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1

ID:573729

大小:4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冯君莉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 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 3. 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 4. 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本文的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见闻感受,暗线是“梦幻”贯穿全文——及观察顺序——“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 难点:怎样把握“大兵”司机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简介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 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2. 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 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3. 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完青海湖后而写的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 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草滩 观赏湖水 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鸟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观赏结束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三、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 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 讨论交流:‎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 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 结构图表如下:‎ 梦幻的湖 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 梦一般的景色 湖水蓝 环境美 传说奇 物产丰 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 ‎(2)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l 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首先,直接用赞美 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l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 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l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 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 l 文中最后写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则从环保的侧面表现出作者对青海湖的珍爱。‎ ‎(3)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是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是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因而“梦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暗线。‎ 四、精读赏析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一)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含蓄深远,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1. 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作者用了“……似……,可比……要……”这样的句式,前一分句,让人对这种蓝产生直观想像,青海湖的蓝像海洋的蓝,也像天空的蓝。后一分句又使意思更进一层,同时也摒弃了前一分句相比较事物的不足,青海湖是完美的,是无懈可击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容易让人把握事物的特点。‎ 2.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青海湖的蓝不是一语可以概括的,它有很多特点。“纯净”‎ 说明这种蓝透明、干净、清爽,“深湛”体现了青海湖蓝得深沉、清澈,“温柔恬雅”的青海湖就像一个文静的少女,柔美娴静,宁静安详。语言优美而朴素,娴雅而有生机,细细品味,韵味无穷,意义深远。‎ 1.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 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像是……又像是……”,这种连用几个比喻句比喻一个对象的方法在修辞学上叫做博喻。其作用就是能用不同的比喻句表现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玻璃是透明的、干净的看起来极少杂质,用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则突出它的透明、干净、柔滑的特点。“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是灵动的,富有生气的,这也是涟漪的特点。用这种博喻的手法来表达意思,能让语言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2. 我看着不远处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 没有交流情感的意思。‎ 这句话是为了从侧面体现青海湖的美。毫无疑问,在作者的眼中青海湖是美的,那么在司机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也是美得醉人的。他的肃穆,因为这个世界美得让人震撼,只能保持肃穆,以免亵渎,他“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陶醉在这梦一般的美丽当中,甚至丝毫不想交流,因为这种美只能用心去体会,交流也是难以把握的。‎ ‎(二)本文写作特色 l 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 l 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 五、拓展延伸 作者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