
yáo
( )幸
侥
jiāo
( )美
娇
听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是怎样的?
二、初读感知:
①
文章的标题
“
沁园春
·
雪
”
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
②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
“
沁园春
”
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
“
雪
”
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上片写景:描绘北国雪景。
下片议论抒情:品评
历代英雄
。
品读上片,思考问题
1
、词的上阕写景部分由哪个字统领?
统领哪几句,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
2.
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3.
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4.“
望”字领起哪几句?
5.“
望”字可否换成“看”字?“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6.
上阕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词文理解
2
、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到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
一、上阕
】
1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
、
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由
“望”字统领
,
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
望
”
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
长城
”
、
“
黄河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
“
千里
”
、
“
万里
”
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运用比喻
、
拟人手法,把
“
山
”
、
“
原
”
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
“
舞
”
、在
“
驰
”
,
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
望”字可否换成“看”字?“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
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
“
望
”
。
“
顿
”
不可
删去
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4.
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
"
须
"
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示例: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上阕
写北方
壮丽的
雪景,
赞美祖国
大好河山
北国风光
(总写)
概括
登高望远
(具体写)
冰
:
封
(静态)
千里
雪
:
飘
(动态)
万里
开阔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
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晴日景象
(想象)
红装素裹 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 艳丽多姿
艳丽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实景
虚景
上阕总结
1.
在上下阕之间起过渡作用的是哪几句?
2.
“
引
”
也是个领字,到底
“
引
”
出哪些英雄人物
?
他们有什么共性
?
3.“
惜”字领起哪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4.
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
5.
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内容
?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6.
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句子,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读下片,思考问题
【
一、下阕
】
1
、
下阕可分几层?
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请你品味一下这两句语言(娇
.
竞
.
折腰)
2
、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示例:
“
娇
”
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
“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相照应
,表现出
祖国河山
的
壮丽美好。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如果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3
、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
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
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品味
“
略
”
、
“
稍
”
有什么作用?
“
略输
”
、
“
稍逊
”
和
“
只识
”
有什么区别?
“
略
”
、
“
稍
”
、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
略输
”
、
“
稍逊
”
、与
“
只识
”
,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
“
只识
”
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
、
如何理解“俱往矣
……
”的含义
?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
今朝”的风流人物,
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
诗人的自况
。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5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
“
往昔
”
与
“
今朝
”
对比,
“
英雄
”
与
“
风流人物
”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
江
山的历史作用。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梳理总结
上阕
下阕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作者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
品读:
请同学们深入研读全词,画出词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试着从用词、修辞手法、写景、表达情感、写作手法、意境等角度去说一说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可用
“ ”
这句
美,美在
。这样的句式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
1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
写作手法
美,美在
运用动静结合,“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之美。
2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
意境
美,美在
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1.《
沁园春
.
雪
》
是一首
______
,选自
_________
,其中
“
沁园春
”
是
______
,
“
雪
”
是
_______
。
2.
这首词的上阕写
______
。其中前
______
句是总
写
,
“
望
”
字统领以下
_____
句。另外,从
“
北国风光
”
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是
______
景;
“
须
”
字以下是
______
景,即想象
____________
之景。
3.
词的下阕是评论
______
,抒情。其中前两句起
__________
作用。
“
惜
”
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
_________
,后三句属于
_____________
。
4.
“
风骚
”
中的
“
风骚
”
指
______,
“
风”
指
______
.“
骚”
指
______
。本词中与它同义词的是
__________
。
5.
这首词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本首词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课堂检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