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杭州某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苏教版)

ID:575755

大小:7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〇一三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2013年11月11日8时至9时40分;‎ ‎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分本卷、附加两部分,其中本卷满分100分,附加满分20分。共8页。‎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褥(rù) 昵(ní)称 煤屑(xiè) 鬈曲(quán)‎ B.坍圮(pǐ) 烙(lào)印 瓦楞(léng) 发髻(jì)‎ C.攻讦(jié) 伺(sì)候 狭窄(zhǎi) 参差(cī)‎ D.黏(nián) 瘦削(xuē) 祈(qí)求 筛(shuāi)选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莲赋》里可见当时嘻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B.无论是百年后依然行医济世的老字号,或是只能透过一个墙门来湎怀历史的古巷,又或早已隐匿在 寻常巷陌的名人故居,这些都是“老房子”。‎ C.一张普通的宣纸,可以变身为椅子、巨型桌子、雨伞,且售价不斐,深受艺术馆、博物馆买家的喜 爱。‎ D.冯小刚导演生涯中周旋于是非的智慧,平衡于上下的韬略,提防明枪暗箭的辛苦,承受浅薄误解的 委屈,令人感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 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②在广场的东面,“肺炎”这个坏家伙 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 ‎③我 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 一律。‎ A.含蓄 冠冕堂皇 固然 B.含蕴 明目张胆 固然 C.含蓄 明目张胆 因为 D.含蕴 冠冕堂皇 因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惊险小说家帕特森说:“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向电子书发展的巨大转变,这很精彩,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B.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讲述者麦凯恩功不可没,而文学写作的力量也随同真相一起大白于天下了。‎ C.虽然应急手机充电器的微弱电量也就够打个紧急电话,但要是在户外紧急情况下,这可能是根救命稻草。‎ D.上“全球最佳”‎ 榜的其他地区的公共自行车也各有特色,如全天候各站点24小时借还,全程铺建自行车专用道等。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否也可邯郸学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美影评人麦卡锡表示,门罗作品对于女性人物的挖掘以及对人生的探讨,是奥斯卡等电影奖项的大爱。‎ B.在救援车辆到达之前,涉水车主需要把车推离积水路面,防止水位不再上升,从而对车辆造成更大损失。‎ C.通常“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今年讲不通了,安吉、遂昌等地的板栗,不但产量锐减,价格也比去年跌了近四成左右。‎ D.虽然没有声名远播,遂昌梯田还是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积淀和少有游人打扰的质朴,是浙南山城的另类风景。‎ ‎6.下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不趁机搞一点促销活动 ②但对于所有电商平台来说,如今这已经变成一个网购狂欢日 ③今年几大电商平台变聪明了 ④简直就怕被网友给遗忘了 ‎ ⑤事实上,虽然“双十一”最早由天猫玩出来 ⑥提前启动各自的网购节来分流客流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⑤②①④③⑥ C. ③⑥⑤②①④ D. ⑤②③⑥①④‎ ‎7.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你可能依稀记得2011年那场“财政悬崖”闹剧,现在这一幕在美国重新上演了。‎ B. 把漂流书架推进历史气息浓郁的“老房子”里,让我们来一段浪漫文艺的漂流之旅吧。‎ C. 《不老骑士》是一本激励亿万读者重拾追梦勇气、抚慰受挫心灵的幸福读本。‎ D. 尽管拥有一件日本化“外衣”,但事实上《九号梦》讲述了一个经典的西方式“寻父故事”。‎ ‎8. 下列情形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别人把诗文书画等送给自己时,说“定当雅正”。‎ B. 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时,说“叨扰了”。‎ C. 等待阔别多年的老友寄来书信,去信说“伫候玉音”。‎ D. 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题写上款,写道:“请惠存”。‎ ‎9.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 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端午)‎ B.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元宵)‎ C.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中秋)‎ D.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 B.臣欲奉诏奔驰 C.黎民不饥不寒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当其欣于所遇 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没有过错,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归附到你这里来了。‎ B.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 真心,满足我一点小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安度她的余生。‎ C.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发出感慨。‎ D.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和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借助落木窸窣、长江汹涌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怀。‎ B.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颈联的对句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他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C.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有错综之妙,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 适:往。‎ B.众人匹之 匹:和……一样。‎ C.置杯焉则胶 胶:粘住。‎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广数千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B. 辩乎荣辱之境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C.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D. 奚以知其然也 此小大之辩也 ‎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加以形象化地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 B.文章打了一系列的比方,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认为这些人和物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C.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 圣人那样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D.文章主要采用故事性很强的对话形式,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中,形象逼真而又奇幻无比,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都是作者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的情形。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 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者有之。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让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 ‎(节选自《人民日报》)‎ ‎17. 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 C.《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创作者甚至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18. 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作品的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的情形。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D.我们应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让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 (1)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2)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 (4) ,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20.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具有 的特色,代表作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三、简答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 ‎,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1.《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用意是什么?(2分)‎ ‎22. 请解释“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的具体含义。(3分)‎ ‎23. 试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其语言特色。(5分)‎ 四、写作题(3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不只是一段年龄,更是一段记忆、一种心境。编织绚丽的青春,关键在于心中有所期盼,无论这种期盼是过往的影像,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只要心中有梦,青春就是一道明媚的风景。‎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定。 ②明确文体。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附加卷 ‎ 五、古诗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5—26题。‎ 后湖晚坐 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注释:这首五律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家居赋闲之时。‎ ‎25. 请赏析颔联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26. 后人评价陈师道诗艺术上“淡而实腴”,请你结合此诗谈谈你的体会。(3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0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⑶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⑷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佐证。‎ ‎⑸‎ 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闾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⑹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地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⑺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 ⑻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⑼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⑽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⑾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⑿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 ‎⒀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⒁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 ‎⒂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里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⒃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27.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3分)‎ ‎28.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2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2分)‎ ‎29.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3分)‎ ‎30.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妙处。(4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 B(A.昵(nì)称 C.伺(cì)候 D.筛(shāi)选)‎ ‎2. D(A.嬉游B.缅怀 C.不菲)‎ ‎3. C ‎4. 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此处使用不当;应改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A(B.“防止水位不再上升”不合逻辑。C.“近四成左右”成分赘余。D.搭配不当,应改为“成为浙南山城的另类风景”。)‎ ‎6. B ‎ ‎7. C ‎8. A(应为: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时,说“敬请雅正”。)‎ ‎9. D (应为“清明”。)‎ ‎10. C(A.用来 B.赴京就职 D.成人自立)‎ ‎11. B(A、C、D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12. A(应为“大王不要怪罪年成”。) ‎ ‎13. C(应为“慷慨激越”)‎ ‎14.B(匹:比。)‎ ‎15. C( A.代词,它的/连词,还是。B.助词,的/代词,它。C.连词,那么、就。D.语气词,表疑问/语气词,表判断。)‎ ‎16.D(应为“寓言形式”)‎ ‎17.B(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 ‎18. C(只是“表面上”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实际上不是。)‎ ‎19.(1)小楼昨夜又东风 (2)铁骑突出刀枪鸣 (3)暮霭沉沉楚天阔 (4)养生丧死无憾 ‎20.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21.用来揭露“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对其加以辛辣的讽刺和嘲笑,为下文正面阐明“拿来主义”作铺垫。‎ ‎22.“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益害并存的部分;“烟灯和烟枪”指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指封建文化。‎ ‎23.⑴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由此展开形象化的议论。⑵反语的使用灵活多变,借助改造俗语、褒贬转化、风格嫁接等手法,形成了语言亦庄亦谐,幽默讽刺的特色。如“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把褒贬不一、风格相异的词语搭配在一起,顿生滑稽感,揭露了统治者卖国政策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的说来,文章语言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和战斗性。‎ ‎24. 参看会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加卷:‎ ‎25. 颔联写暮色笼罩下,远处青林中,不断升腾起迷漫的雾气,好似青林怀着无限情意;白鸟时而停在湖边,时而集于树上,显得从容悠然。景物描写富有拟人化色彩,含蓄流露出诗人的悠闲情 ‎26. 此诗以淡淡的笔墨,传递出丰腴醇厚的诗味。诗人将自己无案牍劳形、无诈虞伤神的无拘无束的悠闲之态、自得之情,蕴含在淡墨描绘的景物之中,神清韵幽。‎ ‎27.(3分)①勤劳、平凡——“30年”,“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卖馄饨,“一袭布衣”。②手艺好——“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人尽皆知”,“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③真诚、朴实——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④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用木鱼做讯号,“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的人们”。 ‎ ‎28.(4分)(1)①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②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吃饭钟”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深夜寂寞中的一位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 “无关紧要”,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 ‎29.(3分)内容:一方面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融合。另一方面写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 结构:为后面寻觅木鱼声的来源及发现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作铺垫。‎ ‎30.(4分)①“木鱼”本是佛门中的用物,神秘而超凡脱俗,“馄饨”是生活,“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后对老人的怀念。③借物抒情,借清越的木鱼声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真诚、朴实、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