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七:天下国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七:天下国家

ID:576234

大小:5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                               ‎ 专题七:天下国家 教学目标:诵读文本,整理积累有关文言实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翻译文言语句,积累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研读并理解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辨证关系及其丰富内涵。 ‎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选读内容 ‎《政者,正也》 3.《论语 颜渊第十二》 5. 《论语 颜渊第十二》6. 《论语 颜渊第十二》‎ ‎ 11.《论语 子路第十三》 12.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13. 《孟子 离娄上》‎ ‎《仁政》 23.《孟子 梁惠王上》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 《孟子 公孙丑下》 28 《孟子 尽心下》 ‎ ‎《苟我有用者》 31《论语 泰伯第八》‎ 二、预习后,完成以下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君君 臣臣 父父(像国君) 政者,正也(端正) 子帅以正(通“率”带领 率先垂范) ‎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太平) 牛何之(到……去) 人有恒言 (常言 俗语)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吝啬 爱惜)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不要对……感到奇怪)‎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视力)(秋天兽类新生的新绒毛) 老吾老 (把……当老人赡养)‎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大大超过)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申之以孝悌之义(重复) ‎ ‎2、积累与运用:‎ ‎(1)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他们始终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自然他们也愿意出仕,为当时的社会所 5‎ 用。如果让他们出来主政,他们将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章节内容。‎ 二、师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政者,正也》‎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难,以备讨论交流 ‎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 ‎(1)《论语 颜渊第十二》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2)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出了什么主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提出了什么要求?‎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 ‎《仁政》‎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那么在《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怎样怎样的道理? 以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 ‎《孟子 公孙丑下》(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 尽心下》(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讨论:请你谈谈你对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认识有什么看法,试加以阐述。‎ ‎《苟我有用者》 ‎ 在《论语 泰伯第八》中孔子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主张。‎ 讨论: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主张?试加以评价。‎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 5‎ 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擅长)。‎ ‎ 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 B.工丹青工:主管 ‎ 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 D.昏礼宜昏昏:结婚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答案】C ‎ ‎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B ‎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 可乎 ‎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5‎ ‎ 【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 【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 注释:‎ ‎ 【从事①】任职。【锦衣】锦衣卫官员。【申请】提出请求。【巾笥】装头巾的小箱子。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谙】[ān] .熟悉,精通。【工丹青】擅长绘画。【造】到,去。【质】询问。【肩舆】轿子。【苍头】老人。【盖】伞盖。【昏礼宜昏】婚礼应当在黄昏举行。【苦】为某种事所苦;苦于(对某种情况感到苦脑)。【逼】接近,靠近,挨着。【欷歔】[xī xū]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洒泣】挥泪。【妓】歌舞女艺人。【茆茨】[máo cí]茅草屋。【罄折】谦恭的样子。【容色】容貌神色。【鼓吹】演奏乐曲。【从事②】指参加某种事情。【次第】依次,按照顺序。【尾】在后面跟。【掖】[yè]把东西塞在衣袋或 夹缝里。【股】大腿。【一皆】一律;全部。【眄】[miǎn]斜着眼看。【少许】少量;一点点。【踊跃】跳跃。【既„„且„„】既„„又„„;表示两方面同时存在。【郁然】郁葱,树木繁盛的样子。【咨诹】[zīzōu ]询问。【挈榼】[qiè kē]手提酒器。【使令】差遣,使唤。【风声】传播出来的消息。【缓急】是偏义复词,又称反义复词,义从“急”。【逋】拖欠。【文债】应约写文章而未交稿。【丈六金身】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呵笔】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 ‎ 译文:某年春天的二月,我任京城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察看他脸上表情,好像很喜欢的样子。他向我请求说:“您一定要为我记述它。”他反复多次提出请求,于是我就把图放在装头巾的小箱子里带回去。把那幅图带回来已接近年终了,我还不知道这图的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在江北居住,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绘画。他到我家,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我说:“你懂得图画,如同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嫁女,没有能力准备轿子,就用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看重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驾驭牛。这就是你问的骑牛的事了。”(我又问)“可是又有一个老人拿着伞来保护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结婚的仪式应当在黄昏举行。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脑,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来遮蔽阳光,这也是看重她。一个老妇人挨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随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 一个老妇人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带着弟弟,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所有容貌神色都好像哭泣流泪的,是为离别而伤悲。牛的前面有四个人在演奏乐曲,这四人是做迎接导引的人。路边有两只驴,按照顺序行走,骑驴的人,是乡村的歌女。在那驴后面跟随并夹着古筝琵琶的人,是乡村歌女的两个仆人。加上那个大腿坐在小车边沿的,是驾车人。‎ 5‎ 他们全部是路上偶然遇到而回头斜着眼看热闹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点点路,将又经过一片树林,两个小孩跳跃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用胳膊抱着一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妇人的衣裳走着。田里有两个农夫,锄完地,刚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那送亲的事而说说笑笑着的人。距离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繁盛的树林。竹篱笆茅草屋,好象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礼服,留有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呢?”他回答说:“这是她的丈夫。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站着在这里等候,将迎接新娘进门。有两个妇人朝前询问,这是妯娌们。将去犒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人提着酒器,一个拿着酒壶,这是迎接犒劳的必得用的东西,一个女仆跟在他们后面,是预备使唤的。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地跟随着,其中大的小孩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好像是说新娘子快到了。一个老妇人在门边站着张望,她是分辨传来的消息并根据它来做迎亲礼节紧急之事的人。”我听完这些,开玩笑地说:“你确实是乡下人啊,了解乡村的情况是真实的,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华先生笑着说:“这是佛家所说的借一枝草化作一丈六尺黄金色的佛身。有什么不可以呢?”当时天气寒冷,我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写下记文。‎ 5‎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