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14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模拟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丽水市2014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模拟卷

ID:575814

大小:2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模拟卷 高二语文试题卷(2015.2)‎ 本试卷共6页,四部分,2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 ‎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犁铧(huá)       寥落(liáo)      逋慢[(bū)       混水摸鱼(hùn)‎ ‎  B.椴木(dùan)      鹰隼(sǔn)       纤细(xiān)     信手拈来(niān)‎ ‎  C.醴酪(lí)        札记(zhá)       龟裂(jūn)      忸怩不安(ní)‎ ‎  D.潦水(lǎo)       盘桓(huán)      悚然(sǒng)     买椟还珠(dú)        ‎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 ‎  B.目前的时势依然很严竣。即将破晓的黎明是暴风雨过后的那种黎明,但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 ‎  C.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  D.伽西莫多又显出筋疲力尽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人云亦云,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惊世骇俗。‎ D.在学校2014年艺术节上,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合唱将晚会推向高潮,真可谓鸾凤和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各地针对酒驾、毒驾、闯红灯等七类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乱象的交通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B.人性的善恶在中国历来是个讨论不清的课题,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学者中广泛引起了议论,往往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C.张思德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对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 D.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终于在大一统的秦帝国即将出现的前夜,出现了一部包罗万象、体系基本成形的著作,这就是《吕氏春秋》,它仿佛预言了大帝国的诞生。‎ ‎  ②这一点很有用,因为人们读智者格言、哲人妙语,只能领悟到智慧的快乐,却很难得到明确而系统的知识,也无法把它运用于实践。‎ ‎  ③可是有了体系,却可以把握眼前这个世界的秩序,使人们树立“我了解这一切”的自信心,也使人们得到解决任何问题的形式与手段。‎ ‎  ④所以当先秦思想家的思想日益成熟,便逐渐出现了体系的雏型,如《管子》、《荀子》、《韩非子》等就较早期著作系统得多、整齐得多。‎ ‎  ⑤不过体系也有体系的好处,就是它明确而清晰地表达一种对自然、社会、人的整体看法。‎ ‎  A.③②⑤①④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⑤‎ ‎6.下面是一则汽车的广告语,请对这则广告进行点评。(50字左右)(4分)‎ 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7.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 题。(5分)‎ ‎   据《都市快报》报道,2014年2月12日早上9点半,鄞州鄞县大道后仓公交站附近,45岁的郑大姐为了赶公交车摔倒在路边,腿上的骨折旧伤复发。为了能让人扶一把,她用宁波话喊: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大约20多分钟后,一名女子为她拨打了110,一名老汉尝试去扶她,之后,民警和120相继赶到。郑大姐在救护车上快哭了:“媒体报道了这么多好心人,为什么我一个都碰不到? ”‎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请简要点评这种“扶与不扶”的社会现象。(3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   ‎ ‎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说,都是灾难。‎ ‎  B.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可为制造噱头而作。‎ ‎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  D.现在的诗歌批评家都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9.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诗歌批评存在用概念代替文本,用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这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  B.有些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肆意升华,甚至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凭空畅想。‎ ‎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 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  D.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学术含量低,甚至沦为学术游戏的道具,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     陈丹玲 ‎    ①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那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地。父亲耕种的土地,葱绿、翠绿、碧绿、墨绿,深深浅浅,顺着汗流的姿势曲伸、铺展。庄稼们过分自由和幸福,因此过分繁荣,留住了风和时光,轻轻摇晃。‎ ‎    ②天高气爽的日子,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双臂一抡,锄头吃进土里,再使劲一掀,几块红苕裹在泥块里忽闪着面孔。父亲丢开锄头,弯腰,双手掰开泥块,取出红苕,像给大地接生,幸福得自己快要哭出来,而风挟着鸟影在夕阳中归巢于身旁的那片树林。‎ ‎    ③我对红苕的美好记忆来源于由红苕提炼而成的硬实金黄却香甜无比的麻糖。每场赶集,父亲都会带回来一块。避开弟妹,一个人到村口的田坎上手搭凉棚翘首等父亲归来,是我儿时最得意的狡猾。由于卖乖而分得一块最大的麻糖,我会在那晚为自已的狡猬偷着乐得睡不着觉。‎ ‎    ④祖父的牙齿快掉光了,他把麻糖装进瓷碗里放到饭面上蒸成糖水,像饮酒一样有滋有味地抿。这种吃法着实让我在七八岁时羡慕了很久。麻糖多时,我会大块大块痛快地嚼咬,如雷贯耳,地动山摇。麻糖少时,我就舍不得地含着,让甜水流避咽喉,不咽,坚持到最后,再咕咚下去,就甜进心里。在同村伙伴面前,我让麻糖在牙齿间冲撞,左而右,右而左,声音震耳,咣当如擂响一面锣,炫耀旁若无人。麻糖鼓在腮边时,少说话,嘴角漏风会把糖水漏下去,赶快“咝咝”抽气就能收回。麻糖吃多了,我的龋齿在七八岁的光景,甜掉了。有一颗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不说出自已。晚上,忍了一天的泪水肆恣流淌在枕边。不知不觉我梦见一条菜花蛇在草丛中偷偷地笑,也在蜕皮,不出半点声音。我的泪水在梦中风干,而曾想复仇的目光在后来的成长岁月中被许多个温馨的月夜溶解。‎ ‎    ⑤父亲开始挖井存储红苕。白天黑夜地蹲在井底,我们吊土时顺便吊下去食物。父亲有事了从底下喊一句话,瓮声瓮气的回声从井口冒出来,却变了调。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此时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对亲情的顾惜和依恋开始滋生我对井的恐惧,我怕父亲不再上来。那种恐惧沿袭至今,无法回避,也从没想过去回避。‎ ‎    ⑥太阳落山后,田地里漫开一层淡淡的幽暗。慈悲的母亲用火柴点燃一堆堆风干的豆梗、玉米秆、海椒秆、红苕藤。它们魂归自然。周围弥散开草木的烟火味,干燥、清香,让我想起凤凰的涅槃,凄美、希冀、激动。青烟从地里扶摇而上,直抵云霄。我站在地里仰酸了颈脖,相信那烟是它们的魂,在轮回中能化成一季春雨再回到这堤地里找到它们的前生。晚风急急地在地里打着旋,想尽量多带走一些灰烬。我忽然莫名地想让自已也燃烧在一场风里。‎ ‎    ⑦火在灰里还没有熄尽。祖母说这种火灰最好烧洋芋。掏出的洋芋,由于滚烫就从这只手翻到那只手。翻来翻去的过程中,洋芋连皮带肉就被吞进肚里,只分把钟的时间。村东边的二叔公被一只洋芋哽死过去,亏得祖父铁锤大的拳头落在他背心,抖出了那只还冒着热气的洋芋。祖母说那是饿极了的日子,肚子是生死之途的唯一进口或出口。生命的脆弱在一只洋芋的大小或吃一只洋芋的快慢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我是多么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苦难,而对于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饥饿的恐惧不过是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一阵风,随时都会在无声无息地消散。意识中那只洋芋的香味从上一秒持续到下一秒,只是无法抵达今天的鼻孔。‎ ‎    ⑧收割后的四地,空旷、恬静、温馨,如一位生产后的母亲,来不及擦拭汗水,脸上就荡漾开微笑。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 ‎(本文有删节)‎ ‎11.结合具体语境,筒析第四、第五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2分)‎ ‎(1)恐慌:                                 (2)恐惧:            ‎ ‎12.赏析第4段关于我“吃麻糖”的细节描写。(4分)‎ ‎13.第7段写“吃洋芋”,有什么作用?(4分)‎ ‎14.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4分)‎ ‎15.作者在文末说“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5分)‎ ‎    桓公问活民于管子。……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管子》)‎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述而》)‎ ‎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选自《孟子·离娄上》)‎ ‎21.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为政观。(1分)‎ ‎22.怎样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请结合材料做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7分)‎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23.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 ‎24.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 ‎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题)‎ ‎(1)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 ‎(2)                      ,不可胜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有一种养心方法叫“放下”。擅画者留白,擅乐者希声,养心者留空。何时放下,何时就会获得一身轻松。“放下”“自在”是禅家的两重至高境界。有一种处事方法叫“放弃”。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 ‎    有一种用人方法叫“放心”。‎ ‎    有一种比赛方法叫“放开”。‎ ‎    有一种思考方法叫“放飞”。‎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 ‎    综合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 ‎ ‎ ‎ ‎ ‎ ‎ ‎ ‎ ‎ ‎ ‎ ‎ ‎ ‎ ‎ ‎ ‎ 丽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2)‎ 题号 ‎1‎ ‎2‎ ‎3‎ ‎4‎ ‎5‎ ‎8‎ ‎9‎ ‎10‎ ‎16‎ ‎17‎ ‎18‎ ‎19‎ 答案 B D B C B B C D C C B D ‎ ‎ ‎ ‎ ‎ ‎ ‎6.广告用反语(或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制造幽默,表面上说的是缺点,实际上是介绍汽车的静音性能非常好,幽默的语言取得了绝妙的推销效果。(创意2分,效果解释清楚2分)‎ ‎7.(1)宁波大姐倒地骨折(1分),20分钟没人扶(1分)‎ ‎  (2)原本“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现在却因害怕惹祸上身而出现了“不敢扶”的情形。(1分)这种“扶与不扶”的矛盾,折射的正是向善者在现实困境中的内心纠结(1分),也表明了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1分)。(大意对即可)‎ ‎  ‎ ‎ ‎ ‎23.对比(反衬),把春天妖艳而冬天凋零的花枝与春不媚容而冬不易色的竹子进行对比,衬托出竹不媚春色、独守寒冬的高洁品性,寄托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答托物言志亦可,表现手法及竹的特点各1分,情感1分)‎ ‎24.“拂”和“侵”字都是拟人化(“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字分=析合理各得2分)‎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