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的创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整体的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转变,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纯粹性,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发展下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佳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8.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11)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底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2)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9)与(10)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发小。在第(8)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E.小说叙事以本色皮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深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风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2)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分别独立成段,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6分)
答:
(4)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陆昕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话非常喜爱。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得真好。许先生笑道:“那是我写的。”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
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只听他说:“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答曰:“先生。”先生即教师。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2)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
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篇目。
③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④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⑤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町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⑥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一味的升级南海问题并诉诸于武力,“两会”提出的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富民强国的大政方针就无法落实。
B.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C.现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
D.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瑜伽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项重要运动,在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社会文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他已 ① 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② 涵盖了几乎所有网络形式, ③ 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绪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④ 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 ⑤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遁, ⑥ 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还 同时 所以 / 并且
B 不再 而是 并且 尽管 但 其中
C 不但 也是 因而 虽然 但是 /
D / 同时 因此 尽管 然而 更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 ,有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有韩语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有白居易想到白堤。在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有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②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③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
17.下面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英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英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C
二、(36分)
(一)(19分)
4.D
5.D
6.C
7.(10分)
(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得分点: “识”、宾语前置、“见”各1分,句意2分)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二)(11分)
8.(5分)
对比手法,将洛浦美丽的风光与岭南崇山恶劣的瘴疠之气对比。突出现在被流放的凄苦,抒发了思国怀乡的感情。(手法及说明3分,作用2分)
(三)(6分)
10.
(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
(1)(5分)
EC
(2)(6分)
①冷面如铁,阴沉黑硬。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又黑又硬又阴冷,别人听相声放声大笑,惟独他赛个睁着眼的死人,即使退场时,也没有笑脸。
②喜听相声,热爱生活。他好听相声,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听相声就为了笑,而笑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虽然他冷脸不笑,但内心还是渴望笑声,热爱生活。
③心思细腻,心地善良。毛猴精彩的相声逗得观众开心不已,却在冷脸身上栽了跟头。面对毛猴的讨饶,冷脸明白自己成了看热闹的主角,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为对方找台阶。在知道自己成了相声杀手、没人敢往南门外说相声时,为观众和演员考虑,从此不再进相声园子。
④自尊自爱,情趣高雅。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只有干活的空闲去听听相声;在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谈资、相声杀手时,马上主动离场,放弃自己的喜好,再不进相声园子。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
(3)(6分)
①两个句子独立成段,前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当地人对他冷脸如铁的议论,后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毛猴是冲着他来的、观众是在看他和毛猴之间较量的热闹。
②两个句子为后文冷脸明白毛猴的表演目的和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并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伏笔)。③前文两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后文却没有点明冷脸知道,只是在情节内容中自然明确,这种处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主题含蓄深远,引人深思。(每点2分)
(4)
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
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
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
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闹的心态角度);
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
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结合文本分析部分略。
(任选两个,结合文本谈启示。每一点启示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如有其他的理解,言之有理亦可)
四、(25分)
12.
(1)(5分)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6分)
①他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
②他好探索新事物并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
③他对学生后辈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先分句理解内容,再分析各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概括出来。)
(3)(6分)
①他不轻视我们,像朋友,能与我们合到一块。
②他的教诲没有隔膜感,不给人沉甸甸的压力。
③他善于因势利导,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求学途径。
(每点2分,注意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逐句理解内容,分析概括要点。)
(4)(8分)
观点一:我认为许嘉璐先生称得上“学为人师”。
①求学态度认真:学习古汉语时在艰难的环境中勤奋、执着,跟陆宗达学习讨教。
②专业成就辉煌:在古汉语方面成为方家,担任北师大中文系主任,取得很多职衔。
③爱读书才艺多:家中充满书香,帮助潘耀华修改电影译文,现代汉语也很好。
观点二:我认为许嘉璐先生做到了“行为世范”。
①对学生真诚交流: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
②对恩师感恩照顾:经常到恩师家,带点心看望师母;繁忙中为住院的恩师操持。
③对职衔看得淡泊(或答:对自己职业挚爱):最看重“先生”的职衔,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责任感。
④求学路勤奋执着:在艰难的环境中执着、认真跟陆宗达学习、讨教古汉语。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答案中前面的概括角度没有答出不扣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若在文本中有依据,也可酌情给分。)
五、(20分)
13.C
14.D
15.B(3分)
16.(5分)
①回望历史(1分)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2分)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2分)
17.(5分)
答案示例:
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入住。(3分)
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店内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3分)
六、(60分)
18.参考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
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多少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试 题 解 析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的创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整体的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转变,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纯粹性,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发展下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A “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象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为“文字与图象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2.D “绝对独立”错,原文第二段为“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3.C 逻辑关系错误,原文第三段为“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象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答案:
1.A
2.D
3.C
【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
【分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4.“汝翼却杲馈遗”和“惩其违抗”为两个意思独立的分句.所以排除A.“是”这的意思,一般放在句前,所以排除B.“调兵剿杀”为并列词语,应放一起,不可分开,排除C;故选D.句意: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
5.D项中“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C项中“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原文为“学颜发之,诏逮完”
7.①识,了解;人未之识,宾语前置,人们还没有了解他;见,显露.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②黜,罢免;具,全部;经画,经营谋划.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答案:
4.D
5.D
6.C
7.①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②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
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多少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
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点评】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可根据文言虚词及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佳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8.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分)
答:
【分析】《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杜审言,字必简,初唐诗人,杜甫的祖父,因曾任膳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员外两人都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越南乂安省荣市).佺期《初达驩州》诗中说:“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触景生情而作“遥同过岭”的和诗.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哀而不怨,流利晓畅,是初唐七律的佳制.
【解答】8.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洛浦风光何所似”写洛浦美丽的风光,“崇山瘴疠不堪闻”写岭南崇山恶劣的瘴疠之气,两者之间很明显是对比,表现了被流放的凄苦,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思国怀乡的感情.
9.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岭南、去国离家的凄苦;“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杜审言和家乡的思念;“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表现了作者渴望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情感.
答案:
8.对比手法,将洛浦美丽的风光与岭南崇山恶劣的瘴疠之气对比.突出现在被流放的凄苦,抒发了思国怀乡的感情.
9.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岭南、去国离家的凄苦,对友人杜审言和家乡的思念,以及渴望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情感.
参考译文: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赏析: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
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点评】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重点字:翼)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画)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涕)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11)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底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2)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9)与(10)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发小。在第(8)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E.小说叙事以本色皮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深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风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2)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分别独立成段,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6分)
答:
(4)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8分)
答: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冷脸的形象特点,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
(3)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C;
(4)本题考查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能力层级,探究F;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A项,冷脸不会发笑的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文中对传说只是表述为“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B项,联系后文冷脸再不去相声园子的情节,可以看出,冷脸称赞对方是真心的,为对方找台阶,并没有带着怨恨;
C项,分析正确;
D项,冷脸虽然冷面如铁,但并不意味他没有生活热情和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喜欢听相声,他能从毛猴的讨饶中分析自己的处境,并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再也不进相声园子;
E项,分析正确;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冷脸的形象特点,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明确了题目要求,那么就要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本中的语句概括冷脸的性格特点;如文本描写冷脸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又黑又硬又阴冷,别人听相声放声大笑,惟独他赛个睁着眼的死人,即使退场时,也没有笑脸可以看出冷脸冷面如铁,阴沉黑硬的性格特点,文本第四段“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可以看出冷脸喜欢听相声,因为响声一般是讲述你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冷脸热爱生活、兴趣高雅的性格特点;文本第十段“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和文本第十一段“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根据语句可以看出冷脸心思细腻,心地善良、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内容,然后再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语句的含义,其次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语句的语境意,第三,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根据语句“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这句话冷脸不知道当地人对他冷脸如铁的议论,冷脸不知道毛猴是冲着他来的、观众是在看他和毛猴之间较量的热闹;同时这两个句子为后文冷脸明白毛猴的表演目的和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并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其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根据文本“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和语句“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可以看出冷脸知道事情后真相后不在听相声,是冷脸的想象更加丰满,主题含蓄深远,引人深思;
(4)本题考查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题目含义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把我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阅读谈谈自己的阅读启示;对于阅读启示题目告诉我们谈“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对于这两点启示可从了冷脸的角度、观众的角度、以毛猴为代表相声演员角度;从这三者中人选两者都可进行畅谈;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谈论的话题可以是:放手也是一种爱,微笑面对生活,冷峻也是个性,包容和尊重,功利的艺术,生活不全是笑声等,对于阅读的启示可联系实际,但要注意对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一致性,不能脱离文本而大谈特谈;
参考答案:
(1)CE;
(2)
①冷面如铁,阴沉黑硬.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又黑又硬又阴冷,别人听相声放声大笑,惟独他赛个睁着眼的死人,即使退场时,也没有笑脸.
②喜听相声,热爱生活.他好听相声,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听相声就为了笑,而笑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虽然他冷脸不笑,但内心还是渴望笑声,热爱生活.
③心思细腻,心地善良.毛猴精彩的相声逗得观众开心不已,却在冷脸身上栽了跟头.面对毛猴的讨饶,冷脸明白自己成了看热闹的主角,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为对方找台阶.在知道自己成了相声杀手、没人敢往南门外说相声时,为观众和演员考虑,从此不再进相声园子.
④自尊自爱,情趣高雅.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只有干活的空闲去听听相声;在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谈资、相声杀手时,马上主动离场,放弃自己的喜好,再不进相声园子.
(3)
①两个句子独立成段,前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当地人对他冷脸如铁的议论,后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毛猴是冲着他来的、观众是在看他和毛猴之间较量的热闹.
②两个句子为后文冷脸明白毛猴的表演目的和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并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伏笔);
③前文两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后文却没有点明冷脸知道,只是在情节内容中自然明确,这种处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主题含蓄深远,引人深思.
(4)
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
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
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
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闹的心态角度);
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
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
【点评】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四、获主旨多思考.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陆昕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话非常喜爱。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得真好。许先生笑道:“那是我写的。”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
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只听他说:“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答曰:“先生。”先生即教师。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2)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
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不符原文,许嘉璐先生把压力和教诲在聊天和闲扯中,在旁征博引中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别人.B项说“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不当,这应指五六十年代特定的时期;“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不恰当,原文讲“又常来家里讨教”.E项“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在原文体现不明.故选DC.
(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基本能力.分析许先生永远年轻的原因可从文章的第二段中找到答案.重要信息有“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知无不言的交谈”“无论是上课还是闲谈…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概括信息为“热爱教育事业,对新事物保持兴趣,教育后辈”.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注意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逐句理解内容,分析概括要点.从“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可以具体筛选.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分析时可选择任一个,如“学为人师”,重点分析他在“学”方面的态度与成就.如“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水滴石穿,终成方家”,体现了他勤于学习、成就高;“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体现他的能力高.分析时,从文本入手,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他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②他好探索新事物并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③他对学生后辈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
(3)①他不轻视我们,像朋友,能与我们合到一块.②他的教诲没有隔膜感,不给人沉甸甸的压力.③他善于因势利导,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求学途径.
(4)观点一:我认为许嘉璐先生称得上“学为人师”.①求学态度认真:学习古汉语时在艰难的环境中勤奋、执着,跟陆宗达学习讨教.②专业成就辉煌:在古汉语方面成为方家,担任北师大中文系主任,取得很多职衔.③爱读书才艺多:家中充满书香,帮助潘耀华修改电影译文,现代汉语也很好.
观点二:我认为许嘉璐先生做到了“行为世范”.①对学生真诚交流: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②对恩师感恩照顾:经常到恩师家,带点心看望师母;繁忙中为住院的恩师操持.③对职衔看得淡泊(或答:对自己职业挚爱):最看重“先生”的职衔,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责任感.④求学路勤奋执着:在艰难的环境中执着、认真跟陆宗达学习、讨教古汉语.
【点评】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内涵,就是如此,答题时分析内涵,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我认为许嘉璐先生做到了“行为世范”.对学生真诚交流:关心、理解青年,与之真诚沟通,教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永记于心.对恩师感恩照顾:经常到恩师家,带点心看望师母;繁忙中为住院的恩师操持.对职衔看得淡泊(或答:对自己职业挚爱):最看重“先生”的职衔,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责任感.求学路勤奋执着:在艰难的环境中执着、认真跟陆宗达学习、讨教古汉语.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诚实守信,一言九鼎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篇目。
③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④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⑤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町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⑥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解答】①不合语境,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这里应改为“一诺千金”;
②正确,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符合语境;
③对象错误,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不能用来形容“舞者形体”;
④正确,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符合语境;
⑤正确,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符合语境;
⑥感情色彩不当,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褒义词,这里误用作贬义词;
故选:C.
【点评】解答成语题的方法: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一味的升级南海问题并诉诸于武力,“两会”提出的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富民强国的大政方针就无法落实。
B.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C.现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
D.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瑜伽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项重要运动,在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本题主要考查成分赘余、搭配不当与句式杂糅几种病句类型.主要要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解答】A.成分赘余,“诉诸于”中“诸”和“于”语义重复,可删除“于”.
B.搭配不当,“解决的风险”不能搭配,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克服的风险”.
C.句式杂糅,“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将“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和“发生脊椎病主要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这类题要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社会文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他已 ① 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② 涵盖了几乎所有网络形式, ③ 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绪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④ 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 ⑤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遁, ⑥ 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还 同时 所以 / 并且
B 不再 而是 并且 尽管 但 其中
C 不但 也是 因而 虽然 但是 /
D / 同时 因此 尽管 然而 更是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解析:
根据“它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语意,网络过去是技术或应用,而现在不是了,这里构成了转折关系,由①②处可排除AD;“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这里网络比较复杂,而“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前后应是转折关系,由⑤处可排除A;
故选:B.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 ,有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有韩语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有白居易想到白堤。在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有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②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③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可知整段话话题为“名由实美”.根据①前面的“古往今来”和①后面的“李冰”“韩愈”等可知该空应填“回望历史”;根据②前面的“或许”后面的“然而”可知此处应填“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③处可根据前面的“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得知该处应填“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解答】答案:
①回望历史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语相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相关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17.下面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及文字信息归类梳理,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型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本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散客和团队都是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以不经过预定直接入住.入住后两个箭头分别指向“店外消费”和“在住消费”,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最后两个箭头都指向“结账离店”.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答案:
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入住.(1分)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店内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2分)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英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英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分析】支持钢琴大师--要注意理解他说话中的三个词语“太强调”“不自觉强调”“竞争”的意思.竞争固然是一种社会的常态,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艺术技能的修炼,大师是不主张“太强调”“不自觉太强调”的修为,大师要的是一种自然修习的过程.透过他的观感,国人“太强调”“不自觉地强调”“竞争”,且要争第一,折射出国人的一种太想出名、成名的思想,即心态太功利化的问题.需知,有些东西不是通过竞争就可以得来的.
站在国人的角度
支持:
【优点】
【1】竞争时代,努力证明,免遭淘汰;
【2】本质是儒家进取精神的彰显;
【3】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明确的目标更有动力,打造追梦人生;
【4】做最优秀者,追求极致,实现奋斗价值,让付出有看得见的回报;
【5】鹤立鸡群,加冠荣耀,告慰自己,回应家人期待,增强人生自信心与幸福感、满足感等;
【6】为“第一“而争,为自己正名,激发潜能,激发创造的勇气和意志力,荣誉要靠自己去拿;
【7】“第一“,代表优势与能力,代表专注与精深.行业社会民族国家都需要勇争第一的杰出人才.
反对:
【缺点】
【1】处处攀比意识,累身累心不洒脱!
毕竟只有一个“第一名“,争夺第一,生活容易很累,有时还是身心折磨,个体活得太较劲;∥竞争残酷,争而不得,倍感失落;只争第一,容易患得患失,忧虑紧张;∥荣誉只成了理所应当而非惊喜;∥不是第一,反而坦然,意味着还有进步的空间.
【2】来到世上,一生何求?
重要的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别忽略了赢得那生命惬意的重心,别叫与你,别叫虚名将人生捆绑,别为了名次而亏了自身的轻松快乐的体验;∥没人能永远是第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疲于奔命与争斗,身心透支,压力山大;∥“第一“,并不绝对意味着最快乐、最幸福;∥只知道争夺第一的名分,容易错过许多平淡却很美好的风景.
【3】久在较劲里,何时返悠然?挤在争名的路上,不知将离多少趣味.
【4】世间绝不只有“第一名“才意味着优秀与成功.
不必追求鲜有的“第一“,保持前列不掉队即可,同样会被认可!
【5】争夺第一,一旦不择手段,后果堪忧.功利意识太强,会不会催生攻击意识、投机取巧行径?
【6】对一些人来说:名次上去了,品质不对等;名次上去了,他人不羡慕;名次上去了,圈子孤单了…
【7】对一些人来说,再努力都难以实现第一,再付出也很难加冠,还活不活了?第一若不得,诸君需坦然,做事为人皆需要量力和自知.
【解答】
不 争 的 智 慧
流水不争,恒自流长.冬梅不与百花争妍,风雪之中暗自流芳.
非说不争,社会需要竞争,各个行业才能互相促进,百花齐放.但是,做人做事,更需坚持自我,不改变初心,专注于事,不争虚荣.
中国竞争之风盛行,然本应清纯的竞争之风,似乎夹了些污浊之气.家长们不顾孩子喜爱,从幼儿园开始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如此竞争,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盲目的竞争,只是伤害了孩子.家长们如此紧张,也源于社会竞争太大.
贪官污吏,争钱财,争名利;研究学术之人,争关注,争名气.老辈科学家曾经感慨:“年轻学者肯坐冷板凳的人太少啊.”原本竞争应是一条相互牵连的绳子,彼此互相拉动着前进,攀越的是学术的巅峰;然而如今有些竞争,却成了名与利的笼子,人们在名利的笼子里互相争夺,在探索学术的路上脚步却被笼子禁锢了.这样的竞争需要摒弃.
做人做事,理需要不争的智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缘于她专注做事,不争虚名的精神.她并不是为了这项荣耀而去钻研青蒿素.她是与疾病斗争,与时间竞争.哈珀李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却在她最当红时,退出该文坛,过着隐居生活,不与世争名争利.然而,几十年过去,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
难道争做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竞争带来的名与利,就像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它对社会、对人类并无实质上的益处,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
若只是为了“第一”去竞争,为了“名利”去竞争,那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竞争,是和过去的自己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好;是友好竞争,与他在专业上互相进步.做人做事,更需不争,在竞争之风中坚持自我,不改初心,在竞争中做到“不争”.
【点评】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有两点:第一,它会提供材料,这一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是一致的;第二,它的作文要求具有特殊性,“你对上述问题(或观点、或现象)有何看法”,要求直面题目中的问题或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对材料展开直接的分析与讨论;“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的立场进行原因比较、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