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 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
3、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
6、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7、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
8、绿树村边合, 。
9、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11、何当共剪西窗烛, 。
12、 ,夜泊秦淮近酒家。
13、正入万山圈子里, 。
14、常记溪亭日暮, 。
15、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二、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2、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5、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7、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满怀壮志的情感的诗句是:
。
《〈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论语十二则》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温故而知新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9、教学相长也( )
填空。34分
1、 《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4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名段赏读:
只听得一个女子低低应了一声。绿竹翁道:“姑姑请看,这部琴谱可有些古怪?”那女子又嗯了一声,琴音响起,调了调弦,停了一会儿,似是在将断了的琴弦换去,又调了调弦,便奏了起来。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便转了上去。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
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呜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乌语,彼呜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萧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节选自金庸《笑傲江湖》《荷塘月色》中有两句经典的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4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5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6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7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