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九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 23道小题,满分120分。
2. 请将每道小题的答案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所给试题的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稽首/祈祷 惊骇/骸骨 眷恋/鬈发 炫耀/头晕目眩
B. 哺育/花圃 媲美/髀骨 蓦然/肃穆 高亢/引吭高歌
C. 教诲/侮辱 炽痛/咫尺 湛蓝/绽放 模样/顶礼膜拜
D. 沧桑/悲怆 绮丽/畸形 粗犷/空旷 胆怯/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隔膜 亵渎 禁锢 供给侧 尽态极妍 险象迭生 一带一路
B. 馈赠 逞辨 娴熟 接地气 偃旗息鼓 魂牵梦绕 精准扶贫
C. 憔悴 剽悍 狂澜 文绉绉 囊荧映雪 器宇轩昂 底线思维
D. 蹂躏 嶙峋 沉缅 营改增 合辙押韵 众目睽睽 同心共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②若再要点些 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③海尔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 了山东市场的首位。
A.而是 景致 占领 B.而是 景象 占据
C.还是 景致 占据 D.还是 景象 占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去蒙山,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蒙山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临沂的古老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 通过“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阅读量得到了增加,视野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提升。
C.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而且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D. 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C.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D.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6.。(4分)
①契诃夫,俄国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小说《 》和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②巴金,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等中长篇小说。其中《激流三部曲》包括 。
③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
选段中A处的书名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取材于 (人名)亲身经历写成的。
7补写出古诗文中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 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②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⑦ 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⑧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不超过40个字)。(3分)
例句: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仿句:这里秋收已过,没有 ,也没有 。有的就是 、 。
9.根据语境,参照画线句子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面对崭新的课本,我们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让我们尽情享受; , ;一回回写作序列训练,是一回回思维的体操,让我们怡然称快。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10题。(4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0.①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艺术手法。(2分)
②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上①校猎城南,太子、秦、齐王②皆从,上命三子驰射角胜③。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④,以授世民曰:“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⑤。弟善骑,试乘之。”世民乘以逐鹿,马蹶,世民跃立于数步之外,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顾谓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建成闻之,因令妃嫔谮⑥之于上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⑦!”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然后召世民入,责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世民免冠顿首,请下法司案验。
上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上乃改容,劳勉世民,命之冠带,与谋突厥。闰月,己未,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上饯之于兰池⑧。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注】①上:指唐高祖李渊。②太子、秦、齐王: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③角胜:争胜负。④蹶:颠覆。⑤超数丈涧:跃过数丈宽的水沟。⑥谮:诬陷。⑦浪死:白白送死。⑧兰池:今陕西咸阳东。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顾谓宇文士及曰 顾:
②会有司奏突厥入寇 会:
③因令妃嫔谮之于上曰 令: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因令妃嫔谮之于上曰 上饯之于兰池
B. 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 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
C. 肥壮而喜蹶 溪深而鱼肥
D. 因以为号焉 始一反焉
13.下列组合能体现“上大怒”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①建成闻之,因令妃嫔谮之于上
②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
B.①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
②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C.①上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
②世民乘以逐鹿,马蹶
D.①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②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2分)
②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3分)
15. 文中的高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8分)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 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⑦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11日,有改动)
16.文章的题目是“人人皆可为国王”。通过对全文的阅读,你认为文中的“国王”指什么?(2分)
17.文中第⑥自然段的位置能否与第②自然段的位置进行调换?为什么?(4分)
18.下列说法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虽是真实的国王,也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也有他的局限。这个局限主要是国王没有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B.荷兰女王为继承人发怒的原因,是她的三个子女因没有生活之趣而对王位不感兴趣。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一个人在这方面没做好,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做出突出的成就。因此,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D.不管是平民,还是真实的国王,只要有成就感、自由度和追随者,在精神享受上是同样的。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5分)
山水豆花
迟子建
①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②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③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④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⑤走走停停,疲惫不堪的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⑥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料盒里,储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⑦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⑧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⑨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⑩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
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专刊)
19.“山水豆花”指的各是哪里的豆花?各有什么特点?(4分)
20.谈谈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2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理解“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②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③理解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22.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个美丽的春天。父母之爱,宛如春风拂过;老师的关心,宛如春雨滋润;同学的友谊,宛如春花盛开……请以“心里装着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是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但文体特征鲜明;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2016年九年级一轮复习验收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B 2、A 3、C 4、A 5、D 6、①《装在套子里的人》或装在套子里的人。②《家》《春》《秋》或家、春、秋。③A是《暴风雨所诞生的》或暴风雨所诞生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小题1分,错1字改题不得分。7、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芳草萋萋鹦鹉洲。⑦霜重鼓寒声不起。⑧散入春风满洛城。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8、示例:曹雪芹的揭露封建制度黑暗腐朽和没落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的长篇小说。或曹雪芹为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写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所给信息不缺、字数不超、无语病,各1分。9、示例: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流连忘返。每句1分,语意不连贯,句式不一致的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诗歌阅读。(4分)
10.①示例: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1分)使用后主的典故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和无处施展的伤感。(1分)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1分)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1分)(意对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1、顾:回头。会:恰逢,正巧,正赶上。令:使,让。每个1分。12、D 13、A 14、①下诏让李世民、李元吉率兵从豳州出发来抵御突厥的(入侵)。②每每有战事,高祖就让李世民出征,事平之后,对李世民的犯忌更加厉害。每句中每个重点词译不出扣0.5分。15、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善变、疑心重。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16、指在某个领域有成就,受人尊敬、受人拥戴的人。每答出其中1个给1分。17、不能调换。1分。因为第⑥自然段是对上文论证的归纳和总结(1分),指出不论是真实的国王,还是其他人,只要做出成绩,就能得到同样的精神享受(1分),并指出成为“国王”的路径(方法)(1分)。18、B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9、大西贡的山中(山中)的豆花,大屿山的小岛(小岛)上的豆花。大西贡的山中(山中)的豆花的特点是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有山的气息),大屿山的小岛(小岛)上的豆花的特点是有着微微的咸腥气(裹着海水的气息)。各1分。20、点出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21、①“荡”是摇动的意思,写出莹白如玉,凉爽油腻、又白又嫩的山中豆花的动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山中豆花的喜爱之情(1分)。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书(1分),表达出作者急于想看喧嚣都市外山景的迫切心情(1分)。③含义是:不论在什么样的建设中,要依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不然就没有了特色和灵魂(1分),不然就象淋了姜汁的豆花一样,味道就俗了些(1分)。22、不仅是豆花,就是城市和景区的规划和建设,都要留有自己的特点;最吸引人的、生命最长久的是事物的特点和灵魂;要加强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真正的生活之趣在自然,不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取于自然,融于自然,才是真正的生活之趣。每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共3分。其他只要符合原文之意亦可。
四、写作表达。(50分)
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休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体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下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附:文言文翻译
高祖到城南打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都跟随在旁,高祖下令三人比赛骑射以决胜负。李建成有匹胡马,肥壮但喜欢将人甩下来,李建成将这匹马交给李世民说:“这马很神骏,能跃过数丈宽的水沟。二弟善骑,试着骑骑看。”李世民骑马逐鹿,马颠覆人,李世民一跃而起,跃出几步远站稳,等马安静下来,再骑上去,这样好几次,李世民回头对宇文士及说:“他们想用这种方法来杀我,可是死生有命,又怎么能伤害到我呢?”李建成听说了,就让妃嫔对高祖说他的坏话:“秦王自己说,我有天命,将来要成为天下之主,怎么会就这样白白死去?”高祖大怒,先召见李建成、李元吉,然后召李世民进见,责备他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靠智慧和勇武就可以求来的;你也未免太着急了吧!”李世民摘去帽子磕头谢罪,自请将此事交付法司调查。高祖仍然怒气不止,正在此时有司上奏突厥入侵,高祖这才换了脸色,安慰勉励李世民,让他重新戴好帽子,和他商量突厥的事。闰月己未,下诏让李世民、李元吉带兵出豳州抵御突厥,高祖在兰池为他们饯行。每每有战事,高祖就让李世民出征,事平之后,对李世民的猜忌就更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