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补习班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导航补习班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

ID:575124

大小:13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导航补习班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 整理制作:江道礼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                                               ‎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                                                                           ‎ ‎                                                                              ‎ ‎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 ‎ ‎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 ‎ 我的赏析: ‎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 ‎《小石潭记》答案;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 15‎ 略5清、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7因为作者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8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9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木环抱,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10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11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 ‎ ‎5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 理由: ‎ ‎ 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 1.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5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6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 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15‎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 ‎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 ‎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 ‎②写人之美: ‎ ‎③写物之美: ‎ ‎④写情之美: ‎ ‎ 《满井游记》答案1.D 2.D 3.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4.简答。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 ‎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 ‎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 ‎ ‎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 ‎11“缺乏苦难,人生将剥夺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你怎样看待苦难? ‎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 2.D3儒家4.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7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9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0.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11①苦难激发我们生活创造的热情,教会我们坚韧。②苦难使我们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③苦难充实了肯定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④苦难使我们精神到达更高的境界,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在这苦难中能获得自由。‎ ‎《曹刿论战》(A)‎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译文:                                   ‎ ‎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 ‎《曹刿论战》(B)‎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 5.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15‎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 我的感受: ‎ 曹刿论战﹙C﹚‎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 ‎《曹刿论战》(A),答案:1.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曹刿论战》(B)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2. 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 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曹刿论战﹙C﹚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形貌昳丽 ②暮寝而思之 ‎ ‎③王之蔽甚矣 ④时时而间进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评价: ‎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我的理解: ‎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我的做法: ‎ ‎6联系全文回答,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7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仿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且悬接顺畅。‎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容纳忠言,何至于落得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 ,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②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①光艳美丽;②睡觉;③因受蒙蔽而不明;④间或,偶然。2. ①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②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3. 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4. “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5. 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6广开言路或开张圣听或察纳雅言或咨诹善道。启示,采用设喻的手法,将重大政治问题,用生活的小事做对比,说理浅显透彻,委婉动听,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令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效果。7示例①假如当初蔡恒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②如果唐代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即更刮目相待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 。‎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 吕蒙: ‎ 鲁肃: ‎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5‎ 省略的内容: ‎ 写作经验谈: ‎ ‎《孙权劝学》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2. 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直爽、敬才、爱才。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公 输 A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 ) ②不可谓仁( )‎ ‎③不可谓智 ( ) ④知而不争( )‎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 ‎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 ‎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 ‎ 公输 B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请说之 ②不可谓知类 ‎ ‎③方五千里 ④为与此同类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宋何罪之有? ‎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 15‎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我的理解: ‎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 我的概括: ‎ ‎5.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我选第 题: ‎ ‎《公输》答案A1.A 2.B 3.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对人亲善、友爱 ③称为 ④劝阻、劝谏 4.①宋国有什么罪 ②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去杀害众多的人,不能称为明白事理 5.对话描写 6.墨子巧言说服公输盘《公输》答案B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2. 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3. 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4.智、仁、忠、强、知类五个方面。5.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桃花源记》 A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 ‎6.有人认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用现代人的 15‎ ‎ 经济眼光去看,落后得很啊,但为什么一直流传千古呢?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言语描绘出你理想的王国。‎ ‎《桃花源记》B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D.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 ‎ 答案;《桃花源记》A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6围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来展开。7略 《桃花源记》B1.①交错相通 ②更不用说 ③妻子儿子 ④隔绝 2. D 3.C 4.①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豁然开朗 ④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 5.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岳阳楼记》﹙A﹚‎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5‎ ‎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 岳阳楼记﹙B﹚‎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斯: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  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①日星隐耀:                                 ‎ ‎②樯倾楫摧:                                 ‎ ‎③一碧万顷:                                 ‎ ‎④静影沉壁:                                 ‎ ‎《岳阳楼记》(C)‎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5‎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 ②春和景明 ‎ ‎③把酒临风  ④吾谁与归 ‎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3.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________ _______。‎ ‎4.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我的赏析: ‎ ‎5. 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我的探究: ‎ ‎6.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我的抱负: ‎ 答案 《岳阳楼记》A1.(1)日光 (2)执 持  2.略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B 1.A 2.D 3.B 4.C 5.B 6.①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②桅倒了,桨断折 ③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④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岳阳楼记》(C)1.①离开国都;②阳光;③面对着;④归依。2. ①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②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3.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③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 例:“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一句,点面结合,动静相生,生动而形象地勾勒出洞庭夜月图。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6.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A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醉翁之意 ‎ ‎④晦明变化者 ⑤伛偻提携 ⑥颓然乎其间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5‎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3. 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 ___欧阳修___ __‎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 ‎6. 醉翁亭现已成为我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 ‎《醉翁亭记》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之:四时之景不同  心乐之,伐竹取道 C.者:射者中,奕者胜  晦明变化者 B.乎:颓然乎其间者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D.也: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C.为: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B.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D.然: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3.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暮:朝而往,暮而归  苍然暮色 B.发:苍颜白发  野芳发而幽香 C.乐:宴酣之乐  而乐亦无穷也 D.往:朝而往,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4.填写。‎ ‎①试简析文段的语言特色。‎ ‎②试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 ‎ ‎③试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 ‎ ‎ ‎5.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6.品析有误的一项。                         (  )‎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7.翻译下面句子.‎ 15‎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 答案 《醉翁亭记》A 1.①特别;②像张开的鸟翅膀一样;③情趣;④阴暗;⑤驼背,指老人;⑥醉醺醺的样子。2. 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②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3.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 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5.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6. 可以介绍“醉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图”等,可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醉翁亭记》B 1.D 2.C 3.B 4.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易于成诵 ②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③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 5.B 6.C 7.①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②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比较阅读 第一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j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j掇:(duō)拾取,采取。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                                                                             ‎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 第二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  ‎ 15‎ ‎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①伛偻提携 提携                                       ‎ ‎   ②宴酣之乐 酣:                                      ‎ ‎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 ‎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其节见于艰危  ‎ ‎   B、①醒能述以文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   C、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食之末必不佳 ‎   D、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 ‎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 ‎                                                                               ‎ 比较阅读答案第一篇1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2.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4.与民共乐 第二篇1.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2.A  3.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当时著名学者)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 ‎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①父命牧牛垄上  (         )    ②琅琅达旦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  (1)听已,则默记。‎ 译文:                                   ‎ ‎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译文:                                    ‎ ‎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 答:                                     、‎ 二、参照注释,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1-2题。‎ 15‎ 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③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④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入俱归。‎ 注释:①凡:总共;一共。②陈:陈县。③宫门令:守卫宫门的长官。④遮:拦住。‎ ‎1.对下列四句话中“之”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   ②之陈。   ③宫门令欲缚之。  ④陈王闻之。‎ A.①与④同    B.①与③同    C.③与④同    D.四个都不同。‎ ‎2.针对上述文言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称王六个月,把陈县定为王都。‎ B.陈涉的老朋友到陈县想见陈涉。‎ C.守宫门的长官想把敲打宫门的那个人绑起来,不肯向陈涉通禀。‎ D.陈王出巡,宫门令拦住去路呼 ‎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题:答案一、1.①田埂、田畔高地 ②早晨2.(1)王冕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了。(2)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3.学舍偷听读书;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等二、1.D 2.D 15‎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