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一中2013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先秦诸子选读第一二单元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湾里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丰赡(zhān)谄媚(chǎn) 畎亩(quán) 亟待解决(jí) 畏葸不前(xǐ)‎ B.孝悌 ( tì ) 恸哭( dòng) 朝觐( jìn ) 揠苗助长(yà) 猝不及防( cù )‎ C.譬如( pì) 哂笑(shěn) 龟裂(guī) 强恕而行 ( sù ) 稗官野史 (bài )‎ D.水獭(tǎ) 秦桧( Huì) 怵惕 (chù ) 绚丽多姿 (xuàn) 放辟邪侈(chǐ)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衣疏食 集腋成裘 偃旗息鼓 诛连九族 ‎ B.见危受命 流连忘返 因材施教 言不及义 C.囿于成见 忿忿不平 脉膊微弱 民生凋蔽 ‎ D.置若罔闻 察颜观色 愤世嫉俗 金壁辉煌 ‎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看到这件伤害案如此草草结案,不禁让人顿生       ,难道案件背后有“黑手”?‎ ‎②现代军事讲求多军兵种、全方位        作战,而不再只注重单兵种作战。‎ ‎③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春种秋收,        ,必将自食恶果。‎ A.疑窦  偕同  反之        B.疑虑  协同  否则 C.疑窦  协同  否则        D.疑虑  偕同  反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B.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C.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以无所不为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D. 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全新的理念和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为弱势群体多出实招,多办实事。‎ 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初入贾府,见到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和惜春等众多重要女眷,去拜见两位舅父,却没有见着——大舅父推说身体不舒服,二舅父斋戒去了(《红楼梦》)                        ‎ B.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家》)‎ D.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 ‎ ——浅谈经典诠释的空间与路径 ‎ “《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经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 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20090525‎ 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 7.结合原文,下列定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是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 ‎ B.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属于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 C.后世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以及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属于一定的“视域”。‎ D.经典作家特定的“视域”与读者一定的“视域”融合,就叫做 “大视域”。‎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B.《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黯淡。‎ 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 ‎9.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经典产生的特定“视域”与后世读者的“视域”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 B.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不受约束,越来越多。‎ C.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种路径之间,可以是相互融合的,也可以是彼此得兼的。D.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C. 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 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 ‎ 絷:束缚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B.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C.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 ‎ 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 ‎ 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 ‎ 说没有管仲了。 D.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 无一年安宁。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 ‎(2)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 ‎ ‎(3)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幽居初夏 ‎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龙:笋,初夏常见之物。②木笔:又名辛夷花,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                                      ‎ ‎(2)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5分)‎ ‎                                       ‎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子在川上曰: , 。‎ ‎(3)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 ‎(5)子曰:“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21分)‎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1)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2)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3)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4)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5)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6)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7)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8)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9)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10)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11)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12)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13)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14)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15)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16)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17)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18)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19)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20)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                             (选自《读者》2009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16.文章标题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请从文中找出祖母与落叶之间有哪些联系。(5分)‎ ‎  ‎ ‎ ‎ ‎17.文中两次提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 ‎ ‎8.请具体分析文章末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 ‎ ‎   ‎ ‎                                                                                 ‎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本文刻画了一个坚强、乐观、忠贞、隐忍、有文化知识、热爱生活的祖母形象。‎ C.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 “风”,旨在说明祖母祖父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六.小作文(15分)‎ ‎20.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他回到家后的生活:“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请根据诗句描写一幅场景,来表现他此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谚语:“蒙蒙细雨持续的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 俄罗斯谚语:“走得慢点,走得远些。”‎ 我国谚语:“走路不停歇,慢力赛兔子。”‎ 这些谚语给你什么感悟和联想呢?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