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合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合集

ID:575067

大小:162.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必修一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复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设计:周烨 审核:一舟]‎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请一位同学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然后带全班同学读两遍 百舸争流___;怅寥廓___;浪遏飞舟___;矫健___;激昂慷慨___;劳役___‎ 挥斥方遒___;秋风劲___;碣石_____;分外___‎ ‎2、请一位同学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全班同学识记之 漫江______;百舸______;峥嵘岁月________;岁月稠_________‎ 激扬______;寥廓______;风华正茂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五岭逶迤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填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A.鹰击长空,雨翔浅底,______________。‎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C.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 ‎ E.萧瑟秋风今又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延伸,知识积累(全班齐读,抄写并背诵!)‎ 咏蛙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1910年,毛泽东的年龄正与我们现在相仿,性格决定命运。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再诵诗歌,品味鉴赏(疑难点拨)‎ ‎1、写壮景,抒豪情(提问: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 ‎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提问: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体构图!是怎么写的?)‎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瞰:鱼翔浅底 (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齐诵:“昔秦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中流击水图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提问:运用了哪些对比?)‎ ‎①色彩:“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 ‎②动作:“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③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④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暗含)‎ ‎3、语言品味: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问题:请抓住一两个字分析)‎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4、景、情、志:注意意象(这里是难点所在!提醒大家注意答题格式。)‎ 本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四、齐读下面《诗人·领袖》这首诗,请作简要点评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 雪天更善畅想,‎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神思飞扬起来,‎ 常于马背上构思,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战地黄花, 屈指数算,‎ 如血残阳,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 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 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 ‎★第二课时·复习《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字词典故结累,丰富语言;背诵默写过关,无漏无误。‎ ‎2、收获情感,启迪思维;从情感与意象角度解答疑难。‎ ‎【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2、难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下面含有“载”字的词语共有10个,按不同读音分类 ‎①车载斗量 ②风雪载途 ③纸写笔载 ④载歌载舞 ⑤转载 ‎ ‎⑥三年五载 ⑦怨声载道 ⑧千载难逢 ⑨载誉归来 ⑩刊载 读zǎ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读zà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柔”“非”构字部件的字 柔:①句式杂___②教___升木③把纸___碎④___躏人权⑤___合⑥___以为轮 非:①___然成章;②缠绵___恻;③___声文坛;④烟___云敛 ‎⑤两颊___红;⑥___夷所思;⑦敬备___酌;⑧___谤中伤 ‎3、在横线上填写含有“可”“长”“周”“宛”构字部件的字 可:①___捐杂税;横___上蔽;沉___难愈;百___争流 长:②___然若失;___弘化碧;为虎作___;秋后算___‎ 周:③___人广坐;未雨___缪;___怅失意;风流___傥 宛:④凄___迷茫;___肉补疮;令人叹___;___言相劝 二、课文内容复习[疑难探究,切脉情感与意象]‎ ‎1、本单元四首诗歌,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概括。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①《沁园春·长沙》,写的是__________。‎ ‎②《雨巷》,写的是______________。‎ ‎③《再别康桥》,写的是____________。‎ ‎④《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是________。‎ ‎2、怎样理解《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第4节和第8节,对具体写法进行分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故知识复习[解释诗句中加点典故的意蕴]‎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纱》)‎ 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 望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庄子《庄子》)‎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挥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中流击水,是典故“中流击楫”的转化。此典原意是____________。毛泽东化用此典,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和作业 ‎1、默写背诵检测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③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④她默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________,/ 她飘过 / 像梦一般的,/ ______。‎ ‎⑤在雨的哀曲里,/ ________,/ ________,/ 消散了,甚至她的 ‎________,/ ________。‎ ‎⑥软泥上的青荇,/ ___________;/ 在康河的柔波里,/ 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 __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⑧但我不能放歌,/ __________;/ __________,/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⑨曾记否,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________。‎ ‎2、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 ‎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 ‎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6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9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2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4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5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6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7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21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3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9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3、见”A计划”‎ 必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第一课时·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____所作。‎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②《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称为“______”。‎ ‎③春秋时期有__、__、__、__、__五等爵位。‎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氾___南;佚___之狐;夜缒___而出;共___其乏困;‎ 阙___秦;杞___子;逢___孙;不知___‎ ‎3、字形(填空)‎ ‎①bì、___帚自珍;遮___;___端;‎ ‎②xiá、___瑜互见;自顾不___;___迩闻名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段(填空)‎ 第01段:________;‎ 第02段:________;‎ 第03段:________;‎ 第04段:________。‎ ‎2、内容探究 ‎⑴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___________‎ 异:郑伯:________;烛之武:_________‎ ‎⑵晋文公最终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缘由退兵,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的退兵? ‎ ‎⑶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3、语段赏析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曲折委婉,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庄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曲折委婉,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十分优美的外交辞令。‎ ‎①“_____,________。”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____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_______________。‎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君之所知也。”说明_______________。‎ ‎⑤“夫晋,何厌之有?”至“唯君图之。”指出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失其所与,不知。 ‎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古今异义 ‎①且贰于楚也。‎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亦去之。‎ ‎3、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③夜缒而出。‎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越国以鄙远。‎ ‎⑥共其乏困。‎ ‎⑦既东封郑。‎ ‎⑧若不阙秦。‎ ‎⑨阙秦以利晋。‎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一词多义(实词和虚词)‎ 封、①既东封郑。‎ ‎②肆其西封。‎ 之、①唯君图之。‎ ‎②子犯请击之。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臣之壮也。‎ 其、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③以其无礼于晋。‎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 ‎④越国以鄙远。‎ 而、①今急而求子。 ‎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 ‎①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定]‎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定]‎ ‎⑵、宾语前置句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⑶、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⑷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见资料 ‎★第二课时·复习《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首要人物。‎ ‎2、理解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 ‎3、熟悉课文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梳理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主要的历史著作,是古代___体史料汇编。西汉成帝时,经过汉代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依次是:西周1篇,东周1篇,秦5篇,齐6篇,楚4篇,赵4篇,魏4篇,韩3篇,燕3篇,宋、卫合1篇,中山1篇,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245年(前452—前216)。‎ ‎《战国策》的内容,首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主要的地位。‎ ‎2、字音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燕___国;樊於__期__;夏无且__;揕___胸;切齿拊___心;戮__没 骨髓___;偏袒___;盛___水;淬___火;濡__缕__;忤___视;‎ 瞋___目;变徵___;厚遗___;被八创____;卒___起;陛___下 ‎⑵、多音字辨析 冠:①(guān)冠冕堂皇;②(guàn)冠军 创:①(chuāng)创伤; ②(chuàng)创造 盛:①(chéng)盛器; ②(shèng)盛世 提:①(dī)提防; ②(tí)耳提面命 ‎⑶、形似字 ‎①淬(cuì):淬火。‎ 猝(cù)然:遽然,如“仓猝”(仓促)。‎ 卒(zú):士卒;完毕,如“卒业”。‎ ‎②揕(zhèn):刺,如“揕杀”‎ 堪(kān):能忍受,如“难堪”。‎ 勘(kān):①校订,核对,如“勘误”;②实地查看,“勘探”。‎ 斟(zhēn):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如“自斟自饮”。‎ ‎③陵(líng):侮辱,侵犯,如“陵压”。‎ 凌(líng):侵犯,侮辱,如“欺凌”。‎ ‎3、字形(填空)‎ 屠lù___;chuō___穿;chēn___目;chēn___怪;tǎn___护;tǎn___诚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wǔ___逆;wǔ___然;wǔ____作;cuì___火; 仓cù___;纯cuì___‎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 全文梗概: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预备——易水死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部分:‎ ‎①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________。‎ ‎②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_________。‎ ‎③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________。‎ ‎④结局(末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 ‎⑴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如何一小我?速读课文,根据课文畅谈你的看法。(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⑵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⑶分析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3、语段赏析 ‎⑴秦将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领会文中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的作用)‎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零。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作者是如何描写易水死别这一场面的?‎ 三、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1、几个重要字词 ‎①进兵北略地。‎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持千金之资币物。‎ ‎⑥比诸侯之列。‎ ‎⑦诚能得樊将军首。‎ ‎⑧唯大王命之。‎ ‎⑨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⑩图穷匕见。‎ ‎2、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日以尽矣。‎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 ‎④请辞决矣。‎ ‎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⑥秦武阳色变振恐。(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图穷而匕见。‎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⑩使药工淬之。 ‎ ‎1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3、古今异义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②而伤长者之意。‎ ‎③樊将军仰天叹息流涕曰。‎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⑥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⑦愿大王少假借之。‎ ‎⑧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间 ]‎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 ④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 ]‎ ‎⑵名词用作动词 ‎①樊於期乃前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走上前 ]‎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上衣,戴上帽] ③乃朝服,设九宾。[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 ‎④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________________]‎ ‎⑶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其人居远未来。 ‎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则秦未可亲也。‎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⑸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群臣怪之。‎ ‎5、一词多义 奉、①轲既取图奉之。‎ ‎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兵、①诸郎中执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顾、①荆轲顾笑武阳。‎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⑤(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请、①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 ‎②丹请先遣秦武阳。‎ 愿、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愿足下更虑之! ‎ ‎③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之奈何? ‎ ‎③乃为装遣荆轲。‎ ‎④为变徵之声。‎ ‎⑤(轲)又前而为歌曰。‎ ‎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⑦愿举国为内臣。‎ 见、①秦王必说见臣。 ‎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③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见燕使者咸阳宫。‎ 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事以是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者……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①爸爸妈妈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 ]‎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被动 ]‎ ‎⑶倒装句 ‎①燕王拜送于庭。 [“于”表示状语后置 ]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 ]‎ ‎⑷省略句 ‎①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 ‎②使毕使于前。 [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归类”填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解释成语 ‎①切齿拊心:形容痛恨到极点。‎ ‎②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③悲歌击筑:抒发悲壮苍凉的情调。‎ ‎④变徵之声:指悲壮之声。‎ ‎4、见资料 ‎★第三课时·复习《鸿门宴》‎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归类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篇,世家(记诸侯本系)__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__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__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__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___关中;飨___士卒;说___项羽;好___美姬__;鲰___生 卮___酒;戮___力;有郤___;樊哙___;玉玦___;从___百余骑__‎ 数___目项王;目眦___;狗彘___;啖___肉;按剑而跽___;交戟___‎ 为___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___所虏;客何为___者 ‎3、字形(填空)‎ xiǎng___客;食sūn___。玉jué___;联mèi___;jué____择 漏zhī____;è____运。chēn___视;chēn___怪;diān___池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01—02)宴会前。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___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03—0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___。 ‎ 第三部分(05—07)宴会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_____。 ‎ ‎2、内容探究 ‎⑴《鸿门宴》是楚汉双方主要人物的一次聚会。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怎样?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的?‎ 作者主要通过___手法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刘邦集团 项羽集团 主帅:刘邦——————————项羽——→[性格急躁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机智权变,善于用人) [____________]‎ 谋士:张良——————————范增 ‎(老练多谋,沉着冷静) [____________]‎ 部将:樊哙——————————项庄 ‎[_________] (忠为人臣,轻易放弃)‎ 内奸:曹无伤—————————项伯 ‎[_________] (亲自告密,仍被重用)‎ ‎⑵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下面文字,分析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对项羽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是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语段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上驾车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跽:挺直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⑵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与、①则与斗卮酒; ②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为、①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臣为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B.两个“与”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C.两个“与”相同,两个“为”不相同。‎ D.两个“与”不相同,两个“为”相同。‎ ‎⑶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 B.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完全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⑸写出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成语,并解释。‎ ‎①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⑹直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1、通假字 ‎①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⑨沛公奉卮酒为寿。‎ ‎⑩皆为龙虎,成为采。‎ ‎2、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将军战河北。‎ ‎④臣战河南。‎ ‎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⑥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臣。‎ ‎⑦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秦时与臣游。‎ ‎3、一词多义 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③乃令张良留谢。‎ 辞、①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军、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胜、①沛公不胜杯杓。‎ ‎②刑人如恐不胜。‎ 如、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固不如也。‎ ‎③沛公起如厕。‎ 举、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且、①且为之奈何? ‎ ‎②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 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 ‎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去、①相去四十里。‎ ‎②脱身独去。‎ 因、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为、①使子婴为相。‎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军中无以为乐。‎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⑥何辞为?‎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如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军,动词,驻军];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动词,为王、称王]‎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③吾得兄事之。 [事,动词,伺候]; ④籍吏民。 [籍,动词,登记]‎ ‎⑤范增数目项王。[目,动词,使眼色]; ⑥刑人如恐不胜。[刑,动词,施加刑罚]‎ ‎⑦道芷阳间行。 [道,动词,取道]‎ ‎⑵形容词用如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①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⑷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头发上指。‎ ‎⑤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此天子气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亚父者,范增也。 ④夺项王世界者,必沛公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⑵被动句 ‎①珍宝尽有之(被占据);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⑶宾语前置 ‎①客何为者?(何为——为何);②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③沛公安在?(安在——在安);④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⑷介词结构后置 ‎①具告以事;②贪于财货 ‎⑸省略句 ‎①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②毋从(省略“之”)俱作古也。‎ ‎③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④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⑥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⑹固定结构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怎样”、“如何”。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以是————“……的理由”或“……的方法”。如“以是遣将守关者”“事知以是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哪样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四、练习和作业 ‎1、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2、见资料 ‎★第四第五课时·高考链接(文言文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重点难点】文言虚词、文言翻译 ‎【教学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0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移:改变 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讵:同“拒”,抵抗 C.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02、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03、下列对原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晋二国。‎ B.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留下来的真正目的,是想以后伺机偷袭郑国,保卫郑国只是一个借口。‎ C.上述材料给我们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郑伯、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无义战”的历史事实。‎ ‎0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②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200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5—09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0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06、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07、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0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0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②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三、(200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①心恚愤而无如何; ②何前是而今非也 B.以:①会王生者,以故至山;②以是益疑狐妄 ‎ C.所:①郭具言所苦; ②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于:①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 // 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4、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必修一第三单元 现代散文 ‎【教学目标】透过作者的描写与叙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了解作者的评价与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把握作者寄寓在人与事中的情感、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复习《记念刘和珍君》‎ 一、课前检测 ‎1、为下列各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A.用引吭高歌或写诗文来代替哭泣,抒发胸中的悲愤。(______)‎ B.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愤怒的程度。 (______)‎ C.到处都是帮凶。 (______)‎ D.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毫不顾惜。 (______)‎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黯然泣下 C.深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屠戮妇婴 D.惊闻噩耗 好高鹜远 无端喋血 贫瘠不堪 ‎3、默写填空 ‎⑴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内容复习 ‎1、文章自然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对爱国青年遭到杀害的沉痛情感。‎ 第二部分:进一步写明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的目的。‎ 第三部分: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绘,表达对她的哀悼和崇敬。‎ 第四部分:听到噩耗后的愤慨的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人”“流言”的卑劣。‎ 第五部分:记述惨案发生时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 第六部分: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 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对反动派应采取的斗争办法。‎ 填空:‎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课文七部分中哪几部分描写了刘和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既有对烈士___之情;又有自己对死者的敬意和内疚;既突出地表现了对反动派的___之情;又有对民众间存在着的愚昧思想的____;作者号召人们起来革命,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景的期待 ‎2、品味语言 ‎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指代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将这”的“这”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缘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的加点词改成“野蛮”“射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⑴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⑵“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多项)‎ A.使人目不忍视的惨象和使人耳不忍闻的流言。‎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B.“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C.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D.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E.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⑶“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多项)‎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⑷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⑸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三、基础积累 ‎1、本课重点生字 大抵(dǐ) 菲薄(fěi) 桀(jié)骜(ào) 赁(lìn)屋 殒身不恤(xù)‎ 喋(dié)血 尸骸(hái) 攒(cuán)射 浸渍(zì) 绯(fēi)红 ‎2、本课重点词语 寥落:稀少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菲薄:这里指微薄的意思 造化:指自然界 深味:深深地体会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忧伤的样子 喋血:流血满地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浸渍:渗透,浸润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四、课后作业 ‎1.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___。我已经出离___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___;以我的最大___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了我的___。‎ A.悲愤 愤恨 悲痛 哀痛 痛苦 B.悲哀 愤恨 悲凉 痛苦 苦痛 C.悲哀 愤怒 悲凉 哀痛 苦痛 D.悲愤 愤怒 悲痛 痛苦 痛苦 ‎2、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A.①比喻;②反复、对比;③反语;④比喻 B.①比喻;②反复、对偶;③对比;④借代 C.①移就;②反复、对偶;③对比;④借代 D.①移就;②反复、对比;③反语;④比喻 ‎3、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主语是____;谓语是____;宾语是____‎ ‎4、选出解释“以”字和“为”字有误的各项 A.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介词,把)‎ B.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连词,为了)‎ C.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介词,用)‎ D.她的名字一次为我所见。 (介词,被)‎ E.为庸人设计。 (介词,被)‎ F.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动词,用)‎ ‎5、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A.批评庸人,表达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6、对“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各项是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7、背诵、默写第二、四两部分 ‎★第二课时·复习《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课前检测 ‎1、巴金,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___、___、___和“激流三部曲”___、___、___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梁任公,即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这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作揖___;租赁___;解剖___;堕落___;叱骂___;叱咤___;姹紫嫣红___‎ 缉毒___;修葺___;编辑___;精悍___;捍卫___;舔舐___;舐犊情深___‎ 迥乎不同___;目光炯炯___;激亢奋进___;引吭高歌___;一声不吭___‎ 屏息以待___;天然屏障___;摒弃不用___;涕泗交流___;孝悌忠信___‎ 二、课文内容复习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1、回顾《小狗包弟》一文,回答以下的6个问题 ‎⑴全篇写哪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哪些事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哪些事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哪儿发议论抒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朗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这次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作者运用哪些细节描写了梁任公?挑你印象深刻的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阅读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已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⑴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节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艺术手法及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主要是如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积累 ‎《小狗包弟》‎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作揖】:两手抱拳交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绿草如茵】:形容草长得又密又厚。茵,垫子或褥子。‎ ‎【揪】:紧紧地抓;抓住并拉。‎ ‎【租赁】:租用;出租。‎ ‎【叱骂】:责骂。‎ ‎【款待·招待】‎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招待:对宾客和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胆战心惊·小心翼翼】‎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强调“害怕”。‎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堪疏忽。强调“小心”。‎ ‎【逆来顺受·忍辱负重】‎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莅校】到校。莅,到,敬辞。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得很远。‎ ‎【机缘】机会和缘分。 【太息】叹气。‎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说博闻强志,博闻强识(zhì)。‎ ‎【屏息】屏住气息。太息:大声叹息。 【显宦】地位显赫的官员。‎ ‎【启迪·启示】‎ 启迪:开导,启发。多用于书面语。‎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邻悟。可作名词,可作动词。‎ ‎【美观·可观】‎ 美观:(形式)好看;漂亮。如:房屋布置得很美观。‎ 可观:值得看;指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如:这个数目也就很可观了。‎ 四、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叱骂(chì)乘凉(chèng)脚爪(zhǎo) B.舔舔(tiǎn) 篱笆(ba) 创伤(chuàng)‎ C.包袱(fu) 解剖(pāo) 厌倦(yàn) D.葡萄(táo) 揪回(jiū) 吠叫(f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租赁 驾驭 呻唤 坛坛罐罐 B.熬煎 寂寞 歉意 绿草如荫 C.羞耻 责备 款待 坠入地狱 D.虫蛀 内涵 做揖 逆来顺受 3、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民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骑马爱好者剧增,使得赛马运动发展迅速,相应的一些骑马俱乐部也应运而生。‎ B.他试演了一个英雄人物,观众被深深打动了,说这是我们的偶像。‎ C.在引进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如果还想捧着铁饭碗不放,那只是一厢情愿。‎ D.艺术教育无论在德育、智育,在人格的完善、性情的陶冶等方面都是教育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C.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D.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必修一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设计:谢雅丽 审核: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样式,了解新闻结构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 ‎3、学习报告文学,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把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报纸新闻进行比较阅读,发现课文的独特之处,并思考其意义。‎ ‎2、尝试新闻通讯等文体的写作。‎ ‎【学习内容】‎ ‎1、“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归。它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角度,详细地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的交接仪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譬如,这儿“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高兴地嬉戏,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2、●《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它所反映的人和事必须是真实的,但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包身工》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即起床、吃饭、工作,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叙述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我国的航天史,这些资料的披露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又指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进步的探索过程。‎ 一、课前检测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____;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___、___、___、___、和结语五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是__________,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___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_______。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前预习 ‎01、给加点字注音 凝重( )紫荆( )停泊( )婆娑( )瞩目( )旗帜( )‎ 噩梦( )沼泽( )撰写( )拎着( )弄堂( )游说( )‎ 簿子( )执拗( )莴苣( )谄媚( )翌年( )着陆( )‎ ‎02、词语积累 生杀予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翌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疑难点拨 近义词辨析 ‎【凝重·庄重】‎ 凝重:端庄、庄重,多用于神态、脸色。还指(声音)浑厚、浓重。‎ 庄重:不随便、不轻浮,严肃认真,多用于言语、举止。‎ 例如:4月8日,农历庚寅年三月初三上午,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春风喜雨中隆重举行。在向司仪行传统而庄重的沐浴仪式后,领导和嘉宾们怀着崇敬、虔诚的心情走向拜祖广场。10时11分,随着司仪的宣布,现场全体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施拜礼,深深三鞠躬。气氛庄严凝重,肃穆深沉。‎ ‎【管制·管辖】‎ 管制:①强制管理;②对罪犯或坏分子施行强制管理。对象往往是具体的。‎ 例:由于长沙市五一路和芙蓉路进行地铁施工,这两条道路在这半年内实行交通管制。‎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对象既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 例: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元代以来的700多年间,中国的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进行有效的管辖,从来没有中断过。‎ ‎【营利·盈利】‎ 营利:谋求利润,属于主观行为。‎ 例:大量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是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重要力量。‎ 盈利:谋求利润,属于客观行为。‎ 例: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总裁雅尔在接受法国《论坛报》采访时说,该公司2000年12月启动的空客A380超大型客机生产计划已于2008年实现盈利。‎ ‎【权利·权力】‎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 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例:已于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物业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和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披露·透露】‎ 披露:公开发表、发布消息。‎ 例:这种疗法鲜为人知,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透露: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例:据接近证监会的知情人士透露,瑞信集团和方正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方正证券公司之间的合资将成为新政策执行的第一家。‎ ‎【震动·振动】‎ 两者都指物体运动。‎ 震动:指物体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的颤动,多只一次;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例:萨朗斯通关于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卑劣言论引起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震动。‎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摆动多次。‎ 例:根据振动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在运行过程中掌握和识别设备的劣化程度和故障特征。‎ 四、当堂训练 ‎10.●《短新闻两篇》‎ ‎0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遇难(nán) 雏(chú)菊 B.惊惧(jù) 步履(lǔ)‎ C.大厦(shà) 冉(rǎn)冉 D.折(shé)磨 屠(tú)杀 ‎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凝重 凝结 夜幕 日幕 B.悬挂 玄念 囚徒 幸存 C.退役 明媚 隐秘 废虚 D.渡轮 游轮 纳粹 窒息 ‎03.对下面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A.作为文章的首句,这一句的议论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作者运用了反语。‎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白杨树和儿童的积极向上的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C.“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些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 D.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0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当然,最为世人___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职。‎ ‎(2)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___。‎ ‎(3)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表情___,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4)参观者们用___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A.瞩目 遗迹 茫然 祈求 B.注目 陈迹 失落 祈求 C.注目 遗迹 失落 恳求 D.瞩目 陈迹 茫然 恳求 ‎05.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最后撤离香港的时刻。‎ B.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C.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D.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11.●《包身工》‎ ‎06.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鸽子笼(lóng) 笼(lǒng)罩 虐(nǜe)待 B.揩(kǎi)地板 骷(gū)髅 锭(dìng)子 C.执拗(niù) 游说(shuō) 作践(jiàn)‎ D.蹒跚(shān) 贿赂(luò) 横(héng)卧 ‎0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蠕动 威协 惺松 B.陷媚 殴打 怜悯 C.监视 呻吟 嘈杂 D.怔住 噩梦 辟如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08.对下面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A.这段文字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B.“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C.“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D.这段文字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老板的赞扬。‎ ‎09.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___,工房和老板家庭的___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___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___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___着在做工。‎ A.强度 完全 总是 衰弱 逼 B.强化 义务 终究 衰弱 逼 C.强化 义务 总是 衰弱 劝 D.强度 完全 终究 衰弱 劝 ‎10.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 B.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C.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纱,编成袜子的一根根线,穿在身上因为愉快而令人光滑舒适。‎ D.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1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yùn)酿 嫦(cháng)娥 载(zài)重 载(zǎi)人航天 B.辉煌(huáng) 借鉴(jiàn) 透露(lù) 露(lù)水 C.苛(kē)刻 共识(shí) 标识(zhì) 批准(zhǔn)‎ D.保障(zhàng) 诞(dàn)生 荒(huāng)原 关键(jiàn)‎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喷射 九霄 烈焰 摘星揽月 B.辉映 梦幻 国度 应用系统 C.海滩 集成 催化剂 一鼓作气 D.征程 横亘 着陆 最高致义 ‎13.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___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送入太空的国家。‎ ‎(2)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3)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___。‎ A.标识 振动 封闭 B.标志 震动 尘封 C.标识 振动 尘封 D.标志 震动 封闭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人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①上午9时整,②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③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⑤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14.文段在“电头”中点明了___和___,第二段从__觉和__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 ‎15.第二段顺序不够合理,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③④①⑤‎ ‎16.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必修1·第一单元 见手抄 ‎●●必修1·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①编年;左丘明②春秋三传③公、侯、伯、子、男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3、字形 二、课文复习 ‎1、梳理结构 ‎2、内容探究 ‎3、语段赏析 三、文言知识归类 ‎1、通假字:‎ ‎①已,通 “矣”;②共,通 “供”gōng);③厌,通 “餍”‎ ‎④说,通“悦”yuè;⑤知,通 “智”zhì;⑥“阙”通“缺”‎ ‎2、古今异义 ‎①古义:动词,从属二主 ‎②古义:把……作为;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③古义:使者,出使的人;④古义:那个人; ⑤古义:离开 ‎3、词类活用:‎ ‎①退,使动用法,使……撤兵。②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④亡,使动用法,使……衰亡。)‎ ‎⑤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⑥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⑦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疆界)‎ ‎⑧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弱。⑨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⑩敝,形容词用作动词,侵害。‎ ‎4、一词多义 封、①以……为疆界,做疆界,动词;②疆界,名词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之、①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②代词,代秦军;③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 其、①此事,代词;②语气副词,表示商量希望;③郑国,代词 以、①连词,由于;②介词,拿;③介词,用;④表顺承,连词;‎ 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表修饰,连词;③表顺承,连词;④表转折,连词 焉、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 ‎●《荆轲刺秦王》‎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国别、刘向 ‎2、字音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燕(yān)国;樊於(wū)期(jī);夏无且(jū);揕zhèn胸;切齿拊(fǔ)心;戮(lù)没;骨髓(suǐ)偏袒(tǎn)盛chéng水;淬cuì火;濡(rú )缕(lǚ);忤(wǔ)视;瞋(chēn)目;变徵zhǐ;厚遗wèi ;被八创chuāng;卒cù起;陛bì下 ‎3、字形(填空)‎ 戮lù 屠戮//戳chuō戳穿;瞋chēn 瞋目//嗔chēn嗔怪;袒tǎn袒护//坦tǎn 坦诚;‎ 忤wǔ忤逆//怃wǔ怃然//仵wǔ仵作;淬cuì 淬火//猝cù仓猝//粹cuì纯粹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 ‎①行刺缘起。②行刺预备。③廷刺秦王。④荆轲被斩。‎ ‎2、内容探究 ‎3、语段赏析 ‎⑴文章一最先,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无敌,燕国奄奄一息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⑵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 ‎②突出重点。在很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 ‎③顾及周全。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零”“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戮力同心的气魄。‎ ‎④井井有条。人物运动按时刻次序描写。‎ ‎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文言知识归类 ‎1、几个重要字词 ‎①略,掠夺,夺取;②微,没有;③购,悬赏征求;④遇,对待;深,刻毒;⑤币,礼品 ‎⑥比,并,列;⑦诚,果真,如果;⑧唯,希望;⑨发,打开;‎ ‎⑩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终于露出了真相 ‎2、通假字 ‎①“说”,通“悦”。②“以”,通“已”。③“反”,通“返”。④“决”,通“诀”。‎ ‎⑤“奉”,同“捧”。⑥“振”,通“震”。⑦“见”,通“现”。⑧“还”,通“环”。‎ ‎⑨“卒”,通“猝”。⑩“淬”,通“焠”。①①陵,通“凌”。‎ ‎3、古今异义 ‎①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②古义:品德高尚的人。③古义:眼泪。④古义:可以用来。‎ ‎⑤古义:袒露一只臂膀。⑥古义:在这时。⑦古义:宽容,原谅。⑧古义:宫廷的侍卫。‎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作状语 ‎⑵名词用作动词 ‎③祖,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⑶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远,远地,远方]‎ ‎⑷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亲,亲近,接近。②废,倒下。‎ ‎⑸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①迟,以……为迟,即认为迟。②怪:以……为怪。‎ ‎5、一词多义 奉、①奉,动词,献。②奉,动词,通“捧”,双手捧着。‎ 兵、①兵,名词,兵器。②兵,名词,士兵。③兵,名词,军队。‎ 顾、①顾,动词,回头看。②顾,副词,但,只是,不过。③顾,动词,回头。④顾,副词,反而。‎ ‎⑤顾,动词,探询探望,拜访。‎ 请、①请,动词,请求。②请,动词,请许可我、请让我。‎ 愿、①愿,动词,乐意,情愿。②愿,动词,盼望。③愿,名词,心愿,愿望。‎ 为、①为,介词,被。②为,介词,对。③为,动词,收拾整理。‎ ‎④为,动词,发出。⑤为,动词,作。⑥为,介词,替。⑦为,动词,做。‎ 见、①见,动词,召见,接见。②见,动词,看见,见到。③见,动词,会见。‎ ‎④见,介词,被。表被动。⑤见,动词,接见。‎ 引、①引,动词,拉开弓。②引,动词,指身子向上起。③引,动词,举起。‎ ‎6、文言句式 ‎●《鸿门宴》‎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纪传、12、30、70、10、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说(shuì)项羽;好(hào)美姬(jī);鲰生zōu;卮zhī酒;戮lù力;有郤xì;樊哙kuài;玉玦jué;从(cóng)百余骑(jì);数(shuò)目项王;目眦zì;狗彘zhì;啖dàn肉;按剑而跽jì;交戟jǐ;为(wèi)击破沛公军;且为(wéi)所虏 ⑧客何为(wéi)者 ‎3、字形(填空)‎ xiǎng 飨客;sūn 食飧。玦jué 玉玦;袂mèi 联袂;抉jué 抉择 卮zhī 漏卮;厄è 厄运。瞋chēn 瞋视;嗔chēn 嗔怪;滇diān 滇池 二、课文内容复习 ‎1、结构梳理(填空)‎ ‎2、内容探究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1、通假字 ‎①内——纳;②距——拒;③要——邀;④倍——背;⑤蚤——早 ‎⑥郤——隙;⑦坐——座;⑧不——否;⑨奉——捧;⑩采——彩 ‎2、古今异义 ‎①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②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③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④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⑥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⑦鱼肉。古,鱼和肉;⑧游,古,交往。‎ ‎3、一词多义 谢、①动词,谢罪、道歉。②动词,感谢。③动词,辞别。‎ 辞、①动词,推辞。②动词,辞谢。‎ 军、①动词,驻扎。②名词,军队。‎ 胜、①动词,禁受住。②副词,尽。‎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如、①动词,好像。②动词,比得上。③动词,往。‎ 举、①副词,尽。②动词,举起。‎ 且、①副词,将。②副词,况且。‎ 之、①动词,到。②代词,这。③助词,取独。④助词,的。‎ 去、①动词,距离。②动词,离去,脱离。‎ 因、①动词,趁机。②副词,于是、就。③动词,趁机。‎ 为、①动词,任,做。②介词,替,给。③介词,被。④动词,作为。⑤动词,是。⑥句末语气词。‎ ‎4、词类活用 ‎⑴名词用如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军,动词,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王,动词,为王、称王]‎ ‎③吾得兄事之。[事,动词,伺候];④籍吏民。[籍,动词,登记]‎ ‎⑤范增数目项王。[目,动词,使眼色];⑥刑人如恐不胜。[刑,动词,施加刑罚]‎ ‎⑦道芷阳间行。[道,动词,取道]‎ ‎⑵形容词用如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善,动词,交好]‎ ‎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②项伯杀人,臣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之。‎ ‎③沛公旦日从(使……随从追随,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休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⑷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翅一样)蔽沛公。‎ ‎③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④头发上(向上)指。‎ ‎⑤道芷阳间行、间(抄小路)至军中。‎ ‎5、文言句式 ‎●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 ‎01、B ‎02、C ‎03、A ‎0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它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要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②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也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二、(2008·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5—09题 ‎05、C ‎【解析】C项意思是“钱财”。‎ ‎06、B ‎07、C ‎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08、A ‎0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答案】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 ‎②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案】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到哪里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案】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来继承他呢?‎ 三、(2007·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D 抄录 ‎11、D ‎12、B ‎13、C ‎14、断句:(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墨滴淋漓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鸡肉美黍(美味饭菜),准备好供给狐狸吃喝。‎ ‎●●必修1·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复习《记念刘和珍君》‎ 一、课前小测验 ‎1长歌当哭、出离愤怒、广有羽冀、殒身不恤 ‎2C(直截了当、名列前茅、好高骛远)‎ ‎3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⑵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课文内容复习 ‎1、文章自然分为七个部分 填空:3、4、5部分;交代写作缘起;揭示这一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深切悼念;极度愤怒;痛心和批判 ‎2、品味语言 ‎3、语段阅读 ‎⑴D;⑵DE;⑶BDC;⑷A;⑸B 四、课后作业 ‎1C、2D、3事实、为、明证;4BEF、5C、6ABD ‎●第二课时复习《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课前小测验 ‎1、雾、雨、电;家、春、秋 ‎2、饮冰室主人 二、课文内容复习。‎ ‎1、回顾《小狗包弟》一文,回答以下的6个问题 ‎2、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3、语段阅读 三、课后作业 ‎1D、(A乘凉chéng;B创伤chuāng;C解剖pōu)‎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2A、(B绿草如茵;C堕入地狱;D作揖)‎ ‎3B、(应为“做客”)‎ ‎4C、(A危言危行:指说话坦率,行为正直;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B求全责备:意为苛责别人。D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不能用来指人。)‎ ‎5C、(A语意重复。可改为“……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骑马俱乐部。”或删掉“相应的”。B“被”之后缺失句子成分“英雄人物”,造成歧义。D“在人格……”前缺少关联词“还是”。)‎ ‎6A ‎●●必修1·第四单元 课前小测验: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新闻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主体自然环境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预习:‎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翌年:指下一年、明年的意思。翌:下一个 易帜:国家或军队更换或变换旗帜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 子夜:半夜 当堂训练:‎ ‎1.C 2.D 3.B 4.D 5.A ‎6.A 7.C 8D 9.B 10.C11.A 12.D 13.B 布置作业:‎ ‎14.地点、时间;听、视 ‎15.B ‎16.“神五”飞船顺利升空 语文必修1复习学案·第33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