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宗 一 中 九 年 级 第 四 次 月 考
语 文 试 题
一、 语文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绚(xuàn)丽 提防(dī) 漠不关心 眼花缭乱
B.和煦(xù) 狭隘(yì) 中流抵柱 投机取巧
C.委曲(qū) 修葺(qì) 小心翼翼 浑然一体
D.污秽(huì) 拮据 (jū) 有条不紊 振振有词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因地致宜。
B.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赢得众人的青睐。
C.座谈会上,艺术家们谈笑风声,共绘祖国美好的未来。
D.轻装淡抹的湖光山色,令我流连忘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4.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9
(2分)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6.李小明妈妈生病在医院住院,他要向老师请假一上午到医院去照看,他给班主任张老师发短信请假,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张老师:我有事不能到校上课,请假一上午。
B.张老师:我妈妈病了,向你请假一上午。
C.张老师:我妈妈生病住院了,我向你请假。
D.张老师:我妈妈生病住院了,我在医院照看,向你请假一上午。
7.根据提示填空。(8分)
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注意:③④⑤三题任选两题。
③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到过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④虽然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许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 , ”,默默地为社会努力工作着。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9
“ , ”。
⑥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分另外写出一个含有“花”字和“雨”字的句子。(2分)
含“花”字的句子: , 。
含“雨”字的句子: , 。
二、语文综合运用(8-9小题,共6分)
8、为宣传师宗,我县在政府网站上开展“师宗十大名帖”评选活动。请你从师宗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俗、杰出人物等某方面写一个简明的帖子参加评选。(3分)
选择类型: 帖子标题:
帖子内容:
9、初三是人生一段关键而又难忘的历程,你一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以“初三”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3分)
三、阅读(10-24小题,共44分)
(一)(10—13小题,共12分)
[甲]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9
①公将驰之 驰: ②三军可夺气 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12.[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2分)
13.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
(二)(14—17小题,共12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9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9
15.第②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3分)
相同:
不同:
1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
(三)(18—24小题,供22分)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
9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2005.1,有改动)
18. 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9.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20. 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含义:
作用:
21. 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3分)
9
22. 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 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3分)
24. 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 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4分)
四、写作(50分)
25.作文题目
(1) 很简单
(2)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要求:
1.两题任选一题。若选择(1),请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择(2),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的校名。
9
师 宗 一 中 九 年 级 第 四 次 月 考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1、B 2、B 3、C 4、D 5、A(B.分号应改为逗号;C.应去掉顿号;D.引号应改为书名号。)6、D 7、(略)二、8、9(略)三、10.①驱车(追赶)②士(元) 11.①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12.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13.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14.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5.下定义,准确说明了绿色塑料的含义16.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共4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7.逻辑顺序
普通塑料危害 绿色塑料的定 绿色塑料的种类优点 前景
18、拟人,人格化,更亲切19 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算对。3分)
20. 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 21. 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所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四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动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4分,各2分)
22. 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3分)
23. 内容: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愤愤递进,感情逐步深入。 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谨严。 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 写法: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真抒胸臆。(4分,举例2分,例子略;分析2分,任选一方面从某一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若从其他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24. 提示:开放性答案,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体会,2分;体会深刻,表达顺畅,2分。
四、(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