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训练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周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训练卷

ID:575908

大小:5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高二语文周练 2013.11.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训练卷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阅读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22分)‎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 坐:定罪 B.穆廉得其实 廉:廉洁 C.穆上章劾之,不报 报:答复 D.穆治之不少贷 贷:宽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比谒选,有司馈之赆 曾不知老之将至 B. 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 泉涓涓而始流 C. 还,以疾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李之宗人诉于官 不拘于时,学于余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②仁宗监国,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 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 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C.鲁穆生活简朴,拒绝馈赠,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他的儿子鲁崇志有他父亲的风范。‎ D.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2)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10.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4分)‎ ‎1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8分)‎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③ ,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行路难》(其四))‎ ‎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7)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8)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4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2.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13.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 ‎14.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4分)‎ ‎15.(1)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首这种类型的诗词句子或篇目名。(2分)‎ ‎(2)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8分)‎ 四、表达题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 玉簟(diàn)   神妪(yù)   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 栖隐(qī)    地坼(chì)   羁旅(jī)   渔樵(jiāo)‎ C. 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子嗣(sì)   怙恶(gǔ)‎ D. 桎梏(g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修葺(qì)‎ ‎17、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自己的前程和理想,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高考结束后,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胜券在握,微笑地走出考场。‎ B.“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学校“青荷广场”隆重举行,进入决赛的选手逐一登台撑场面,整场比赛绚丽多彩,个性纷呈。‎ C.来自贫困山区的陈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高二就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国内表示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 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名家散文集》收录的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赏心悦目,读者从中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B.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树花费都大得惊人。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 C.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的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20、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横批是“锦绣中华”,请你为它拟出下联。(7分)‎ 上联:长江口外白帆点点 参考答案 ‎1、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 ‎2.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 ‎3. 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4、B ‎5、C ‎6、C ‎7、D ‎8、(1)译文:我将要去做官了,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残害州里吗?(准确翻译“利物”“乃”“厉”,意思顺畅)‎ ‎(2)译文:周允文就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把妾生的小儿子嘱托给他照料。(准确翻译“析”“属”和介宾短语后置,意思顺畅)‎ ‎【参考译文】‎ 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 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9、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10、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11、略 ‎12、答: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 ‎13、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 ‎14、答: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 ‎15、(1)如《雨霖铃》或“多情自古伤别离”‎ ‎(2)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16、D ‎17、B ‎18、A ‎19、C (A.搭配不当,“作品”不能与“赏心悦目”搭配,可改为“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B.语序不当,将“一棵甚至一排树”改为“一排甚至一棵树”。D.不合逻辑, “抵制”“防范”都是表否定态度的词语,可改为“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或 “自觉增强对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 ‎20、下联:武夷山中茶香飘飘/黄山顶上青松巍巍/内蒙原上芳草青青/黄河源头浪花滔滔等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