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呆若木鸡》教案4
加入VIP免费下载

《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呆若木鸡》教案4

ID:576322

大小: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庄子》二则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课文 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庄子与《庄子》 ‎ ‎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 ‎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二、整体感悟 ‎ ‎1.结构分析 ‎ ‎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 ‎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 ‎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 ‎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 ‎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 ‎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 ‎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 ‎  (2)结构图 ‎ ‎       ┏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 ‎ ‎  浑沌之死 ┫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 好心办坏事 ‎ ‎       ┗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 ‎ ‎       ┏开端 → 为王养斗鸡                 ‎ ‎       ┃     ┏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 ‎ ‎  呆若木鸡 ┫发展 → ┫ 疾视而盛气        ┣ 精神内敛  ‎ ‎       ┃     ┗ 鸡虽有鸣,已无变     ┛ ‎ ‎       ┗结局 →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 ‎ 2. .《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 ‎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 ‎  3.《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 ‎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 三、问题探究 ‎ ‎  1.“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 ‎  【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 ‎  2. 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 ‎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 ‎  3.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 ‎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 ‎  4.写作特点分析 ‎ ‎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 ‎  (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 ‎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 四、课文翻译 ‎ ‎  《浑沌之死》 ‎ ‎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 ‎  《呆若木鸡》 ‎ ‎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 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 五、小结(揭示强调寓意) ‎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 ‎  《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 ‎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