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说课人:练文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七
一、教材分析
《乡愁》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与传统古体诗歌选用月亮等意象表现乡愁不同,《乡愁》突破传统,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全新的意象,表达了
渴望与亲人团聚,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以及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课文要有典范性,要能开拓学生视野。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很多的关于乡愁的古体诗,以及学了两年多的历史,知识结构较完备,对乡愁的理解没什么困难。但学生们又没有离家离开亲人的经历,无法切身体会这种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深切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
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简单导入
带学生一起看几句学过的通过月亮来描写思乡的古体诗句。
2
、听读感悟
听录音,学生齐读,并思考问题,诗歌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乡愁的?(意象)
4
、分析意象的情感指向,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意象。(老师泛读,讲完以后,学生再读)
(重点)
提问讨论:
邮票、船票、坟墓与海峡指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讨论:海峡是什么?为什么要写海峡?
“我”是?
大陆+我
=
?
诗歌前三句写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最后一句的海峡指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情感升华)
重点讲解爱国之情的因缘。
(
重难点
)
5
、讲解诗歌的
语言艺术特点
。
6
、再次朗读
诗歌
。
五、板书设计
小时候 邮票 母子分开
长大后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 坟墓 母子诀别
现在 海峡 两岸割裂
家愁
国愁
艺术特点
音乐:复沓手法
形式:句式对称,整齐富有变化
叠词、数量词等同一位置的使用
结构:时间顺序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阅读鉴赏席慕蓉的《乡愁》,找出诗歌意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本诗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