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17

ID:573387

大小:4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 ‎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乡愁》‎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的一曲。因为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在这节课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之美,同时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听读与诵读,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余光中的资料及有关描写乡愁的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思乡曲》‎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大部分是内宿生)给学生谈谈想家的感觉,并朗诵小诗《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入思念家乡的氛围。‎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内宿生,有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情感体验,学生容易进入情境。‎ 二、走近余光中 根据学生介绍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充。‎ 学生展示查找到的有关余光中的资料。‎ 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文本解读 ‎ ‎(一)读《乡愁》,感受诗的音乐美 ‎1、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我们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 第一要素是把节奏读好。‎ 第二,节奏读好后,要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 第三,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要读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第四,朗诵这首诗时还要注意音变与轻声。第三节的“啊”要读作“呀”, “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 ‎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听《乡愁》录音,感受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语速。(播放朗读视频)‎ 本节课以朗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本诗感情基调是柔美、哀伤、深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语速要缓慢,还要适当读出颤音。‎ ‎3.请你带着柔美、哀伤、深情来进行朗读。‎ ‎(二)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 感情是看不见的,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给学生简单介绍意象的概念。‎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诗借助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小时候——邮票;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现在——海峡)‎ ‎3.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如何能表现作者的乡愁呢?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5.概括每小节诗的内容:亲情———爱情———哀情———盼统一 ‎6.作者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民族之愁;由前三小节的思亲之情,升华到最后一个小节的爱国之情。‎ ‎7.请大家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进行朗读。‎ 学习朗读诗歌的技巧,这是从感性上初步感受诗歌,但是,要真正把一首诗的神韵演绎得出神入化,还得要准确地把握它的情感。因此,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 ‎1.拓展延伸,让学生进步体会乡愁。‎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乡愁”,要求也用诗歌的语言来描述,并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如:‎ ‎○乡愁是牛背上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 ‎○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 ‎1.古今诗人说”乡愁”。‎ 让学生展示古今中外有关乡愁的诗歌。‎ ‎2.说自己的“乡愁”。‎ ‎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有关乡愁的诗,以培养积累的习惯。‎ ‎2.第二步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四、老师配乐深情朗诵《乡愁》结束本节课。‎ 教师配乐朗诵《乡愁》。‎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用情感受诗歌的美。‎ 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氛围中再次感受诗歌的美。‎ 板书设计 读《乡愁》,感受诗的音乐美 ‎ ‎ ‎ ‎ ‎ ‎ ‎ 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 ‎ ‎ ‎ 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 教学反思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