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5.11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模块检测(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30分,每小题3分,共10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泅水(qiú) 揩油(kāi) 聒噪(guō) 心拙口笨(zhuó)
B.吮吸(shǔn) 慰藉(jí) 窈窕(yǎo) 蓊蓊郁郁(wěng)
C.骨气(gǔ) 憎恶(zēng) 蛮横(hèng) 扣舷而歌(xián)
D.霎时(shà) 桅杆(wéi) 紊乱(wěn) 文绉绉(zōu)
2、 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松弛 消遣 决窍 穿流不息
B.袅娜 遨游 馋言 提纲挈领
C.弥漫 嘱咐 序幕 赤手空拳
D.打盹 报歉 思忖 无精打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阳光充足。
B.优等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与其他同学忙着赶作业相比,他们常常能够无所事事地阅读课外书籍。
C.在鲨鱼到来之前,老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力求达到为所欲为的程度。
D.在文学作品中,对那些芸芸众生应该如何写,是大可研究的,所谓“中间人物”正是社会的主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B.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为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
C. 苏轼,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茶馆》通过在裕泰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反映了清末、军阀混战、抗战结束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
6.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已经 B.水波不兴:起
C.举匏樽以相属:嘱托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7.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固一世之雄也
C.江上之清风 D.有君子之德焉
8.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冯虚御风 B.举酒属客
C.斗见天光 D.而澄澈可见
9.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乃溢而西南流 B.歌窈窕之章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0. 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投以小石
A. 固一世之雄也 B.而今安在哉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凌万顷之茫然
二、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原句。(18分,每空1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4)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6)寄蜉蝣于天地, 。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10)此地有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三、阅读课文节选(一)(二),完成1~3题。(12分,每小题4分)
(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二)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两个语段都写了荷叶和荷花,请根据语段内容,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
荷叶特点
荷花特点
《荷塘月色》
《荷花淀》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二)两处节选文字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一) (二)
3、“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高洁的情趣净化人”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价值取向。请任选一个角度,分别说说这两个选段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四、作文(40分)
在秦晋崤之战中,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员战将损兵折将,亡命归来,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秦穆公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引咎自责,说:"寡人之过也……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三人败而不见疑,终于在后来的秦晋交兵中大获全胜,为秦报了一剑之仇。
请以“不以一眚掩大德”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第二部分:能力检测(20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前。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的生存本能去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山顶很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一刻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
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⑨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相通的天空。也许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就是与灵魂的对话。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⑪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
⑫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张张熟面孔,重新听到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⑬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份财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搁下它。
⑭它如同故乡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西藏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B.“最美的风景”,既指这里的人们是土地上风景的组成部分,也赞美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C.文中“神秘”“神性”“喇嘛寺庙”“经幡”等词语,都暗示了宗教对作者灵魂的净化作用。
D.作者引用黑塞的话,强调心灵的故乡隐藏在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它使人们感到惊奇而幸福。
E.“都市对我的中伤”,指纷纷攘攘的都市生活会让人产生许多欲望和怨艾,污染人的心灵。
2.作者为什么会对那些朝圣的人们充满敬意和感动?(4分)
3.第⑥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把西藏比作“灵魂的故乡”,这传达了作者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体验的理解。(8分)
答案
一、1~5:、CADAB 6~10、CADBC
二、默写(略)
三、课内阅读(12分)
1、
荷叶特点
荷花特点
《荷塘月色》
田田(多,连绵不绝)
亭亭(出水很高,舒展)
层层(高低有序)
零星点缀(稀疏)
白花明亮(如明珠、如星星)
或绽放、或含苞(袅娜、打着朵)
《荷花淀》
多、密、大、舒展
粉红色、高高挺拔
(每空1分。每空答出两点,得1分;只答出一点,不得分。)
2、(一)月色下的荷塘;(二)淀中躲(遇)敌(每空2分,意思对,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3、可选择的角度有:借景抒情;利用传神的动词;利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选段一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选段二包含着作者对抗战民众(妇女)的赞赏。
(选取合适的角度并作分析,2分;答出选段所表达的情感特征,2分)
四、作文 略
五、大阅读(20分)
1.C D (4分)
2.①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②他们有坚定的信仰③他们有执著的追求④他们没有俗利和杂念
(4分,照抄原句,分数减半。)
3.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4分,每点1分)
4.西藏是一个能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地方;西藏让人淡漠生存以外的欲望,使人的心灵变得单纯宁静;西藏成为人抵御城市中伤的精神力量
答出其中一点,1分;提出观点,2分;联想合理,2分;分析,2分;语言,1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