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2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下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ppt课件(29页)

ID:575336

大小:4.3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子之歌 —— 澳门 你可知 “ Ma- cau ” 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 〔 澳门 〕 !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课前 分钟 ----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晚年的闻一多先生 年轻时的闻一多 我们课本上的画 , « 红烛颂 »( 闻一多的小儿子闻立鹏于 1979 年作 )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 (1899—1946) ,本名家骅,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 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 年 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 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 《 红烛 》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 年出版 第二部诗集 《 死水 》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 · 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闻一多 ( 1899~1946 )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三重人格 ” 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新诗集 《 红烛 》 ( 1923 )、 《 死水 》 ( 1928 )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 七子之歌 》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 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 《 神话与诗 》 、 《 唐诗杂论 》 、 《 楚辞校补 》 、 《 古典新义 》 等。 他对 《 周易 》 、 《 诗经 》 、 《 庄子 》 、 《 楚辞 》 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 “ 新义 ”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 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臧克家 《 有的人 》 臧克家 ( 1905─2004 ) 朱自清: “ 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 茅盾 : 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 “ 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 。 2004 年 新华社北京 2 月 5 日电(记者曲志红):我国文坛再失巨擘, 99 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 2 月 5 日晚 8 时 35 分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 … 2000 年 1 月获首届 “ 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 。 2003 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 “ 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 。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 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 《 烙印 》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 泥淖集 》 , 《 呜咽的去烟 》 , 《 泥土的歌 》 , 《 春风集 》 , 《 欢呼集 》 及 《 臧克家诗选 》 等诗集。 了解作者 臧 克 家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 1930 年至 1934 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 ,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 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 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 《 烙印 》 , 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 替他出资印行 《 烙印 》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 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 1944 年 9 月 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 年 10 月 12 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 1946 年 8 月撰写 《 我的先生闻一多 》 以示悼念。 地 壳 仰之 弥 高 兀兀 穷年 校 补 锲 而不舍 沥 尽心血 赫 然 炯炯 目光 群蚁排 衙 函 寄 目不 窥 园 迥 乎不同 漂 白 警报 迭 起 气冲 斗 牛 检查预习 qiào jiào hè hán piǎo mí qiè jiǒng kuī dié wù lì yá jiǒng dǒu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窥, 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 作”, 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既, 已经。 既往, 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词语解释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情呢? 由此来看,文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 1 、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 2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4 、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5 、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 6 、请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学者 革命家 闻 一 多 《 唐诗杂论 》 《 楚辞校补 》 《 古典新义 》 三本书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三件事 说了做了 言行一致 对比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拓展 延伸 1 、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2 、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例如: 1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2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3 、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 、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例如: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两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承上,“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 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启下 。“仅 …… 还”“一个方面 …… 另一个方面 ……” 这些关联词,“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 品读课文 1. 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废寝忘食 ,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 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来写啊?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于“学者的方面”,则选取了写作 《 唐诗杂论 》《 楚辞校补 》《 古典新义 》 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 文章标题为什么取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与众不同 。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 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1 、那时候,他已经 诗兴不作 而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 ” 是 文言说法 。 “ 作 ” ,起。 “ 诗兴不作 ”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 20 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是 比拟 的说法, 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 20 年代末起,闻 ’ 过了十多年 “ 书斋生活 ”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 1930 年到 1932 年, “ 望闻问切 ” 也还只是在 “ 望 ” 的初级阶段。 “ 望闻问切 ” 是 拟人 的说法,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说明闻 ’ 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 “ 漂白了的四壁 ” 。 “ 它 ” 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 ’ 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 漂白了的四壁 ” 引自闻一多诗 《 静夜 》 5 、他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 “ 何妨一下楼 ” 的主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 对偶句: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清华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朗读课文你喜欢的语段 , 揣摩语言 生动形象 , 精练含蓄 , 富有感情和音乐美 的特点 . 自由朗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