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73943

大小:34.6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狡黯(jié)      缄默(jiān)     鲜为人知(xiān) ‎ B.酝酿(niàng)    殷红(yīn )     侦缉(jī)       锲而不舍(qì) ‎ C.狩猎(shòu)     桑梓(zǐ)       迸溅(bèng )    锐不可当(dāng )  ‎ D.教诲(huì)      穹顶(gōng )    濒临(pín )     不折不挠(náo )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嶙峋  歉纠  褪裸  花团锦族 B.绯红  缅怀  丰润  信手拈来 C.掂量  驰愕  云宵  富丽堂皇 D.妩媚  拾掇  恍忽  风云变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       的地步。相反,它总是有着       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总会       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广阔的丘陵,       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  ‎ A.无聊  急促  挑逗  凝视     B.无趣  急促  引诱  凝视 ‎ C.无趣  和缓  引诱  眺望    D.无聊  和缓  挑逗  眺望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车去桃花岛,沿途风景络绎不绝,阴霾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 ‎ B.李明津津乐道地说看这次获奖经历,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 C.面对困难,我们不要悲天悯人,应该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 D.老李酷爱收集和研究名人字画,但他常说:“我这些爱好不过是附庸风雅。”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提高20个。  ‎ B.交通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 ‎ C.十堰总工会旨在以“关爱抗疫人员,助力经济发展”为目的,发行十堰职工旅游年票。 ‎ D.经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         。说真话,讲真理,写真实的品德,在这位历史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风骨,也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 ‎ ‎①文学家,说到底也是历史学家。  ‎ ‎②所以,文学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章怀太子那句“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的篇言,是要谨记在心的。 ‎ ‎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也不应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躲进象牙之塔,玩弄风花雪月,而是应该不懈追求真知,始终关注现实。  ‎ ‎④因为今天的现实,即是明天的历史,所有那些传之于世而不朽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 ‎⑤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从古至今,都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看着谁的脸色来写作的。 ‎ A.④②⑤③① B.④②①⑤③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 ‎7.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和韩愈一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 B.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女子。 ‎ C.《礼记》是战国至奏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 D.《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吝啬鬼”严监生、不慕荣利的范进等。 ‎ 二、句子默写 ‎8.古诗词默写填空。  ‎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 ‎(3) ,芳草妻妻鹦鹉洲。(崔颗《黄鹤楼》)  ‎ ‎(4)杜甫《春望》中表明战乱之长,家书珍贵的句子是: , 。  ‎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诗人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 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 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 ‎ 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 ‎⑪《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10.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 ‎1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12.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   ‎ ‎13.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 ‎1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古代科举考试会延期吗 ‎①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雷打不动的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那么古代的科举,是否也曾经因为某些事情延期举行呢?其实还真有。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们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计就是科举改日期。  ‎ ‎②和高考不同,科举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级式考试。自古以来,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台阶。当然,在这之前还有童生资格认定试,以获得乡试的考试资格,而进入乡试(省级考试)才算是真正的入门。通过乡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成功则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后一关,如果你顺利过了三关,那么就将完成人生的蜕变,成功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③科举考试的时间虽然名义上是三年一次,但实际上可以有各种变化,比如著名“恩科”制度。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在某些特殊时刻进行额外试,如新帝登基、节日庆典之类,都可以额外进行考试。毕竟殿试一旦败,只能等三年以后,三年又三年,可以说非常痛苦。‎ ‎④相比于“加试”,推迟才是真的不友好。明朝洪武、建文时期,因“日有食之”也就是日食,曾经推迟过科举。在古人看来,天子和太阳是应的,日食明显是一场危机。在此之前的宋代统治者就非常重视日食,科举考试中还曾让考生推算日食,宋仁宗还因为日食问题改元去尊号。所以当发生日食这种特殊状况时,科举只能延期。  ‎ ‎⑤不过,推迟科举还有几种情况。比如,唐咸通十年曾取消科举,因为咸通九年爆发了唐朝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庞勋起义”,这场起义横扫江南,仅次于后来接踵而至的黄巢起义,几十万人的起义队伍把江西两淮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唐朝决定取消科举专自应对。  ‎ ‎⑥有时,科举的取消和皇帝本人操作有很大关系。比如,明朝正德五年科举就被迫取消,原因是正德皇帝当时不在京城,无法举办殿试,只得推迟,结果二月会试完毕后,到了三月,正德皇帝也没见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了,结果突然驾崩。  ‎ ‎⑦正德皇帝连个子嗣都没有,朝臣们的注意力都在寻找皇位继承人上了,肯定没工夫顾及科举考试,结果这一届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了殿试。  ‎ ‎⑧比起这些延期,还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才子王士祯曾经弃了一次殿试,理由是他要“致力于诗”,不过三年之后他又再度参加殿试,而且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绩(全国39名)。  ‎ ‎⑨还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曾经在清末时期放弃了一次殿试。  ‎ ‎⑩历史上看,科举考试是很多人一生之中的大事,历朝历代都会从各个方面做到平衡,有过推迟也在所难免。  ‎ ‎15.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 ‎16.古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有哪些?  ‎ ‎17.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B.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科举改日期。 ‎ C.应该参加明朝正德十五年殿试的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考试。  ‎ D.本文大量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 ‎ ‎18.本文第③段不能删去,为什么? ‎ 四、课内阅读  ‎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磋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臆!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 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 C.樯倾楫摧(摧:倒下)                    ‎ 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 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 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 D.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格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 ‎(阅读链接) ‎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 五、诗歌鉴赏  ‎ ‎12.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 六、作文  ‎ ‎25.记住     (横线处可填:老师的眼神、这件事、那抹绿色、你的爱……)‎ 要求:①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 ‎26.按要求作文 ‎ ‎“度”有两个读音,读“dù”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释义及举例如下:①人的气质或姿态:风度、态度。②限度:适度。③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④过(指时间):欢度春节、光阴没有虚度。⑤次:再度。⑥温度、热度。‎ 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补题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1.C ‎【解析】A.狡黠xiá,鲜为人知xiǎn;B.殷红yān,锲而不舍qiè;D.穹顶qióng,濒临bīn;故选C。 ‎ ‎2.B ‎【解析】A.歉纠——歉疚,花团锦族——花团锦簇;C.驰聘——驰骋,云宵——云霄;D.恍忽——恍惚,风云变换——风云变幻。故选B。‎ ‎3.C ‎【解析】(1)从整体看,这段文字叙写的是“蒙古的草原”带给人的趣味。所以第一空应用“无趣”。(2)第二空,依据“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可知,选用的词语应该是“和缓”,而不是“急促”。(3)第三空,挑逗:撩拨,逗引。引诱:指诱导。根据语境,重点要表现其吸引人们,白昼用“引诱”更符合语境。(4)第四空,依据“登上眼前这座广阔的丘陵”和“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可知,叙写的是登高远望的情形,故用“眺望”。据此,依次选用的词语是:无趣-和缓-引诱-眺望。故选C。 ‎ ‎4.D ‎【解析】A.络绎不绝: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适用对象错误;B.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和“说”语意有重复;C.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D.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故选D。 ‎ ‎5.B ‎【解析】A.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增加”;C.句式杂糅,去掉“旨在”或“以……为目的”;D.成分残缺(少主语),删去“经过”。故选B。 ‎ ‎6.C ‎【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⑤点明中心论点,为第一句;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紧承⑤中的“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为第二句;④点明⑤③的原因,为第三句;①紧承④句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为第四句;②得出结论,为最后一句。故选C。‎ ‎7.A ‎【解析】B.“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D.范进追求名利,醉心科举;故选A。‎ 二、句子默写 ‎8.(1)山山唯落晖;(2)一蓑烟雨任平生;(3)晴川历历汉阳树;(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现代文阅读 ‎(一)‎ ‎9.母亲为回家乡的“我”摘樱桃、做饭,“我”想孝顺母亲为她盖新房而被拒绝的事。 ‎ ‎10.第一个“幸福”是母亲希望我们小家庭生活美满、工作顺利。第二个“幸福”是母亲为儿女的幸福感到满足(幸福)。两个“幸福”体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关爱,情深意切。 ‎ ‎11.D ‎12.①儿女常回家看看;②儿女生活幸福,做个好人(好官);③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找麻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④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富足);⑤邻里关系和睦。 ‎ ‎13.①示例一: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②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内容由浅入深,情感层层升华。示例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  ‎ ‎14.①关爱(理解)子女,教子有方。如: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不易。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如: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生活困难时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如: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等。 ‎ ‎【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是母亲,文章围绕着母亲叙写了在“我”回家乡的时候,母亲为“我”摘樱桃吃并为“我”准备午饭的事;之后又叙写了“我”看到母亲住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多次商量给母亲盖新房,却被母亲拒绝的事。据此,采用“人+事”的方法概括。‎ ‎10.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题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从语境看,是在“我们”要给母亲翻盖新房的时候母亲对我们说的话,从语句“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的话语可知道,母亲所说的第一个“幸福”是希望我们的工作顺利、生活美满。而第二个“幸福”则是母亲会因为“我们”的生活美满而内心感到满足,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据此理解作答。 ‎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不是“水土差异”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家乡的爱恋;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人; C.第⑦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没有“好好孝顺母亲”的惭愧,并不是“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据此,答案为D。‎ ‎12.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从文章看,母亲打电话要“我们”回家吃樱桃,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能经常的回家看看;从母亲拒绝我们给她翻盖房子,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生活美好;第8段母亲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来看,母亲希望“我们”能做个好官,不给孩子添麻烦;从第9段叙写母亲栽树、种花来看,母亲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富足,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满足;从第10段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更希望邻里关系和睦。据此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 ‎13.(1)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语句“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用用“搭、架、背、爬”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上树摘樱桃的情形,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通过写母亲摘樱桃的艰难慢吞吞,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至爱之情。  ‎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采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并运用三个“很美”,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老宅”“故乡”的“美好”,表达了“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之情。 ‎ ‎14.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打电话要儿女回家,并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来对待,表现出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从母亲对儿女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从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抬爱生活的人;从母亲拒绝翻盖新房来看,母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热爱生活的人;从母亲笑脸送邻居孩子樱桃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和善、善于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二)‎ ‎15.①点明本文说明对象——古代科举考试(说明内容——古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②标题使用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 ‎16.①发生日食这种特殊情况时;②农民起义(大规模运动)影响政权稳定;③和皇帝本人的操作有很大关系;④考生自己延期。 ‎ ‎17.B  ‎ ‎18.第③段介绍“恩科”;“恩科”也是科举考试时间变化的特殊情况,使说明更丰富全面;引出下文考试延期原因的说明。 ‎ ‎【解析】 ‎ ‎15.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首先,文章中用“古代科举考试会延期吗”作标题,交代了说明的对象和内容——古代科举考试及其会延期的原因;同时标题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 ‎16.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依据文章第4段“所以当发生日食这种特殊状况时,科举只能延期”可概括出:发生日食这种特殊情况时。依据第5段“唐咸通十年曾取消科举,因为咸通九年爆发了唐朝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庞勋起义’,这场起义横江南,仅次于后来接踵而至的黄巢起义,几十万人的起义队伍把江西两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唐朝决定取消科举专心应对”可概括为:农民起义或大规模运动对政权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依据第6段“有时,科举的取消和皇帝本人操作有很大关系”和第8段“比起这些延期,还有考生自己延期的”可概括为:和皇帝本人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和考生自己延期两种情况。据此概括作答。 ‎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B.“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科举改期”说法有误,选文第1段说法为“最怕遇到的状况估计就是科举改日期”。故选B。 ‎ ‎18.考查段落在文章中作用。文章第3段重点介绍了“恩科”。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在某些特殊时刻进行额外试,如新帝登基、节日庆典之类,都可以额外进行考试。说明“恩科”也是科举考试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殊情况,这样使说明的内容更丰富,让读者对科举考试了解得更加全面;“恩科”是加试,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具体说明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和情况。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 四、课内阅读  ‎ ‎19.C  ‎ ‎20.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 ‎21.A  ‎ ‎22.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摧,折断。故C错误,选C。 ‎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因为。物,外物。喜,喜悦。不悲,悲伤。 ‎ ‎2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故“‘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的表述错误,故选A。 ‎ ‎2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链接材料翻译: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一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2)分析理解。“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一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链接材料里,范仲淹无论是贫困时还是发达后,都会先考虑帮助他人,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正展现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政治抱负。故可概括: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 五、诗歌鉴赏  ‎ ‎23.C ‎24.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 ‎【解析】‎ ‎23.C.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 ‎2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写出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 六、作文  ‎ ‎25.例文 记住你的微笑 ‎ 茫茫人海中,你虽然是那么的渺小,但是我无时不刻得会想起你,想起你那亲切的微笑。我出身那一刹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那亲切的微笑,是你那亲切的微笑伴随着我,伴随这我成长。‎ 母亲脸上的微笑像一杯热茶,温暖我的心灵,母亲的微笑就如冬日的阳光,帮我驱走一切的寒冷;就是这样一张微笑的脸,我久久不能忘怀。虽然你的微笑没有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富有诗意,但是就是你的这张脸蕴含了那无私的爱。在考完第一次月考的第三天,我知道了成绩,成绩很差,回家后一个人默默的趴在床上,很想哭,本来想给母亲一个好成绩的。现在有一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的感觉。母亲走过来的时候我还没有发现。她叫了我一声,说:“儿子,这样不是更好吗?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就更加应该努力啊!下次再加把油!一定能考好的。”母亲肯定是知道我很要强,不想打击我。听到了母亲的这番安慰,我感觉轻松多了。转过头一看,母亲脸上的笑容如花绽放。‎ 以后的几天里我经常做在电视机前,母亲会含笑走过,还是那天的笑容。我没感觉到什么变化。我好像是理所应当一样,享受着。学习也渐渐松懈下来,没有了往常的压力。‎ 有一次的晚自习,老师让我背一背《伤仲永》,我却因为刚刚和同学聊天聊得热火朝天,没有去背,面对着老师的目光,我内心很不好受,下了晚自习,本来想回家看到母亲那和蔼的微笑,可是谁不知道迎来的是一张严肃的脸,母亲从来没有过这样,这张脸失去了往日的灿然,还让人觉的有一些可怕。‎ 原来老师在下晚自习的时候给母亲打了电话,原来母亲早就知道了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下完了。然而母亲深深得叹了口气。说道:“儿子啊,这几天怎么回事啊?”母亲抬起头看着我。当我抬起头看着母亲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母亲那张严肃的脸有了几分苍老。 ‎ 我第一次看到母亲这样的脸,原本年轻的脸现在像苦瓜似的。她对我一定特别失望吧,我心突然痛了一下,我心疼如今的母亲,我不希望母亲变成这样,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滴在我那洁白的校服上,此时我仍旧依稀地看见母亲那慈爱的脸。 ‎ ‎“我知道我错了,母亲!”真希望母亲听见我说的话。 ‎ 上了初二,我立定决心努力学习,每次晚自习认真得背课文,晚上回家专研我那厚厚的书本,再完成那在学校多出来的作业。‎ 母亲那慈爱的微笑又出现在我眼前,露出那两个酒窝,那种微笑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感到温暖。‎ 我觉得所有的母亲都应该要有微笑,这种微笑给予我力量,鼓舞我努力学习,母亲那慈爱的微笑,一直映在我心里,我会一直记住它的! ‎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个动宾短语的词,“记住”意味着产生重大影响的、值得铭记于心的、难忘的、永远怀念的。因而半命题可补写的内容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 补题选材:如果写人,可写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例如记住“您温暖的微笑”,记住“他鼓励的话语”,记住“母亲慈爱的叮咛”等。可以写当今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或者有重要影响的人,例如战疫英雄,记住“你们义无反顾的身影”,记住“护目镜下疲惫的眼睛”,记住“你钢铁般的意志”,记住“最美逆行者”,也可以写古今中外的名人,还可以写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当然也可以写自己,记住“自己为梦想奔跑的日子”等。‎ 如果写事,铭记这件重要事情发生的日子。可以这样补题,记住“这一天”,记住“2020年的春天”等;铭记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记住“那一次失败”,记住“那一次悔恨”,记住“成功的滋味”等。‎ 行文构思:确定中心,选好素材之后,为了确保考场上行文的高效,应当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注意运用考场作文技巧,比如,开头写一段吸引人的的“凤头”,结尾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豹尾”,内容丰富且层次清晰的“猪肚”。‎ ‎26.例文:‎ 人生知止,善莫大焉 ‎ 所谓适度,是该放就放,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世哲学。曾多次叹惋于“脂粉堆里的英雄”——王熙凤,她精明能干,能言善辨,讨尽老祖宗的欢心,揽万千荣耀,集众人宠爱,却终于悲苦疾病,丈夫冷漠,家长嗟怪,竟连巧姐也险入虎口,究其根本,是她“外面一把火,内里一把刀”的处理方法所致,不知“适度”,力图做绝一切,唯利是图,终究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何其悲哉!反观宝钗,处事周密细致,留有余地,懂得适可而止的她照看赵姨娘,平等对待纨绔贾环,这便是适度,既不过贪,也不过吝。懂得适度,行事知止,更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史铁生曾戏言:“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在最狂妄的年纪蓦地残了双腿,将一切悲伤兜揽于心,躲进地坛,不问春秋,看着母亲一遍又一遍焦急的身影,皱起的眉头,他知道,是时候了,该从悲痛中挣扎起来,带着令人敬畏的豁达写下:死亡是不必等待的节目!我想,在史铁生重新面对生活的背后,是亲的无私奉献,更是他那懂得止步于悲痛的卓见,亦是其乐观旷古的生活态度。‎ 要能懂得适度,人生知止,还得需一颗知足知止的心。即不后悔于过云,也不汲汲于未来,现在,在这个时刻用全部的力量去热爱生活,去铭记生命。诗人海桑便用一颗知止的心写道:“庞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做着自己合适的事。”多么美妙的世外桃源!圆满或者残缺,悠长或者短暂,只要有一颗知足的心,不贪求多余之物,自能适度而为人生。‎ 懂得适度,人生方可悠然,不骄不躁,清风自来。我想如龙应台般在写作颠峰之时,隐居深山,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携一颗懂得适度之心,于山涧小溪边煮酒品茗,细细回味着人生的绵长幽香,于山坡野花丛中,与甲虫斗草,与天地相融。龙应台,你的人生懂得适度,你的人生所以悠然,如一株茉莉,静静地开在属于你的花期里。‎ 懂得适度的人生是墙头上的鲜花,环境越荒凉,开得越鲜艳。‎ ‎【解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第一,审题。结合导语中关于“度”字义的内容可知,“度”字有不同含义,那么也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结合“风度、态度”可知,谈到的是人面对失败或成功时的态度、风度,成功时的张扬,失败时的颓丧,都不是好的风度或态度,越是在突发情况、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下展现出一种从容、镇定、不惊不喜,越是能展现人的风度和态度。结合“适度、限度”的内容可知,这里突出的是人的行为、言语等的自律性,不张扬、谄媚、炫耀,而是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律、道德、法律去做、去说、去想。结合“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可知,这个字义突出的是对人对事的态度,是一种品质,宽容,;是一种能力,大度。面对他人的错误、伤害,能够展现出容人之量,能用宽容和气度成就他人和自己。结合“欢度春节、光阴没有虚度”可知,这里突显的是时间,人对时间的珍惜、把握、利用。结合“次,再度”可知,这里突出的是面对失败、面对成功之后的路途的行动、态度,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不是终点,人总是要再度出发的,所以人不要被一时的失败或成功所困住,要擦亮双眼,看到远方等。结合“温度、热度”可知,这里谈的不是实际的温度,而是待人的态度,是热情的,温柔的,关心的,体贴的,这样的待人的态度能够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团体、家庭、社会的和谐。‎ 第二,思路。结合某一个或几个“度”的意思进行立意,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考虑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但无论哪个文体,文章的中心一方面是突出“度”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用记叙或议论性的语言回答“为什么是这样”“如何做才可以”这样两个内容,体现文章的思路和深度。‎ 第三,选材。在选材上要考虑数量和质量,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有详略之分,对于素材要有处理,不能原封不动的使用,而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表现主题的记叙、议论角度,以便突出主题。行文思路要鲜明,开头结尾点题,给读者比较清晰、鲜明的印象。‎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