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疾学在于尊师。
课前小活动
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藤野先生
鲁迅
藤野先生
,
名叫藤野严九郎
,
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
.
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鲁迅
(
1881—1936
)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
《
狂
人日记
》
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
有
《
野草
》《
朝花夕拾
》《
呐喊
》《
彷徨
》
《
华盖集
》《
坟
》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bù)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
年
4
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
《
自题小像
》
诗中
发出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
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
《
文化偏至论
》
等一系列论文。
1908
年从章太炎学
《
说文解字
》
,加入光复会。
1909
年
8
月,从日本回国。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
观看录像
,
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
1926
年,回忆了
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理解字词
绯红
( f
ēi hóng
):
鲜红
标致
( biāo zhì )
落第
( luò dì )
诘责
(ji
é zé
)
不逊
(b
ú xuù
)
托辞
(tuō cí)
油光可
鉴
(jiàn)
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深
恶
痛疾
(wù):
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
:
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速读课文,思考
:
1
.
在这篇
回忆性散文
中
,
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
,
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
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
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
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
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
3.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
,
还写了哪些内容
?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
“
我离开仙台之后”
.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
在东京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离别
在北京,怀念
(1---3)
(4---35)
(36---38)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
—
相处
—
离别
—
怀念)
选材:
3.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
,
还写了哪些内容
?
A
.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
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
B
.
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
C
.
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
D
.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
E.
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以“藤野先生是一个
______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
,
选择角度
概括人物形象
.
请各位同学积极思考
.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
耳闻亲见
——
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外貌
——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
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1)
人物身份
(2)
特点鲜明的肖像
(3)
治学角度
(4)
对待学生的角度
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 循循善诱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
“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
首先是
感激
、
怀念
,
体现在
:
①
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
然后是因
“
状况无聊
”
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
自我小结
两条线索
四个典型事例
一次思想的转变
两种真挚的感情
学会整理
研读精彩语段
,
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
1.
精读
1—2
段
,
思考
:
(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
如何呢
?”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
流露出作者矛盾
、
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
.
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
(2)“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
句中“标致”是反语
,
用以讽刺
.“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
,
用“实在”加强“标致”
,
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
,
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
而改动后语意直露
,
缺乏了讽刺意味
.
2.
精读第
5
语段
,
思考
:
(1)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
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
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
“
大概”表示猜测
,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
.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
有自谦
、
自喜、感激之情
.
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
,
包含一个弱
国国民的辛酸
,
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 “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
(2)“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
?
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
“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
想不到
.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
,
不易安睡
,
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
,
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 “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
3.
精读第
24---31
段
,
思考
:
(1)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
也无怪他们疑惑
.”
这句话
?
这句话不是直接
、
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
,
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
,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
,
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
,
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
,
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
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
(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
“
何尝”与“不”连用
,
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
麻木不仁
.
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
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
.
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
(3)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
,
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
,
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
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
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
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
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
------
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
4.
精读第
38
段
,
思考
:
“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
,
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
,
便增加了勇气
.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
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
?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
,
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
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
,
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
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
从而深化了主题
,
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
,
下面的说法
,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
(1)
标题是“藤野先生”
,
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
(2)
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
,
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3)
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
,
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
,
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
正确答案应选
(1)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
,
试比较本文和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
;
而
《
藤野先生
》
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
,
热心诚恳地关心
,
帮助
“
我
”
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
1
、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
、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作业:(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