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苏教版)

ID:575718

大小:24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杭十四中二〇一一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2011年11月10日8时至9时40分;‎ ‎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本试卷分本卷、附加两部分,其中本卷满分100分,附加满分20分。共8页。‎ 一(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zǎn)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B.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xiù)——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C.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guī)。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D.至于种种关于“文化失落”、“人文精神失落”的喟叹(kuì),透出的多是一种焦燥不安的心态。‎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随着工会和学生加入,不断向美国其他城市 。‎ ‎②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 ,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③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只是含蓄地点拨,言在此而意在彼, 说明什么, 隐喻着什么。‎ A.曼延 承诺 不仅/而且 B.曼延 许诺 不是/而是 C.蔓延 承诺 不是/而是 D.蔓延 许诺 不仅/而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年9月,奥巴马政府无视中国的强烈反对,又一次抛出总价值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举办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而且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 ‎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6.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3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 ‎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使句子前后呼应,意思完整。(3分)‎ 班门弄斧,虽然不免会见笑于大方之家,但真正的方家大师是不会嘲笑你的,他们对你的青涩会发出善意的微笑。因为班门里的长者知道: , ;芳林秀美,是因为新叶催陈叶;江山多娇,是因为代有才人出。到班门前弄斧,向一流人物挑战,你将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②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世人皆浊, 。(楚辞《渔父》)‎ ‎④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⑤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形影相吊(慰问) B.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C. 夙婴疾病(经常) D. 则刘病日笃(沉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 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 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①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 ‎13.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14.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5.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16.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7.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18.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19.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 五、附加题(20分)‎ ‎ 现代文阅读(共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论 智 慧 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看法。但一旦我试图定义“智慧”并思考增进它的方法,人们就会有不同意见了。我想问的问题首先是何为智慧,其次是传授智慧的方法。‎ 我想,构成智慧有几种要素,其中须置于首位的是比例感:将问题的所有重要因素都考虑进去并掂量每个因素应有的分量的能力。鉴于各类技术员所需的专门知识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这种能力变得比过去更难具备。比如,假设你从事医科,这份工作本身很难做,可能会耗费你的全部智能。你没有时间去考虑你的发现或发明可能带来的医学领域以外的影响。你成功了(我们假设),正如现代医学所做到的: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但完全非你所愿的结果产生了:在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食物供应匮乏,生活水平下降。再举一个甚至更为引人注目的例子,当前人们都在关注此事:你渴望探求知识,不带功利性地去研究原子结构,却意外地将摧毁人类的手段置于狂人手中。因此,知识如果不与智慧同在,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变得有危害性。‎ 智慧不仅为公共生活所需,也同样为私人生活所需。选择追求目标,以及从个人偏见中解放出来,都需要智慧。在过去,许多人毕其一生搜寻哲学家的点金石和长生不老药。毫无疑问,如果他们找到了这些东西,他们就为人类谋取了巨大福祉,但事实上,他们是不明智的。退而说不那么伟大的事情,想想两个人,A先生B先生,他们相互憎恨并通过相互憎恨而相互摧毁。假设你到A先生那里说:“你为什么不喜欢B先生?”他一定会向你数落一大堆B先生的邪恶,部分真实、部分虚假。现在,假设你到B先生那里,他会向你数落一大堆A先生的邪恶,内容完全一样,真实和虚假的混合程度也完全一样。假设你现在回到A先生那里说:“你会很吃惊,要知道,B先生说你的话跟你说B先生的话是一样的,” 然后, 你到B先生那里发表同样言论。毫无疑问,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相互仇恨程度增加,因为他们每人都为对方的偏颇感到震惊,但或许,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说服力,你会成功说服他们:对方只不过是有人类邪恶的通病,他们的敌意对双方都有损害。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你就向他人灌输了点滴的智慧。‎ 我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逃离此时此地的藩篱,越远越好。我们无法遏制感觉的自我性。视力、声音和触觉都捆绑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不可能不被私人化。但不断接近客观是有可能的,办法是:一方面,了解在时空上多少有些遥远的事物;另一方面,让这些事物在我们的感情中占据应有的分量。就是这种对客观的接近,构成智慧的增加。‎ 这种意义上的智慧可以被传授吗?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在做礼拜的时候被告知要“爱邻如爱己”,就算邻里是撒马利亚人——你的敌人。可能有人会反对说,人们有权憎恨那些有危害性的人物。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你憎恨他们,你极有可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具备危害性;并且你根本没有可能诱导他们放弃自己那种邪恶的方式。憎恨邪恶本身就是一种对邪恶的依附。解决办法是理解而不是憎恨。我不是在倡导不抵抗。我是在说,抵抗,如果它能有效制止邪恶蔓延,就当与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最小程度的武力(不破坏我们希望保留的美好事物的生存)相结合。‎ 我曾说过在某种程度上,智慧可以被传授。我想这类教育,应当比一直习惯的道德教育具备更大的智力成分。知识和技能的每一次增长,都使智慧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每一次这样的增长,都会扩大我们实现目的的能力。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明智,就会扩大我们制造邪恶的能力。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并且,如果知识持续增长,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甚至更需要智慧。‎ ‎2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超过。‎ ‎ B.鉴于各类技术员所需的专门知识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人们比过去更难获得智慧。‎ ‎ C.在过去,许多人毕其一生搜寻哲学家的点金石和长生不老药在选择追求目标上缺乏智慧。‎ ‎ D.因为知识持续增长,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而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更 ‎ ‎ 需要智慧。‎ ‎2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智慧的一项是(3分)‎ ‎ A.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 ‎ B.有足够的耐心,说服偏执者从个人偏见中走出来。‎ ‎ C.接近客观,了解在时空上有些遥远的事物。‎ ‎ D.理解有危害性的人物,诱导他们放弃邪恶的方式。‎ ‎23.作者在论“智慧”时,多次提到“知识”,为什么?(2分)‎ 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 ‎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④,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⑤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齐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注]:① [国]:治为山东淄博。这里指当地官府。② [玄纁xūn]: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贽礼。③ [北军]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④ [典司]:掌管的公事。⑤[君房]:侯霸字君房。‎ ‎2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物色:寻找 B.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 从容:随口 C.区区欲即诣造 诣造:拜访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特征:特别征召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使人因谓光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②吾尝跂而望矣 C.①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D.①良久,乃张目熟视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6.对文章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C.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D.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 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 高二语文答题卡 班级: 姓名: ‎ ‎2‎ ‎0‎ ‎1‎ ‎0‎ ‎0‎ 0 1 @ 3 4 5 6 7 8 9 @ 1 2 3 4 5 6 7 8 9 0 @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21‎ ABCD ‎22‎ ABCD ‎24‎ ABCD ‎25‎ ABCD ‎26‎ ABCD ‎27‎ ABCD ‎5.(3分) ‎ ‎6.(3分)‎ ‎(1) ‎ ‎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 ‎7.(3分)‎ ‎ ‎ ‎ ‎ ‎8.(3分)‎ ‎( ) 。‎ ‎( ) 。‎ ‎( ) 。‎ @ ‎12.(6分)‎ ‎(1) ‎ ‎ ‎ ‎(2) ‎ ‎ ‎ ‎13.(2分) ‎ ‎ ‎ ‎14.(4分)‎ ‎ ‎ ‎ ‎ ‎ ‎ ‎15(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7.(3分) ‎ ‎ ‎ ‎ ‎ ‎ ‎ @ ‎18.(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9.(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附加题 ‎22.(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作文(40分)请写在反面方格内。‎ 1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 (24分,每小题3分)‎ ‎ 1.B 2.C 3.B 4.A ‎ 5. ④①⑤⑥③②(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②③⑥都以文学为话题。)‎ ‎6.(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俭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才能有所成就。‎ ‎7.示例:长江滚滚 是因为后浪推前浪 多了机会与大师并肩前行 (意思对即可给分)‎ ‎8. ① 禾黍秋风听马嘶。‎ ‎②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③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④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⑤ 尤使我耳不忍闻。‎ ‎9. C 10. A 11. B ‎12. ①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 ②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13.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14.这首诗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风雨凄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5. 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 ‎ 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各1分)‎ ‎16. 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 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3分)‎ ‎18. 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③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④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⑤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4分)‎ ‎19. 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4分)‎ ‎20.(40分)略。‎ 附加题(20分)‎ ‎21.C (A偷换概念。原文说智慧“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是与知识比较而言,选项说成了与过去时代的智慧比较。B 范围扩大。“这种能力变得比过去更难具备”中“这种能力”不等同于“智慧”。D或然说成了已然。文章说“如果知识持续增长,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甚至更需要智慧”,只是假设,选项为“因为…… 更需要”则成为了事实。)‎ ‎22. A(“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体现的是知识,而非智慧。)‎ ‎23. 多次提到知识,是因为:①论智慧的必要性所需。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而知识如果不与智慧同在,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变得有危害性。②论智慧的重要性所需。知识的每一次增长,都会扩大实现目的的能力,而如果目的不明智,就会扩大制造邪恶的能力。知识飞速增长的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对一点得1分)‎ ‎24. A 物色:形貌特征 ‎25. B 连词,表修饰 ‎26. C ‎27. C差增:稍微 ‎【参考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有很大的名气,与光武帝一同游历求学。到了光武帝即位,他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特征四处察访。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使者往返了三次他才来到,被安排住在京师护卫军营中,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趁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本想立刻就来拜访,迫于主管的事务繁杂,因此不能亲自来。希望能在傍晚时委屈你到他那里叙谈。”严光没回答,把信札丢给来人,口授回信道:“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大义,天下都高兴,一味阿谀皇帝的意旨就应该处死。”侯霸收到信封好了呈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乘车驾去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在床上不起来,光武帝就进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严子陵,就不能帮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还是睡着不回答,过了一会儿,才睁开眼睛,认真地看了好一会,说:“从前唐尧圣德昭著,(要让天下给巢父),巢父听到后马上到水边去洗耳朵。士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强迫人家做官呢?”光武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后来,又召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对坐谈话好几天。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以前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高大了一点。”接着,两人同床而卧,严光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天象,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随后归隐躬耕于富春山。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特别征召他,但他不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