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适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年高二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适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ID:575907

大小: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某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乾坤(qián)   神妪(yù)   阡陌(xiān)   垆边(lú)‎ B.伶官(líng)   皓腕(hào)   雨霁(qí)   渔樵(jiāo)‎ C.戎马(róng) 斗拱(dòu)  俨然(yǎn)  俳(fēi)优   ‎ D 鲱鱼 (fēi) 夹道(jiā) 拱券(xuàn)  勖(xù)勉 ‎2、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鸟何萃兮蘋中,甑何为兮木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付深情。‎ D.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煜既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又无力担起肩上沉重的责任。于是诗词就成了他逃避现实、花天酒地的庇护所。‎ B.当游览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不想离去的感觉。‎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________。‎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⑤、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境况 ‎⑥、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11‎ ‎⑦、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⑧、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④⑦③⑧②⑤①⑥ B、④⑧③⑦①⑤②⑥‎ C、③⑦④⑧②⑤①⑥ D、③⑦④⑧①⑤②⑥‎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老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九篇。多数篇章,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 ‎ D.陆游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7、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④⑤/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 ‎①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1‎ ‎②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曲、赋、小说、戏曲,和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③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④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它们都以形象性取胜。‎ ‎⑤阅读以形象性取胜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形象空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8、关于第三段中“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的“兴象能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兴象能力”的强弱与否与诗歌的凝练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语言越凝练,诗歌中包含的物外之景,言外之旨就越丰富,诗歌的“兴象能力”就越强。‎ B、因为诗歌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以需要刻意凝练文字,于是它的“兴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不仔细品味,就无法感受到诗歌中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11‎ C、因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并且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兴象”。‎ D、诗歌的“兴象能力”之所以往往强于散文,就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更凝练,含义更丰富。‎ ‎9、对第三段中“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散文的“意”表达得比诗歌更为显豁的原因就在于“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受诗歌格律、体式的限制无法说明白的东西,都可以清晰的、自由的表达出来。‎ B、中国古代散文相对诗歌来说比较舒展,可是要在散文中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也必须锤炼语言。‎ C、中国古代散文“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所以,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 D、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象能力”不如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散文的“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10、下列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艺术的形象性”的中心,进行了中外艺术差异性的比较,中国不同艺术形式的内部比较,着重将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艺术形象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B、第四段中列举的不同类型的散文,都很好的体现了“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这一特点。‎ C、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很重要,但这只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D、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但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1---13题(每小题3分)‎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1‎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1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11‎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每小题3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1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11‎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第Ⅱ卷 五、古代诗文阅读 ‎17、文言语句翻译(每句4分共12分)‎ ‎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18、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①罔薜荔兮为帷, 。(屈原《湘夫人》)‎ ‎②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③捐余袂兮江中, 。(屈原《湘夫人》)‎ ‎④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⑤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⑥淮左名都, , 。(姜夔《扬州慢》)‎ ‎⑦自胡马窥江去后, 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⑧二十四桥仍在, 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⑨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⑩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11‎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六、语言运用 ‎20、请参照下面材料,仿照画线句子,写一段话。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4分)‎ 著名诗人兼诗歌评论家李少君指出:诗歌能抚慰人的心灵,使人产生高远奇妙的情怀,缓解生活的紧张与焦虑,寻找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平衡,最终调节自我和谐内心。福斯特指出:“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一直以来,如同小说以对人物最准确的刻画,最深刻的批判,像一杯醇香的美酒陶醉着迷惘的读者那样,诗歌 ;散文 。 ‎ ‎21、苏轼兼擅诗画,对诗画各自的艺术特长和局限有深刻的体会。故而其诗写景极具特色,请阅读下列诗歌,并对此作简要点评或分析。(5分)‎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 苏轼 ‎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七、作文(30分)‎ ‎ 请以《走进唐诗宋词》为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求内容翔实,‎ 能体现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流畅的文笔。文体不限。‎ ‎ ‎ 答案 11‎ ‎1、D (A xiān 应为qiān B jiāo应为qiáo C fēi应为pái )‎ ‎2、D( A需-须;B甑-罾;C付-赋)‎ ‎3、D(“花天酒地”,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乐此不疲”是沉迷于做某事,不知疲倦,原句是赏景,应为“乐而忘返”。“不可理喻”是说无法跟他讲道理,态度蛮横,原文意思是不能理解,犯望文生义之病。“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4.D ‎5、D(A.自号白石道人;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C.共11篇)‎ ‎6、D(名词作状语,向东其余三项皆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用匣子装/闻名/看)‎ ‎7、A(分别是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 ‎8、C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兴象”,判断太片面 ‎9、C“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的提法不对。‎ ‎10、A“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论述有误。(文本结论是针对以形象性取胜的文学作品)‎ ‎11.C/这里指绳索。‎ ‎12.B/发挥:辉映。‎ ‎13.A/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14.A(A项中的“奇”应解释为意动用法“认为……不一般”。) 15.10、B 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⑤句表现杜甫放纵不羁 ‎16.B(“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兵败于陈涛斜”非兵败郑国公严武) 17【1】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陷于困穷,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2】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布衣:平民;善:友好;为:担任) 【3】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为……所:被;旬日:十天,十多天。)‎ ‎18、①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屈原《湘夫人》)‎ ‎②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③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 ‎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⑤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1‎ ‎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⑦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⑧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⑨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9(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2)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20、(诗歌)以对生活最纤细的触觉,最真实的独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滋润着干涸的心灵。(2分)‎ ‎(散文)以对生活最精微的惑觉,最质朴的叙述,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游子。(2分)‎ ‎21、此诗中,作者描绘长江上的大孤山小孤山两个绝岛,不是作静态的刻划,而是通过运动去暗示和展现。“崖崩”,写山崖太陡峭而引发崩塌,“路绝”,写山石滚落,堵塞了道路,“猿鸟去”,写猿鸟惊惶四散,消失在深林中。动词 “搀” 赋于静穆的乔木以刺天的动态和气势。画幅上并没有猿鸟,但诗人不说“无猿鸟”而写“猿鸟去”,仿佛他亲眼见到猿鸟纷纷逃进了密林,这是诗人灵心虚构、无中生有的妙笔。(5分) ‎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11‎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11‎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