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
1899~1946
)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名家骅“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新诗集
《
红烛
》
(
1923
)、
《
死水
》
(
1928
)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组诗
《
七子之歌
》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
学者
1932
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
《
神话与诗
》
、
《
唐诗杂论
》
、
《
楚辞校补
》
、
《
古典新义
》
等。
他对
《
周易
》
、
《
诗经
》
、
《
庄子
》
、
《
楚辞
》
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
“
新义
”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
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关于作者与作品
现代诗人,山东人
1933
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
烙印
》
,抗战时有
《
从军行
》《
泥淖集
》
等,以后出版了
《
泥土的歌
》《
十年诗集
》
等。抗战胜利后,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
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
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
臧克家
(
1905─2004)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
别了,司徒雷登
》
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吗?
言:
一言九鼎 、 一诺千金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做: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 穷年
shuāi
h
è
di
é
qi
è
zhu
ó
l
ì
qi
á
n kāngkăil
í
nl
í
k
ă
i
q
ì
jiŏng kuī w
ù
自由阅读,讨论交流: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
”
或
“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
第一部分(
1-7
)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
“
说
”
和
“
做
”
。
第二部分(
8-20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
说
”
和
“
做
”
。
两个部分
:
3.
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 (8—20)
内容
特征
具体表现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 (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具体表现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读析前半部分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领
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 正浓
”
是什么意思?
“
诗兴不作
”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
20
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
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
一句,为什么不用
“
研究
”
而用
“
钻探
”
?
本
来是叙述语言,讲
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
,但作者不用
“
研究
”
一词,而精心选用了
“
钻探
”
,这是
比喻
,更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并且句式也变成
“
向
……
钻探
”
,叙述
由静态变成动态
,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
是热情的称赞
了。
解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
望
: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
闻
: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
问
: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
: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
望闻问切
”
也还只是在
“
望
”
的初级阶段。
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
“
望闻问切
”
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
漂白了的四壁
”
。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
它
”
指深夜灯火。
“
漂白了的四壁
”
引自闻一多诗
《
静夜
》
,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
“
漂白了的四壁
”
,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
“
大开光明之路
”
一脉相承。
“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
,
“
头发零乱
”“
睡得很少
”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解释: 群蚁排衙
衙
(
y
á
)
,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表现闻先生
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
何妨一下楼
”
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
何妨一下楼
”
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6两段起什么作用?
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
、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
唐诗杂论
》《
楚辞校补
》《
古典新义
》
2
、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
《
唐诗杂论
》
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
“
说
”
吗?
不仅是写再
“
说
”
。而是把
“
说
”
和
“
做
”
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
他
“
说
”
了,跟着的是
“
做
”
。这不再是
“
做了再说
”
或
“
做了也不一定说
”
了。现在,他
“
说
”
了就
“
做
”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
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
“
做
”
?
搞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
参加游行示威
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
表现闻先生
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
整体把握
: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从学者到斗士
前期
: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
!
三本书
(学者)
三件事
(革命家
)
《
唐诗杂论
》
《
楚辞校补
》
《
古典新义
》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学者
(
1-7
)
革命家
(
8-18
)
潜心学术
硕果累累
嫉恶如仇
勇于献身
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
19-20
)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不同)
(相同)
中心思想
本文 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正气凛然、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