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母亲的金手表》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母亲的金手表(13分) 琦君
⑴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⑵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⑶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⑷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⑸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⑹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⑺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昊天罔极。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
⑻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⑼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⑽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14、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请你阅读文章2-6段,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⑴
⑵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⑶
“我”想献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⑷
15、试分析③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我”和母亲的流泪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3分)
16、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4、(4分)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⑴“我”婉谢金手表
⑵理解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⑶牵挂
“我”想献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⑷遗憾(忏悔)
15、(3分)母亲是不舍得女儿远行,并对女儿异地求学充满了担忧;女儿对远离母亲也很不舍,并对母亲将她自己如此珍视的手表给自己充满了感动。
16、(3分)句子中“郑重其事地捧”“轻轻地放”具体形象地写出母亲拿金手表时的小心翼翼和慎重,表现了母亲对金手表的珍爱,进而体现了金手表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二)阅读《从教第一课》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4年8月)
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简要概括。(4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1、(1)推介古典文学作品(2)搬出当代流行作品
2、①他郁闷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或他郁闷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②“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3、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充满生命力,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迪龙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令人感到无比沉重。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7分)
黄 蜂 筑 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 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6.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每空1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17.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18.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19.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6.(4分)(每空1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赞赏)
17.(5分)
特点:勤劳(1分)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1分)
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1分)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1分,后觉得它可爱(1分)
18.答到两点即可(4分)
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 (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
(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19.(4分)
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
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四)阅读《又临黄河岸》,完成第13—15题。(共13分)
又临黄河岸
高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③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⑾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⑿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⒀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⒁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⒂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
(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
13.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地点
流泪原因
内心情感
第一次
山村里
①
悲愤痛苦
第二次
火车上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②
第三次
黄河岸
③
④
14.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3.答案示例:
①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人民颠沛流离)②兴奋激动③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④昂奋自豪
14.答案:①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黄河的情景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6分)
①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浩瀚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据专家测算,仅水产品一项,海洋每年就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能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解决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出路。目前,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海洋农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②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海可开发利用的水面约有147万平方公里。0—20米浅海面积约为15.7万平方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仅为0.5%;沿海滩涂面积约为2.17万平方公里,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的滩涂面积约有0.67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滩涂的利用率只有2
0%左右。此外,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据专家考证,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达2万余种,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约为28亿吨。然而,目前沿海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品种只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蚶、鱼、对虾等,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也仅为1100万吨。在发展我国海洋农业的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辽宁省由于实施建设海洋牧场新技术,仅两年时间,优质水产品就累计新增产值8.4亿元;山东长岛县改进养殖技术,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养殖获得成功。生物工程技术的使用更为提高海产品的产量开辟了新途径,如用重组DNA技术使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提高了25%。由此可见,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6.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2 分)
答:
17.阅读第②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4分)
【材料一】
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形成一批大型名特优新养殖基地。 (摘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
利用化学诱变技术和选育技术培育出来的“981”龙须菜,与野生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30%以上,亩产提高了3—5倍。“981”龙须菜的问世,不但使龙须菜成为我国第三大海藻养殖种类,也使我国龙须菜的养殖产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摘自《海南日报》)
材料一:
材料二:
16.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仅水产品一项”,就无法与前面的“各种丰富的资源”相呼应;同时也使后面的“提供”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17.答案:①我国海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②科学技术的使用为海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6—17题。(共6分)
小小贺卡让中华文化插上翅膀
戚家政
①在很多人的心中,寄送新年贺卡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查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贺卡的国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北宋时期出现了冬至寄门状的习俗,至清初发展成为元旦寄送用红纸制作表示吉庆的贺帖——红单。可见,用贺卡传递祝福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②西方最早的贺卡出现在1843年的英国,当时贺卡上只有一句话,但直至今天仍是西方贺卡上最常见的,这就是“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快乐”。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开始流行圣诞贺卡,后来在西方国家得到普及。早期的贺卡图案多已家庭聚会、跳舞和冬天的画面为主,宗教题材在当时的贺卡中并不多见。所以说贺卡的画面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文化。
③中国是贺卡大国,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贺卡超过5亿张。中国的贺卡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尤其是那喜庆的中国红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气。还有那喜鹊、红梅、福寿、鞭炮、对联,每一样都不得不说“很中国”。可见,当这一张张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贺卡被寄往世界各地,就如同一个个小小使者,传递着中国情中国意。
④现在的中国贺卡,不仅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也融合了更多现代中国符号,就像深受大家喜爱的卡通明星“喜羊羊”,也已经成为中国贺卡上的明星。
⑤近十年来,在华外资企业定制的新年贺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他们把这些具有明显中国符号的贺卡不仅寄给身在中国的客户和朋友,也寄往世界各地,一方面向中国朋友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另一方面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传递中国文化,突出他们身在中国的特殊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受欢迎的程度,也反映出这些外企在逐步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
⑥寄送新年贺卡现在仍是很多人一到初冬即着手准备的一件重要事情。大家都喜欢把最具中国味的贺卡寄给身在远方的朋友和亲人,让世界各国的朋友收到“最中国”的祝福,让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能手握亲人的祝福,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当我们寄出这些贺卡时,是不是已经派出了一个个使者,去传递中国文化?(原文有删改)
16.第③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① ,再说明中国的贺卡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最后说明
② 。(2分)
17.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一个方面体现了 “中华文化”?(4分)
【材料一】
中国贺卡,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而红色占据了大多数。鲜艳的“中国红”是中国的吉庆颜色;年画、书法、水墨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梅兰竹菊、富贵吉祥、福寿安康是贺卡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不同的人对贺卡的喜爱也不同:孩子们喜欢印有卡通明星“喜羊羊”的贺卡;年轻的学生们钟情于印有自己理想学校的贺卡;北京人对印有首博、鸟巢、大剧院这些新北京元素的贺卡情有独钟。
材料一:_①_
材料二:_②_
答案:16.①中国是贺卡大国;②传递着中国情中国意。
17.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体现了“中华文化”。
材料二:从中国现代文化角度体现了“中华文化”。
(七)阅读《低碳生活》,完成17—19题。(共8分)
低 碳 生 活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
17.阅读第①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2分)
18. 阅读第③段,说说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19. 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4分)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
材料二
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
17. 答案要点: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②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
18. 答案要点:①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②减碳效果就会非常惊人。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多抄上“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扣1分。
19.答案要点:①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低碳”方面来说明的。
②从“个人可以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来说明的。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个方面占2分。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8题(共6分)
动物们的纵欢时刻
①比起一本正经的人类,动物虽然更彪悍、野性十足,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倒是表现得颇为隐忍。它们晓得如何在动物园里保全自己,不给饲养员叔叔添麻烦;如何乖巧谄媚,从游人那儿弄到吃食。家养的宠物,性情更是温顺柔弱,像极了婴孩,满足人类怜宠的心理。实验室的老鼠猴子,为了搞点小零嘴,不厌其烦地跑迷宫,在电脑屏幕前一遍遍做傻兮兮的选择题,只有被捕杀的刹那,才做最抵死的挣扎。连放纵在自然界的野兽,也通常远远作路过状,若非惹急了,不轻易与人类为敌。
②不过呢,就像我们要时不时除去正装跑到KTV去吼一吼,动物也不乏性情流露和放纵享乐的时刻。
③宠物猫素来是温顺的典范,众多受虐事件的主角,但它们也有触动野性的小命门——猫薄荷。猫薄荷是有着灰绿色叶子、紫白色花的薄荷科植物,是诱惑猫儿进入狂欢舞会的入场券——那些优雅从容的高贵猫种,根本无法抵挡它浓郁的香味。你把猫薄荷的叶子弄碎扔地上,它们就会跑来,围着转,用爪子刨。如果味道足够强烈,猫便成虎,狂暴,流口水,神志不清地在地上打转,简直像人嗑了摇头丸。
④动物不单单喜欢“嗑药”,它们也爱沉溺于酒精世界。大象就是其中臭名昭著的一员。非洲象在吃了发酵果后,会变得极其兴奋而富于攻击性,而它们的亚洲兄弟则经常在醉后撒野。2002年12月,在印度东北部,有几头大象在破坏一个谷仓后意外找到几桶米酒,喝完之后,它们就开始横冲直撞,巨大的身躯甩啦甩啦,造成一起六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⑤常有报道说,吃了发酵果子的醉醺醺的鸟儿撞到建筑物或树上,然后一头栽下来,翘掉。这些“醉驾者”尤以知更鸟和腊翅鸟为甚。每年冬春天,冻僵的果子开始解冻,某些鸟类就统统吃掉这些发酵的果子。曾有研究表明,有些腊翅鸟因为毫不节制地吃了过多的发酵果而引发酒精性肝病。放纵,足以危害禽兽。
⑥猴子也喜欢喝酒,但是更接近人类的风格,懂得克制。有项研究颇为细致地比较了猕猴和人类的饮酒行为。研究者先将21只猴子做好标记,让它们集体在一个房间里随意饮用一种甜酒,度过“欢乐时光”。在另外一次,其中10只猴子分别被弄到单独的房间,关起门来独饮杯中物。研究者测定两次实验后猴子体内的酒精浓度,对比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饮酒行为。
⑦一位参与上述实验的科学家表示,这次实验并非只是看猴戏,猴子的饮酒行为像极了人类,“比起在群体中,单独饮酒的猴子会多喝2到3倍。在集体中时,有许多因素限制了它们尽情享用酒精,例如社会地位或等级制度”。等级高的猴子似乎有所顾忌,在群体中会克制着不怎么喝酒。此外,像人类一样,猴子的纵欢也随心情而异:心情愉快时,它们懂得适可而止;若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情绪紧张,猴子们就更倾向于狂饮。
(原文有删改)
17.第④段划线句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8.根据文章④—⑦段中的相关知识,你认为下面这则材料中的“甜甜”欢饮的习惯与文中的哪种动物相似,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
山东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里有个“海量”的黑熊“甜甜”,不仅喜欢喝啤酒,而且从来没醉过。
今年已经10岁的黑熊“甜甜”,直立起来有两米多高,憨态可掬。饲养员给它递上啤酒后,它手握酒瓶,仰着脖子,咕咚咕咚,酒量居然还挺大的。喝完一瓶,它又摇头晃脑、拱手作揖地继续向主人讨要。据主人介绍,如果“甜甜”高兴了,它会一瓶接着一瓶喝个不停。不过,每次当它喝到五六瓶时,就会主动停止喝酒,哪怕是主人美食引诱,它也不会动心。
答:
17.(3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概括上文动物喜欢嗑药并导致放纵、狂暴(1分),引出下文动物沉溺酒精的各种表现(1分)。
18.(3分)
参考答案:“甜甜”欢饮的习惯更接近猴子(1分),它喜欢喝酒,高兴时会多喝几瓶,但是懂得克制。(2分)。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具答之 咸来问讯 诣太守 遂迷 欣然规往
寻病终 芳草鲜美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闻之,欣然规往 之:具答之闻之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闻之,欣然规往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现在是什么意思 ?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6、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通外直,____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 .
(3)可以________ ,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 .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_ .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25、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 。 (2) 会当凌绝顶, 。
(3)国破山河在, 。 (4) 白头搔更短, 。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三峡
一、解释下列词语
自 略无 阙 嶂 自非 亭午 夜分
曦 襄陵 沿溯 或 虽 乘奔 御风
疾 湍 回请 绝谳 故 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按要求填写:
描写三峡群峰连绵,高峻险拔的句子是:
1、描写夏水急湍胜箭的句子是:
3、写春水秀丽多姿的句子是:
4、故渔者歌曰:“ ”
5、说说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联系:
课外古诗词背诵
1、百川东到海, 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 __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24、小石潭记
1、解释词语:
伐竹取道 全石以为底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心乐之 水尤清冽
悄怆幽邃 往来翕忽 隶而从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又有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文中最能够体现作者愉快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但作者心中还埋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5)上文借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余幼时即嗜学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益慕圣贤之道 不敢稍逾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言和而色夷 负箧曳屣
寓逆旅 烨然若神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走送之 持汤沃灌
二、句子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填空:
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
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答案)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沿着 ) 忘路之远近(的 )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阡陌交通(田间的小路) 悉如外人(都)
(5)具答之(详细) 咸来问讯(全都) (6)诣太守(到,往) 遂迷(终于)
(7)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 寻病终(不久)
(8)芳草鲜美(鲜嫩美丽)(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子女)
(10)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4)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志:处处志之(做标志 ) 寻向所志 (标志)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情) ) 闻之,欣然规往(听说)
之:具答之(他们(代桃源人) ) 闻之(这件事)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闻狗叫的声音.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自得其乐.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率领妻子和子女,同县的人, 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5)闻之,欣然规往。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
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达到令人想往的目的.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这个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好奇,为下文描写桃花源作铺垫.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陶渊明笔下的社会的确是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各尽其能地劳动,老老少少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融洽而友好.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说明桃花源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构的社会.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
"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D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3)可爱者甚蕃(多) (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5)亭亭净植 (立) (6)宜乎众矣 (应当)
(7)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8)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D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D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6、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何陋之有?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
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5、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6)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C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B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26 、三峡
一、解释下列词语
自三峡…:在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中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 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此指太阳
襄陵:漫上山陵 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虽:即使
乘奔:骑上飞奔的骏马. 御风:驾御飞速的劲风. 疾:快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谳:极高的山峰. 故:所以 歌:做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常在其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天刚放晴或者有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空旷的山谷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按要求填写:
1、描写三峡群峰连绵,高峻险拔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描写夏水急湍胜箭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朝辞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春水秀丽多姿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 说说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联系: ( 主要是求同思维的训练)
二者的题材相同,都是描写三峡风光的;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第一段与"万重山"相应;第二段与一、二、四相对应,都是描写三峡水流速度之快的;第四段与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绵不断的猿啼.
课外古诗词背诵
1、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4、小石潭记
1、解释词语:
伐竹取道(砍伐)(开辟) 全石以为底( 整块 )( 作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左右,光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穿透、通达)(映)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愣住的样子)(忽然)
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可见(或隐或现)(看见 ) 以其境过清(因为)(冷清)
不可久居(停留) 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 (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以……为乐) 水尤清冽(清澈)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译句: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使人感到寒气透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因为这地方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便离开了。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阳光向下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句: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用原句回答)
(3)表现游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用原句回答)
(5)文中最能够体现作者愉快心理的句子是“心乐之”,但作者心中还埋藏着一种孤凄悲凉的感情。
(6)上文借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6、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弗之怠(懈怠,放松)
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不敢稍逾约(超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 俟其欣悦(等待)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
言和而色夷(平和) 负箧曳屣(背)(拖着) 寓逆旅(寓居)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弗之怠(懈怠,放松)
走送之(跑) 持汤沃灌(热水)
二、翻译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每每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日期。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常常把书借给我,我因此得以广泛地阅览到各种书籍。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旧袍子破衣服,夹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三)理解填空:
1、文章第一节作者主要回顾了自己读书求学的艰辛。从时间方面看主要分两个阶段:
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从内容看求学之苦有四个方面:借抄苦、求教苦、行路苦、衣食苦 。
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勉励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3、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
余幼时即嗜学。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词语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谋死 鼹鼠 絮说 辟头 毛苌 震悚 郝懿行 掳 疮疤 骇 诘问 渴慕 霹雳 孤孀
7、差使 簌簌 迂 蹒跚 拭擦 颓唐 情郁于中 交卸 狼藉
赋闲 踌躇 琐屑 箸 勾留
8、凹凼 尴尬
9、杨绛 惶恐 塌败 伛 翳 滞笨 愧怍 荒僻 取缔 骷髅
10、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11、洨河 佥载 匀称 惟妙惟肖 刹那
12、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3、轩榭 胸中有丘壑 嶙峋 广漆 镂空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14、额枋 磬 鎏金 雍正 鳌头 中轴线 金銮殿 藻井 蟾蜍 斗拱
15、伧俗 屏风 纳凉 帷幕
二、根据注音填空:
疏lǎn( ) diǎn( )质 cǎn( )淡 烦zào( ) hē( )斥 微不足dào( )
大tíng( )广众 长途bá shè( ) 雄kuà( ) 穷愁liáo dǎo( ) 风chén( )苦旅
鸡líng( )狗碎 低méi( )顺眼 生死huò( )福 残sǔn( ) 古pǔ( )
推chóng( ) 巧妙绝lún( ) qiáng wēi( )花 yù( )道
diàn( )试 huǎn( )冲 造xíng( ) yǎ sú( )共赏
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6、切切察察: 絮说:
惶急: 辟头:
烦琐: 面如土色:
诘问: 震悚:
聚族而居: 疏懒:
霹雳: 孤孀:
7、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勾留: 迂:
蹒跚: 拭:
颓唐: 琐屑:
惟: 箸:
大去之期:
祸不单行:
变卖典质: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8、微不足道: 尴尬:
若有所失:
大庭广众:
9、塌败: 愧怍:
滞笨: 伛:
取缔: 荒僻:
凑合: 失群落伍:
10、焦灼: 颠沛:
长途跋涉:
伎俩: 吊唁: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11、古朴: 匀称:
推崇: 绝伦:
惟妙惟肖:
12、驻足: 前瞻后顾:
煞风景: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3、嶙峋: 自出心裁:
败笔: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14、井然有序: 御道:
15、伧俗: 得体:
四、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 作者 ,原名 ,字豫才,伟大的现代 、 、 家。
2、《背影》作者 , 、 、学者。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
3、《信客》选自 。作者 ,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4、《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 、 、编辑家。
5、《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著名(朝代)诗人 ,又名 ,字 。选自《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 》,自传《 》。
6、《陋室铭》的作者是 代诗人 ,选自《 》;《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
7、《核舟记》的作者是 代 , (朝代)嘉善人。选自清朝涨潮编辑的《 》。
8、《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 》,作者是 唐 朝现实主义诗人 ,字 。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 ”,他本人也被尊为“ ”。
9、《三峡》的作者是 (朝代) 学家 ,选自《 》。
10、《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 ,他是明初文学家,选自《宋学士文集》。
1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选自《 》。
唐宋八大家: 、 、 、 、 、 、
、 。
12、《三峡》选自 。 (作者), (朝代)地理学家。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
C.《爱莲说》作者是唐代着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着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礼记》--春秋-- 孔子
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4.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
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狄更斯 莎士比亚 安徒生
B.契诃夫 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
C.高尔基 西蒙诺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D.雨果 巴尔扎克 莫泊桑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词语(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谋死(móu) 鼹鼠(yǎn) 絮说(xù) 辟头(pì) 毛苌(cháng) 震悚(sǒng) 郝懿行(yì) 掳(lǔ)
疮疤(chuāng bā) 骇(hài) 诘问(jié) 渴慕(mù) 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7、差使(chāi) 簌簌(sù) 迂(yū)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擦 颓唐(tuí) 情郁于中(yù) 交卸(xiè)
狼藉(jí) 赋闲(fù ) 踌躇(chóu chú ) 琐屑(suǒ xiè) 箸(zhù) 勾留(gōu)
8、凹凼(dàng) 尴尬(gān gà)
9、杨绛(jiàng) 惶恐(huáng) 塌败(tā) 伛(yǔ) 翳(yì) 滞笨(zhì) 愧怍(kuì zuò)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kū lóu)
10、克扣(kē) 接济(jì) 唏嘘(xī xū) 稀罕(xī· han ) 噩(è)耗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颠沛(diān pèi)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11、洨河(xiáo) 佥载(qiān)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刹(chà)那
12、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háo)
13、轩榭(xuān 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广漆(qī) 镂空(lòu) 因地制宜(yí) 重峦叠嶂(zhàng)
14、额枋(fāng) 磬(qìng) 鎏(liú)金 雍正(yōng) 鳌头(áo)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藻井(zǎo) 蟾蜍(chánchú) 斗拱(dǒu gǒng)
15、伧(cāng)俗 屏风(píng) 纳(nà)凉 帷(wéi)幕
二、根据注音填空:
疏lǎn( 懒) diǎn(典)质 cǎn(惨)淡 烦zào(躁) hē(呵)斥
微不足dào(道) 大tíng(庭)广众 长途bá shè(跋涉) 雄kuà(跨) 穷愁liáo dǎo(潦倒)
风chén(尘)苦旅 鸡líng(零)狗碎 低méi(眉)顺眼 生死huò(祸)福 残sǔn(损)
古pǔ(朴) 推chóng(崇) 巧妙绝lún(伦) qiáng wēi(蔷薇)花 yù(御)道
diàn(殿)试 huǎn(缓)冲 造xíng(型) yǎ sú(雅俗)共赏
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6、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 惊慌急迫。 辟头: 开头。
烦琐: 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形容极端惊恐。
诘问:追问,责问。 震悚:因恐惧等而颤动。 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霹雳:原指强烈的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憾。
孤孀:没有孩子的寡妇。
7、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擦。 颓唐:精神不振作。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惟:只是。 箸:筷子。大去之期:意思指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这是委婉的说法。
祸不单行:灾祸一个接一个不断到来。
变卖典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已,止,抑制。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过且发泄。郁,抑郁。中,内心。
8、微不足道:很小,不值得一提。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7、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大庭:宽大的场所,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院子。广:多;众:许多人。
9、塌败:塌陷破败。愧怍:惭愧。 滞笨:呆滞笨拙。 伛:弯腰曲背。
取缔:被某事或某物所代替,明令取消或禁止。 荒僻:人迹罕至且偏远;或偏僻荒凉。
凑合:将就。 失群落伍: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10、焦灼:非常着急。颠沛:贫困,受挫折。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穷愁潦倒:穷困愁苦而颓废、失意。
鸡零狗碎: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风尘苦旅: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11、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匀称:均匀,比例和谐。推崇:尊崇,推重崇敬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伦,同类。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12、驻足:停止脚步。 前瞻后顾:比喻前后兼顾,全面考虑。
煞风景:本义是损坏美好的景物,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形容细微的失误,最终导致巨大的差错.
13、嶙峋:枯瘦的样子。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或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败笔: ①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 ②绘画画得不好的部分; ③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④引申为某件事中做的不完美的部分,或泛指某个物件中不好的部分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14、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御道:专供皇帝走的路。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事物。
15、伧俗:粗俗鄙陋。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四、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
3、《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4、《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
5、《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东晋(朝代) 著名诗人 陶渊明 ,又名潜,字元亮。选自《 陶渊明集 》。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 饮酒 》,自传《 五柳先生传 》。
6、《陋室铭》的作者是 唐代诗人刘禹锡,选自《 全唐文》;《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 哲学家 周敦颐。
7、《核舟记》的作者是明代魏学洢,明末(朝代)嘉善人。选自清朝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
8、《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 杜诗详注 》,作者是 唐 朝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字子美。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9、《三峡》的作者是 北魏 (朝代) 地理 学家 郦道元 ,选自《 水经注 》。
10、《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 宋濂 ,他是明初文学家,选自《 宋学士文集 》。
1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选自《 柳河东集 》。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 、 王安石 、 欧阳修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曾巩 。
12、《三峡》选自《水经注》。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C)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
C.《爱莲说》作者是唐代着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 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着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D)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礼记》--春秋-- 孔子
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4.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
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狄更斯 莎士比亚 安徒生
B.契诃夫 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
C.高尔基 西蒙诺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D.雨果 巴尔扎克 莫泊桑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