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107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107页)

ID:574623

大小:342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方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2) 写出所得至少3篇 课后记:‎ 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 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然后通过朗读《练习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有什么好处?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做记号的益处。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 ‎“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如何留心观察呢?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 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 师配乐范读。‎ ‎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 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 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 齐读。‎ 五、 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 小练笔 ‎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 各自起笔。‎ ‎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 作业:‎ ‎1、 抄写优美词句 ‎2、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课后反思:‎ 今天在上节课初读的基础上,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您好!》‎ 开课,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 ‎(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 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 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 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 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 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 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 问题反思:‎ 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 ‎2 学生齐背‎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课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 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 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 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教学《古诗两首》‎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4、秋天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教学谈 现在还是初秋,在这个时候上《秋天》似乎谈不上应时,因为做为长江以南的武汉,现在还找不到秋的气息。‎ 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我想到了知识的迁移。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们以“秋天”为主题的课文古诗学过不少,如:《秋姑娘的信》《北大荒的秋天》《山行》《秋游》等为了让他们更能体会文中的内容,我将这些课文,在学生学习古诗的时候,进行了串连。‎ 从开篇进入,就是以秋姑娘的信中的话开始的。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他的朋友写了信,可是谁能当邮差给他寄到朋友的手中呢?孩子们都说是秋风,秋风到了那些地方呢?请学生自由读诗歌,学生归纳出田野、牧场、果园、小路、树林。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的到来都带了了什么呢?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小节。‎ ‎1、在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还有什么果实诗中没有写呢?启发孩子们续写了诗歌小节,拓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在田野它给玉米带上了红缨,使高粱涨红了脸蛋。此处,引入了《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使学生想象着原野的丰收景象,体会着诗中蕴含着的喜悦。结合这样的情绪,为理解那句“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我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里不将秋光比作美丽的露珠?《小露珠》中的小露珠可美得很呢!”因为学生有了情感的基奠,自然提到了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难点就迎刃而解。‎ ‎3、秋风儿在牧场给牛羊加了肥膘。结合《草原的早晨》中的那句“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民的歌声。”来体会牧民的喜悦。‎ ‎4、秋风将树林染成了金色和红色。自然就引入《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秋风来到小路上,将花香带到空气中,将小草染黄了。‎ 全诗结尾,回归到的一段。“为什么秋日会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 有了1-5的铺垫,学生思维十分活跃。秋日红,因为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映衬的;因为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映衬的;因为秋高气爽,日头红……‎ 空气甜,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因为高梁酒香甜的酒气;因为果实那甜甜的味道;因为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 当请学生选取秋天的纪念品诗,更是花如诗文“采摘野菊花,将秋天的气息留在我的心中”“捕只美丽的蝴蝶,让如花的生命在我的记忆里”……‎ 习作1‎ 教学目标: ‎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 教学时间: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 C、节日设立的意义。 ‎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 ‎(1) 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 ‎(2) 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 ‎(3) 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 ‎(4) 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 ‎(5) 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 ‎2、学生回答,补充。 ‎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课后反思:‎ 习作一是让孩子们自己创造一个节日 这个题目看起来好些,实际上很难。‎ 教学这一习作,仍然是以激起习作兴趣为指导思想的。指导习作技巧也是不可少的的。‎ 开课,以刚刚度过的教师节为点,展开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话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讲节日的来源和节日的主要活动说清楚。着重抓住三年级曾经写过的端午节来说。这一环节使学生明了了节日都是有起源的,都有各式各样的活动。也明白了,节日的设立都是出于人们美好的愿望的。‎ 接着,我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们自己设立节日,这个节日设立的好。我们就一起过这样一个节。请学生说说你想设立一个什么节?为什么?准备开展那些活动?‎ 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我加强了设定节日原由的指导,强调思考:是通过什么事或者什么现象引发你设定这个节日的?在写事的时候,我们要讲事情说清楚、讲具体。针对学生讲述的过“安静节”的原由,拓展了他的内容,‎ 生:我们家在马路旁边住,很吵人。所以我想设立一个安静节。‎ 师:你说噪音影响你,主要是什么噪音呢?‎ 生:汽车开来开去,或者按喇叭,或者刹车 师:这些噪音的声音具体是什么样的,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生:“呜呜”的车来车往,“嘀嘀叭叭”的按喇叭,“滋----”的一声刹车。‎ 师:看来你的生活的确不安宁,你被噪音吵闹的事情有吗?‎ 生:有一天晚上,我睡得正香,突然听到“滋---”的一声,尖利的刹车声把我吵醒了。‎ 师:你有个词用的很好-“尖利”。如果将“吵醒”改为“从梦中惊醒”是不是更符合当时的情况呢?‎ 生:是的,它将我从睡梦中惊醒了。‎ 师:吵醒后你的心情呢?你的行为呢?‎ 生:我的心中仿佛着了火似的难受,恨不得和那些车子吵架。‎ 师:注意,不是车子,是司机,想和那些开车司机吵架 生:我气乎乎的关掉了窗子。‎ 师:关窗子的声音呢?‎ 生:我气呼呼的“啪”的一声把窗户关掉。‎ 师: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在睡觉前就关窗户呢?‎ 生:开着窗户可以有新鲜空气进来,还可以有风吹,很凉快。‎ 师:关掉了呢?‎ 生:我再也没有新鲜空气,不能吹到凉爽的风了。‎ 师:就是因为噪音,你和新鲜空气、凉爽的风说baybay了。‎ 师:将你刚才说的连起来再说一遍行吗?‎ 生:……‎ 师:将事情写清楚、具体,要将你的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写清楚。‎ 接着,我又加强了节日活动的指导。我请学生,想象节日那一天真的到来了,你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小组交流补充。‎ 问题一:‎ 学生生活积累不够,有的节日他们想设立,可是言之无据。例如“节水节”“爱鸟节”‎ 学生节日活动设计比较有局限性,或落于俗套,雷同于已经设定的节日;或缺乏将操作性;或者活动单调,没有创意。‎ 于是针对《安静节》,我又进行了指导。‎ 生:安静节那天,我们都不大声说话。‎ 师:安静节,周围都是一片安静,你可以听到什么声音?‎ 生:??‎ 师:能听到轻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吗,你听“潇 潇--”。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生1:听见蜜蜂嗡嗡的扇着翅膀飞过的声音 生2:听见小溪哗哗的流淌的声音 生3:听见小猫喵喵的叫 生4:听见向日葵在呵呵的笑 师:是呀,静的能听见花开的声音。你如果能展开想象,那一天你还能听到更多你平时被噪音包围时听不到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如果展开想象,节日那天的每个镜头都会在你的脑子中出现。‎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复习讨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怎么查?‎ ‎(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带入词中进行比较,看其搭配是否相宜,然后决定取舍。)‎ ‎3.练习。‎ 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对。‎ ‎4.反馈。‎ 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应该选择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若学生字典不统一,表格中“在字典中的页码”一列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最后一列“应该选择的解释”分别是①、③、③、②(供参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广场上 。‎ ‎(2)指名读,讨论这一句缺少什么,应该怎样把它补充完整?(“广场上”是个地方,这一句缺的是“有什么”或“怎么样”。)‎ ‎(3)启发想象,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相互交流。‎ ‎(4)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3.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其它三条练习,同座之间互相讨论,练说。其中第二小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这一句缺少的是“谁有”或“哪里有”。‎ ‎4.反馈。‎ 指名读补充完整的句子,师生评议,及时分析辨正典型的错误。‎ 口语交际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我感谢你的对我的××。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 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 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七题 ‎7.学写毛笔字。(略)‎ 思索:‎ 今天的口语交际,使我有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就是对口语交际命题的把握,形式的创造,都应该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上。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会说一两句话,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5、天安门广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  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  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  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  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 b.  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        a. 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  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 ‎《天安门广场》思索:‎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 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 (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谈:‎ 今天和学生一同在浓浓的民族自尊中,深深的民族自豪中学完的这一课。‎ 开课我首先简介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受列强欺侮的历史背景,然后联系初读课文后检查生词的内容,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住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从徐悲鸿励志的“志”入手,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通过联系历史背景说说一部分外国人认为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你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师:“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你们认为是怎样的?‎ 生:不会让外国人欺侮的 生:就像奥运会中的刘翔一样,会让人们刮目相看的,真正的中国人被逼急了,就会创造奇迹。‎ 生:是自强不息的 生:绝不会被列强击垮的 接着,我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会立下这样的志愿?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为建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我着重抓住了外国学生说的“你们中国人”这几个字。为什么他不说“你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情绪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再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情感就不一样了。‎ 师:徐悲鸿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学生默读4、5、6段,划出徐悲鸿的行为。‎ 在学生划后,针对性的将“奔马图”介绍给他们,学生忍不住,就说,徐悲鸿的画,表明了他的努力,他就像笔下的骏马一样在为实现志愿坚持不懈的奔跑。‎ 过渡到徐悲鸿的成就后,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志愿,说说是不是实现了?他让外国人认识了怎么的中国人?‎ 徐悲鸿会对道歉的外国学生说些什么呢?你们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最后用舒婷的《我的祖国》做为整篇课文的结尾。‎ 教学中以一个点做为引发点,上下覆盖,层层深入,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是我们追求的。‎ ‎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现在。‎ 课堂处理:‎ ‎1、以一点为中心,覆盖全文。‎ 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你认为那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件伟大壮举?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段。‎ 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前来观看这一壮举的人很多,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关心这件事。‎ 生:这些人被鸦片害了很久,所以,他们来这看鸦片被销毁,感到快乐。‎ 生:大家都想看看害人的鸦片被销毁的情景。‎ 师:再看看这些人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些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师: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我们别慌着回答,在读读第五段,设想一下这些观看的人会想些什么?‎ 生:来观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高兴?‎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他们高兴的?‎ 由此过渡到第四段,学生将人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师: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得兴奋。那其他人呢?‎ 生:外国商人很心痛,他们狠林则徐 生:外国商人一定会想要害死林则徐。‎ 师回扣刚才的问题:是呀,明知道外国商人会狠他入骨,为什么林则徐还要请他们来观看呢?‎ 生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生: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师补充林则徐的经历。“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鸦片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鸦片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亦为之动色”,而“中外柄臣,有忌阻之者。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 讲述林则徐说的“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二、在一段中切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有一群人你们没有发现,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 生:我发现了,是民工 师:民工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请你们默读后,想想,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四人小组间自己演示一下。‎ ‎(教师巡视)‎ 生上台演示书中销毁鸦片的经过。正要下讲台。‎ 师:等等,你刚才的几个动作在做一遍。‎ 学生边做教师便强调几个表示有顺序行为的词“先”“再”“然后”。将写作指导蕴含在其中。‎ 师:我有个发现,你刚才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 生:盐巴是小粒的所以用撒。‎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盐巴不是小粒的,而是一块一块的,撒是为能均匀,使它能较快融化在水中。而倒会使盐巴堆成一个小山样的,不好融化。‎ 师:的确盐巴不是小粒的,作者在这精确的运用了撒这个词,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抛是因为鸦片很重,所以用抛。‎ 师:我建议你们联系人们的心情再想想。‎ 生:因为大家恨鸦片,所以狠狠的地它抛出去。‎ 师:作者在选取表现动作的词时,还将人们地心情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言中,如果能像作者这样用词精准,那你的语言会多么吸引人呀。‎ 三、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师:刚才我在巡视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用了其他方式销毁鸦片,请他说说看。‎ 生:用火烧。‎ 师将200多万斤这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学生顿时明白数量太大。同时,老师补充林则徐选取销毁办法的小故事。‎ 生:我觉得直接就丢入大海。‎ 生:我不同意,这样会污染海洋的。‎ 师: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想想你们先前的理解。‎ 生:我不同意,是因为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师:说的好,能将课文内容理解为自己的话来解开疑惑。‎ 四、回顾以往,目的是指导现在 师:虽然,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已经领导国人开始了禁毒斗争。但是……‎ 介绍我国当前禁毒斗争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呢?‎ 习作二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 我 介 绍 ‎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 课后反思:‎ 模仿与创新 关于作文,我们似乎有很多疑问,特别是作文指导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有如何在处理好学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现象?在这就《习作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的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这样教学后,学生再写习作二,水平就明显的提高了。‎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 三 课 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关于《练习二》口语交际的反思:‎ 创设情景    强调互动     注重反馈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练习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这个口语交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的课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 本次口语交际“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口语交际主题。是通过陈述自己对熟悉对象的感受、了解以说服或影响他人的交际行为。陈述的对象是熟悉的朋友,必须先对要陈述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或理解,而后才能组织、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和说明。‎ 教学中经过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关注生活,创设情境。‎ ‎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本次口语交际中我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什么时候你会请朋友回家呢?‎ 生1:我过生日,请他们来吃蛋糕。‎ 生2:我买到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时,我也会请他们来我家玩。‎ 生3:有时候朋友有事需要我帮助时,他们也会来我家。‎ ‎……‎ 二、强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 教师扮演家长,学生介绍自己朋友,教师随机点评。‎ 片断 师:这个小朋友和你关系怎样?‎ 生:他是我在这个班上,最好的朋友,我们下课的时候形影不离。……‎ 师:那这个小朋友有什么特长吗?或者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 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际目的是为了示范作用,并且在师生互动中规范学生语言,在点评中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 三、关注对应,评价提升 口语交际教学在于能力培养,加之小学生对枯燥、干瘪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方法也缺乏兴趣与敏感,所以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式,不是讲授大量系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关注他们的交际行为中的对应能力,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评价,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拨语言表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走进生活,在情景中进行交际。‎ ‎8、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感受小镇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感受蚕乡小镇改革开春风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周庄景色的光碟。 ‎ ‎2.谈话:同学们,谁能给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 ‎ ‎3.板书课题:9 小镇的早晨 ‎ ‎4.过渡设问: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 ‎2.学生自学课文,师检查自学效果。 ‎ ‎(1)生字正音。 ‎ 恬静 节奏 地平线 波光粼粼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 ‎ ‎(2)指名学生读课文。‎ ‎(2)指名“说说小镇的早晨是—— 的”。‎ 三、质疑 ‎1、对于这篇写景的文章你还想深入学习什么?‎ ‎2、学生提问。‎ ‎3、指导好的学习方法。 ‎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 ‎2.“恬静”什么意思? ‎ ‎3.边读边想,结合插图,说说这一段围绕“恬静”这一特点写了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 ‎4.学生自由练读,在读中揣摩怎样读出“小镇的早晨”的“恬静”。 ‎ ‎5.指名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 ‎① “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 ‎②“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 ‎ ‎6.指名试读、师范读、集体齐读。 ‎ ‎7.指导想像:边读边想象小镇恬静的图画中还有哪些景物,请学生描述。 ‎ 四、延伸拓展:从课内到课外。老师感谢同学们把恬静带到了课堂,现在让我们走出小镇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恬静吧。多媒体出示画面。‎ ‎1、教师写一首小诗:‎ 恬静 水平如镜照树影,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青松翠竹花戏蝶。‎ 清清小溪绕山涧,诗情画意在人间。‎ ‎2、学生读诗,拓展反映恬静生活的古诗。‎ 五、总结 金秋十月,真是江南好风景,让我们亲近家乡,感受家乡吧。‎ 六、布置作业:‎ 作业自助餐:‎ 观察家乡的早晨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1:小诗、画画、拍下照片。‎ ‎2:仿照第一小节写片段。‎ ‎3:设计广告语、小报。‎ ‎4:当导游,写解说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大家回忆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板书)     结合理解“恬静”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 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3)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扶学第3自然段:   1、按以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2、集体交流:    ⑴总起句,特点:热闹(板书)    ⑵景物:人流、土特产、赶集农民    ⑶重点理解: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习: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⑷上文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里又说是热闹的,这不矛盾吗?这里的“又”‎ 表示什么?   3、合理选择方式,如朗读、设计表演等,再现小镇热闹的景象。    A、设计表演:请一个同学当导演,设计这一段文字的表演,请大家结合插图,也可以根据平时经历,想一想。    (1)一位同学谈设计:谁愿意发表一下自已的高见。扫    (2)其他同学改正、补充意见    (3)分配演出人员:    (4)演后评价,小结:小镇的早晨就这么热闹,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B、感情朗读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用以上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   2、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    ⑴特点:紧张    ⑵景物: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3、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1)为什么出现的人流是“彩色”的呢?   (2)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4、感情朗读   五、小结:     是啊,美丽的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六、仿写练习:学校(家庭)的早晨是紧张的。   (1)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2)写;(3)评;‎ ‎  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9.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 ‎ 1、板书课题 ‎ ‎ 2、谈话激情 ‎ ‎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 ‎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 ‎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 ‎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 ‎ 二、初读课文 ‎ ‎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 2、检查自读情况。 ‎ ‎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 (前鼻音) 坪、羚(后鼻音) ‎ 宵、县、恰、窜(三拼音) 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 ‎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 ‎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 ‎“童话世界”。‎ ‎4、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 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 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 ‎ 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 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 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 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 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 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 欣赏《神奇的九寨》。‎ 课后反思:‎ 神奇的九寨沟 今年暑假亲自踏上了九寨沟这神奇的地方,深深的被它的水所吸引。那水变化多端,色彩艳丽,清澈见底。有了亲身的领略,所以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激情彭湃,希望能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课文的图片,将我的孩子们都带到九寨沟去看看。‎ 分析课文:‎ 本文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水。二是九寨沟的动物。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水我将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以及最引人关注的色和气势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我将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 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学生很快的说出水、雪峰、动物。‎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就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第三段。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 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地、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谓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水滋养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许多动物,也是饮用这水长大的。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丝猴  体态粗壮 熊猫  憨态可掬 羚羊  善于奔跑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 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朗读。‎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在一旁提点文中用的词语。‎ 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交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10、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1、桂花雨 教学目标: ‎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妈妈洗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 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 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 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 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 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  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12、开天辟地 教学分析:                           ‎ ‎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  二、初读感知 ‎        ①识记生字。‎ ‎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 ‎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神话故事,古希腊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述:普罗米修斯是对人类有恩的神,他用泥土与河水创造了神,并把各种技艺和知识传授给了人,使人类由愚蠢变聪明;还把象征光明与智慧的天火偷到人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听了故事之后,普罗米修斯给你的第一印象怎样?‎ ‎2、自读课文。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结果怎样?‎ ‎3、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明确自学要求:‎ ‎⑴记住字音(包括田字格上的生字);‎ ‎⑵认清字形;‎ ‎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效果。‎ ‎⑴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⑶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⑷指名板演。‎ ‎⑸指名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⑹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5、朗读课文,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节。‎ ‎6、指名分节读课文。‎ ‎ 指名评议。‎ ‎7、讨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 板书:无火 盗火 受罚 获救 三、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霆( ) 折( ) 壮( ) 磨( ) 崖( ) 壁( )‎ 挺( ) 析( ) 状( ) 摩( ) 涯( ) 辟(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轰隆隆 ( )( )( )‎ 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第1节。‎ ‎1、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如果将“没有……只好……”换成“没有……就……”行不行?为什么?(板书:没有……只好……)‎ ‎4、用“没有……只好……”造句。‎ ‎5、这一节最后用了省略号,你能将省略的内容也用“没有……只好……”的句式说出来吗?‎ ‎6、齐读。‎ 二、学习2—4节。‎ 过渡:看到这样的情景,普罗米修斯怎样做的呢?‎ ‎1、自读2—4节。‎ ‎2、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 ‎3、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 ‎⑴指名读。‎ ‎⑵你从哪儿看出他极富同情心?‎ ‎⑶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体现在哪儿?‎ ‎⑷齐读。‎ ‎4、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⑴默读第3节,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⑵汇报交流,说出你认为重要的原因。‎ ‎(强调“躲”、“悄悄地”的原因)‎ ‎⑶指导朗读。‎ ‎⑷指名读。‎ ‎5、细读第4节。‎ 过渡:现在,普罗米修斯已盗取了火种(板书:盗取火种),那么,他是怎样将火种带到人间的呢?‎ ‎⑴指名读。‎ ‎⑵出示: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 ‎①齐读。‎ ‎②“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小心翼翼”说句话吗?‎ ‎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小心翼翼”?从“小心翼翼”,我们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怎样?‎ ‎⑶火种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指名读2、3两句。‎ ‎⑷出示: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指名读。‎ ‎②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和其它动物没有区别,是愚昧的,第1节已经告诉了我们,谁再来说说?‎ 指名读第1节“没有……只好……”‎ ‎③有了火,人类可以干什么?指名读第2句。‎ ‎④所以说,(引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⑤男女生分组读。‎ ‎(男生读第1节的第2句,女生读第4节的第二句,齐读“‎ 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⑸想象一下,有了火之后,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 指名说。‎ ‎⑹如果当时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赞美普罗米修斯?‎ ‎⑺指导朗读。‎ ‎(读出怎样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三、学习5—6节。‎ 过渡:我们知道,偷总是形容不好的行为,那么,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去要火,而是盗火呢?(指名说)‎ 宙斯知道后,有怎样的反映呢?‎ ‎1、自读5—6节。‎ ‎2、你觉得宙斯怎样?‎ ‎3、再读,划出体现宙斯残暴、心狠手辣的词句。‎ ‎4、汇报交流。‎ ‎5、如果宙斯就在你面前,你会怎样跟他说?‎ ‎6、想象:普罗米修斯饱受折磨(板书:饱受折磨)时,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7、读这两节时,你的心情怎样?那么,你想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节呢?‎ 分组比赛读。‎ 四、学习7—8节。‎ 过渡: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饱受折磨,我们真难受。那么,他有没有获救呢?‎ ‎1、指名读第7节。‎ ‎2、齐读第2句。‎ ‎3、“英雄壮举”是指怎样的举动呢?‎ ‎4、看到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板书:获得自由),你想说什么呢?‎ ‎5、齐读7、8两节。‎ 五、总结全文。‎ 读完全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六、板书设计:‎ 没有……只好……‎ 偷取火种 ‎13 普罗米修斯盗火 饱受折磨 获得自由 ‎14、一路花香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读课文,体会角色 这篇课文中有三个角色,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 ‎1)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很完美。‎ ‎2)挑水工:聪明、善良,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 板书:聪明 ‎3)破损的水罐:善良,能为他人着想,不但能装半罐水,还能浇灌出美丽的鲜花。‎ 四、学习第二、三段 ‎1、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可是破水罐却对挑水工说:“‎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觉得他们回报自己了吗?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然后讨论一下。‎ ‎1)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2)破损的水罐:惭愧、道歉、自卑,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 ‎3)挑水工:尽了全力。发现破水罐渗水的特点,巧妙利用,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 ‎2、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作用,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今天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善于发现,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第二课时 一、朗读、复述课文。‎ 二、交谈文中的寓意。‎ 三、指导生字书写。‎ 四、排演课本剧。‎ 课后反思:‎ 一课心香 ‎    请学生谈到你喜欢哪个水罐时,课堂中的发言稍有停顿,但在想过之后,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我喜欢破水罐,他可以一物两用,又可以挑水,又能浇灌一路的花儿。”“我喜欢好的水罐,他总能把水全部运到主人家。多了不起!”“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破水罐可以一物三用,除金瑞所说的外,他还给主人带来了花香。”“两个水罐我都喜欢,他们各有所长……”‎ ‎    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一个小女生问:“老师,那到了冬天怎么办?还能有‘一路花香’吗?”想了很多答案,却总是觉得不妥。有个小男孩儿喊了起来“印度靠近赤道!”是呀,靠近赤道,那儿没有冬天!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简单,我再次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佩服起来!‎ ‎    那么,想到前面自己读到这篇课文时的感悟,他们定有他们精彩的理解,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重复的独特的见解,有认可、有挑战、有天真、有思想,这就是真实的课堂!‎ 习作4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2,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                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 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流水——哗啦啦  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  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板书:象声词   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 ‎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          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附: 习作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练习4‎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 练习写好钢笔字。‎ ‎4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 5 口语训练,说漫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1‎ 二:教学第一题:‎ ‎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 2.练习:‎ ‎ 读短文思考:‎ ‎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 1.读读背背 ‎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 5开火车读。齐读。‎ ‎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次教学设计在遵守此原则的基础上,力图体现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努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观点。‎ 教学设计:‎ ‎(教师上课,师生问好,等到学生完全做好准备,教师才开始正式的教学)‎ 一、组织教学,引出要求1:‎ ‎(虾米歌)师:一个小虾米。生:咦!‎ 师:卧在浅水中。生:噢?‎ 师:弯腰又驼背,生:哈哈!‎ 师:我们坐起来。生:不学小虾米!‎ 请评价一下,我们的对话怎么样?‎ ‎(根据评价,引出要求——注意语气[板书])‎ 二、联系实际,激发说的欲望。‎ ‎1、谈谈你此时的心情,可以根据早上你的经历、昨天的梦境来谈。(指名说,尽量多说,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引出要求——大方真实。[板书]‎ ‎3、谈谈你对张老师的看法?(根据学生实际,抒发内心的感情。)‎ ‎4、引出要求——发自内心。[板书]‎ ‎5、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保持本次口语交际的参与热情。‎ 三、引入正题,进行“说漫画”口语交际。‎ ‎1、提问:同学们喜欢漫画吗?(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喜欢也可不喜欢,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由。)‎ ‎2、欣赏课文中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刚放出画时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学生小声议论也可,暗暗赞叹也可。)‎ ‎3、谈谈你的感受。(鼓励学生按口语交际的要求,大方的、真实的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感受。)‎ ‎4、根据漫画中小花狗的神态编故事,与同学交流。‎ ‎5、集体交流,讲讲寓意,你明白了什么?(这一环节有难度,要注意引导)[板书:相信自己不过分自卑、不过分自大、]‎ 四、总结,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1、再看图,总结一下漫画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吗?‎ ‎2、根据回答,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3、谈谈你还看过的漫画有哪些?引出漫画种类。‎ ‎(卡通漫画、生活漫画)‎ ‎4、老师与学生同看漫画,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杂志《少年漫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5、师生同看漫画,个别交流。‎ ‎6、集体交流一、两幅可笑的或印象深刻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 五、提出希望。‎ 短短45分钟过去的太快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快乐!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引出口语交际的要求——发自内心、大方真实、注意语气)下节课再见!‎ 自己评价:‎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课上的学生反应不错,热情的参与口语交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表现看出教师的引导对他们对漫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15、说勤奋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课堂片断实录反思:‎ 师: 尽情地去读课文,细细品味童第周的勤奋,最好能联系自身来谈。 (生读文思考) 生:童第周每天天刚亮就起来读书,我们那时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有时家人叫我们起床都不来,从这里能体会出他的勤奋。 生:他的学习习惯很好,每天睡觉时会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我一上床就睡着了,这还是他勤奋的表现, 因为他长期这样做才会养成习惯。 师:联系实际想象一下,他还可能会怎么做? 生:他可能会“悬梁刺股”(生笑) 师:这不一定,但冬天、夏天肯定还会坚持学习,想象一下。 生:夏天天很热,别人都在树下乘凉、聊天,他在闷热的屋子里学习,满身是汗也不在乎。 生:冬天很冷,他读着想睡觉了,但他知道不能睡,就打一来盆冷水,洗了个冷水脸,又继续读书了。 …… 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奋,教师让学生带自已的实际做法和想法去与他进行比较,从而反衬出他的勤奋,这种建立在学生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上的思考与理解是真实的,印象深刻的。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象童第周的勤奋的表现,在扩充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奋,并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着最基础的努力。‎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你了解到什么?‎ 介绍李时珍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包括读文、识字、解词、分段四个步骤)‎ 三、研究文章写作特色 时间推移顺序 渐渐下山—夜幕降临—大好月色—圆月当空 事情发展顺序 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四、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一、师范读,生再通读课文。‎ 二、2~4自然段学习(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三、5~12自然段学习(精读,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 四、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读讲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为什么。‎ 五、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六、介绍《本草纲目》(经典著作)‎ 七、质疑,解疑。‎ 八、完成课后第四题—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你知道哪些中药?(板蓝根、蛇胆川贝液、枇杷糖浆……)‎ ‎17、明天的太阳城 ‎ (一)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联系上下文领悟课文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哲学家怎样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们用美德净化自己的心灵的.‎ ‎ (二)学习资源分析 ‎    揭示哲理的过程,内容浅显,便于学生理解.‎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所揭示的哲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哲理.‎ ‎ (四)教学媒体选用 ‎    名言卡片 ‎ (五)教学策略分析 ‎    强调熟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寓于"简单"中的哲理.‎ ‎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二,自学课文 ‎  三,交流自学情况 ‎  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  五,小练笔(句子)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是多么美好呀!‎ ‎  师读一遍,学生听记,再修改 ‎  1,齐读听记的一句话 ‎  2,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  (这句表达了人们对对太阳城的向往之情,与现实的环境进行的对比,更让人觉得太阳城是多么的美好)‎ ‎  3,(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想象中的太阳城会是什么样的 ‎  让我们畅游太阳城.‎ ‎  1,读通课文,边读边想 ‎  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  2,图画出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 ‎  1,以小组为单位,读通课文,师随机指导 ‎  2,说说你了解的太阳城是什么样的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未来的太阳城 ‎  (1) 太阳能转换器 ‎  (2)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  (3) 一切地方都用上太阳能 ‎  (4) 不再有废气 ‎  (5) 对未来的展望 ‎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太阳城. ‎ ‎  学生想象作文:明天的太阳城.要求:1,大胆想象, 2,按一定的条理写一写. ‎ ‎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六,拓展延伸 ‎  课后感受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说说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篇科技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到课外去读读这一类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了解天火之谜的谜底。 ‎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 教学时间: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 ‎1、齐读 ‎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 ‎4、全班齐读。 ‎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 板书:国际互联网 ‎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 三、自学解疑。 ‎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 ‎3、电脑出示: ‎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 电脑出示: ‎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 四、交流共享。 ‎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 指名读文中的那段话。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 ‎3、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 ‎4、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 ‎5、(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 )、( )和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 ‎2小组交流。 ‎ ‎3、全班交流。 ‎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 ‎(三)交流作用。 ‎ ‎1、 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 ‎2、指名读。 ‎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 ‎(1) 一起来读。 ‎ ‎(2)你读懂了什么? ‎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自由读) ‎ ‎(6)齐读。 ‎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 ‎(8)引导学生质疑。 ‎ 五、网上漫游: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 六、谈收获。 ‎ 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 ‎ 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七、课后实践。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习作5‎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 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班级中交流 练习五 第 二 课 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19、诚实和信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大人讲过《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 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 引导说出课文大意 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 ‎1、(1—3)“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 ‎2、(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 ‎3、(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 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 ‎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 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 ‎3、指名读1—3自然段。评读。‎ ‎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 三、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了什么?‎ ‎2、指名分角色读 ‎3、交流 ‎ 从“我”的“对不起”、“不小心”、“表示歉意”、“把钱寄给你、”“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 ‎ 从“向你表示感谢的”、“使我很感动”、“留下诚实和信任”、“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 ‎4、重点句理解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 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 指名演一演。‎ ‎5、略读课文第三部分 齐读第11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 二、总结课文 师述:本文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三、回归整体 听读课文,读读出示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题目?‎ 四、拓展练习 ‎1、迁移:试着围绕一个中心与同学、老师或亲戚打电话,做到条理清楚。‎ ‎2、拓展: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所说的‘诚信’非常有特色,留下的一张诚信纸条本身就极具创造性,这样做本身就是世界少有的。这种世界少有必要会引起后面精彩的世界,按理说是打电话要钱,事实上是回应诚信,这种诚信通道就是这样被打通的。这一课非常有现实意义,事理非常简单,但哲理却非常深刻。”引自高子阳老师原话。 ‎ 的确如此,这种事情可能每天发生的机率太小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那种相互信任,需要创造相当的氛围。这是我的一个困惑,如何创造出这种气氛?‎ ‎20、珍珠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本学期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的相处的乐趣。‎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拨开、细腻、淘气、索性、帮晚、呼唤、扭动、不由自主、信赖、居然、神气十足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 撞、傍、蹦、唤、肩、腻、扭、赖、蔓、雏 ‎(2)、解释词语 拨开、细腻、淘气、呼唤、扭动 ‎(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 ‎1、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1自然段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这一段最后一句话里的"巢"指什么?(鸟的窝)"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给珍珠鸟安排的?(是课文里的"我"给安排的)这反映"我"对珍珠鸟什么的感情?(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3)"我"对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齐读第2自然段再回答。"垂蔓"、"蒙盖"、"幽深的丛林"是什么意思?"我"把鸟笼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下面,让珍珠鸟得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说明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4)小结: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些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三遍。‎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讲了哪四个内容? ‎ ‎2、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怎样?‎ 三、细读"活动情况" ‎ ‎(一)整体感知内容。 ‎ ‎1、自由朗读4--6句, 简要说说每一节中珍珠鸟的活动情况 ‎ ‎2、板书: 笼子周围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口 ‎ ‎(二) 细读句4‎ ‎1、自由读句4 导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珍珠鸟的可爱?用"о"圈出有关词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用"--"划出有关句子。 ‎ ‎2、关于珍珠鸟的可爱 (以句子为单位,交流圈划的词语、体会) ‎ ‎(1)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a 读句 交流词语。 b 进行补充发言。 C a生进行朗读。 D 余生评价 指名再读 E 齐读:增加难度 ‎ ‎(2)"……竟然……小桌上……" ‎ ‎(3)"……挨近……蹦……俯……喝茶……偏……瞧瞧……" ‎ ‎(4)"……啄……笔尖……。" ‎ ‎(5)"……啄……手指……。" (讨论方法同句①)‎ ‎3、流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配乐朗读 ‎ ‎(三) 同法学习句5‎ ‎1、指读、圈划 ‎ ‎2、交流 ‎3、激趣:同桌对演,一生扮演珍珠鸟,一生扮演珍珠鸟的爸爸和妈妈,表演它们呼唤应答的过程。 ‎ ‎(四) 同法学习句6 ‎ ‎1、默读圈划 ‎2、交流 ‎3、想象,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甜甜地睡着了,它做的梦也一定会又香又甜,它会梦到些什么呢?‎ 四.学习悟出道理 ‎1、示句:"信赖……境界……"‎ a.:"信赖"的意思?谁信赖谁?是一下子就信赖的吗?看看板书,说说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板书: 信 信 信 ‎ b.珍珠鸟为什么会逐步信赖"我"? 板书:‎ c.理解"美好的境界"(看板书回答)‎ d.配乐赏读。找出文中"美好的情景"朗读 ‎ e.给文章插图起名字,可以用三个文末一节中的词语。 ‎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珍珠鸟,体会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懂得了:只有信赖,人鸟才会和平共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笼子四周 屋里 小桌上 "我"的窗上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练背第4-7自然段。‎ ‎2、用"居然"、"不由自主"口头造句。‎ 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一课,由于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只有依靠“灵感”了。不知怎么了,今天上课没有一点感觉,自己都调动不起自己的热情来,后来才慢慢找回来。说来还是学生帮了我。‎ 一上课,我就请学生听录音,自学课文。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的我的手指。” 当学生听到这里时,都笑出声来,可见他们已经有体会了。从这里我想到,肢离破碎的课文讲解真是要不得,有时,不预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仿照孙建锋老师,我先后提出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我相信,同学们一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请自由的、大声的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也许,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想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请同学们汇报阅读中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默默地读读课文,来体会这只美丽聪明的小珍珠鸟可爱与淘气的地主。”‎ ‎21、九色鹿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施开放式教学,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能有创造性的复述、表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童话故事——《九色鹿》。‎ ‎2、九色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3、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同学们对九色鹿都很——喜欢,而对调达都很——讨厌。(板书)‎ 你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而讨厌调达呢?(板书)。‎ 二、精读训练 ‎(一) 学习第二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来体现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配图的课文录音)‎ ‎1、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1)九色鹿对调达有什么“恩”呢?‎ ‎(2)面对不图报答的九色鹿,调达是怎么做的呢?‎ ‎2、讨论交流思考题(1)(救命之恩),你能把书上描写的具体的情景说一说吗?‎ ‎(引读)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生答)。‎ 面对救命恩人,调达的心情肯定十分激动,谁能读出调达当时的语气。(指名读)‎ 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感谢九色鹿吧!(学生齐读)‎ 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图报答,它只要求什么?‎ ‎3、交流思考题(2)。(郑重起誓)‎ 想象说话练习。(对,调达郑重起誓,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大屏幕出示题目)‎ ‎4、小结。师一边叙述,一边屏幕出示板书。(当时,九色鹿救助了调达,调达非常感激,愿意永远做它的奴仆,但九色鹿不图报答,只要求调达不泄露自己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 5、同学们肯定想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练习讲故事,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注意表情,并加入恰当的动作,同学们可以站起来练习。‎ 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同学们简单的给予评价。‎ ‎(二)学习第三段。‎ 过渡:但是调达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下面我想请4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下面的课文。谁愿意?(指名)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调达做了些什么?‎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2、交流思考题。(告密、带路)‎ ‎3、调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看到了重金悬赏的皇榜。)‎ 想象说话练习。(是呀,重金悬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同学们想象一下,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会想些什么呢?)‎ ‎4、这就是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想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九色鹿也非常气愤,请同学们练读九色鹿说的话,体会它当时的心情。(练读、指名读)‎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让我们一起来怒斥这个小人吧!(齐读)‎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国王听了之后——(学生说),调达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九色鹿得到了人们的保护,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调达受到了重重地惩罚,如果调达现在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调达在你的面前,他肯定会被你感动的。)‎ ‎2、教师总结。‎ 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 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学生想象)‎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2、发挥你的想象,改编故事《九色鹿》,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习作六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一、导入 课件出示:我的好朋友。看到这五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1、我的好朋友呀,住在卡通王国里,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它们变化多端、奥妙无穷,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合影)‎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用热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 二、讲故事 ‎1、这些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片?‎ ‎2、现在,放飞你自己的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还能想到哪些与它们有关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评议:名字是否好听,有趣)‎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三、写作文 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习作,你准备写什么?‎ 联系平时写作中的要求,说一说今天的作文应该注意什么?‎ 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构思。‎ 把你最想写的,自我感觉最好的片段写下来。‎ 四、交流学生习作片段。‎ ‎(在学生写精彩片段时,由于平时没有这样的练习因而都是从头写的,还不如让他们从头写呢!)‎ 练习6 教学目的:‎ ‎ 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诚信对于做人的意义。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做做说说,学会搜集和处理资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做做说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读短文,要求: 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 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短文: 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探讨: 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练习,集体订正 三,学名言: 1, 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试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成语积累: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 2,小组竞赛 三,写好钢笔字 ‎ 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 2,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 教师课前应搜集核潜艇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核潜艇的知识,并能熟练介绍给学生。‎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 ‎ ①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 ② 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 ③ 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 ‎3.练习。‎ ‎(1)出示提示(1),请学生自由复述。‎ ‎(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 ‎4.反馈。‎ ‎ 每组选择两名同学上台前指图复述,全班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 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八题:写毛笔字(略)。‎ ‎22、雾凇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1、插图实物投影2、 投影片3、 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 指名背诵《九九歌》。‎ ‎2、 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 揭题。‎ ‎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 释词。‎ ‎(3) 指读长句。‎ ‎(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 ‎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 ‎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八、板书设计:‎ ‎22 雾凇 奇观 ‎ 水汽——遇冷——凝结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春联 教学目标:‎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 ‎ 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 ‎ 候能经常听见它。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 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 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山秀 百业兴) 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 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 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板书:各种各样 ‎9、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春联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 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指名交流。‎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读这幅春联,体会对仗的朗读感觉,从哪几个词中可看出(舒眉辞 开口贺)‎ 适当点拨 辞: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对仗 ‎3、出示: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 )细心揣摩体会,( )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齐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读第二幅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 交流——这就是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板书: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齐读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 板书:声律美 ‎5、对春联:‎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 碧波跳红鲤 同心同德于四化 ‎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小结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 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 四、小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l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你们千万二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哩! ‎ 五、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六、板书:‎ ‎ 内容 各种各样 ‎23 春联 对仗 ‎ 特点 值得一学 ‎ 声津美 ‎ ‎2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元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 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江雪》‎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课后反思:   ‎ 学习两首诗,总体是采取先读、二互相交流你读懂的和没读懂的地方,三感悟插图与诗文的联系,四联系诗意背诵古诗,最后讲到“文如其人”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心真实感情。学生学的还可以,四年级了他们懂得借助字典、词典、古诗资料来学习了,这是件好事。但现在种类繁多、错误百出的工具书却对学生影响甚大。在教学中忽然发现自己要是再不好好学古诗、背古诗,可就不行了!‎ 习作七  看图写文 一、 教学目标: 1、 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 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 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二、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三、 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 1、 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 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 小组汇报。 4、 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 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 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 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 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 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 总结: (1) 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 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 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 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 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 出示《车祸》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 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 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 指导如何写具体: (1) 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 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3) 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① 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 妈 妈的表情照应。 ③ 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 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  热火朝天  气喘吁吁  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  全力以赴  配合默契  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  专心致志  一言不发  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  不动声色  万分羞涩  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压岁钱怎么用(口语交际) ‎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 三、小组汇报。 ‎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 ‎ ‎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 八、小组汇报。 ‎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九、教师小结。会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 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集体备课小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 二、复习时间 :18周和19周共两周7节课. ‎ 三、复习形式:分类复习 ‎ 四、复习内容 : ‎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19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2、学会照样子写句子,能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3、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法,能正确分析段落,初步掌握分段知识,能简单概括段意。 ‎ ‎4、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并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积累的巩固。 ‎ ‎5、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在阅读复习中相机进行实践。 ‎ ‎6、进一步了解本学年段的习作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根据不足进行指导。 ‎ 四、具体安排 : ‎ ‎(一)基础知识复习: ‎ ‎1、时间:2课时 ‎ ‎2.形式:专题复习和训练评讲相结合 ‎ ‎3.内容:本册书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形声字,同义词,反义词,修改病句,照样子写句子等。 ‎ ‎4.措施: ‎ ‎(1)编写训练题一份,进行堂上练习。包含以上内容。 ‎ ‎(2)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专题复习,重点是掌握生字词和修改病句,实词的词性。 ‎ ‎(3)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阅读复习: ‎ ‎1、时间4课时 ‎ ‎2.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 ‎3.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及配套的阅读训练。 ‎ ‎4.措施: ‎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 ‎(4)辅差工作不放松。 ‎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 ‎(6)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 ‎(三)作文复习; ‎ ‎1、时间:1课时 ‎ ‎2、形式:习作欣赏、修改和临场指导 ‎ ‎3.内容:进一步提高审题、选材能力,本学期自己的习作修改,进一步提高。 ‎ ‎4.措施: ‎ ‎(1)对于中下生加强写得出的个别指导。 ‎ ‎(2)书写习惯的纠正。‎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