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92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92页)

ID:574617

大小:770.5 KB

页数:9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 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 ‎ 四、讲读1、2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 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 “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景象的?‎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插图,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钱塘江大潮给了你什么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b、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感受壮观,激发背诵兴趣。‎ ‎1)、出示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头过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 、找出大潮壮观的词语。 ‎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潮来之前,次写潮来之时,再写潮去之后的情况,最壮观的是潮来之后的情况,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八、布置作业 ‎ 背诵3、4自然段。‎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 壮丽(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 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全文总结 ‎ 本文作者以简练、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表达了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 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 自学生字词。‎ 2.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检查自学效果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七、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想象:群鸟),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 ‎ ‎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想象“群鸟纷飞”帮助理解。 ‎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 A、 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帮助学生理解。‎ B、 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帮助学生理解。‎ C、 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 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理解。‎ E、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五、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六、小结课文:‎ ‎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同桌互读,自学生字、生词 ‎2、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的哪些形状,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找一种你感兴趣的形状说说它的变化过程 ‎12、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13、练读:要求读出火烧云迅速变化的紧张感(一会儿,忽然,一转眼)‎ ‎ 14、同桌互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15、自由读第7节,火烧云形状特点,可用哪个词形容?‎ 四、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五、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六、布置作业: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感受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习写写景的作文,积累有关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景物的观察、发现、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写景作文的指导 2. 把景物写具体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一 、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组课文的作者带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大自然的奇观,使我们倍受感染,产生了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学们,你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板书:口语交际——介绍一处自然景物。‎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能接触大自然,发现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学路上,小河边、树林中、田野中会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情景…)‎ 三、读要求,名思路 ‎1、读《语文园地》的第18页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哪些要求?‎ ‎1)讲清奇特之处;‎ ‎2)说明怎样形成 ‎3)边听边问、边补充边讨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先介绍是什么?‎ ‎2)再介绍怎么样?(重点:有序、 抓奇特之处、 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个人准备(确定好内容,整理好思路,重点内容自己小声说说)‎ 三、四人小组交流(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四、班内试说,大家评议(请一名自告奋勇的同学演示,师生共同评议)‎ ‎1、教师小结:‎ 同学们能将自己周围的自然景物的奇特秀美展示给大家,可见同学们对周围的景物还是留心观察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你们的发现会更多,对自然的情感会更浓,口语交际的能力会更强。‎ ‎2、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物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看得出大家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自己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了,做得很好。你们愿意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吗?这次作文就要大家写一处景观。(师板书:写一处自然景观)‎ 二、明确这次习作要求 ‎ ‎1、请同学们读课本18页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 ‎2、找同学说要求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这次习作要求共有四点:‎ ‎(1)写一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身边景物均可。‎ ‎(2)突出一点奇特之处。‎ ‎(3)按一定顺序写。‎ ‎(4)具体生动。‎ 三、指导习作 ‎1、先说说准备写什么景物、哪一处景物,可以选择口语交际时说的景物来写。‎ ‎2、选择的这一处景观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给你印象深,令你喜爱。‎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3、要突出奇特,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按什么顺序写?‎ ‎  教师引导回忆《观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的。描写潮来时的景观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火烧云》一课作者从地面的景物、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写出了它的奇特之处。‎ ‎4、指导重点部分的写作:‎ ‎⑴ 想想你所写的景观,准备重点写几方面去写?‎ ‎  ⑵ 学生思考后指名说说。‎ 四、作文指导 学生自已写,教师指导巡视,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随机点拨。‎ 五、作后指导 ‎  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 ‎  2、说说自己的发现:‎ ‎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l 自己读一读。‎ l 指名读。‎ l 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  2、读读背背:‎ l 自己练习读诗句。‎ l 指名读。‎ l 想一想: ‎ ‎     四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l 男女生比赛读。‎ l 背诵诗句。‎ l 抄写诗句。‎ 三、趣味语文 1. 出示对联 2. 了解对联的来历 3. 了解对联的读法 4. 了解对联的意思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上联: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喜欢读书。‎ 下联:年纪大了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惜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这幅对联告诫儿孙,后辈要好好珍惜时间,趁早读书。‎ 1. 出示回文句。‎ ‎(1)读法。‎ ‎(2)出示类似的语句进行练习。‎ ‎ 例:清心明目 四、全文总结 五、布置作业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教学准备 a)橡皮泥。 ‎ b)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 第二课时 ‎ 《游山西村》‎ 一、复习导入 ‎1、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的启示 ‎3、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迪的诗《游山西村》‎ 二、学习课文 1) 知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游山西村》于乾道二年春作于山阴。山西村是绍兴鉴湖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2) 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l 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l 两人互读,指名读,检查朗读,并知大意(写农村喜获丰收,欢悦待客的景象)‎ l 再读,学生讨论交流,根据注解和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师予以补充。‎ ‎(不要笑话农民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小溪,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l 默读,从诗文的词句中你有什么体会?‎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足,莫笑,丰年,让人感到农家人的喜悦、热情、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种感觉,能举个例子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好像没有希望时,却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带来新的希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获得的感悟:只要不惧困难艰险,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l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情感。(练习背诵)‎ 一、 小结学法 学习古诗主要的方法就是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文字词的内涵深刻,要仔细体会,才能深入理解,另外有些古诗文的词义和现代文有不同,注意要弄清楚搞明白。‎ 二、 全课总结 三、 布置作业:背、默古诗。‎ 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6、《爬山虎的脚》 ‎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 出示读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这篇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内教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9、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课下写写它们的特点,好吗?‎ 六、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  比如:“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读作“ zhòu ”,不能读“ jū ”或“ zòu ”。‎ ‎1、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2、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出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  (主要是以住宅出名。)‎ ‎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  板书:选址 工具 洞内外 ‎  2、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  板书:特点 ‎  3、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4、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  5、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  板书:柔弱 ‎  6、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  7、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  板书:住宅建造 ‎  2、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  板书:时间 建造 整修 ‎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  板书:十月 ‎  3、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  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  4、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  整修。‎ ‎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  板书:长时间 加深加阔 ‎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 ‎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 ‎  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观察一种小动物。 ‎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的是什么?‎ ‎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写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为住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很形象,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师: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 ‎ 二、朗读全文,体会拟人句 ‎  课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请同学朗读全文,找出以上词语,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  这种练习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也要写它的活动情况。‎ 教师指导这种练习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进行习作指导,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 ‎  【板书设计】‎ ‎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 (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 方法:扒、搬、踏、推 (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断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 课后反思 ‎ ‎ ‎   ‎ ‎ 8、《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 世界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1.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指导朗读,读出魏格纳那种执着的精神和发现证据后高兴的心情。‎ 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3)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 ‎  在观察中感受新奇,感受快乐,学会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乐于观察,能发现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愿意积累,养成积累习惯。 ‎ ‎【重、难点】‎ ‎  1、重点:能清楚明白地交流所观察内容及感受。  ‎ ‎2、难点: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教具学具】‎ ‎  准备“爬山虎”,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 ‎【教学方法】‎ ‎  布置学生观察,激发听说兴趣,促使写作欲望。‎ ‎【课时设置】‎ 四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观察──酒杯与人像,同桌互助,探索观察方法 ‎  1、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一、三、五、七小组同学闭眼,其余同学用两秒时间观察,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 ‎  生:学生观察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 ‎  (设计理由:在游戏情景中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观察,然后又通过告诉同桌观察结果的方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同时因为好奇心的作用,听的学生会更注意倾听,养成好习惯,所以采取一人看,一人倾听后转述的教学设计。)‎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师:刚才没有观察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 ‎  指名转述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 ‎  (设计理由:通过评价,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对倾听的评价旨在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预设:‎ ‎  (1)(学生观察的结果可能发生分歧,有人认为是酒杯,有人认为是两个人的侧影)师:大家同时看了同一幅图,怎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谁看到的是正确的呢?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同学们可以猜测谁观察得准确。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双方争辩。‎ ‎(2)(如果观察的结果一致)师:你们确信自己的眼力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再出示图片)师:请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图,你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请刚才观察过一遍的同学先告诉同桌刚才你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现在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说出观察的感受或启示。‎ ‎  生: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将新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说给同桌听。‎ ‎  生: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清楚,同桌互相交换意见。‎ ‎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指名在全班交流。‎ ‎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  (仔细看,反复看,从多个角度看。)‎ ‎  师小结:对,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要想练就一双慧眼,就必须得非常仔细地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反复地看,不错过每一个新的发现;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发现事物的另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观察图片──少女和老妇,小组合作,运用观察方法 ‎  1、(师将准备好的少女与老妇图分发给每个小组)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幅奇妙的图画,大家能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仔细寻找到图画的奥妙之处吗?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思维最敏捷,表达的意思最清楚,最有条理,小组成员合作得最好。‎ ‎  生:小组内成员积极观察、思考、发言,最后统一意见。‎ ‎  2、师:提示学生寻找与自己的小组不同图片的另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  (同伴评:组内之间互相交流,调动了交流的兴趣,扩大了学生交流的面,搭建了生生交流的平台。但教师要注意搞好组织教学,避免场面失控。)‎ ‎1、生:推荐一名组员在全班汇报观察的结果。‎ ‎2、其他小组同学补充纠正,也可质疑。‎ ‎3、师生对发言同学及所代表的小组成员的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星级评价。(最高五星级)‎ ‎4、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给它取个题目吗?‎ 三、观察图片──枯树老人头,考眼力,比口才 ‎  1、师:通过刚才的锻炼,相信大家的观察能力一定得到了提高,(教师出示“枯树老人头”的图片,)现在到了“考眼力,比口才”‎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的时间了,请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自己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仔细看时看到了什么,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单设:眼力奖,口才奖 ‎  2、学生先在小组里比赛,再推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全班的竞赛。‎ ‎3、师颁发奖项,布置作业:将今天有趣的图片讲给家人听。‎ ‎【板书】‎ ‎           我看到了……‎ ‎             学会观察 ‎             仔细看 ‎             反复看 ‎             多角度看 ‎ ‎  ‎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1)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2)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3)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  (1)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  (2)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 ‎  (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二、成语故事 ‎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  (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 三、日积月累  ‎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 ‎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 ‎    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 ‎  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 ‎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电脑出示习作(放大)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 四、誊写习作,互相欣赏 ‎9、《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话世界五彩缤纷,令人遐想,给人启迪。让我们走进童话世界,走过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看看“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1. 自由读文。‎ 2. 出示自学提示:a)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b)花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C)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 3.学生讨论 ‎ 4.师加以引导 ‎ (1)自学提示a A)巨人回来前的花园怎样?(美、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B)美在哪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C)“洋溢”可以换成什么词?(荡漾、充满)‎ ‎ D)指导朗读,读出花园的美。‎ ‎ E)后来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句子 F)指导朗读,读出“冷“的感觉,表演”瑟瑟发抖“的动作。‎ G)“与此同时“是什么意思?后来花园有发生了什么变化?‎ ‎ H)后来花园又变成了什么样?‎ ‎ (2)自学提示b A)花园变化的原因?‎ B)旅行回来时的巨人是什么样?‎ ‎ C)巨人是怎样讨厌孩子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 D)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自私,无情。‎ E)表演“巨人“,想想脑海中出现巨人什么样的画面?‎ F)后来巨人变成了什么样?‎ ‎ (3)自学提示c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A)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 B)巨人明白了什么?(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总结全文 爱使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从童话中我们认识到了什么?‎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 ‎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  3.能把课文演一演。   ‎ 教学重点 ‎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  1.初步形成幸福观。‎ ‎  2.理解文章内容。   ‎ 教学时间 ‎ ‎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幸福是什么,自由谈对幸福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三、讲读课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幸福就是——————————)‎ ‎  四、演课本剧 ‎  1、分角色朗读。‎ ‎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  3、汇报演出。‎ ‎  作业布置 ‎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 ‎  本课小结 ‎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课后反思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  教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  一、揭题引入 ‎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  3、抽读、评议、正音。‎ ‎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默读思考 文章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默读思考:全文共写几次对话,分别是谁与谁 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 一、听写词语 ‎ 二、朗读感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三、汇报 ‎1、感悟第一组对话 ‎●思考 1)此时它们的心情怎么样?(难舍难分,一个希望再听,一个保证再唱)2)分别使它们会做些什么?‎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指名朗读 ‎●带着这份情感,角色读或演 ‎ 2、感悟2-4组对话 ‎ 1)导入:小鸟和大树难舍难分,它们约定明年春天再相见,第二年当小鸟满怀深情的飞回来,找它的朋友大树时却不见踪影,它为了找好朋友可以说怎样的找?(千辛万苦,历尽千辛,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鸟儿有许多急切询问的话语,请四人分角色朗读这三组对话,体会小鸟的情感)‎ ‎ 2)分角色朗读对话 ‎ 3)朗读评价。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畅出小鸟对大树无限的深情,此时的小鸟可能再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 (飞、望、找、擦干、口干……)‎ ‎ 4) 朗读表演。请一个同学做小鸟,一边飞,一边找,一边问,找到谁就做另外三个角色。(树根的口气是伤感的)‎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4.如果我们就是树,会对小鸟说什么?‎ ‎5.从小鸟对树的友情中我们认识了什么?‎ 五、全文总结 通过我们多次交流对话,真正体会到了“信守诺言”,“真爱友情”的可贵,但愿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 ‎  板书:‎ ‎                 去年的树 ‎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课后反思 ‎12、《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  d)感情朗读,谈体会 ‎  三、反馈 ‎  a)同桌互读 ‎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小木偶的困难如何得以解决?‎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e)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和面对,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完美的生活。‎ ‎  四、熟悉故事情节 ‎  1.分角色读课文 ‎  2.分角色表演 ‎  五、拓展训练 ‎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 ‎ ‎  板书:‎ ‎                小木偶的故事 ‎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 ‎ ‎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 ‎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 ‎【课前准备】‎ ‎1、童话片段。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激趣 ‎  以前我们在别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己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  二、想一想,编一编 ‎1、明确编写要求:‎ ‎(1)选择人物(几种动物或几种物品,有魔力,能说话…..)‎ ‎(2)想象。(人物之间发生的事)‎ ‎(3)编写。(情节神奇,语言优美;给人启迪) ‎ ‎2.习作指导。‎ ‎(1)选择:选择几种动物或几种事物时应注意什么?‎ ‎(选择的动物或事物应是相关的,自己熟悉的)‎ ‎(2)确定中心 在欣赏童话故事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这是童话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因此,写前要明确你想说明的道理,表达什么情感。‎ ‎(3)展开想象:‎ 围绕中心想象,这几种动物或事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要大胆神奇,充满变幻)‎ ‎3、自己创编一个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  四、演一演,练一练 ‎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  2、在班上表演,评出最佳剧组和最佳演员。‎ ‎  五、写一写 ‎  1、教师动员:‎ ‎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表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学生动笔作文。‎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吗?   2、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予以补充。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四、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朗诵《雨中的树林》。 2、用心、用情的朗读 ‎3。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4、。教师小结:‎ ‎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 ‎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五、展示台   1、过渡:‎ ‎  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六、课后作业 自由阅读童话故事   3、分组交流。‎ ‎ ‎ ‎13、《白鹅》‎ 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你想用你熟悉的哪个词,哪首诗来赞美它? ‎ ‎2.简介作者丰子恺。‎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字词意 ‎3.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白鹅,重点介绍哪方面?‎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三、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四、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1.形象的比喻: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 2.丰富的想象: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足 ‎ 3.反语的运用:架子十足,明贬实褒 六、全课总结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4、《白公鹅》‎ 发展性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 板书课题:白公鹅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学生字 ‎2.了解课文写白公鹅有什么特点?(白公鹅拥有海军上将的派头)‎ ‎3.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势、姿态和平时的活动写它的派头。)‎ 三、自由读文,感受白鹅的派头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板 书 ‎         (   )的白鹅 (  )的大白鹅 ‎           总写句     解释说明 课后反思 ‎ ‎ ‎15、《猫》‎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领悟情感 ‎1.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发现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 ‎2. 同学们在读书中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 四、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6、《母鸡》‎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教学目标 ‎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有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2.标出段号,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尊敬)‎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 1.默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 小组交流讨论 ‎(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2)题:a)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 ‎ B)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 ‎ C)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 ‎ D)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 3. 集体汇报 ‎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 3.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再写作手法各有哪些特点?‎ ‎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有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后两部分。‎ ‎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写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方面。‎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 (5)语言运用:语言生动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 ‎  板 书 ‎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       (突出特点)‎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抓住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   2、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 ‎  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小结:‎ ‎  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 ‎  (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 ‎  ⑴ 说说动物的外形:‎ ‎    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 ‎  ⑵ 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  ⑶ 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师生评议:‎ ‎  谁表现最优秀?‎ 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⑴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 表达真情实感。   ⑶ 认真听,进行评议。‎ ‎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 ‎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 四、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 ‎ ‎  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 六、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⑴ 自主发现。   ⑵ 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 ‎ ‎  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 ‎  成语接龙。   5、竞赛: ‎ ‎ ‎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 ‎ ‎ ‎ ‎ ‎ ‎ ‎ ‎ ‎ ‎ ‎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 ‎ ‎ ‎ ‎ ‎ ‎ ‎ ‎ ‎ ‎ ‎ ‎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 ‎ ‎ ‎ ‎ ‎ ‎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三、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  ‎ ‎17、《长 城》‎ ‎ ‎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  一、导入新课 ‎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  2.学生自由补充。‎ ‎  3.老师给以肯定。‎ ‎  二、学习生字 ‎  1.学习会认的字。‎ ‎  2.学习会写的字。‎ ‎  3.学生书写。‎ ‎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 ‎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  (3)小组讨论,并说说。‎ ‎  2.出示第二幅图 ‎ ‎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  3.对照课文,读课文。‎ ‎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四、小组学习,思考 ‎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  五、巩固练习 ‎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  (2)指导朗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 ‎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  4.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这幅图谈一谈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5.高大坚固体现再哪方面?‎ ‎6.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令我想到了什么?‎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7.师深情朗读,学生思考:‎ ‎1) 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想到、看到、听到了什么?‎ ‎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8.课文中哪一句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 ‎9.指导朗读 ‎ 10.全班激情齐读 ‎11.填空:这长城凝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爱你,你是————的工程,你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12.这就是我们————的长城,———的长城,————的长城。‎ ‎  三、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四、导游长城 这么美,这么伟大的长城想不想介绍给全世界人民听?‎ ‎1、自由写、说。‎ ‎2、上台导游。‎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 ‎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 ‎  三课时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  三、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  1.学习生字:‎ ‎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  2.解释下列词语:‎ ‎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  远眺:往远处看。‎ ‎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  葱郁:青翠茂密。‎ ‎  四、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五、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  1.齐读课文。‎ ‎  2.提问:‎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首尾呼应)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总分总)。‎ ‎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 ‎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  分层的结果:‎ ‎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  (3)指名朗读、齐读。‎ ‎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9、《秦兵马俑》‎ ‎ ‎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1)图片,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 ‎2)师简介秦兵马俑 ‎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理解词语: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  三、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  (一)阅读提示。‎ ‎1.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3.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二)学生读文讨论。‎ ‎(三)生反馈 , ‎ 阅读提示1:文章分两部分讲秦兵马俑,分别是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中第三段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阅读提示2: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  ① 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  ② 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  ③ 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   阅读提示3:书中具体描写秦兵马俑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   弓弩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四、默读课文,加深理解 ‎ 1.为什么说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 领略这壮观的场面,欣赏这鲜明的形象,大家想说的什么?‎ 五、拓展练习 ‎ 以解说代替朗读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教学策略】‎ 引导为主,少讲多练,以练说带练写。‎ ‎【教学重、难点】‎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 ‎⑴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⑵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2、了解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句子的后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写、读。‎ ‎4、举一处景物仿写。‎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二、积累对联 ‎1、读对联。‎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例:‎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 一径对半帘 竹阴对花影 云满地对月笼纱 ‎3、读、记、吟。‎ ‎4、另举几例对联。‎ 三、了解宽带网的知识 ‎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⑴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 四、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 作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⑴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⑵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一、 自主完成习作 ‎20、《古诗两首》‎ ‎ ‎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3) 师加以补充总结。‎ 注释:老朋友在西边告辞了我,离开了黄鹤楼,‎ 在花开如烟雾的三月,去了扬州。‎ ‎ 一片孤帆远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之水再天边滔滔流淌。‎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表演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 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自由读通全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六、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21、《搭石》‎ 学习目标 ‎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 一、激趣导入 ‎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它们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桥》,作者没有赞美雄伟美丽的大桥,没有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象家乡那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什么是搭石,读文找出答案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自学生字 ‎3.查字典或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汛期,綩裤,理所当然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生读文后自由回答 ‎ 四、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 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 什么叫搭石?(第一自然段)‎ 谁?如何摆搭石?(第二自然段)‎ 人们如何走搭石?(第3、4自然段)‎ 五、小结 ‎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读文感知──寻找美 ‎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写上一个“美”字。‎ ‎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  1、例段指导:‎ ‎  (第一自然段。)‎ ‎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 ‎  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 ⑵ 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 ⑶ 指导朗读。‎ ‎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2、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⑴ 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  ⑵ 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  出示:‎ ‎             学习小帮手 ‎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         我想…… ‎ ‎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  ⑶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  ⑷ 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 ⑸ 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 ‎ (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 随机在黑板上板书:勤劳美、和谐美、谦让美、尊老美。‎ ‎  ⑹ 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  3、学习中心段:‎ ‎ (最后一段。)‎ ‎  ⑴ 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 ‎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⑵ 齐读最后一段:‎ ‎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② 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  随机板书:‎ ‎    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  1、听故事:‎ ‎  《一个承诺》。‎ ‎  2、谈感受:‎ ‎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  3、升华情感;‎ ‎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 ‎  2、教师描述:‎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  3、教师继续描述:‎ ‎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  2、学习生字词:‎ ‎    读准生字词:‎ ‎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 ‎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    读准其他词语:‎ ‎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 ‎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2、学生汇报。‎ ‎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  板书:小钱 ‎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 (痛苦,绝望,悲痛。)‎ ‎  ⑶ 说话:‎ ‎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  板书:骨髓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  ⑴ 学生自由朗读。‎ ‎  ⑵分组交流。‎ ‎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 ‎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  学生齐读。‎ ‎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  1、他会感激谁呢? ‎ ‎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  板书:生命桥 ‎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 小钱   台湾青年 ‎ 生命桥 ‎ ‎ 课后反思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  3、了解人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  4、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课时安排 ‎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录音带。‎ ‎  2、听了后,你想到了什么?‎ ‎  3、老师小结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出示小黑板,读准词语。‎ ‎  3、小组内轮读课文,读不对的地方互相纠正。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  1、出示阅读提示,弄清阅读要求。‎ ‎  2、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并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你从大家的言语中受到什么启发?‎ ‎  2、老师小结后,问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样对待他?‎ ‎  3、本课的作者是谁呀?他写了一本以爱为主题的小说叫《爱的教育》。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同学们,有空你们读一读《爱的教育》,这必将会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五、布置作业 ‎  1、课后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  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2、.读题目,读准字音。‎ 二、解释题意:‎ ‎  “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  1、自由轻声读课文:‎ ‎  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  2、检查自学情况:‎ ‎  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 ‎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  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小节)‎ ‎  1、读课文第1到7节,先分角色读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段对话,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  2、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天哪!我希望……”时是怎么想的?‎ ‎  (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  3、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读小男孩讲的那一句话:“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相机指导朗读。)‎ ‎  4、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读有关的句子)为什么很惊讶?(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相机理解词语“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  5、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小节)‎ ‎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读(8~12)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  1、读后回答,并找出小男孩说的那一段话,指名读。‎ ‎  思考: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  5、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 ‎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五、小练笔 想象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取《难忘的夜晚》‎ 一、 板书设计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 ‎ 在交际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谢 ‎ 2. 学会看图习作的方法 3. 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 ‎ 积累古诗和成语故事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使人间充满了温暖。李白,王维与友人的真挚友谊令人难忘,台湾青年在地震的灾难中坚持献骨髓的场面催人泪下……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我们身上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的感情,感悟到相互关爱带来的欢乐和幸福,今天我们以“感谢和安慰”为话题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练习 二、明确要求 ‎1、读要求 ‎2、分析要求 ‎1)当你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如何向他表示感谢 ‎2)当周围的人需要安慰时,你准备说些什么?‎ ‎3、回忆相关事例,促使真情流露 选题1:‎ a)你想对谁说?他是如何帮助你的?‎ B)遇到困难时,你的心情和想法?‎ C)当他帮你时,你的心情和想法?‎ D)你此时想对他说什么?‎ ‎ 选题2:‎ a)你想对谁说,他遇到了什么挫折和不幸?‎ ‎ b)你推测他的感受?‎ c)你想对他说什么?‎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4、分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 ‎1、看图 ‎2、了解图意 二、畅谈图的内容 ‎1、谈一下内容 ‎ a)他们可能是谁?‎ ‎ B)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C)为什么说他们胜似亲人?‎ ‎2. 展开想象,补充画面 ‎ 1)他们不是亲人。可能是邻居,可能是……‎ ‎2)从图上题意看 ‎ a)与洗衣服有关,与帮助老人有关。‎ b)老人正在表示感谢 ‎3. 生看图讨论 ‎4. 几个同学上台试讲 三、写看图作文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继续看图写作 第三课时 ‎1、导入:‎ ‎  (直接课题揭示。)    学习“我的发现”请2生,1生扮小林,1生扮小东,读“我的发现”。    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齐读)。   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   顺便说说平时搜集资料中的学习体会。    3、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  (交流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   4、学习“日积月累”学习用上面的方法来学习《过故人庄》:‎ ‎  (出示诗歌。)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   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质疑,谁来说说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请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   5、作业交流:   让生读诗歌。   听范读。闭眼悟诗情。你听着诗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齐读《过故人庄》。   背诵。   6、拓展:‎ ‎  课外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歌,课堂上交流。   7、作业:‎ ‎  根据《过故人庄》编写一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写友情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或几首搜集到自己的资料袋中。‎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出示周总理的名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 ‎    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⑴ 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⑵ 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⑴ 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⑵ 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 ‎    租──祖  振──晨  嚷──囊   ⑶ 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⑷ “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 ‎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⑴ 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⑵ 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 ‎  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 ‎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 ‎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  (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 ‎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 ‎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一、自读 ‎  (第一轮。)‎ ‎  1、明确自学要求 ‎   ⑴ 默读 ‎   ① 标出小节;‎ ‎   ② 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   ⑵ 轻读:‎ ‎   ① 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 ‎   ② 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   2、学生自学。‎ 二、交流 ‎   1、校对小节数:‎ ‎   2、读写生字词。‎ ‎   3、解释词语:‎ ‎   推荐:推举,介绍。‎ ‎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   删掉:(演示)‎ ‎   颠倒:(举例)‎ ‎   典雅:优美不粗俗。‎ ‎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蕴含:包含。‎ ‎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   4、通读:‎ ‎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三、自读 ‎   (第二轮。)‎ ‎   (小黑板)B。)‎ ‎   1、明确自学要求:‎ ‎   ⑴ 审题质疑。‎ ‎   (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   ⑵ 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   ① 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   ② 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   ③ 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   ⑶ 思考练习:‎ ‎   ① 完成第一题。‎ ‎   ② 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   2、学生自学。‎ 四、交流 ‎1、补充:‎ ‎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2、引导分段:‎ ‎   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   ⑴ 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   ⑵ 第一段(1~6)修改作文;第二段(7~9)应邀作客;第三段 ‎(10)我的印象。‎ ‎   ⑶ 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五、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  2、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  3、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小黑板)C 第二课时 一、自读 ‎  (第三轮。)‎ ‎  1、复习引入:‎ ‎  ⑴ 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⑵ 过渡:‎ ‎  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  ⑶ 连线:‎ ‎  (大黑板。)‎ ‎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  2、自读 ‎  ⑴ 要求:‎ ‎  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  (竞赛形式。)‎ ‎  ⑵ 交流:‎ ‎  (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 ‎  造句:堪称楷模。‎ ‎  ⑶ 引入:‎ ‎  “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  ⑴ 大字报出示:‎ ‎  《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  ⑵ 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  ⑶ 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 ‎  (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 ‎  (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  ⑷ 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⑸ 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  (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  ⑹ 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 ‎  (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  ⑺ 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  ⑴ 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  ① 意外;‎ ‎  ② 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  ③ 握了握手;‎ ‎  ④ 交谈融洽。‎ ‎  ⑵ 交流:‎ ‎  这次谈话使“我”──。‎ 二、自读 ‎  (第四轮。)‎ ‎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 三、作业 ‎〖板书设计〗‎ ‎        作品 ‎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丝不苟 ‎ 那绿绿的爬山虎 ‎        人品 ‎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 课后反思 ‎ ‎ ‎27、《乌塔》‎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反思小结 ‎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课后反思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  1.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  二、指导阅读 ‎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  2.交流:‎ ‎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  三、学习书信格式 ‎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  引导从两方面谈:‎ ‎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 课时安排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⑴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⑵ “《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⑶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  要求写得既有趣有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和给人以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⑴ 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的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 ⑵ 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⑶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是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二、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修改方法。‎ 三、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四、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⑴ 内容充实具体; ⑵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⑶ 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⑴ 读书是,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⑵ 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⑴ 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⑵ 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⑶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6、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三、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 ‎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  1.理解词语:‎ ‎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  2.分组讨论:‎ ‎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  3.自主学习生字:‎ ‎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  4.检查自学情况:‎ ‎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1. 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  电视电话 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 ‎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 ‎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  四、布置作业:(选做)‎ ‎  1.练笔:未来的 ‎ ‎  2.绘画:科幻画 ‎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0、《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  (二)初读感知 ‎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  (三)理解课文内容 ‎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  3.集体交流:‎ ‎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  (四)课外拓展 ‎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学会生学新词;‎ ‎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  1.教师准备:书上恐龙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字、词典。‎ 课时安排 三课时 ‎ 第一课时 ‎  一、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  二、读课题质疑 ‎  1.齐读课题 ‎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  3.初步释疑 ‎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  三、学生字新词 ‎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  繁衍:逐渐增多 ‎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  一、引入 ‎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  (一)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  (二)弄清共几句 ‎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  (三)阅读、理解 ‎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  a、引读;‎ ‎  b、齐读。‎ ‎  三、感悟 ‎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  五、拓展 ‎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一、 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  二、学写田字格字 ‎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  3.抽说、补充 ‎  4.扩词 ‎5.书写 三、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   ‎ 学习目标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  (二)初读感知 ‎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  (三)理解课文内容 ‎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  2.集体交流:‎ ‎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  B.味道:更鲜美 ‎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四)板书设计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等收集多的资料做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3、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二、联想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三、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五、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⑴ 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⑵ 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⑶ 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三、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1、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3、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 4、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教师评议 ‎1、整体评价:‎ ‎⑴ 习作态度。‎ ‎⑵ 习作内容、角度等。‎ ‎ ⑶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 2、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⑴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 ‎ 师生评议。‎ ‎ ⑵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 ‎ 师生评议。‎ ‎ ⑶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 ‎ 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二、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  1、学生自由读词语。‎ ‎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  4、思考:‎ ‎  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  5、小结:‎ ‎  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  1、学生读科学名言。‎ ‎  2、交流:‎ ‎  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  3、小结:‎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词语大盘点 - 92 -‎ 涧头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者:中心教研组 ‎ 1、学生认读词语。‎ ‎ 2、听写部分词语,并根据意思写出部分词语。‎ ‎ 3、说说自己理解了哪几个词语,并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 四、教学“宽带网”‎ ‎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 92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