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级高二上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
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留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把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日夕佳,飞鸟相往返”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
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封建生产方式下的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董源的《潇湘图》、《龙袖骄民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如此。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在北宋三大家中,李成真迹早已失传,实际能作为北宋画这一种意境主要代表的,应是董源和范宽两大家。一写江南平远真景,“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董源)。一写关陕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宽)。它们是显然不同的两种美的风格,但这种不同并不是南北两宗之分,也非青绿水墨之异,而是由于客观地整体性地描绘,表现了地域性自然景色的羞别。今天你游江南或去关陕,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也仍然是很不相同的,正如看董源或范宽的画一样。但它们尽管有着风格上的重要差异,却又仍然同属于上述“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无我之境“的表述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则限于自然特点,并不具备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境界。
B.无我之境使艺术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更持久的审美愉悦和更多重新发现、抒发的艺术空间。
C.无我之境的艺术追求在北宋山水画中得以高度发展,意在鲜明地传达出当时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D.无我之境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纯客观描绘而得以实现的,并不需要艺术家将个人情感思想融入其作品之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描述北宋山水画常见画面,指出其描绘自然具有客观性和全景整体性,进而分析它给观赏者审美感受带来既”不确定“而又”清晰“的矛盾,为下文作铺垫。
B.②段紧承上文,指出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画面既表达生活风神和人生理想,又未从固定方向引导审美感受中的诸多因素,这就为欣赏者带来更丰富、多元的审美愉悦。
C.③段与前两段构成分总关系,在前文分述的基础上做出总结,为“无我之境“做出科学的阐释;④段进而通过与诗歌的比较,强调山水画的无我之境显得更为宽泛。
D.⑤段从北宋两大家入手,强调其山水画虽有景色之殊、风格之异,但都因客观整体的描绘而表现“无我之境”,从而为上文理论阐释作出必要补充,与①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如果想要表现无我之境,就需要艺术家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自然风光与自然景物基本充满整个画面。
B.游客在前往江南或者关陕等地观光之时,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虽然很有不同,但是都能体会到无我之境。
C.古典诗歌可以极为清晰地表达自我,而封建时代的画家却无法彰显自我,只能表达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
D.借助看似纯客观的自然描绘,北宋画家常能表现出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与人生的生存或生活之间牧歌式的亲切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8.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阙“此恨谁知”中的恨有怎样的内涵?结合全词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号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光水色,被前人认为写尽了九月之景。
(3李密《陈情表》中结尾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忠贞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八千岁
汪曾祺
①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
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②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
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
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
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③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达件事哄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④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⑤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⑥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⑦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鸟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鸟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⑧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⑨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⑩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
“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方式和外在形象经年不变、简朴破旧,尽显顽固老态
B.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C.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D.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E.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2)请结合文章①—④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3)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6分)
(4)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8分)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政府公务员不能做一个只会作秀的尸位素餐的行政官僚。
②张小利考试时作弊被全校通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他同座的李新礼也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③五月的万二中,阳光明媚,生机盎然,河清海晏,让我们心旷神怡。
④我,16岁,一个高二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⑤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⑥别听那些谣言,根本没有那回事,都是杯弓蛇影。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B.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李国民是河北省1.5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他说:“农民从观望到向我们吐露心声,他们的话对我们这些干部很有感触”。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 ? ? ?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 。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③⑥②①⑤ D.④②⑥③⑤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 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 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 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 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16.观察下面这幅关于手机的漫画,请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其题诗或配文。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画面内涵;③不超过4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要增设一名部门经理,本单位的员工张某、王某都相当符合条件,大家都劝他俩竞聘。张某表示对竞聘没有太大兴趣,只想过平淡的生活。而王某态度不同,积极准备,想通过此次竞聘取得相应岗位。
对这两个人的做法,人们的看法不一。你更认同哪一个人的做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万州二中高2018级高二上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 5.A 6.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1)侯蒙向他们说明:“
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第二个“以”各1分,句意1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得分点:是、谕、要、进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简要赏析。(5分)
①寓情于景:迷惘、伤感的意绪用“落红”“小雨霏霏”来烘托,孤寂、落寞的情怀通过杏园“憔悴”、杜鹃“哀”啼来传达。②视听结合:既描写了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景象,又写了杜鹃的哀啼。③拟人:用“憔悴”来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9.词的下阙“此恨谁知”中的恨有怎样的内涵?结合全词分析。(6分)
①落第后的感伤②伤春惜春的无奈③独登画楼、心事无人诉说的孤独。(概括1分,分析1分,须有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项原因表述不完整;B项“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与原文不符;E项“盗亦有道”“讲究江湖道义”的解释不合原文,实际上更凸显此人的无耻霸道)
(2)请结合文章①—④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①精明节俭,生意上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2分)②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2分)③保守刻板,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一尘不变。(2分)
(3)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6分)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2分)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的吝啬刻板;(2分)③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2分)对即可)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答案:A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敬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3.答案:B
A项,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
C偷换主语,应把“自”挪到“湖南”前面
D.不合逻辑,主客颠倒气末句应为“我们这些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
14.答案:C
15.
【答案】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必不可少) ④景色都不(尽)相同 ⑤丰富的审美感受(每空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可知,文段主要阐述“望”的重要性,由第一句话“可游、可居、可望”与下文“也同样要‘望’”,可得出①处应填:“望”最重要。由②前“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此处应再谈“居”,从下文“园林建筑”可知,此处应为:而且即使是“居”。文段的下面几句是谈窗子在“望”中的作用,根据上下语境,③处可填:窗子也很重要。④前有“从不同的角度望出云”句,是指从不同的角度透过窗户所看到的景色,因而此处可填: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为总结,是为窗子在望中所起的效果,由前面“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领起句,可从“美的感受”等方面概括。
16.观察下面这幅关于手机的漫画,请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其题诗或配文。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画面内涵;③不超过40字。(6分)
答案:示例:(1)手机似美女,梦中亦共舞。心醉意迷间,已无自我在。
(2)手机奴役了人,共舞成为痛苦,总被手机牵制而行,人的自我何处寻找?
(写出画面情景3分,表达画面内涵3分)
六、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