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资料(第六单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资料(第六单元)

ID:574294

大小:6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资料(第六单元)‎ 一、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析: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 ‎ ‎③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是批评颓废世风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④句“犹”字意味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生发忧虑之情而不能自已。‎ ‎1.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 。‎ ‎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 。‎ ‎ 2.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 ‎3.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答案:1.(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C 3.将烟  、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精析: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正能状其神韵。“孤烟”后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圆”“直”用得逼真传神,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赏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 5‎ 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 ‎ ‎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4.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段不少150字的描写片段。 ‎ ‎ ‎ ‎5.《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 ‎ ‎ ‎6.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答案: ‎1 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2略 3 B 4 5 6 ‎ 三、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 ‎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 ‎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 ‎ ‎4.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5.解释加点的词。 ‎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 (3)青鸟殷勤为探看( ) ‎ ‎6.按提示默写诗句。 ‎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 , 。 ‎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 , 。 ‎ ‎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 ‎ 答: ‎ ‎8.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 ‎ 答: ‎ ‎9.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 ‎ 答案:1 思 对情人的思念 2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4 B 5——9略 四、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④⑤⑥句为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 ‎3.仔细品味这首脸炙人口的小令,回答问题。 ‎ ‎(l)“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答: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 ‎ 答: ‎ ‎(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 ‎ 答: ‎ 答案:1 词 词牌名 2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3 略 五、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 5‎ ‎,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5.给加点的字注音。 ‎ ‎(1)宫阙( )(2)琼楼( )(3)绮户( )(4)婵娟( ) ‎ ‎6.解释加点的词语。 ‎ ‎(1)欢饮达旦( )(2)把酒问青天( ) (3)高处不胜寒( )‎ ‎(5)但愿人长久( ) ‎ ‎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 ‎(1)明月几时有? 。 (2) , ,何似在人间。 ‎ ‎(3) ,月有阴晴圆缺。 (4)但愿人长久, 。 ‎ ‎8.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 ‎(1) ‎ ‎(2) ‎ ‎(3) ‎ ‎9.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 ‎(1) ‎ ‎(2) ‎ ‎(3) ‎ 答案:1 人有……古难全 2 B  3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 全对 5 6 7 8 9 ‎ 六、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 5‎ ‎(2)作者采用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答案:(1)叶的茂盛 花的凋零 (2)委婉含蓄 5‎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