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测试卷(一)(150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2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净沙·秋思》)
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浣溪沙》中将景和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 秋思》中点名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赏析(24分)
(一)(1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这首诗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2分)
9.下面各项中,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互文见义,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第二句中的“夜”可知时间,“秦淮” “近酒家”五字可了解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局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深长,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0.首句画面的特点是什么?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4分)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二)(12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3分)
13、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4、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3分)
15.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3分)
三.古文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16—20题。(18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1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然 后 能 自 强 也 (2)起 予 者 商 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 ) (2)故曰教学相长也( )
(3)何谓也( ) (4)子曰:“绘事后素。”( )
1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 ”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
2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
河中石兽(2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山门圮于河 ( ) ⑵湮于沙上 ( )
(3)曳铁钯( ) (4)如是再啮(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3、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4分)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2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
2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4分)
四.写作(60分)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字迹工整,书面整洁;结构安排合理;
中心明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2.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3、D(2分)
14、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15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 合理即可)
21、.⑴圮 (倒塌 ) ⑵湮 (埋没)(3)拖着;(4)咬,这里是指冲激。
22、(1)应该是这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25、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