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信鑫 审题人:王郭送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
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交意思的一项是( )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己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遗。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己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某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的青睐,崇尚。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陛,不少地方饮茶己成习喷,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己日益沦落,己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传承革新。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悄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子的茶道文化己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己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
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
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出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B.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C.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人物单一,但刻画李婶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李婶形象跃然纸上。
E.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
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7.新闻材料就我国话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B.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C.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D.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8.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水调歌头·淮阴作①
朱敦儒
当年五陵②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③,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注释】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漂离异乡之时。②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③桃叶,即桃叶渡,借指游冶的场所。
13.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年”点明起首两句是对往昔的追忆,首两句点染了奢华豪纵的气氛,为上片定下了基调。
B.“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用笔简省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风景的秀丽及游人的神情。
C.上片最后一句突现了词人醉卧的形象:开怀豪饮,酒酣耳热。可见词人愁绪至极,以酒解愁。
D.本词下片前三句是过片。双调词中过片往往居于上下阕交替的位置,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E.下片结句亦景亦情,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14.本词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2)其间旦暮闻何物? 。 《琵琶行》
(3)《红楼梦》中的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隔离天日”两句。
(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6)“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用“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王蒙的作品《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集团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要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A.①③ B.②⑤C.③④ D.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从追讨刘春平的大额股权收益,到要求他归还离职前与腾讯签署的合同中的2000万元,腾讯步步紧逼,直至今年四月多名员工包括他前秘书在内被警方带走。
B.为人父母者,需要多多审视自己的家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须积极地承担起家庭教育,不要仅仅给孩子一个背影。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高老师,我社诚挚地聘请您为高级顾问,特呈请柬,敬望您能万分荣幸地赏光。
B.看完《战狼2》后,有影迷激动地对吴京说:“您的这部作品太棒了,太振奋人心了,今年的华表奖,您一定能忝列其中的。”
C.“‘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在学校,很孤单吧。”辅导员对独守寝室的我说,“走,到我府上过节去!”
D.令郎不愧为丹青世家子弟,颇得大师您的真传,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父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慧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理:道理
C.齐楚之精英 精英:金玉珍宝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先例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作家权益被侵犯,主要源于① ,随着制版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目前的盗版技术也在提高,一些盗版书从外观上看与正版书已很难区分。这样一来,② ,就连出版社和作家本人也很难辨别。为了防范盗版,③ ,但读者购书时并不会刻意识别防伪标志;另一方面盗版者也很容易攻克这种技术壁垒。因此收效不大。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汪自强是浙江大学一位普通教授,连续11年坚守在山区,为当地群众带去了改良农作物的技术,传播了科学理念,更树立了一种在艰苦条件里咬定青山、扎根生长的“种子精神”。农民朋友说,他不像有的专家,下乡动动嘴皮就走了,他完全没有教投架子,因为很多教授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搞科研,不会来乡下给农民手把手教学的呀!许多人受汪自强影响,也开始用科技帮扶农村。汪自强早已把农民兄弟当作亲人,他用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真心换得了农民兄弟的真情,成了农户交口称赞的“自家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1.B 陆羽撰写《茶经》,其中阐述只能是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的佐证。故选B。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2.D 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故选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3.D 文章最后一段说“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没有说中国茶面临生存困境;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改变茶的外观不是中国茶传承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
4.BDB项,“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错误,应是前者为了衬托李婶因不知老伴病情时的忧虑,后者是体现其得知老伴病无大碍之后的心情。D项,没有外貌描写。故选BD。
5.①勤劳质朴。李婶拾柴,喂鸡、鸭、鹅,做饭,不停地做家务,熟练而又有序。②重情.一直惦记着住院十多天的老伴,想着鸡鸭鹅多产蛋,好留给老伴回家吃。(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此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概括人物形象,就应该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划定答题区间,然后分析概括。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的重情重义,敢作敢当,为人朴素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6.①第一次写李婶电话没有打通,她心境像天色一样阴暗,泪眼汪汪。第二次写儿子来电话,报告老伴在医院平安,李婶心里的阴霾随着天上的乌云一起散尽。(2分)②作品抓住这两个打电话的细节,将两者进行对比,通过环境气氛描写的烘托,把李婶对老伴的牵挂和儿子对老人的孝敬,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带来无尽的感动。(4分)
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两次写到打电话的情节,第一次打电话没有打通,李婶我心情非常不安,内心极度沮丧;第二次则是报告老伴儿在医院平安,愁容散尽.抓住这两个情节进行对比,表现李婶儿对老伴的关心。
7.AB.“是口头交际需要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错,不是“很大”,而是“一定”,见材料一第四段“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C.“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错,见材料二第三段,美国高考考三科,分别是“数学、阅读、写作”;“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不是美国,是孙连成的观点;D.“我们这次高考改革借鉴西方,特别是学习美国的一些教育方法”错,见材料二第六段“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故选A。
8.①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②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③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每点2分,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我们“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这四则新闻,找出关于“对语文教育报道的内容”,然后采用精读的方法,筛选出信息,然后结合材料归纳;先锁定区间,紧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关键点筛选,材料三为主要答题区间,整合材料四和材料二的信息。材料三:“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材料四:“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材料二:“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综合这些可得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阅读这类题目要抓住新闻媒体的时效性,真实性,另外也要注意新闻阅读的特点,了解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利用文本中提供的信息,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点要认真阅读文本,通过阅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9.A “及”的意思是“等到”一般用于句首,排除C;“抚尉新民”为动宾结构,前后停顿,排除BD;故选:A。
译文为:太祖前往邺城,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驻在恒岭。太祖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慰问新归附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岭,太祖嘉许他,于是诏令所有不能自己进见的迁徙民众,赐给车辆耕牛。
10.C“都是诸侯王的封地”错误,古代,“郡”不是诸侯王的封地,“国”在有些朝代是诸侯王的封地。
11.B“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错误,文中有“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伯按之”的信息,说明他没有去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而是检查使者的情况。并且让他“巡视,坐朝 堂,决刑狱”的只有太宗。
12.
①“征”,征讨;“次”,停驻;“东”,向东。
译文为: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
②“诛”,杀死;“纾”,赦免;“何如”,怎么样。
译文为:现在犯罪的人已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
参考译文:
崔玄伯,是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有杰出的才能,被称为冀州神童。授任阳平公侍郎,处理各种事情有条理,处置没有拖延的.苻坚听说后感到惊奇,征召为太子舍人。崔玄伯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不赴任,降为著作佐郎。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太祖一向听说他的声名,派遣骑兵追赶寻求。捉住后送到军营门前,太祖召见和他谈话,非常喜爱他。
太祖前往邺城,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驻在恒岭。太祖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慰问新归附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岭,太祖嘉许他,于是诏令所有不能自己进见的迁徙民众,赐给车辆耕牛。玄伯升吏部尚书,而他居处节俭,不经营产业,家徒四壁;出门没有车辆,早晨下午步行上朝;母亲七十岁,供养没有两份菜肴。太祖曾派人秘密观察,听说后更加器重他,厚重地加以馈赠赏赐。当时也有人讥讽他过度俭约,而玄伯做得更厉害。
太祖时常召他进宫向他询问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玄伯陈述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不曾直言违背旨意,也不曾阿谀苟且屈从。到了太祖晚年,大臣多有冒犯威严被斥责,唯独玄伯不遭谴责,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太祖逝世,太宗没有即位,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拿出大量钱财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唯独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因不接受元绍的钱财布帛,特地赏赐帛二百匹。下令派遣使者巡视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命令玄伯巡视,又诏令玄伯坐在朝堂,决断刑罚。太宗认为郡国豪强,成为民众的大祸害,就优厚地下诏征召他们。民众多留恋本土,而官员逼迫遣送这时轻浮的年轻人,因而互相煽动,在各地聚集。西河、建兴的盗贼一起闹事,郡守县令讨伐他们,不能禁止。太宗于是召见玄伯询问说:“现在犯罪的人已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玄伯说:“君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众为根本,哪能顾及小的是非曲直呢?赦免虽然不是正道,而可以变通施行,从秦汉以来,无不相继。如果赦免而仍不改正的,再诛杀也不算晚。”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泰常三年夏天,玄伯病重,太宗派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到他那里接受遗言,又派遣侍奉的臣属询问病情,一夜几次往返。等到玄伯去世,太宗下诏悲痛惋惜,追赠司空,谥号为文贞公。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参考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
13.B.C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评价,
A项,分析正确,由诗句“当年五陵②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细忆往昔年华洛城豪纵惬意情怀;
B项,“风景的秀丽”错,此两句并没有写风景;而是写红缨翠带、环佩骏马结伴任性相行,游冶洛城水西这件事;
C项,“愁绪至极,以酒解愁”理解不当,应是畅快至极,不羁之至;
D项,分析正确,由词句“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落笔风物悲切,正值老生江山入晚凉,飞鸿旧月尽是烟水离愁,引出下阕的抒情;
E项,分析正确,由词句“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泪眼苦苦望穿萋萋芳草满夜,满目悲愁西州无路挽洛水,此景此情悲凉,却是旧月依旧照昔人,判然分两尘,旧土难返,无奈任时光凋零,可以看出分析正确;
14.
①对亲人与自己两相离散,与亲人无法联系,无处诉说的痛苦、无奈与伤感之情;
②家国之痛,“都照几人愁”写词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凸显了家国之痛;
③物是人非的感慨,如“长揖飞鸿旧月”写家国变故飞鸿、明月仍在,但能否如愿传去心中的思念?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评价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诗人的情感,最后根据分析概括;如诗句“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两厢漂流终致遣倦绵情难见,深深托付着词人感怀岁月如霜变的无限难以割舍之情,表现亲人与自己分离的痛苦;诗句“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今月昔月,而今天涯共此素辉,因之而生惆怅的又何止一人,多少离恨悠悠在其间.泪眼苦苦望穿萋萋芳草满夜,满目悲愁西州无路挽洛水,此景此情悲凉,却是旧月依旧照昔人,判然分两尘,旧土难返,无奈任时光凋零,可以看出此人家国之痛;
译文:
遥想当年洛城风华日,春光姣好,细柳慢新、牡丹花发,结客任侠少年豪纵不羁,红缨翠带、环佩骏马结伴任性相行,游冶洛城水西,不觉时光匆匆遥望已是落日余晖西斜,方才个个自恣戏插头花尽兴归来,路逢桃叶渡畔酒肆佳人切切留归献酒。
楚地风云惊起,陇水飘散而去,两厢漂流。夜烟水如隔世,今月昔月,而今天涯共此素辉,因之而生惆怅的又何止一人,多少离恨悠悠在其间。泪眼苦苦望穿萋萋芳草满夜,满目悲愁西州无路挽洛水。
赏析:
《水调歌头•淮阴作》为宋代“词俊”朱敦儒《樵歌》三卷中名篇,是洛川先生历经靖康之变后纾解沉忧、感时伤怀的佳作,全篇通过细忆往昔年华洛城豪纵惬意情怀,反观对照南渡后家园零落的历史扼腕骨痛。旧日跋马谈笑种种心影意象,归入惊散飞鸿,年华易老,细辨处,谈笑憔悴两相交叠,字字凄怆悲切。上阕极尽细处遥忆洛城年少结客豪情不羁芳华的流年光影。“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起句追思入境,“五陵”典实代指洛川旧乡,亦当暗寓着浮生都做“五陵”尘的内喻伤情,可谓是“结客洛门东”(李白《结客少年场行》),遥想当年洛城风华日,春光姣好,细柳慢新、牡丹花发,结客任侠少年豪纵不羁,恰似“年少春衫薄”(韦庄《菩萨蛮》),“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韦庄《思帝乡》),“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红缨翠带、环佩骏马结伴任性相行,游冶洛城水西,不觉时光匆匆遥望已是落日余晖西斜,方才个个自恣戏插头花尽兴归来,路逢桃叶渡畔酒肆佳人切切留归献酒,“小袖挽人归”,委婉道尽佳人情意绵绵,“红袖添香夜读书”自是人生良时,而洛川所忆“小袖挽人归”、渐至“换酒春壶碧”,亦当别是另一番风尘美景。“脱帽醉青楼”,俊爽磊落年少怎奈春日佳人压酒劝饮,却是时杏花落酒杯,人花交相映,醉眼中青楼余晖脉脉,月升林梢,再看少年模样已脱帽百姿频现,早是酒酣不知身在何处。对于追忆中的词人,一生仕途悠悠万花落,真可谓与花洛水游,啸马鞠东风。人面桃花酒,难舍醉月楼。
下阕落笔风物悲切,正值老生江山入晚凉,飞鸿旧月尽是烟水离愁,难测世事中天意弄离别早已物转人非,身在春归无觅处,而故国却似晚秋,自然物感,凄迷零落始终牵动故人心。“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他年今日洛川先生悚然为之苍凉故,词间忧思真力弥满,流连生命光景中返昔入今,种种挂念宛若小袖犹在桃叶楼前凄诉,此境此情正合稼轩后词“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思之令人喟然叹腕。“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句中“惊”、“散”、“流”情势动态呈现,两厢漂流终致遣倦绵情难见,深深托付着词人感怀岁月如霜变的无限难以割舍之情。“别过昨天年少足风流,而今已是“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晴和雨,憔悴孑然之身,“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倒也心境有天上人间之别,满目春愁无所遣,词人不禁问向苍穹,“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应无恙,却是旧月飞鸿,奈何昔日佳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夜烟水如隔世,今月昔月,而今天涯共此素辉,因之而生惆怅的又何止一人,多少离恨悠悠在其间.泪眼苦苦望穿萋萋芳草满夜,满目悲愁西州无路挽洛水,此景此情悲凉,却是旧月依旧照昔人,判然分两尘,旧土难返,无奈任时光凋零。
这首词婉转郁结,俊朗而凄切,孤影相照之中眷恋沦落旧园愁情分外浓烈,闻此声入此景,哀思幻灭恰如旧月鸿影,声声泪如昔。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能力层级,鉴赏评价F;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评价诗人的情感,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
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诗歌主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培养自己古诗文阅读的能力,培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鉴赏,根据具体的语句进行鉴赏。
15.(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杜鹃啼血猿哀鸣 (3)覆压三百余里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万里悲秋常作客
16.D
①拍案而起: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本句形容对王蒙小说的高度评价,语境错误。
②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正确。
③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使用正确。
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这里形容书太差,令人不愿读下去,望文生义。
⑤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这里用来形容生活,对象不当。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易错成语:
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7.C
A.语序不当.“他的秘书”包括“四百多名员工”,应该为“包括他前秘书在内的四月多名员工”。
B.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家庭教育”后面加上“的责任”。
C.正确;
D.不合逻辑,主体和客体颠倒,不能容忍的是“亚洲人民对参拜靖国神社的不满”,应将“对于”放到句首。
答案: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做这类题要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18.D
A“ 万分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不能用在高老师身上。
B“忝列”是个谦词,指有愧于排列其中,不能用于别人,此处用在吴京身上,不得体。
C“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
D 表达得体。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表达得体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19.B 智力:智慧力量 理:天数,命运
20.①对盗版图书的治理很难(1分)②不仅读者难以识别(2分) ③有的出版社在书上加印防伪标签(2分)
第一处,这里是填原因的,根据“目前的盗版技术也在提高,一些盗版书从外观上看与正版书已很难区分”语意,可填“对盗版图书的治理很难”;
第二处,根据“就连出版社和作家本人也很难辨别”语意,可以填“不仅读者难以识别”;
第三处,根据“为了防范盗版”和“但读者购书时并不会刻意识别防伪标志”语意,可填“有的出版社在书上加印防伪标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
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道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本材料所述内容是汪自强扎根山区进行科技扶贫的事件,汪自强同志作为大学教授,连续11年扎根乡村开展扶贫工作,改良农业生产技术,造福当地老百姓,他没有知识分子的价值,当地的老百姓视他为亲人,根据材料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立意:
从他连续11年到山区扶贫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坚守”“奉献”“境界”“扎根基层”“将科学研究融人实践”“真诚为民办事”“改变工作方法”“爱岗敬业”等;
从他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榜样”“示范力量”“与百姓打成一片”“真诚待人收获真情”等;
从农民致富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科技改变贫困”“知识改变命运”等。.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