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ppt课件(31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ppt课件(31页)

ID:573404

大小:486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平昌中学 牟杰 【 制 】 一。 课前导读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 《 人间词话 》 中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碧绿的荷花,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理解。宋 • 杨万里曾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A 了解作者朱自清的基本情况 , 知道他的代表作品 , 欣赏其散文名篇。 B 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能够说出文中景物的特点及所用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独有的语言美。 C 领悟作者借月夜荷塘所抒发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能力目标: A 使学生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说出本文比喻的妙处何在。 B 让学生掌握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与同类文章做简单的鉴赏对比。 3 德育目标: 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朱自清先生当时心情的“不平静”,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的心境,进而更直观的了解历史。 、 】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 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 清隽 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 《 雪朝 》 、 《 踪迹 》 、 《 背影 》 、 《 春 》 、 《 欧游杂记 》 、 《 你我 》 、 《 精读指导举隅 》 、 《 略读指导举隅 》 、 《 国文教学 》 、 《 诗言志辨 》 、 《 新诗杂话 》 、 《 标准与尺度 》 、 《 论雅俗共赏 》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 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 清隽 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 《 雪朝 》 、 《 踪迹 》 、 《 背影 》 、 《 春 》 、 《 欧游杂记 》 、 《 你我 》 、 《 精读指导举隅 》 、 《 略读指导举隅 》 、 《 国文教学 》 、 《 诗言志辨 》 、 《 新诗杂话 》 、 《 标准与尺度 》 、 《 论雅俗共赏 》 。 毛泽东 称赞他和闻一多“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摘自 《 别了,司徒雷登 》 ) 二。朗读 ( 荷塘月色 . lnk 超链接 ) 思考 江南 汉 . 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周敦颐 《 爱莲说 》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1. 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 ( wěng ) 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 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 , 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 duó ) 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定要做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4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 niǎo,nuó ) 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 ( mò )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 (ē) 玲 ( 英语 violin 小提琴的译音 ) 上奏着的名曲。 6. 他找到宁静了吗 ? 认真阅读课文 4— 6 段 , 看看作者着重以哪些景物来写荷塘 , 写月色 , 写荷塘四面的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7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语言形象生动,景物形象逼真,你能说说其中的技巧吗?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 《 采莲赋 》 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 ( yuàn ) 女,荡舟心许;鷁 ( yì ) 首徐回,兼传羽杯;櫂 ( zhào ) 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 jū ) 。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8 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于是又记起, 《 西州曲 》 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三 。字词积累 5 、字词积累: 僻(幽僻)      缀(点缀)      泻(腹泻)       避(躲避)      辍(辍学)      泄(排泄)       倩(倩影)      靓(靓丽) 谐(和谐)   靖(绥靖)      婧(婧女) 楷(正楷)  辨(辨别)      采(神采)       辩(辩论)      彩(彩色)       ---- 蓊蓊郁郁: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 霎时:极短的时间 , 片刻。 [ ① 刹那 ; 刹时 ( 极短的时间 ) 。②瞬息 ( 比喻极短的时间 ) 。③顷刻 ( 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 相当于“一会儿” ) ] ---- 袅娜①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②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① 袅娉 ( 袅娜娉婷。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 。②袅嫋 ( niǎo )( 纤长柔美的样子 ) 。③余音袅袅 ( 形容声音绵长不绝 , 宛转悠扬 ) 。 ] ---- 脉脉①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如温情脉脉。②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 朗照:朗 , 明亮。明察 , 明鉴的意思。 [ ① 朗白 ( 明亮发白 ) 。②朗朗 ( 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 ) 。③朗鉴 ( 明鉴 ) 。 ④朗明 ( 明亮 ) 。⑤朗净 ( 明净 ) 。⑥朗目清眉 ( 眉清目秀 ) 。⑦朗秀 ( 清秀 ) 。 ]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 第二部分( 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 小径漫步,表达感受 ) --------- 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 (4---6 自然段 ) 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 / 塘中的月色。 / 荷塘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 --------- 淡淡的喜悦。 第四部分( 7 自然段到最后),离荷塘: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五。 快速浏览课文 , 思考下列问题 : 1. 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 月下散步 ---- 作者的行踪 作者的行踪 :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 1. 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 , 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 ---- 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2.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 ---- 要联系当时的 时代背景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 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 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 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 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 , 拿起枪来革命 , 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时代背景 :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 ---- 寻找 宁静 他找到宁静了吗 ? 认真阅读课文 4— 6 段 , 看看作者着重以哪些景物来写荷塘 , 写月色 , 写荷塘四面的 ? 荷塘 月色 四周 荷叶、荷花、荷香、荷水 塘中景物、月光、光影组合 树色、灯光、蝉蛙声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语言形象生动,景物形象逼真,你能说说其中的技巧吗? (修辞、叠词、动词) 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 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以虚写实。 用写女子姣美神态的词来写荷花, 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 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用 博喻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 用“歌声”比“清香”,“名曲”比“光与影”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 以“流水”喻“月光”,用“泻”而不用照,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 为动,有动感美。 用“浮”不用“升”,像“梦”,分别表现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的姿态,有状态美。 叶子与花在“牛乳中洗过”,写出了叶和 花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 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 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 塘月色呢? ---- 心情好,兴致高 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 真正的宁静?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 得到宁静, 不是真的宁静 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 以乐景写哀情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 江南旧俗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① 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 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 了。”) ----② 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 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 六 荷景 静静地泻 直接写 隔了树照 光与影和谐 荷塘上的月色 叶子和花:仿佛 …… 又像 …… 青雾:浮 间接写 云:淡淡的 灌木:落下 …… 黑影 杨柳:弯弯的、稀疏的倩影 数量: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杨柳树 形态:重重围住、漏着 …… 空隙 颜色:阴阴的 远 山 形态:隐隐约约、只有大意 数量:一两点 荷塘的四周 路灯光 亮度:没精打采的 蝉 声 最热闹 蛙 声 ----------- 突出寂静、冷清、朦胧、苍茫的特点。 七。拓展提升 1 1 古诗文中有关“月、荷”的诗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唐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 这是诗人从自然引起的遐想,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而产生无限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唐 ·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远隔天涯的双方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了。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唐 • 李白 《 峨嵋山月歌 》) 这是作者早年写故乡夜景的有名诗句。高山秋月,月影江流,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清江山月图。暗点秋夜行船,空灵入妙。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唐 · 李白 《 把酒问月 》) 以月亮为见证,说古人今人来去如流水。人生有限而时间无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 • 李白 《 静夜思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今夜白:诗作于白露节夜晚。前句写见露白而叹自然时序的变迁,后句见月明而思故乡之月更明。通过心理幻觉,表现对故乡的怀念。在战乱中见露见月,更增其忆舍弟之念。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唐 · 刘禹锡 《 石头城 》) 淮水:秦淮河。女墙:城上的矮墙。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抚今思昔,怎不伤感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 • 徐凝 《 忆扬州 》) 无赖:无奈。写扬州独占二分明月,是因望见月亮而思念意中人。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宋 · 晏殊 《 蝶恋花 》) 谙:熟悉,懂得。离别苦:一作“离恨苦”。到晓:因为思忆离人一夜无眠。朱户:红色的门窗。借月抒情,寄托离别的愁思。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宋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只。人长久:年寿的长久,感情的长久。婵娟:美女。传说月中住着嫦娥,这里借婵娟指明月。这是一句传诵千古的良好祝愿,宽慰离别的双方。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唐 · 杜牧 《 齐安郡中偶题 》) 荷: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大而艳丽、清香;花谢后生莲蓬、结莲子。荷又称芙蓉、芙蕖、菡萏( hàndàn ) 、莲。用拟人的手法写风荷 ( 荷叶受风 ) ,恨芳时不再、美人迟暮,怀着壮志难酬之痛。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 唐 • 李商隐 《 赠荷花 》) 相伦:相比。尘:比喻渺小。菡萏 ( hàndàn :莲花。针对人们重花不重叶的偏见,以荷花为例,说明“红花也须绿叶扶持”的道理。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宋 · 周敦颐 《 爱莲说 》) 作者给予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不同的美称,以此比喻三种不同品格的人。但以菊和牡丹衬莲,重点在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宋 • 周敦颐 《 爱莲说 》) 描写莲花正直、清香、洁净和高雅,称颂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以物拟人,寓意深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 · 杨万里 《 小池 》) 才:刚。尖尖角:露出水面的荷叶尖。写泉池风光。这两句比喻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发现和喜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 • 杨万里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诗歌写出六月天的西湖秀色。运用碧绿的荷叶衬托鲜红的荷花,相映成趣。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宋 • 杨万里 《 暮热游荷花池上 》) 碧伞:比喻荷叶。描写酷热的傍晚,观察荷花怕热的动态,体物甚微。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