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煤屑
弥望
蓊蓊郁郁
渺茫
霎时
脉脉
酣眠
梵婀玲
鷁首
敛裾
幽僻
媛女
峭楞楞
斑驳
(xiè)
(mí)
(wěng)
ǎ
(shà)
(mò)
(hān)
(ē)
(liǎnjū)
(pì)
(yuàn)
(yì)
(
bānbó
)
(miǎo)
(
léng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梳理出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梳理作者情绪变化过程
颇不宁静
暂时超脱
不宁静
出家门
赏荷塘
回到家
赏析第
4
段:月色下的荷塘
赏析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
修辞:比喻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出了荷叶舒展婀娜、灵动飘逸的风姿)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的闪光纤尘不染
(博喻。写出了荷花晶莹剔透、纤尘不染、闪闪发光、忽明忽暗的特点)
修辞:拟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写出了荷花轻盈多姿、娇羞不语、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态)
拟人效果:增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
修辞:通感
定义:把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功能相互转化、彼此沟通来感知外界事物的现象,叫通感。
举例:(
1
)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
2
)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
3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
4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通感运用效果
运用通感,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赏析第五段:荷塘下的月色
动词选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泻”字对照流水,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浮”字写出青雾与荷叶荷花相互映衬的状态,又写出了雾的轻柔。)
叠词的选用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写出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曲曲折折,写出荷塘的广度;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
叠词运用效果:传神描摹出眼前景物;增强语言的音韵美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即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合理揣摩本文主旨。
主旨探究
时代背景
1927
年
7
月,蒋介石发动
“
四
•
一二
”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