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语文版)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17小题,6页,满分12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按要求填空(共14分)
①但愿人长久, 。(2分)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2分)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 。(2分)
④《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人”是 ,“古往今来贤相中的第一奇人”是: 。(4分)
⑤ “却说女娲练石补天之时……单单剩下一块用,弃置青埂峰下”“那座山正顶上有一块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好精脾,感之既久 ,遂有通灵之意。”上文两块“石”都幻化成”人“形,前者即《 》中的 ,后者即《 》中 。(4分)
2、语言运用(4分)
放学时,校门口异常拥挤。一同学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他转头就准备走。此时,你喊住他,既想表达你的不满,又想他接受你的意见,你该怎么说?请用得体的语言准确地表明你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便要还家(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6分)
6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自私的代价(20分)
在经过一轮复一轮的重重筛选后,我们五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应聘者终于从数百名竞争对手中,像大浪淘沙一般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佼佼者。
我们这五个人,可以说都是各条道路上的“英雄好汉”,彼此各有所长,势均力敌,谁都可以胜任所要应聘的职务。换句话说,就是谁都有可能被聘用,同时谁都有可能被淘汰。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最后一轮的角逐更加具有悬念,更加显得激烈和残酷。
我虽然身居高手当中,但心里相对还是比较踏实的。因为凭我在初试、复试、又复试、再复试中过关斩将那股所向披靡的势头,我想我成功获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了。于是,胜利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悦提前写在了我的脸上。
按照公司的规定,我们要在那天早上9点钟准时到达面试现场。面对如此重要的机遇,没得说,我们当中不仅没有人迟到,还都不约而同提前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
距面试开始时间还早,为了打破沉寂的僵局,精明的我们还是勉强地聚在一块儿闲聊了起来。面对眼前这些随时会威胁自己命运的对手,在交谈中彼此都显得比较矜持和保守,甚至夹着丝丝的冷漠和虚伪……
忽然,一个青年男子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的到来成了我们转移这毫无内容的话题的借口,我们纳闷着,惊奇地看着他,因为在前几轮面试中都不曾见过他。
他似乎感到有些尴尬,然后就主动迎上前开口自我介绍说,他也是前来参加面试的,由于太粗心,忘记带钢笔了,问我们几个是否带,想借来填写一份表格。
我们面面相觑。我想,本来竞争就够激烈的了,半路还要杀出一个“程咬金”,岂不是会使竞争更加激烈么?要是咱们不借笔给他,那不就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从而加大了成功的可能?我们几个有心灵感应似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终于没有人出声,尽管我们身上都带着钢笔。
稍后,他看到我的口袋里夹了一支钢笔,眼前立刻掠过一丝惊喜:“先生,可以借给我用用吗?”我立刻手足无措。慌里慌张地说:“哦……我的笔……坏了呢!”
这时,我们五人当中有一个沉默寡言的“眼镜”走了过来,递过一支钢笔给他,并礼貌地说:“对不起,刚才我的笔没墨水了,我掺了点自来水,还勉强可以写,不过字迹可能会淡一些。”
他接过笔,十分感激地握着“眼镜”的手,弄得“眼镜”感到莫名其妙。我们四个则轮番用白眼瞟了瞟“眼镜”,不同的眼神传递着相同的意思——埋怨、责怪。因为他又给我们增加了竞争对手。奇怪的是,那个后来者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转身出去了。
6
一转眼,规定的面试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面试室却仍旧丝毫不见动静。我们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就去找有关负责人询问情况。谁料里面走出来的却是那个似曾相识的面孔:“结果已经见分晓,这位先生被聘用了。”他搭着“眼镜”的肩膀微笑着向我们做了一个鬼脸。
接着,他又不无遗憾地补上几句:“本来,我们能过五关斩六将来到这儿,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作为一家追求上进的公司,我们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人才。但是很遗憾,是你们自己不给自己机会啊!”
我们这才如梦初醒,可是已经太迟了。自私的我们只因为这么一点小事,丢掉了已经到嘴的肥肉;“眼镜”却得益于他的无私,成了这次应聘中惟一的幸运儿。这次面试必将成为我们人生永恒的一课,影响着今后的生活。
7、给加点字注音。(2分) 面面相觑( )
8、“胜利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悦提前写在了我的脸上。”这句话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
9、“在交谈中彼此都显得比较矜持和保守,甚至夹着丝丝的冷漠和虚伪。”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
10、招聘者为什么没有选择专业知识问答的面试方式,而采用如此特殊的方式呢?(4分)
答:
11、“是你们自己不给自己机会啊!”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12、“这次面试必将成为我们人生永恒的一课,影响着今后的生活。”这次面试在你的心灵深处荡起了怎样的波澜?(4分)
答:
(二)善待挫折(14分)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
6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14、简述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论证作用。(3分)
答:
15、第⑤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4分)
16、第③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答:
(5分)
四、写作(50分)
17、人们对“新”怀有特殊的感情,对“新”特别感兴趣。围绕“新”创造出许多有关新的词语,如“新生、新秀、新意、新颖、创新、标新立异”……的确,“新”富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举措,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和期盼。
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5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短文后回答。(6分)
6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①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 ②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
(2)翻译文中加波浪线句子。(2分)
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2、赏析下面古诗,完成所设题目。(4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你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
(2分)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你作具体分析。
答:
(2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①千里共婵娟。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④曹操、诸葛亮。⑤《红楼梦》 贾宝玉;《西游记》 孙悟空 。2、扣住“表达自己不满、让对方易接受意见” 用语得体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3、①通“邀”邀请 ②妻子和儿女4、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5、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 评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6、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
6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二) 7、qù(2分)8、这句话为后来的结果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增加了“代价”的份量,教育意义更深刻久远。(3分)9、竞争使人与人之间变得保守和冷漠了,似乎只有“成功和利益”与自己紧密相连,为了“成功和利益”不惜关闭心门,甚至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多么可怕啊!(3分)10、一方面,由于五个对手势均力敌,彼此各有所长,谁都可以胜任所要应聘的职务,因而无须再考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对一个人的考查除了知识和能力外,还有一样重要的,那便是品德,这种特殊方式正适合品质的考查。(4分)11、表面上是指我们没有借给钢笔,因而自动放弃了面试机会;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没有被聘用完全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冷漠自私所付出的代价。(4分)12、这次特殊的面试引发了我关于竞争的思考,竞争绝不是不择手段,绝不是横伸出一条腿,更不是自私地断送别人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和高尚品质去赢得最后的胜利!善良无私的心是我们始终应随身携带的最好的竞争决胜法宝。(4分)
(二) 13、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2分)14、运用举例论证(1分);论证了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坎坷坷(2分)15、前进路上的障碍(2分);前进的基础(2分)。16、答: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分)。取消一个不可以(1分)。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1分);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1分),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1分)17、略
【附加题】1、(1)延:邀请,请 ②索:寻找(2分)(2)我的职业是治疗背驼,只管把人医直,哪管人的死活!(2分)(3)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要对事物的本质(实质)负责任。(或:遇事多分析,不能盲从。或:遇事多思考,不能盲从,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2、(1)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候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2分)(2)不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2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