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ID:573555

大小:14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练习一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 ①陶 (yě) ② (yùn)育 ③异 (qǔ)同工 ④闲情逸 (zhì)‎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 ①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兰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渴望而不可即”。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 ‎ ②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落、嫩芽,我以偃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婆的摆舞。‎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 ①会当凌绝顶, 。( 《望岳》)‎ ‎ ②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 ‎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 ⑤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 ⑥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 ⑦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请你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智取”生辰纲的。‎ ‎ ‎ ‎5.夏季来临,某物业公司准备在小区内喷洒除虫药水,时间:‎5月30日14:00~15:00。请你代物业公司拟一份告示(只需写出正文部分内容),告知小区居民。要求:内容清楚,语言简明、得体。(3分)‎ ‎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 ‎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 ‎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 ‎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2题。‎ ‎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巴金《繁星》)‎ ‎11.文中所描写的繁星有什么独特的美?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3分)‎ ‎ ‎ ‎12.下面的一段文字描写月亮,与上文描写繁星相比较,它们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2分)‎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贾平凹《月迹》)‎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l3—15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13.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 ‎ ‎ ‎1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2分)‎ ‎ ‎ ‎15.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璧”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 ‎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6.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 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17.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臣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18.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2分)‎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 ‎2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2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 ‎ ‎2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 ‎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 ‎ ‎2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 ‎ 第三部分(60分)‎ ‎25.作文。(60分)‎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 请你以“聆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练习二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  四季景色千zī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zī  百态 玉树qióng  枝 ‎ ‎ (2)给加点字注音。 绽  放 ‎ (3)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  ‎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200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等问题作了重要  。‎ ‎ (2)“嫦娥一号”探测器经受了月食的  ,顺利传回搭载的30首曲目。‎ ‎(3)‎5月16日上午,中国盐城经贸洽谈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市规划展览馆前的广场上  开幕。‎ ‎ A.部署 考验 隆重 B.布置 考验 郑重 ‎ C.部署 考查 隆重 D.布置 考查 郑重 ‎3.下列各句中句意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2分)( )‎ ‎ A.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B.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C.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反恐“千里眼”,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事侦查、消防、环保、交通等众多领域。‎ ‎ D.由于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将为地方的经济文化腾飞带来巨大的机遇。‎ ‎4.《人民日报》‎5月6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 你对消息中的“暖春之旅”一词如何理解?(2分)‎ ‎5.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10分,每空1分)‎ ‎ (1)知者乐水,  (《论语》)‎ ‎ (2)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 ‎ (3)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诗句中的“国”指当时的国都  。‎ ‎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 ‎(5)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写出其中的一联:‎ ‎  ,  。‎ ‎(6)大海的浩瀚无边,曾经引起我国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联有关大海的名句:  ,  。‎ ‎6.文学名著阅读。(4分)‎ ‎ (1)下面对文学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 D.《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2)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请写出小说中有关他的两个故事名称。(2分)   、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8题(11分)‎ ‎  《新华日报》‎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员李亦纲说:“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损失。”‎ ‎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 ‎  92岁的某军区干休所退休干部范永贵说:“我还能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7. 为了清楚地了解灾情,更好地援助灾区,新盐中学初三(5)班学生接通了材料中的杨德明主任的电话,让你与他连线,你会对他怎么说?(3分)‎ ‎8. 该班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组织了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活动。(8分)‎ ‎(1)读了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些“声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从这些“声音”中找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精神。(2分)‎ ‎(2)该班同学决定组织募捐活动支援灾区,请你为这次募捐活动设计一段话,进行宣传发动,要求运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或名句。(不超过50字)(3分)‎ ‎(3)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手抄报,你认为应该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至少写出两点。(3分)‎ 二、综合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游 山 西 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4分)‎ ‎10.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 ‎【乙】‎ ‎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 (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窦光宇 ‎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2期 有删改)‎ ‎15.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3分)‎ ‎ ‎ ‎16.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 ‎ ‎17.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 “超软水”。(3分) ‎ ‎ ‎ ‎18.“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20分)‎ 父 子 萧忠民 ‎  半夜,201宿舍的聚会散了。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而去。桌上地下,尽是残羹剩汁,果壳糖纸。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 ‎  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  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60元钱交给双喜。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 ‎  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 ‎  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幽暗,少有行人。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 ‎  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 ‎ “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 ‎  老爹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己这副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  第二天,201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藉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 ‎ ‎20.文中“老爹”和陈双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4分)‎ ‎ ‎ ‎2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3分)‎ ‎22.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老爹”形象,请举一例作具体分析。(4分)‎ ‎ ‎ ‎23.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请结合其中一处说说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分)‎ ‎ ‎ ‎24.“老爹”留下的只是60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3分)‎ ‎ ‎ 三、写作(60分)‎ ‎25.请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注意:1.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   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  ‎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练习三 ‎ 一 (25分)‎ ‎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0)奥运会即将在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用《十则》中“ , ”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 班级开展“人间有爱”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2—6题。‎ ‎【爱心抒怀】‎ ‎ 2.下面是小军写的一段演讲稿,请按要求答题。(6分)‎ ‎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 倒tā ( ▲ )的房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猝( )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彻夜难眠‎▲‎ 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我们愿棒出一颗颗炽( )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击风雨!‎ ‎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2)依次在方框中填人所缺的标点。 ‎ ‎【爱心奉献】‎ ‎ 3.小勇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为其补充一两句议论性文字。(2分)‎ ‎ 汶川一震,举国悲痛。各界人士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 飞人刘翔两次共捐出了350万元,还想着为灾区人民再做些实事。主持人倪萍捐出了100万元,还在带动更多的人去募捐。火炬手金晶捐献了6000元,她只是刚刚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有个路人给了一位卖艺人100元钱,那位艺人道谢之后,转身就将钱投入了不远的赈灾捐款箱。100元不算多,但也许已是那位街头艺人平时好几天的收入…… ‎ 有捐款,就有数额;有数额,就有高低。此高彼低,你厚我薄,难免会有些议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 ▲ ‎ ‎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3分) ‎ ‎ 内容: ▲ ‎ ‎ 含义: ▲ ‎ ‎【爱心寄语】‎ ‎ 5.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2分)‎ ‎ 示例:妈妈 妈妈 ‎ 我深信你还活着 我深信你还活着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 深信地震只能 深信地震只能 ‎ 击碎钢筋水泥 ‎ ‎ 击不碎你坚强的心 ‎ ‎ 6.四川绵竹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南京治疗,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他 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言写下了一段赠言:‎ ‎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2分)‎ ‎ ‎ 二 (42分)‎ ‎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答: ‎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重3一17厘。(4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 ‎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 ‎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8.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答: ‎ ‎19.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答:(1) ‎ ‎ (2) ‎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 答: ‎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答: ‎ ‎2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 D.‎11‎ 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答: ‎ 三 (50分)‎ ‎23.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 练习四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圣火传dì梦想,爱心铸就国魂!‎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无法______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_______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_______它的容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 扩大 控制 B.扩大 控制 增加 C.控制 增加 扩大 ‎3.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 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改正:‎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依次是( )和( )(只填序号)(4分)‎ ‎__________。所谓“形散”,一般指行文的结构灵活多样,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是指文章的主题集中。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欣赏散文。阅读散文,________。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A.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B.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文学形式 C.要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再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 D.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再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2分)‎ ‎(2)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3分)‎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4分)‎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一起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小题。(15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小题。(10分)‎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 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1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3分)‎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一17小题。(15分)‎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第 20 页 共 20 页 沛县唐楼中学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第 20 页 共 20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