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古诗鉴赏(中考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古诗鉴赏(中考题)

ID:573589

大小:12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上古诗鉴赏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                              ‎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 ‎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2012·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 ‎ ‎【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意近即可)‎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8.B 9.D 10.D 11.B ‎7、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                              ‎ ‎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33.(2011·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 ‎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22.B 23.D 24.D 25.B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 ‎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三、古诗词鉴赏(共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答: ‎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0. (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 ‎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 ‎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 ‎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B ‎60. (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 ‎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 ‎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5.(2011·湖南省长沙市)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 ‎56.(2012·湖北省荆州市)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来源:Z.Com]‎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 ‎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答: ‎ ‎13.(共6分)(1)(2分,每空1分) 破 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51.(2010·广西省百色市,四(一), 6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3分)‎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 (2分)‎ ‎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51.(2011·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47.(2012·江苏省徐州市)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51.(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 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54.(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答案】‎ ‎7‎ ‎8‎ B D ‎58.(2012·湖南省长沙市)‎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2.使:出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54.(2011·广西省河池市)‎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8.思乡 ‎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 ‎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答: ‎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 10. (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 ‎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 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38、2009年湖北省孝感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2分)‎ ‎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6.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 ‎7.A(2分)‎ ‎26. (2010·上海市,二,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答案】1.天空 2.D ‎。‎ ‎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 ‎ ‎10.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本诗标题与全诗内容是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分)‎ 答: ‎ ‎(2)本诗尾联中的“徒”字有哪几层意思?(4分)‎ 答: ‎ ‎2014年湖北省鄂州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 ‎(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9. (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 白 ‎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 (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分)‎ ‎ ‎ ‎【答案】(1)送别(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 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 ‎ 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14、2009年广西河池古诗文阅读 ‎ (一)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⑴.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⑵.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的看法,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 ‎11、⑴、C ‎⑵.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意思相近即可。)‎ ‎16.2009年沈阳市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B ‎17、2009年柳州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B ‎18、2009山东省枣庄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                                    ‎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                                    ‎ ‎3、⑴.“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⑵.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2、2009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 ‎⑵.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7、⑴.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 ‎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38、2009年湖北省孝感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2分)‎ ‎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6.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 ‎7.A(2分)‎ ‎41. (2010·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3-26,8分)审美体验(8分,每小题2分)‎ ‎(一)古诗欣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23.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 ‎ ‎24.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 ‎ ‎【答案】 (一)古诗欣赏 ‎23.(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4.(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59. (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 白 ‎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 (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分)‎ ‎ ‎ ‎【答案】(1)送别(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