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前,将本人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选择题1-4.7.0--12.17-19填写在小答题卡1--11相应位置
3.严格按照题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修正纸和修正带。
5.若考生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结果,后果自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包括若干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但是,所有的形式都是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的,构成文化综合体。并且,这样的文化综合体不可拆解。。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亦不限于古琴曲目或弹奏技术,最为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其中最显著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知音文化”。“知音文化”的内核,其人文影响力与渗透力既深刻又久远,辐射至极其宽广的范畴。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以古琴为支点,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长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知音获得感是中国人认知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求得认同可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雅士阶层的一种不可分割的人生内容,琴境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是相通的。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净淡远,融汇于乐曲中,追求声稀意深的境界。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的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之所以称为”非物质“,即意味着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才更具价值。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原文化项目专员木卡拉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的文化认同感》一文中所阐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它们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语言途径传播的口头传统和哲学、价值观、道德尺度及思考方式构成一个社会生活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与它都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包含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目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我国已经有501项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过了公示,正静待国务院批准和公布。暂行办法规定,申报和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年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定定亦为每两年举行一次,且每次一个国家只能独立申报一项。我国第一次搞国家级名录即有501项得以公示,这个数字着实使人吃了一惊。我们应该认真思忖,每一项个体遗产的文化价值究竟有多丰厚,是否经得起论证。
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不可能以物质的符号独立存在。
C.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强调更具价值的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
D.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国的古琴艺术,其内容就是我们熟知的知音文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3分)
A.文章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涉及范围及申报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二段从古琴艺术外在形式和内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述重点在后者。
C.第三段引用木卡拉的话是为了引出下文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示。
D.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办法说明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严格的。
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B.虽然5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但其中有一些可能不具备真正的资格。
C.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俯拾皆是,比如西北为驱邪而让新娘跳火盆的婚俗。
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变化而得到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共14分)
我读《时间简史》
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我崇拜我的母亲。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许多“格”。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那是上个世纪的
90年代。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以雪山的美丽、圣洁来形容《时间简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遥远、不可攀登来表明作者因无法理解此书而沮丧的心情。
B.相比霍金,作者更喜欢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既能像小说家一样通俗生动地讲述,又能像诗人一样借形象来传达深意。
C.文中引述他人观点、描写个人感悟与经历的大量文字,看似与题目无关,其实都属于对《时间简史》一书的阐释与补充。
D.结尾“回到《时间简史》”一句,点题并照应开头,还包含了言外之意: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经历过遥远的精神漫游。
5.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5分)
6.既然“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它依然是必需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9题,共12分)
侠者黄大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因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潜艇攻防和穿透侦查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他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他肯定会回来。”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作为侠者,与高手过招,他从未败过。他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时,手下管着300号“高配”人马,包括他国院士。大家服他。在英国,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回国不久,他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
作为侠者,他志存高远,不愿做花匠。英国的生活很好。但在他看来,“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回国后,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得以填补多项空白。因为他,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侠者,他拼命“疯魔”,将生死看淡。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却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去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作为侠者,他不图名利,却名动朝野。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领军人物,但这个上亿元项目却一分钱也分不到他头上,他二话不说,披挂上阵。学校屡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千人计划”联谊会,大家公选黄大年任副会长。高风懿行,自成楷式。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大年大学毕业时,题赠友人照片上书“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贵”九字,侠气跃然纸上,这与李四光、钱学森和邓稼先等“前辈高手”的楷模作用密不可分。
B.黄大年在51岁练成绝学,声播宇内,他拒绝了英国科研机构的极力挽留,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足见其赤诚的爱国之心。
C.黄大年回国时,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可见黄大年所掌握的科技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D.黄大年回国不久,就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学术水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黄大年作为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不为一般人所熟悉,作者形象地说他擅长“给地球做CT”,就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他的工作。
B.中国很多留洋学者在学成后选择留存海外而拒绝为国效力,黄大年对这种现象深表忧虑,文中的“黄大年之间”正是这种忧虑的集中体现。
C.作者为突出黄大年的形象,选择了很多他的典型言论,比如他在英国的生活很好,但他说,“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表达了自己归国的心声。
D.“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一位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的高贵灵魂。
E.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对黄大年的评价,学校屡次催报院士,黄大年对此的反应等内容,都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光辉形象。
9.作者称黄大年为“侠者”,文中“侠者”有哪些高贵品质?简要概括(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10~16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13题,共19分)
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乃取三首冠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嗣位,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
所司奏超授官秩。”
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