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4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武传》导学案4

ID:576195

大小:6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 学科 语文 编写 张园 校对 路东平 ‎ 班级 小组 学生 评价 ‎ 课题 第 1 课时课题:《苏武传》‎ 学 习 目 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笔记空间 自 主 学 习 ‎1、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2、难读字 栘(yí)中 数(shuò)通使 且鞮(jūdī)侯 丈人行(háng)‎ 遗(wèi)单于 缑(gōu)王 昆邪(húnyé)王 浞(zhuó)野侯 阏氏(yānzhī) 左伊秩訾(zǐ) 煴(yūn)火 膏(gào)草野 啮(niè)雪 旃(zhān)毛 牧羝(dī) 纺缴(zhuó)‎ 檠(qíng)弓弩 棫(yù)阳宫 斧钺(yuè)‎ 学生疑问 引 领 探 究 ‎1、读完课文后请初步总结苏武的性格。‎ 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 课堂精彩记录 训 练 检 测 解释下列词语:‎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赞美,以……为壮美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 重要思路、方法、易错、易混及常 考点、纠错记录 ‎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 使……斗 (4)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劳苦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下雨用作动词 (2)羝乳乃得归 乳:乳,名词用作动词:生育,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总 结 升 华 ‎1、 积累文言字词 ‎2、 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学习感悟 教学 反思 课前二次修改 审定 组长签字 使用时间 ‎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 学科 语文 编写 张园 校对 路东平 ‎ 班级 小组 学生 评价 ‎ 课题 第 2 课时 课题:《苏武传》‎ 学 习 目 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把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笔记空间 自 主 学 习 ‎1、通假字 ‎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女,通“汝”,你;畔,通“叛”,背叛)‎ ‎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告别)‎ ‎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当;今义:差不多)‎ ‎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⑶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古义:照顾;今义:奖赏赐予)‎ 学生疑问 ‎⑷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⑸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⑺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古义:第二年;今义:下一年)‎ ‎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伤心、失望、痛苦的)‎ ‎⑼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古义:年龄;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⑽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成全,提拔;今义:业绩)‎ ‎⑾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3、词类活用 ‎⑴宜皆降之 (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⑵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拉)‎ ‎⑶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赞美,以……为壮美)‎ ‎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名词用作动词:滋养)‎ ‎⑸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⑹天雨雪,武卧啮雪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⑺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用作动词:生育,生子)‎ ‎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⑼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⑽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引 领 探 究 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 读出情感,体悟人物的性格 ‎ 2、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 ‎3、其他人物的出现对表现苏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 课堂精彩记录 训 练 检 测 ‎1、 请结合课堂探究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对比映衬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 重要思路、方法、易错、易混及常 考点、纠错记录 ‎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 ‎2、 阅读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 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天下奇珍为甲帐,次第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③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图景?请做简要评析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这一联描绘了两幅图画:望雁思归图、荒塞归牧图上句说苏武归国时,楼台殿阁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下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感慨欷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总 结 升 华 ‎1、 对比映衬 ‎2、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 ‎3、 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学习感悟 教学 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句较生拗,学生比较难以进入情境。在讲课之前,我督促学生做了课前的译注准备工作,让学生们自行翻译课文,并将难以理解的实词词义、虚词词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结合资料自行地标注在书本上。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我觉得便于学生更熟悉课文,而且能使自己的课程不再停留于字词句的释义层次,可以深入去挖掘课文内涵。所以在上课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比较熟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篇幅较长,课时较多,很熟悉课文的同学显得有些不耐烦,不熟悉课文的同学却不太能跟上课堂的节奏,给我的启示是在预习时间我应该多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基础好的同学多带动基础差的同学。另外学生还应加强朗读,使之理解课文更深刻。‎ 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评价苏武,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在讨论中,学生对“名族气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觉得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也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内驱力。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更有其现实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学生开始时争论激烈,后来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人物对比是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先朗读描写李陵、卫律和苏武的语段,卫律的傲慢自大、阴险狡诈,的小人嘴脸、李陵的愧疚和苏武的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通过朗读展示了出来。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 不足:‎ ‎1、课前预习时应在加强时代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士大夫的追求,他们在理解苏武思想时就会更顺畅更深入。‎ ‎2、补充李陵的《答苏武书》,让学生再评价苏武,体会苏武精神的难能可贵。‎ 课前二次修改 审定 组长签字 使用时间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