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合集(133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合集(133页)

ID:576561

大小:891.69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新闻两则 作 业 导 航 ‎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 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 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 C.阻遏(jié) 鄂(è) D.绥靖(suǐ jīnɡ)‎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8.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9.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1.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 ‎1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13.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 ‎14.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 ‎15.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 ‎16.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 三、试一试 ‎17.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1)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花荡 ‎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 ),看着中秋的gāo liáng( )晒米。‎ ‎2.发烧的手浸( )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yǎo( )了一把pō( )在脸上。‎ ‎3.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 )着,日本人的水shì( )真不错。‎ 二、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小女孩子扒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掏着水玩。 ( )‎ ‎2.在那里,鲜嫩的卢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荣,正在迎风漂撒。( )‎ ‎3.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亨亨起来。小女孩子安尉她,又好像是报怨。( )‎ 三、阅读 ‎(一)‎ 夜晚,敌人从炮楼里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上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 ‎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 ‎ ‎(3)他……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 ‎ ‎2.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 ‎ ‎3.上面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 ‎ ‎4.“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 ‎ ‎5.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 ‎(二)相片 孙犁 正月里我常替抗属写信。那些青年妇女们总是在口袋里带来一个信封两张信纸。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在孩子的手里。信封信纸使起来并不方便,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她们的心意。那天,一个远房嫂子来叫我给她的丈夫写信。信封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 这是她的照片,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像!”她斜坐在炉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 ‎“不是年轻,是比你现在还老!”‎ ‎“你是说哭丧着脸?”她嘻嘻地笑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出于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可是,”我好奇地问,“你不会另照一张给他寄去吗?”‎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楚,是什么容影!你看这里!”‎ 她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如果人类的德行能够比较,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一九四七年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 ‎ ‎2.第2段第一句话“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中“这样”一词指什么?‎ ‎ ‎ ‎3.文章题目为“相片”,指的是一张怎样的相片?‎ ‎ ‎ ‎4.这位妻子为什么一定要寄这张相片去呢?‎ ‎ ‎ ‎5.下边句子中加粗词语比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1)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抓)在孩子的手里。‎ ‎ ‎ ‎(2)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揭)下来的相片。‎ ‎ ‎ ‎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 ‎(三)天职 ‎①海尔曼是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②‎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小偷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跑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③“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④“不,在我的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⑤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警察。‎ ‎⑥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⑦“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⑧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意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房里去领面包……”‎ ‎⑨海尔曼博士的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 ‎⑩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誉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11)海尔曼支走了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12)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13)“没有,它用得其所。”‎ ‎(14)“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15)“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定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1.第6段“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句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细读第9段,按要求做答:‎ ‎(1)将句中“无能为力”换成一个同义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 ‎(2)如果在“摊”字后加上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3)如果你是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的恳求,你将怎样回答?‎ ‎ ‎ ‎3.第10段,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的一刹那,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段中语句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4.第12~15段,通过两问两答,写出了敌我双方在法庭上的斗争。请在(12)(13)(14)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态、动作等词语,使敌我双方人物性格更具体和鲜明。‎ 第(12)段,在受审时,德国人________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第(13)段,(海尔曼医生)________________:“没有,它用得其所。”‎ 第(14)段,(德国人)________________:“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5.总观全文,“天职”在文中具体指(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 ‎ ‎3.蜡烛 自读目标:‎ ‎▲时间顺序。‎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反衬)及人物描写方法的选择。‎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 根据课文思路,在右图序号处填写相应的词语。‎ ‎(1) (2) (3) ‎ ‎2.第二部分文中反复写到“炮火”,这是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一种 的方法,突出了环境的危险,使老妇人 的行为更加感人。‎ ‎3.第三部分 次写到老妇人的黑色打围巾,这是运用 来渲染的方法,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 的心情。‎ ‎4.为了更好地表现老妇人感人的形象,文章除了运用渲染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对人物的 、‎ ‎ 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5.集中体现本文中心的段落是 。‎ ‎6.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内容或写法有利于突出老妇人的形象。 ‎ ‎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形象概括图。‎ 第二天天大亮 ‎ ‎(1) ‎ 那个早晨 ‎ 苏联战士牺牲 ‎(3)‎ 点烛 惊讶 寻尸 军 民 血 肉 情 点烛 ‎(2)‎ 靠近 发现 ‎ ‎ ‎ ‎ 二.片段阅读 ‎①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②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 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③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④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⑤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画横线部分应填入的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 A.抬 肃穆 珍爱 B.举 严肃 珍爱 C.抬 严肃 可爱 D.抬 肃穆 可爱 ‎2.“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这一句与下文的 相呼应。‎ ‎3.“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段⑤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5.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从第①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动词 ;请从第②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形容词 。‎ ‎ 三.拓展阅读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3分)‎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3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 ‎4、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3分)‎ ‎ ‎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②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填空。‎ ‎①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________精神,愤怒地谴责了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震撼读者心灵。‎ ‎②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3.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答: ‎ ‎ ‎ ‎ (一)语段点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 答: ‎ ‎2.文中最能体现“强盗”行为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不少反语,找出使用反语的两个词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二)迁移过关 我们的舱位是一向为我国同胞保留的那部分。它叫做统舱。我的东家说:它是专留给我们的,因为它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也没有危险的穿堂风。这不过是美国人仁慈无私地宽待一切外国难民的又一例。统舱有点儿挤,而且相当闷热,但无疑这种安排对我是最合适的。‎ 昨天,我们自己人中间发生了争吵,船长朝他们放了一通滚烫的蒸汽,烫伤了七八十人,伤势有轻有重。有些人身上的皮烫得一片片、一条条掉下来。舱里面狂呼乱叫,东推西撞,但蒸汽笼(zhào)着这慌作一团的人群,结果有些没有烫伤的人也被(cǎi)伤。我们没有抱怨,因为听我东家说,这是平息船上骚乱的通常办法,在美国人的二等舱里每一二天也要来这么一次。‎ ‎1.“一向为我国同胞保留”这句话表明( )‎ A.赴美华工一向受到非人的待遇。 B.美国资本家很看重华工。‎ C.轮船船长对华工特别照顾。‎ ‎2.第1段“我的东家”说的话表明( )‎ ‎ ‎ A.东家宣扬美国人的仁慈无私。 B.这轮船的统舱的确有这两个优点。‎ C.作者借“我”的口说反话。‎ ‎3.统舱“挤而闷热”是事实,但“对我是最合适的”。这样说是因为( )‎ A.“我”很知足,要求不高,随遇而安。 B.华工地位低下,只能住条件差的统舱。‎ C.因为华工人多,才显得挤和闷热。‎ ‎4.第2段中两个注音代替的汉字应是________和________。‎ ‎5.第2段文字揭露了资本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本性。‎ ‎5.亲爱的爸爸妈妈 ‎ 一、为下列字注音组词 谬( )________ 憧( )________ 缭( )________‎ 戮( )________ 幢( )________ 潦( )________‎ 泻( )________ 悼( )________ 粹( )________‎ 泄( )________ 绰( )________ 猝( )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 ‎ ‎2.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 ‎ ‎3.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三、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1.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 ‎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 ‎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 四、阅读 ‎(一)‎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1.上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的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家。‎ ‎2.“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中的“温和”一词如何理解?‎ ‎3.第一段中作者所感觉到的痛苦是什么?‎ ‎ ‎ ‎4.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 ‎ ‎5.结合全文,说说上文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 ‎(二)‎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 ‎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 ‎ ‎2.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 ‎ ‎ ‎3.用简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事件。‎ ‎ ‎ ‎4.第2自然段中“津津乐道”一词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这样用?‎ ‎ ‎ ‎5.文中对两个杀人狂的描述,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最令人厌恶的是什么?‎ ‎ ‎ ‎6.怎样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这句话?‎ ‎ ‎ ‎7.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 ‎ ‎(三)广岛事件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用原子弹去杀伤大量和平人民,这是大家反对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但二次大战之后,日本却抓住这颗原子弹大做文章,首先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样,一说二战,先说广岛,却把自己在二战中的侵略暴行掩盖起来了。‎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日本空军所犯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的。1939年5月3日和4日对重庆的大轰炸,我是亲身经历的。日军投下了无数燃烧弹,重庆全市陷入火海中,而且水管被炸断了,无法救火,伤亡在万人左右。其后,日军又对重庆采取了“疲劳轰炸”的办法,即日机分批起飞,轮流来袭击,我们的警报时间,长达五天五夜,使人们在一百几十小时中不敢离开防空洞。1941年,日机空袭重庆,长达七天七夜,造成防空洞内万人窒息的惨案。据统计,这一年,日机对川、甘、陕、滇、黔、湘、桂各省的轰炸达1878次,出动飞机达12300余架次,中国人民受到的威胁和损失,恐怕大大超过了广岛人民。当年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朋友,残酷情状,永世难忘。‎ 但日本有些人却左一个广岛,右一个广岛,面对自己在二战中的罪行,闭口不谈。今年6月9日通过那条“不战决议”,既无“不战”字样,也无“道歉”字样,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一句话,根本不想认错,自然也就不想道歉了。‎ 但是,日本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特别是广岛群众,他们受到战争的惨重损失,但是他们也清楚,广岛之所以遭炸,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结果,那颗原子弹,是日本军国主义把它引来的。7月27日,日本天皇明仁在广岛参加悼念原子弹受害者时,广岛群众举行了静坐示威,要求明仁代表死去的裕仁天皇,为发动侵略战争表示道歉,这就说明了问题。‎ 裕仁功过,早有定评。日本的侵略罪行,也无可推脱。广岛事件,说明了日本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远在有些阁员和议员之上。这一个精神世界,比那颗原子弹重要得多了。‎ ‎1.美国为什么要在日本广岛投入原子弹(用原文回答)?‎ ‎ ‎ ‎2.“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日本空军所犯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的”中的加粗词语“罄竹难书”的意思是 ( )‎ A.比喻罪行难以书写。‎ B.比喻罪恶的事实太多,难以写完。‎ C.形容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D.形容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法写入文中。‎ ‎3.本文写了哪些事实?重点叙述什么?‎ ‎ ‎ ‎4.本文写作有何特点?‎ ‎ ‎ ‎ 5.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 ‎ ‎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二、阅读(其中(一)15分,(二)13分,(三)21分)‎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  答:‎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答:‎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 ‎    ①“她挂花了!”‎ ‎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    “她挂了花!”‎ ‎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  “为什么呀?”‎ ‎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  ⑥“我没脸见人。”‎ ‎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 ‎ ‎14.“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1分)‎ 答 ‎15.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答:‎ ‎16.“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7.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答:‎ ‎18.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 答:‎ ‎(三)‎ ‎    ‎ ‎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 ‎ 19.“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12类词中的     词和     词。(2分)‎ ‎20.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 ‎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1. 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2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4分)‎ ‎24.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 三、作文(30分)‎ ‎26.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6. 阿长与《山海经》‎ 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 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        →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 ‎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三、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四、解析题。‎ ‎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2、用“我”字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思路点睛:本句变句的主干是“我看不出名气来”,对什么看不出名气来呢?把对象介入句中就成了本题的正确答案。]‎ 一幅山水画,据说出自名家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我 ‎ ‎3、参照下面两个句子的句式,以“勤奋”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 多思是钥匙,是指南。没有它,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不能驶出无知的海洋。‎ ‎ 勤奋   ,   。   ,             ,          。‎ ‎4、下面是一份通知的正文,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不超过36个字。(标点符号不计入内)‎ 全校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时半,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交通大队张队长,报告内容是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5、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不超过27个字。‎ ‎ 由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钱凯先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杭州蓝亿健公司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在国际上率先用人工成功培育出盐泽螺旋藻,为我国螺旋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 ‎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 ‎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 ‎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 ‎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 ‎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 答:‎ ‎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 答:‎ ‎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 答:‎ 六、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  ③‎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作者:胡智慧    选自《羊城晚报》)‎ ‎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 答:                                 ‎ ‎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背影 ‎ ‎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交卸( ) 2.狼jí( ) 3.妥帖( )‎ ‎4.tuí唐( ) 5.琐xiè( ) 6.晶莹( )‎ ‎7.踌躇( ) 8.pán shān( )‎ 二、根据所给的拼音,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1.差:chāi( )chā( )chà( ) ‎ ‎2.丧:sāng( )sàng( )3.禁:jīn( )jìn( )‎ ‎4.奔:bēn( )bèn( )‎ ‎5.栅:zhà( )shān( )‎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 2.情郁于中( )‎ ‎3.触目伤怀( ) 4.举箸( )‎ 四、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________‎ ‎5.细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六、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一)‎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 ‎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 ‎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 ‎ ‎(二)‎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 )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 ),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房间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时máo( )派qiǎn( )。‎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线,使语句更加流畅。‎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 ‎ ‎4.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 ‎ ‎5.试给选文起个题目: ‎ ‎ ‎ ‎(三)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 ‎ ‎2.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 ‎ ‎3.“寒伧(chen)”的意思是什么?‎ ‎ ‎ ‎4.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 ‎ ‎5.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 A.我太累了。 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6.本文题目是“父亲的期望”,但文中大多用“希望”:“他仅有的希望”,“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希望我能胜过他”,“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等等。试说说“期望”与“希望”的异同及其用法。‎ ‎8.台阶 一、选择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dàng)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 B.泥浆(jiāng) 着落(zhuó) 淌汗(tǎng) 烟瘾(yǐn)‎ C.旺盛(shèng) 黏性(nián) 尴尬(gān) 胯骨(kuà)‎ D.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嘎叽(gā) 扁担(dan)‎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 ‎ ‎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 ‎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 ‎ ‎4.(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 ‎ 三、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 ‎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四、阅读 ‎(一)‎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 ‎ ‎2.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 ‎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 ‎ ‎3.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 ‎ ‎4.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 ‎ ‎5.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 ‎ ‎(二)我的母亲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劳动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子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时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需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锅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文中加粗的“这样”一词,指代是什么内容?‎ ‎ ‎ ‎2.节选的文章写了几件事?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出来。‎ ‎ ‎ ‎3.“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这句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 ‎4.选文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 ‎ ‎5.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三)‎ 我的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门半掩着,屋里有些暗,父亲独自一人靠在火坑旁的椅上,睡着了。火坑里一点点火星儿了没有,我从灶门前拿来一把柴,点燃放在火坑里,干柴越燃越旺,暗暗的小屋顿时亮了。‎ 火光映红了父亲的脸。这就是我的父亲?!黄得发黑的脸,就像一块没了水分的树皮;高高的颧骨,下巴显得有些尖,两眼陷进了眼眶。一身皱皱巴巴的衣服沾满了黑泥巴、灰土,光着脚拖着一双没有鞋带的破球鞋。他还没有醒,睡着了的脸上没有笑容,大概是累了吧。‎ 望着眼前的父亲,我心里酸得发疼,不禁又想起那难以让我忘怀的情景来……‎ 记得那是快开学的时候,家里本来就十分困难,父亲还是硬要我去上学。我知道,父亲是个文盲,他怕我将来跟他一样。为了挣到足够的钱让我报名,父亲和几个大人去离河边不远的小坡上抬石头卖给船主。他们洪亮的号子震动着我的心,我知道那号子虽说洪亮,却也有苦涩。那天,在树阴下,我看着他们干活。突然,父亲晃了几下,脚下一滑,重重地坐在斜坡上,哗的一声,父亲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坐着从斜坡上滑了下去,身后的小石头子纷纷向下蹦,一片烟尘。滑了约七八米,终于在一块大石头前停下,身后蹦来的石头撞在父亲的背上、膀子上。人们见了,一个个张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也嘿嘿地笑起来,笑得像哭,笑得我心里一阵接一阵地疼……几天后,我从父亲手里拿走了所有的钱,只报了名,还欠着钱……‎ 火很旺,大概把父亲的腿烤疼了,他微微颤了几下,慢慢地睁开了两只浑浊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个哈欠,他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一个瘪了的烟盒子,扔在火里,摸摸另几个口袋,什么也没有,便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皱着眉,像在思索着什么。‎ ‎“爸,学校又催钱了。”‎ ‎“没钱!”声音又重又涩。‎ 屋外传来了几声喊声,叫父亲去上工,父亲又要到那危险的斜坡上开山卖石。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 父亲似乎真的老了。‎ 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 ‎1.“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句话中为什么用两个标点呢?体会其中的含义。‎ ‎ ‎ ‎2.第5段的内容属于什么记叙方式?试概括本段的大意。‎ ‎ ‎ ‎3.与朱自清的《背影》类似,本文也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试加以分析。‎ ‎ ‎ ‎4.“父亲似乎真的老了”,这里运用了“似乎”“真的”一对矛盾词语,如何理解?‎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 ‎5.结尾处“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为什么对父亲的“老”又再次产生疑问?‎ ‎9.老王 作业导航 ‎1.体察人物的善良性格 2.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3.练习转换人称叙述一件事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荒僻(pì)  B.取谛(dì) 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 惶恐(huánɡ)  D.骷髅(kū lóu) 伛(yǔ)‎ ‎2.依课文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 A.偏僻  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 A.坍塌  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了。‎ A.取缔  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 A.愧怍  B.惭愧 ‎3.作者怎样写老王艰难的生活?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4.老王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阅读文段,完成5~8题 ‎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我不吃。”‎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5.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6.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7.“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 乞丐 ‎ 屠格涅夫 ‎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9.“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10.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11.“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12.“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13.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 。‎ 三、试一试 ‎14.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正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 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信客 一、为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读过sī shú(    ),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    ),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2.(老信客)连他们各人的pí qì(    )习惯也作了介绍。‎ ‎3.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    )了钱要jiē jì(    )他。‎ ‎4.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 ‎5.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bí tì(    )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    )着句子。‎ ‎6.(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óu(    )捆扎(    )礼品,图个好看。‎ ‎7.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    )伤了的手……‎ 二、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 ‎1.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2.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3.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4.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5.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或词 ‎1.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 ‎ ‎2.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 ‎ ‎3.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 ‎ ‎4.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 ‎ 四、简答题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如何理解这个“信”字?‎ ‎ ‎ ‎2.“(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这“凶险”指什么?‎ ‎ ‎ ‎3.“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如何理解“更难能可贵”?‎ ‎ ‎ 五、阅读 ‎(一)‎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如何理解下列句中的加粗字的含义?‎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 ‎ ‎ ‎(2)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 ‎ ‎2.信客为什么不能常去看望老信客?‎ ‎ ‎ ‎3.试概括第3、4段的内容,并思考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信客的?‎ ‎ ‎ ‎4.请把“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一句改为肯定句,并比较二者,哪个句子更好?‎ ‎ ‎ ‎5.如何理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 ‎ ‎6.上面选文的内容都反映出信客的哪些品质?‎ ‎ ‎ ‎(二)‎ 我的故乡四十几年前是穷乡僻壤,在我十岁那年,一位夹雨伞、背包袱的私塾先生飘然而至,伫立庄头,自言自语:“是栖歇之地,我在此可得食宿!”随即,他向走来的村民表明自己的教育之志,当场有人领他回家,愿意借出大厢房设立私塾。‎ 庄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进了私塾。一方戒尺放于先生的案头,念私塾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害怕打手心。但是,先生的戒尺难得动用,倒是常闻他读书(    )(1),声调儿好听,似乎可亲可敬。他满腹诗文,(    )(2),孤寂之时便抽水烟,或者摸象棋子。为省火柴,他抽水烟用老花镜在阳光下燃烧纸捻,一次我看见他将冒烟的纸捻移近口边,想吹出火苗,这时候却忍不住咳嗽。我见状便走去帮助,他一边点烟,一边用眼睛端详我,待吐出一口烟说:“你散学留下吧!”那天散学,孩子们全部走光,私塾里仅剩下我和先生,他对我温厚一笑说:“瞧你伶俐,我教你读书识字,再私下教你下象棋——嗯,凭这一手,你以后会有结交朋友的机会。”我识好歹,感恩戴德,对他恭敬地三鞠躬。‎ 一年过去,遇到私塾放冬假。上私塾的孩子都忙积肥,我也背粪筐出庄,在一个村庄外面,我听说这里有位探亲回来的军官找不到人下象棋。初生之犊不知畏,我进庄要跟他“杀”‎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两盘。军官看了我很高兴,只要有人跟他下象棋,不论老幼,摆下棋谱,三局两胜,结果我做了他的马前败将。军官和蔼可亲,嘱我明日再来。第二天我应约又去,如此连续几天。最后他赠送我一枝钢笔,讲留作纪念。我无以回报,只有让他过足棋瘾,便向他推出先生,介绍先生的棋艺高超,并表示要带他去见先生。他讲究礼貌,整肃军容,威武雄健地跟我去了。‎ 我放下粪篓抢先进去报告,先生听了愣住。(A)军官跨进门槛,先生吓得(    )(3),只是讲“我没有犯啥法”。(B)军官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一阵哈哈大笑,马上卸掉军装、摘掉军帽,主动摆下棋盘。(C)军官站起感慨说:“乡野老儒,棋法精深。”(D)他又看看周围,叹息先生贫寒,两日后派人送来一担柴、一袋米。‎ 又过一年,我们这帮孩子能下田干活了,便不再念私塾。全庄男女老少一起站在庄头欢送,先生又夹起雨伞,背起包袱飘然而去……‎ ‎1.解释下列词语。‎ 穷乡僻壤:‎ 栖歇:‎ 端详:‎ 感恩戴德:‎ ‎2.括号内应该填入的词语是(1)(    )(2)(    )(3)(    )‎ ‎(1)A.抑扬顿挫  B.高低有序  C.充满感情  D.热情洋溢 ‎(2)A.独自一人  B.孑然一身  C.孤苦伶仃  D.孤家寡人 ‎(3)A.心惊肉跳  B.坐立不安  C.胆战心惊  D.语无伦次 ‎3.对词语的句中义或句中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夹雨伞、背包袱的私塾先生飘然而至”句中,“飘然”指的是这位先生行动迅捷,如乘风而行。‎ B.“他又看看周围,叹息先生贫寒”句中,“贫寒”指的是先生生活穷苦。‎ C.“瞧你伶俐,我教你读书写字”句中,“伶俐”指的是动作灵巧,毫不笨拙。‎ D.“是栖歇之地”句中的“是”为判断词。‎ ‎4.写出本文的记叙要素。‎ 人物:(按主次顺序应为)‎ 时间:    地点:‎ ‎5.对本文的记叙脉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依次写了私塾先生进村、教书、抽烟、教棋、下棋、离村等几个场面。‎ B.依次写了私塾先生教书、我帮先生点烟、军官找人下棋等几个场面。‎ C.依次写了私塾先生进村、教书、教棋、下棋、抽烟、离村等几个场面。‎ D.依次写了私塾先生教书、我帮先生点烟、我与军官下棋等几个场面。‎ ‎6.第四自然段中,“先生渐渐消除疑虑和胆怯,披甲上阵,连胜三局”一句应嵌入的地方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7.对文章第三、四两自然段(记叙下棋部分)理解不准确的几项是(    )‎ A.在这部分中,事情的起因是军官找人下棋,经过是“我”请出先生,结果是军官与先生下棋。‎ B.在这部分中,事情的起因是“我”下棋负于军官,经过是“我”请出先生与军官对弈,结果是军官对先生的棋艺非常满意。‎ C.这一部分是一事写多人。通过下棋事件表现了先生、军官与“我”的各自性格特征。‎ D.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军官的执著追求与盛气凌人、“我”的无知无畏及真诚待人。‎ E.这一部分主要表现的是先生的棋艺高超和生活清贫,而“我”与军官性格的展示起了衬托作用。‎ F.这一部分中,作者表现了对先生高超棋艺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先生传授棋艺的感激之情。‎ ‎8.对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和表现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一事写多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的胆小怕事和棋艺高超、军官的执著追求和以诚待人、“我”的无知无畏和知恩图报。‎ B.以多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生活清贫、认真教书、棋艺高超、与世无争。‎ C.以一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生活清贫、认真教书、棋艺高超、与世无争。‎ D.以一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的胆小怕事和棋艺高超、军官的执著追求和以诚待人、“我”的无知无畏和知恩图报。‎ ‎9.不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故乡的私塾先生    B.我的启蒙老师 C.忘不了那次下棋    D.先生,我忘不了你 ‎(三)拱桥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②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③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④说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⑤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子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上,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⑥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⑦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⑧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儿,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的躲开他。‎ ‎⑨他那时真的很老,像谁的爷爷。教我那阵儿已退休五年,据说他的儿子几次接他回辽西走廊上的村庄,但他都走不脱。山那么深,谁肯来教一茬茬的捣蛋鬼呢?只能是他。‎ ‎⑩因缺了两颗牙,他讲课吐字有些不清。比如把“二”读成“à”,我们跟着喊“à”,他就酱色着脸说:“我读‘à’你们不能读‘à’。”我们就齐了声喊:“是,老师,你读‘à’我们不能读‘à’。”可是我们怎么读呢?他就无奈地笑了,说:“老了,教你们爹妈那会儿,我可是不这么发音的。老了,说老就老了。”他那会儿真比谁的爷爷都老。‎ ‎(11)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12)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拱桥。‎ ‎(13)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14)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趟来趟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捶着弯背,哗啦哗啦趟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15)“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16)“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眩晕,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17)“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18)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19)“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20)我闭上眼睛,趴上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21)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他粗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22)“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23)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24)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狠踹了他一脚。‎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5)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如今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26)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给加粗字注音。‎ 脊背(    )  箍(    )  坍塌(    )‎ ‎2.上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出每部分的大致意思。‎ ‎ ‎ ‎3.文中刻画了一位山村教师的形象,说说你对他的认识?‎ ‎ ‎ ‎4.说说文章题目有什么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2分)‎ 垂涎( ) 狼jí( ) 尴尬( ) 交xiè( )‎ 奔丧( ) diān pèi( ) 颓( )唐 烦suǒ( )‎ ‎2.下面各词如有错误请改正。(2分)‎ 眼翳 赋闲 嫉妒 震悚 克扣 妥贴 踌躇 人情世故 蹋败 穷困潦倒 烦躁 呵斥 惨淡 唏嘘 玩皮 荒僻 嘎叽 疏懒 鸡零狗粹 大庭广众 ‎ ‎ 错字 ‎ 改正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光景(境况) 微不足道(充分地说) 若(好像)有所失 扶病(带着病)‎ B.垂涎(口水) 强(坚强)笑 惶(恐惧)恐 不能自已(已经) 凑合(拼凑)‎ C.愧怍(惭愧) 跋山涉(徒步过水)水 猝(突然)然 戚(忧伤)容 D.黯(阴暗)然 滞(不流通)留 触目伤怀(心情) 东奔西走(跑)‎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聪明”一词反映了作者年小,但智力过人,很会办事。)‎ B.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聪明”一词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未能体会父亲一片爱子之情的懊悔。)‎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C.连阿长也来问《三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写“无益”,为写后来这一说,竟发挥作用,阿长竟为我买来《三海经》作铺垫。)‎ D.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采用夸张的手法,把老王无法支撑身体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表现他生活的艰辛。)‎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文章选自《呐喊》。‎ B.《背影》是历来传颂的佳作。作者写父爱,选择了背影这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背影的刻画,表达了深挚的情感。语言朴素,平实。‎ C.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察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指出下面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2分)‎ ‎ (1)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 )‎ ‎ (2)但那时是我最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角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 ‎8.试试你的口才(3分)‎ ‎ 据《黑龙江日报》6月13日报道,我省宁安市沙兰镇遭受了200年不遇的洪灾。沙宪静老师从肆虐的洪水中先后救出了20多名学生;镇卫生院解洪权院长一直忙于抢救受伤的学生,而自己八岁的女儿被洪水冲走,至今下落不明。‎ ‎ 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想对受伤的学生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 想对沙老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 想对解院长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诗(2分) ( )‎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人高峰。‎ ‎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的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蒲城,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B.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C.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陈逸飞先生现在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二、课内阅读 (24分)‎ ‎ (一)(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到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 ‎1.文中括号处应填的动词是(2分) ( )‎ A.攀 傾 缩 B. 攀 缩 傾 C. 缩 攀 傾 D. 傾 缩 攀 ‎2.上文如用小标题,你认为哪个恰当(2分) ( )‎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 ‎3.对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表现了父子间的体贴与照顾,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B.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表现了我看到父亲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我”买橘子,百感交集,深深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C.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写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但心里觉得很踏实,也有不让儿子担心故作轻松的成份。‎ D.“进去吧,里边没人。”‎ 表现了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4.文中详写了“父亲”买橘子的往返的艰难过程的作用是 。(2’) ‎ ‎5.“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的“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6.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二)(12分)‎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三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的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是怎样知道“我”非常想得到绘图的《三海经》的?(用原文回答)表现了阿长“我”的怎样的感情?(2分)‎ ‎2.阿长问《三海经》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3.当阿长给买“我”《三海经》时,“我”有怎样的反应?“我”是怎样评价阿长这一举动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用原文作答) “我”当时有着怎样的感情?(或从原文中摘录词语或用自己的话概括)(4’=1’+1’ +1’ +1’)‎ ‎4.在前文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在这部分的选文中,有一句与之照应,请找出来。(2分)‎ ‎ ‎ ‎5.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谈谈阿长对他的人生道路的影响(2分)‎ 三、课外阅读(26分)‎ ‎ (一)(14分) ‎ ‎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突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就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为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很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愁云。‎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我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说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28元钱了,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母鸡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的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的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些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作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儿呀,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了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 ‎ 1.第一段中说,母亲一见到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 ‎2.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2分)‎ ‎4.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4分)‎ ‎ ‎ ‎ (二)(1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寻人启事 ⑴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的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⑵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需、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⑶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了现实:“妈,我走了。按你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⑷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 ⑸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⑹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 ⑺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⑻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⑼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⑽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⑾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心下念了百变、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⑿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的赶回A市,近家情切,女孩颤动着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⒀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 1.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第六段运用了 和 两种描写方法,请你猜测此时女孩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八段划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号的表达效果(2分)‎ ‎4.使用几个词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第十二段“总算”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6.读过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简要概括。(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四、作文(50分)‎ ‎ “学做人”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下面列出的几条人生准则,哪一条引起了你的共鸣,唤起了你的回忆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或写出你初中生活中与这一准则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或就要接受自己——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无论怎样,先接受你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的潜力。‎ 要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只要当你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时,你才真正的长大。‎ 要求:1.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左右。‎ ‎ ‎ ‎11.中国石拱桥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惟妙惟肖 A.xiāo B.xiào ( )‎ ‎2.匀称 A.chèn B.chēng ( )‎ ‎3.洨河 A.xiáo B.jiāo ( )‎ ‎4.暴涨 A.zhàng B.zhǎng ( )‎ ‎5.倾听 A.qǐng B.qīng ( )‎ ‎6.佥载 A.jiān B.qiān ( )‎ 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 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 三、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 ‎1.当推:‎ ‎2.胜景:‎ ‎3.古朴:‎ ‎4.杰作:‎ ‎5.入都要道:‎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 ‎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2.第②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 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 。‎ ‎3.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描写性的语句,它的序号是______,它的作用是 。‎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 ‎5.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应该怎么划分?并概括出层意。‎ ‎ ‎ ‎6.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 ‎ ‎ ‎7.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 ‎ ‎(二)‎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用梁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梁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拱桥”,用悬挂的缆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悬索桥”,亦称“吊桥”。‎ 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有这三种桥。河边的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就成为“________”。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逐渐扩大,孔上面层,磨成圆形,就成了“________”。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上去抱着第二个。如此一个一个上去连成一串,把地上的猴子甩过河去,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猴桥”,形式上就是现代的“________”。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桥,都由此脱胎而来。‎ ‎1.三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文中加粗词“脱胎”一词指什么?‎ ‎ ‎ ‎5.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一样,为什么这样安排?‎ ‎ ‎ ‎(三)‎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通称。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天桥”,专供自行车通行的“自行车天桥”,专供机动车通行的“立体交叉桥”,也有自行车、汽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大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桁架结构天桥、斜拉桥结构天桥等等多种。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叶型、环型、喇叭型等多层立体交叉或定向型及半定向型的立体交叉。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天津的“蝶式立交桥”就被天津人引为自豪和骄傲。‎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方面的巨大作用。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自1964年在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体交叉桥以来,现广州已有各种立交桥9座,人行天桥、高架桥16座,目前已动工的广州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路系统,长达7公里。北京现有立交桥20座,上海有人行天桥13座,跨铁路人行天桥6座,连过去被人们称为“地无三尺平”的贵阳,也于1986年10月1日建立了全省第一座人行桥,成为山城的一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桥的“乐章”还远未结束。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天桥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通过天桥从这个商店走到那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降低了高层建筑之间的“相对高度”。将来的天桥还将由露天变成透明圆罩的封闭式,宽敞的天桥两旁设有各种饮料店、小吃铺、花坛、靠椅等设施。人们既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又不用担心白天黑夜的差别,尽可在天桥这“空中长廊”中,自由、安全、舒畅地通行,去上学,去工作,或者去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1.文章说明的内容是天桥的( )( )、( )( )、( )( )、‎ ‎( )( )和天桥的( )( )。(每空只许填写一个字)‎ ‎2.在原文中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 ‎3.文章最后一段中“降低了高层建筑之间的‘相对高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 ‎4.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 ‎ ‎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析下列加粗词表达作用。‎ ‎(1)大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 ‎12.桥之美 ‎ 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重叠 重逢 重创 B.相处 处所 处理 C.着眼 着重 着陆 D.角色 角落 角逐 三、形似字组词 ‎1.销( ) 俏( ) 峭( ) 削( )‎ ‎2.峻( ) 竣( ) 俊( ) 骏( )‎ ‎3.孤( ) 弧( ) 狐( ) 瓢( )‎ ‎4.魅( ) 魄( ) 魏( ) 魁( )‎ 四、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 ‎1.驻足:‎ ‎2.极目:‎ ‎3.煞它风景:‎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五、阅读 ‎(一)‎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4.概括本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乳交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 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1.第一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 ‎ ‎ ‎2.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 ‎ ‎ ‎3.“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 ‎ ‎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1)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 ‎ ‎(2)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 ‎ ‎ ‎5.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 ‎ ‎ ‎6.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 ‎(三)‎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 ‎ ‎ ‎2.《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举程阳风雨桥为例说明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3.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 ‎ ‎4.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5.第四段中加粗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 ‎6.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 ‎ ‎ ‎13.苏州园林 ‎1.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现在常用来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 ‎(4)常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3.读下边4个句子,仿照其句式,再写2句:‎ ‎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出其中一则作简单分析。‎ ‎(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5.根据下面的情况,按要求回答。‎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1)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对观众说: ‎ ‎(2)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 ‎ ‎(3)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 ‎(4)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 ‎ ‎(要扣住各人的年龄、身份回答。)‎ ‎ ‎ ‎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 ‎(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8.(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10.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11.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13.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14.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16.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17.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18.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居民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建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滕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能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9.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类。‎ ‎20.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 ‎2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要求用图设计住宅,对住宅的主要设施配上文字提示,设计图画在下边的空白处)。‎ ‎14.故宫博物院 一、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鳌头(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B.湛蓝(zhàn)  额枋(fāng)  矗立(zhù)      中轴线(zhóu)‎ C.蟠龙(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 D.檀香(tán)   击磬(qìng)  藻井(zǎo)     金銮殿(luán)‎ 二、从下列语句中,选出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大殿廓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联,而景然有序。‎ 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D.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廷院,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三、填空题 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 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 ‎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 ‎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 ‎ ‎(二)‎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1)珍品;  (2)奇巧;  (3)随意 C.(1)精品;  (2)精巧;  (3)任意 D.(1)珍品;  (2)精巧;  (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三)‎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1.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 ‎ ‎ ‎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 ‎ ‎5.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 ‎ ‎15.说“屏”‎ ‎ 一、给加粗字注音 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 曲屏( ) 锦屏( )(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_‎ 三、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___,色彩又觉伧俗。‎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四、阅读 ‎(一)‎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 )—( ) (2)( )—( )‎ ‎2.解释加粗字:令人销魂( ) 齐声称道( )‎ ‎3.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 ‎ ‎4.屏风有什么特点?‎ ‎ ‎ ‎5.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 ‎ ‎(二)楼 ‎“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型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体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 阁 阁在古代往往是对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的称呼。历代的寺院中常可见到“藏经阁”这样的名字;汉代曾建有藏书的“天禄阁”“石渠阁”;清代乾隆皇帝为收藏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类似国家图书馆性质的“内廷四阁”,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四阁的建筑形式均仿宁波私人藏书的“天一阁”,做成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山窗。其余三面都是实墙。‎ 阁在园林中是作观赏风景用的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命名用了“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的意思,表明建它是为了欣赏荷花。‎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也被称为阁,如辽代建筑的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明代建筑的广西容县“真武阁”,清代建筑的承德普宁寺“大乘阁”、颐和园“佛香阁”等。它们的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其中“大乘阁”在现存木构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阁”高度居第三位。‎ 亭 亭是我国园林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建筑,无论公园、私园,大园、小园、古园、今园,都可找到亭子。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描写了亭子,至今脍炙人口。亭既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的“补园”,本来是另一家的园子,园内小山上有一座“宜两亭”,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登上这个亭子,就可以饱览两园春色。由于亭子是点景建筑,人们对它们的体型推敲得更为细致,总是力求完美。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轩 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网狮园的“竹外一支轩”和颐和园的“写秋轩”,代表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轩的不同形式。‎ ‎1.文中作者是如何介绍说明每种建筑的?‎ ‎ ‎ ‎2.阁与楼彼此相近,作者怎样抓住阁的特征,将阁与楼区分清楚的?‎ ‎ ‎ ‎3.作者是如何比较轩和亭的特征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 ‎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 ‎ ‎(三)漫话扇子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扇子。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么?‎ 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只是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风流倜傥的都督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期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 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扇子——团扇。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团扇就更精美了。‎ 唐朝 A 的《 B 》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就是指这种小扇子。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团扇上的图案或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是由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30~40厘米宽,而折上只有2~3厘米宽,30厘米来长。它比较耐用,携带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大多也使用这种扇子。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在扇面上作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画,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东坡对郭熙绘画技术赞叹不已,亲自为画题诗,成为宋朝一段佳话。‎ 随着扇子的发展,扇子艺术产生并发展起来。明朝画家唐伯虎经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他作画题诗的扇子,成为后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到了近代,有许多画家还举办了扇画展览。朱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他当年在上海卖艺时,曾与陶冷月先生合办扇展。陶先生作画,朱先生挥毫作书,“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美谈。‎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扇子外,我国劳动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茎叶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榈扇等。这些扇子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我国的扇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许多是精美工艺品。其中浙江杭州的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广东新会的葵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被誉为“扇子之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扇子的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扇子艺术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1.请为A处填上作者的名字________;B处填上作品的名称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文中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加以说明的。‎ ‎3.文中主要说明了几种扇子的样式?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 ‎ ‎ ‎4.为什么“植物茎叶做成的扇子”不能“登‘大雅之堂’”,却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 ‎ ‎5.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八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第 三 单 元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标注正确的读音.(3分)‎ ‎ 煞( )风景 匀称( ) 藻( )井 桥墩( )‎ 湛( )蓝 伧( )俗 迥( )异 纤( )维 池沼( ) 蔷薇( ) 斟酌( ) 暴涨( )‎ ‎2.请将下列歌词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4分)‎ ‎ ⑴鸣钟击磐 ⑵后庭 ⑶鎏金 ⑷险竣 ⑸桥梁 ⑹销魂 ⑺绍光 ‎ ⑻重峦叠障 ⑼绚丽 ⑽签赏 ⑾额枋 ⑿围幕 ⒀金銮殿 ⒁洨河 ‎ ⒂瞻前顾后 ⒃推祟 ⒄缭绕 ⒅檐漏 ⒆催毁 ⒇轮郭 ⒇庸俗 错字 改正 ‎3.指出加点词释义全对的一项(2分) ( )‎ ‎ A胜(优美的) 景 就(靠近)地取材 迥(远)远 书斋(书屋)擅(善于)长 ‎ B小憩(休息) 暴(残暴)涨 驻足(停住脚步) 镂(雕刻) 嶙峋(山石突兀)‎ C.惟妙惟肖(相似) 煞(消除)风景 轩(有窗户的浪子或小屋)未始(还没有开始)‎ D.巧妙绝伦(类)湛(蓝色的)蓝 伧(粗野)俗 沟壑(山沟或水坑)嶂(小而尖的山)‎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1)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是祖先流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2)《钱塘江春行》一时在“早莺”“乱花”“浅草”中蕴含着白居易的喜悦之情,_________这首诗的意境美,就要品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3)这位漫画家与众不同,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幽默的自画像,真是____________。‎ ‎(4)有些人忽略了这个时代发展中的许多有利因素,讲一些_______________的话,如同激昂的交响乐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A.标志 鉴赏 别出心裁 妄自菲薄 B. 标致 鉴赏 别开生面 妄自尊大 C.标志 鉴赏 别出心裁 妄自尊大 D. 标致 鉴别 别开生面 妄自菲薄 ‎5.填空(2分)‎ ‎ ①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_________顺序;说明文的结构有_______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其语言要求准确、_______、周密。‎ ②茅以升,中国教育家、__________;叶圣陶原名________,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的打“×”(2分)‎ ‎ ⑴‎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说明事物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多样、结构坚固、分布广泛、杰作众多;苏州园林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故宫博物院》则抓住“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这一特征。 ( )‎ ⑵《中国石拱桥》用“总—分—总”式结构,《苏州园林》则是总分式结构,《故宫博物院》亦为“总—分—总”式结构。 ( )‎ ⑶《中国石拱桥》语言准确周密有生动富有文采;但以科学平实见长;《桥之美》则与之截然不同,运用大量描写性语言,充满实施;《苏州园林》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既有概括的介绍,又有生动的描述,还有通俗的议论;《说“屏”》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 )‎ ⑷《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中间向两边;《苏州园林》则从主到次,从全园的大处写到角落的细部;《中国石拱桥》则从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 ( )‎ ‎7.仿照所给的句子,任选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她一个精彩的解释(不需要仿照句式)‎ ‎(3分)‎ ‎ 例:风筝:看起来你是自由的,但无论飞到哪里,都摆脱不了那根束缚的线。‎ ‎ 友情 固执 黑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内阅读 (共28分) ‎ ‎(一)(13分)‎ ‎ ①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是不同的多种树木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得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化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原理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本段从哪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文章划分为两层,其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1分)‎ ‎3.从文中可以看出“中国化的审美观点”是怎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是谁的感觉?“这”是指那三个内容?(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楹联中哪几副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2分) ( ) ‎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天平山范公祠)‎ ‎6.说明事物时有时要求语言高度概括,如本段中的________句;有时要求具体,如 本段中的________句;有时要求十分简洁,如本段中的_______句;有时要求描写抒情,‎ 如本段中的_______句。(2分)‎ ‎7.“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画线的句子,原来写作“这是不可取的”,1999年5月第六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试简述理由(2分)‎ ‎ 答:‎ ‎ (二)(15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全长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和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柱也雕刻得古朴 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出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选文概括赵州桥的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本段的结构形式和说明顺序依次是(2分) ( )‎ A.总分结构,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 B.并列式结构,先特征后用途的顺序。‎ C.递进式结构,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D.总分总式结构,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 ‎3.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张鷟说赵州桥像“长虹饮涧”,他们说明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分) ( )‎ A.形体特征 古朴美观 设计科学 B.外观印象 合乎原理 艺术价值 C.外观气势 施工技术 形式优美 D.构造特点 巧妙绝伦 景色宜人 ‎4.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并说一说这四个特点的顺序能否变一下,为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一段说明。请用类似的语句介绍某一物体。(2分)‎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夹着一块板,板上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了一座桥。‎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①本段一次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宽(规模)、特点、艺术价值和设计者等情况。 ( )‎ ②这段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高度的艺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 ) ‎ ③本段中“虹”、“拱”、“弧形”三词一义,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 ‎ ‎7.按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是(1分) ( )‎ ①桥 ②赵州桥 ③石拱桥 ④中国石拱桥 ⑤拱桥 ‎ A.⑤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①⑤③④② ‎ 三、课外阅读 (24分) ‎ ‎(一)(8分)‎ ‎ 洛阳桥 ‎“闽中桥梁甲天下”,“洛阳之桥天下奇”。宋代,为了适应海外贸易发展和水路运输繁忙的需要,兴建了一系列巨大的桥梁工程。——洛阳桥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东,在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以江为名。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兴建。现桥长834米,宽7米,花岗岩砌成,桥墩46座,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此桥工程十分艰巨,造桥基时,先沿桥梁中线抛置大量石块再降低形成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桥墩,并在桥下种植大量牦蛎,使桥基和桥墩石胶结牢固。这种“植蛎固基法”独具匠心,为我国古代的科学创造。‎ ‎1.划线句介绍了洛阳桥的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文段中与“洛阳之桥天下奇”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用“ ”标出“植蛎固基法”的具体说明。(2分)‎ ‎4.用“‖”将文段分为两个层次。(2分)‎ ‎ (二)(10分)‎ ‎(1)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的建筑艺术而流芳史册,都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们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2)①凡是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②其中有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③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它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④侗族善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⑤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桥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5座。楼亭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5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雄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4)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尤为出色。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头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器物两部分衔接处突出的一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桥、石桥,可延至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把“从它们的作用来看”放到(1)段中去,应放在什么地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语境推断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流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负盛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蔚为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排列(2)段顺序,只写序号。(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各段段意。(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如一本文的说明对象为标题,应选(1分) ( )‎ A.侗族桥 B.风雨桥 C.侗族风雨桥 D.程阳风雨桥 ‎6.用指定的线段画出(3)(4)段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举例子用“ ”,作比较 用“ ”线(在原文段上划线)(1分)‎ ‎7.综观全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三)(6分)‎ 万园之园——圆明园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镇的宅园,后经不断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了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建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对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建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琼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均在四五十至百余米之间,“‎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片风帆,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连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了全园的脉络与纽带,提高了行舟游览与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象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细致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然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注释]胤镇(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1.结合第概括说出圆明园为什么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2分)‎ ‎2.结合第,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建造中是怎样体现的?(2分)‎ ‎3.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衣衫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2分)‎ ‎ ‎ 四、 作文(50分)‎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迈的母亲得了尿毒症。治疗的办法只有两种:一是靠输血透析,活一天算一天;二是靠移植肾,挽救母亲的生命。作为长子,他毅然决定给母亲捐肾。手术成功。母子身体均未出现异常。他的肾在母亲体内正常工作。‎ 这个人就是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当代孝子”田世国。他用自己的肾来汇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悠闲 yoū 地窖 jiào B、荒谬 miǜ 诘问jí C、瓦砾 lè 制裁 cái D、尴尬 gàn 琐屑xiāo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2分)‎ A、寒噤 鞠躬 触目伤怀 B、肃穆 惶急 情郁于中 C、狼籍 蹒跚 鸡零狗碎 D、噩耗 焦灼 月明风清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4、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 ‎ 是没有 。‎ ‎5、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很长时间,大概他(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她)还书,你会怎样说呢?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超过50字。(4分)‎ 答:‎ ‎6、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6分) ‎ ‎(1) ,恨别鸟惊心。‎ ‎(2)会当凌绝顶, 。‎ ‎(3)天明登前途, 。‎ ‎(4)少壮不努力, 。‎ ‎(5)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6)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7分)‎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请简要说说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强烈的震动。(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原因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2分)‎ 答: ‎ ‎9、选文写了“我”对阿长这一人物认识和情感上的变化,请概括说明这一过程。(3分)‎ 答: ‎ ‎(二) (12分)‎ ‎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 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10、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4分)‎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③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 ‎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1、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3分)‎ 答:‎ ‎12、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3、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3分)‎ 答:‎ ‎ ( 三 ) 相逢 (10分)‎ 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 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 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 ‎“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着,递上钱。‎ ‎“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 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 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 ‎“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 ‎“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两人间的距离。‎ ‎“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 ‎“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 ‎“呃,为啥没考大学?”‎ ‎“准备考,偏超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 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 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 ‎“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拿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中故作镇静,真猜不透。‎ ‎“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 ‎“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 ‎“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杨天民教授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 ‎“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的说。‎ 我愕然了,霎时间,看到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 ‎1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 (4分)‎ A.对“我”(刘健)的态度是: B.对“她”(王敏)的态度是: ‎ ‎1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 ‎16.谈谈你在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4分)‎ 答:‎ ‎(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1分)‎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且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佛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7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答:‎ ‎18、这段文字所说的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19、作者引用“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 ‎20、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具体说明“鸣沙”这一怪异现象?(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4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屋舍俨然 俨然: (2)便要还家 要: ‎ ‎(3) 便扶向路 向: (4)诣太守 诣: ‎ ‎22、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23、翻译句子 (4分)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4分)‎ ‎ 答:‎ ‎ (二)(6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2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意所及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B欲知其斤重 其:指代“他”‎ C、咸莫能出其理 咸:都 D太祖悦 悦:高兴 ‎26、翻译“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 ‎ ‎27、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2分)‎ ‎ 四、写作(70分)‎ ‎28、按下面的要求作文。(70分,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恋,使你懂得了珍惜。‎ 要求:‎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根据提示,请以“珍惜”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话题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话题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写话题相关的见解。‎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16.大自然的语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 A、(1)(4)(6)    B、(1)(2)(6)    C、(2)(3)(4)    D、(3)(5)(6)‎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   ①  ②  ③   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答:‎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 ‎ 三、课外阅读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          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记鸟语 林语堂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出得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北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_____,涉及的动物有____________,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 ‎17 奇妙的克隆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文中字词。‎ ‎2.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难点剖析]‎ ‎ 写法特点 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表现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其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其三,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发散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 濒临( )‎ 蟾蜍( ) 免疫( ) 细胞(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神通广大:‎ 拍案叫绝:‎ 繁衍:‎ 相安无事:‎ 难能可贵:‎ 濒临:‎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中考巡礼](2005资阳)‎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身处顺境,不能因为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让赞美声冲昏头脑,更不能以自己优越条件而玩世不恭。‎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C.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喜欢上生物课了。‎ D.流星体是天外来客,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吸住,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大气层。‎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话要清楚简洁,就应在说话前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说,说给谁听,说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去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一带而过,等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 B.科技报告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报告科技活动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新理论,帮助人们了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水平。‎ C.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晁盖智取生辰纲”、“香绫学诗”等这些动人的故事都出自清代小说家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综合收敛]‎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 ‎1.“多利”创造出来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2.表明上述步骤的语言标志有哪些?‎ ‎3.为什么说“多利”是“克隆羊”?‎ ‎4.第一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5.与“克隆羊”“多利”一同降生的生物学新见解是什么?‎ ‎[迁移整合](2005青岛)‎ 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 ‎(1)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是随着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的改变,大量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造成含磷有机污水直接排入大小河道,大部分磷最终进入湖泊。在农村,传统的农家肥被各种化肥所代替,加上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雨水和灌溉的冲刷,年复一年地给湖泊带来了越来越“浓”的多余的“养分”。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游藻类的过度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当藻类繁殖过度时,会使湖水发生“水华”,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局部湖泊或小湖泊中大部分水生物死亡。死亡的水生物腐败后又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湖泊生态的恶性循环。‎ ‎(2)为保护地球有限的淡水湖资源,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 ‎(3)最近,英国科学家依靠一种非常普通的小生物,奇迹般地使一个原来绿色混沌的小湖泊的湖水变得清澈见底。‎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虽然不够准确,但却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水中生物食物链的状况。在水中,鱼类吃虾类、鱼苗、鱼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也吃水草和部分水藻等水生植物。而小型水生动物一般以水生植物为食。大量的有机污水使水质富营养化,促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藻太多,使小型水生动物和鱼类无法及时“享用”,反而“为食所嗌”,被水藻夺走水中的氧气而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且,水藻的种类很多,许多游离水藻根本不能被鱼类所食,况且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吃水藻生存的。‎ ‎(5)显然,恢复水中生态平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吃藻类的能手,即要加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的一个生态环节。英国科学家认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以往,在治理营养化水质污染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因而效果不理想。所以,如果能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专吃藻类的小生物,那么就能使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到良性循环之中。‎ ‎(6)那么,这个小生物是“谁”呢?‎ ‎(7)是鱼虫,俗称水蚤,是你十分熟悉的。每天从宠物市场买来或者亲自从小湖中捞来喂鱼的那种跳蚤大小的水生物。‎ ‎(8)鱼虫属“枝角类”,体积小,长圆形,侧扁。除头部外,身体其余部分包在介形壳瓣内。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别发达,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它是吞食藻类的能手。‎ ‎(9)可是,问题又来了。显然,鱼虫是鱼类最爱食的美食。往湖中投放的大量鱼虫来不及吃尽藻类,就会被鱼儿吃光。‎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0)于是,英国科学家先把湖中的鱼类捕走,然后投放大量的鱼虫。这样就把食物链只“缩小到了两节”:鱼虫和藻类。‎ ‎(11)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12)两个星期以后,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藻类基本被消灭干净,湖水变得十分清澈。原来因藻类浑水遮住阳光,被藻类夺走氧气而变得枯萎的水生植物又开始茂盛地生长起来,产生氧气,加速了水质的改善。‎ ‎(13)虽然实验取得成功,但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湖中不能无鱼,最后还要放鱼归湖。对此,英国科学家说,他们还不打算马上往湖中放鱼,以便继续观察和巩固目前的实验结果。‎ ‎(14)英国科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面对全球越来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污染问题,人类除了花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净化外,在生物学上几乎束手无策。如今,人类终于第一次找到了拯救湖泊的好帮手——鱼虫。‎ ‎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从本文看,造成湖泊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 ‎3. 水质的“富营养化”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 ‎ ‎4.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本文,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 )目 2.chán chú( )( )‎ ‎3.xié( )带 4.潮xī( )‎ ‎5.领yù( ) 6.yǎn( )射 ‎7.二氧化guī( ) 8.排chì( )‎ 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 ‎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六、阅读 ‎(一)‎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 ‎ ‎2.“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什么是泛大陆?‎ ‎ ‎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5.“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_______。‎ ‎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 ‎ ‎(二)大陆漂移 人类在古代就(甲)“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乙)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丙)了海底扩张说。(丁)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懂得 提出 出现 参照 B.发现 创立 形成 参照 C.发现 提出 形成 结合 D.懂得 创立 出现 结合 ‎2.“板块构造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 ‎3.“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指( )‎ 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4.本文拟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 ‎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 ‎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 ‎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 ‎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9.生物入侵者 ‎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 ‎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 ‎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 ‎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 ‎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 ‎ ‎(二)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 ‎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 ‎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 ‎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 ‎ ‎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 ‎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 ‎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三)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 ‎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 ‎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 ‎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 ‎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 ‎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20.落日的幻觉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粗出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 殷红( ) 绚丽( )( )吟咏( )绮丽( )暗弧( ) ‎ ‎2. 下列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 ‎ A.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B. 视而不见 五采斑斓 ‎ C.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D. 在劫难逃 天衣无缝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3. 选出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 A. 老师,我今天上去的作业,你一定得改啊。 B. 如此龌龊的衣服,我不穿。‎ ‎ C. 奶奶不让你看电视,是怕耽误你的学习。 D. 喂,说你呢,前面危险。‎ ‎4.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属于什么修辞方法( )‎ ‎ A. 蒲公英有一蓬金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拟人、比喻)‎ ‎ B. 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就像植物离开了土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排比、比喻)‎ ‎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拟人)‎ ‎5. 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 ‎ A. 作业 笔记 教师 提问 B. 伟大 光荣 满意 希望 ‎ C. 思想 考虑 发现 提高 D. 准备 复习 思考 学习 ‎ 6.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A. 这个山区对于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佳出来。 B. 谁都不能不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C. 他的眼前浮现出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谆谆教诲。 D. 当前生产急需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二. 文段阅读:‎ ‎(一)‎ ‎ 常年漂浮的海冰,是北冰洋最独特的景观。北极海冰不仅是北极熊、海象、海豹等北极动物 A (qī)息的乐园,更具有气候学上的意义。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海冰有调节北冰洋温度的神奇功能,它是北冰洋天然的“空调器”。‎ ‎ 那么,海冰调节北冰洋温度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 ‎ 直观地说,北极海冰覆盖在海洋表面,犹如隔热毯一般镐垫在大气与海水之间,阻隔了大气与大洋之间的能量交换。海冰的反KR率高达55%-85%,即使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夏季极昼时期, B 热能还是被海冰反射回去,所以盛夏季节的北冰洋依然保持着“凉爽”的“体温”。‎ ‎ 冬季极夜来临时,海水又阻断了热能由海洋向大气的传输,减弱了海水热量的释放,有效地保护着北冰洋的热量,使得北冰洋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温暖”的“体温”。从北极海冰的变化过程来看,其季节性的成冰与消融过程恰恰是热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海冰的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也有效地调节着海水的温度。夏季的北冰洋,海水特别是海冰的下表面处于大规模消融期,融冰过程所吸收的大量热能缓解了海水温度的上升;相反,冬季成冰过程释放的热量又会减缓海洋的降温。‎ ‎ 北极的海冰,精心地 C (hē)护着北冰洋;维系着北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着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海--冰--气”耦合作用过程,灵敏地指示着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变化。‎ ‎ 1. 根据汉语拼音分别在A、C处填上恰当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 A. 海冰 B. 北冰洋 C. 海冰的调节功能 D. 北冰洋的海冰 ‎ 3. 第3段中B处是否要添加“到达北冰洋洋面的”和“相当一部分”这两个限制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两个都要加。 B. 两个都不要加 C. 只要加前一个 D. 只要加后一个 ‎ 4. 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5. 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分)‎ ‎ A. 北极海冰一年四季都能调节北冰洋的温度。‎ ‎ B. 冬季的北冰洋,成冰过程是热量释放和储存的过程,也是减缓海水降温的过程。‎ ‎ C. 夏季北冰洋海水的调温,主要是靠其下表面的冰层进行的。‎ ‎ D. 海冰不仅调节着北冰洋的温度,还影响着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 ‎ 6. 给文章设计一个比较直观形象的题目,不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2分)‎ 二、探究 ‎ 1.学过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有怎样的深刻体会?‎ ‎ ‎ ‎2.文中引用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你还积累了哪些与罗日有关的诗句?请写出来。‎ 八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第 四 单 元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选出加点的词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 ( )‎ A.匿(nì)迹 濒(pín)临 蜥蜴(xīyì)匍匐(púfū)囊胚(nángpēi)嚼(jiáo)饼 B.藩(fān)篱 鸟臀(tún) 归咎(jiù)繁衍(yǎn) 哺乳(bǔrǔ) 唠叨(láodāo)‎ C.两栖(xī) 劫(jié)难(sù) 连翘(qiào) 细菌(jūn) 地壳(qiào)‎ D.陨(yǔn)石 骨骼(gé)河蚌(bàng)入侵(qīn)携(xié)带 膨胀(péngzhà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销声匿迹 草长鹰飞 不折不扣 喷嚏 胰腺 蟾蜍 褶皱 翩然 过滤 ‎ B.五彩斑斓 严加防患 衰草连天 疾弛 困扰 诞生 萌发 面颊 至密 C.冰雪溶化 啸聚山林 二氧化硅 酝酿 鸟巢 遗骸 分秘 草莓 倾刻 D.簌簌落下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惊蛰 癌症 鳞片 脊椎 孵化 蛋白酶 ‎3.下列加点的词的释义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匿(隐藏)迹 周而复始(转一圈;又) 风雪载(装上)途 悬枢(差异)‎ B.伦(人伦)理 拍案叫绝(没有) 难能(不易做到)可贵 归咎(罪过)‎ C.无动于衷(动心) 陨(陨落)石 嘈(声音多)杂 潮汐(夜间的潮)‎ D.充耳不闻(听) 足不出户(门) 激动不已(止) 草木荣枯(茂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列的序号依次填写在方框内。(2分)‎ ①由于没有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③然而事实不会是这样。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⑥如果把狼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不会对草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析下面表格,把表格传达的信息补写出来。(3分)‎ ‎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数量。‎ ‎1975‎ ‎ 1995‎ ‎ 2015‎ 全世界 ‎ 11‎ ‎ 23‎ ‎ 36‎ 发达国家(地区)‎ ‎ 6‎ ‎ 6‎ ‎ 6‎ 发展中国家 ‎ 5‎ ‎ 17‎ ‎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其中增加的2个全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本单元的说法正确的有(2分) ( )‎ A.“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说法,拟人化的标题与科学小品相符,含蓄生动,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B.谈家桢,国际著名遗传学专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科学家和教育家;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科普作家。‎ C.《你一定会听见的》及采用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又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D.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谈到恐龙,但所选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不同:《被压扁的沙子》意在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而《恐龙无处不在》意在说明恐龙的死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7.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⑴北京的物候纪录,1962年的山涛、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⑵以目前全球新先说过和蔬菜贸易威力,许多昆虫和昆虫的乱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 ( ) ‎ ⑶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英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 )‎ ⑷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着”正式达成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 )‎ 二、课内阅读(共21分) ‎ ‎(一)(12分)‎ 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要素呢?‎ ⑵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的越晚。值得注意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⑶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0,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就来得迟了。‎ ⑷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植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就是这个道理。‎ ⑸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桶1921道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就天。就是说,春天提前就天。‎ ‎1.“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哪些因素呢”这一句有什么作用?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4分)‎ ‎2.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2分)‎ ‎4.在第三段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5.第五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2分)‎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二)(8分)‎ ‎ 克 隆 是 什 么 ⑴一个细菌经过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葡萄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的英文名称叫“Clone”,英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于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⑵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辈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是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种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 ⑶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根猴毛,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第一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是什么意思?(2’)‎ 答:‎ ‎2.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第一段运用了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1分)‎ ‎4. ⑴、⑵段都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在选用例子上有什何特征?起何作用?(2分)‎ ‎5.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2分)‎ ‎ ‎ 三、课外阅读 (一)(7分)‎ ‎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这是一个专门收集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里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提出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吗?TIGR主席克莱尔·费拉斯特领导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余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170余条基因是多余的。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300余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以“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TIGR老板克莱格·‎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科学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魔术般的外力。‎ 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经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基因,最终这些化学药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以用一个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词是__________。(1分)‎ ‎2.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段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从文章的内容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2分)‎ ‎ (二)(11分)‎ ‎ 水 葫 芦 之 灾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来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浮莲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0C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葡萄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外国已经名声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为“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的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砂、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然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至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二十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飘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根据一二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 。 ‎ ‎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3分)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二十年,才能繁殖出吃光水葫芦100亿至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4.“绿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情节和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的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16分)‎ ‎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①科学家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0C~30C”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温度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从而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国合作研究。‎ ②全球气温升高时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种迁徙。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且无法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贵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将越来越少。‎ ③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物种将有灭绝的危险。占巴西总面积的1/5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数种灭绝,其中许多树木是该地区中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估计,在该地1700—2100个植物品种中,39%—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灭。‎ ④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上七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1/4的鸟类和11%—‎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些鸟类的生存。‎ ⑤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中,1/3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1/3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 ⑥负责此类研究的因果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他们都希望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地割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 ‎1.通读全文,说说第六段中“我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2分)‎ ‎ ‎ 地 区 研 究 物 种 研 究 结 果 澳大利亚 ‎ 欧 洲 ‎ 欧 洲 ‎ 墨 西 哥 ‎2.阅读三至五段,完成下面表格。(6分)‎ ‎3.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徙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 ‎ ‎4.文章为什么身心爱女关系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的生存影响?(3分)‎ ‎5.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分)‎ 四、作文(50分)‎ ‎ 题目:我深切感受到了__________无价 ‎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填的词语如“母爱”、“真情”、“友谊”、‎ ‎“良心”、“勇气”、“诚信”等等。2.字数600字左右。‎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1.桃花源记 目标:一.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    请你大胆地谈出第一遍听读后对作者描述的境界的最大感受吧:‎ 二.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缘溪行(   )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 ‎4.欲穷其林(     )   5.林尽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0.阡陌交通(     ) 11.悉如外人(     )   12.黄发垂髫(        )‎ ‎13.并怡然自乐(     )(       )  ‎ 三.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四.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乃大惊(     )    2.具答之(      )   3.便要还家(      )‎ ‎4.咸来问讯(     ) 5.妻子邑人(      ) 6.来此绝境(      )‎ ‎7.不复出焉(     ) 8.无论魏晋(      )9.具言所闻(    )(    )   ‎ ‎10.延至其家(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既出(      )‎ ‎13.便扶向路(     )   14.处处志之(     )    15.及郡下(       )‎ ‎16.诣太守(      )  17.说如此(      )18.寻向所志(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9.欣然规往(      )  20.未果(      )       21.寻病终(     ) ‎ ‎22.后遂无问津者(      )‎ 五.反复诵读,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 ‎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 六.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 ‎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 ‎ 。‎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今义:‎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三、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A.标记    B.志        C.做标记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四.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               B.            C.           ‎ 五、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 怡然自乐(  ) 便要还家(  )‎ 七.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十.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十一.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十二.解释下列多义字:‎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为                     其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 乃                   寻 ‎ ‎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 舍                   向 ‎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 得                   志    ‎ ‎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 ‎ ‎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 ‎5.渔人甚异之。   之:                       ‎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 ‎(3)德馨:               (4)鸿儒:                 ‎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 ‎(2)                             ‎ ‎(3)                            ‎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 ‎(二)(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 ‎③植:             ④鲜:                ‎ ‎⑤宜:              ‎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 答: ‎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 ‎3、适鬻金者之所(         )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3.核舟记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髯( )衣褶( )诎( )楫(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二、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一、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 二、 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24.大道之行也 目标:一.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 二.感受儒家学者的社会理想。‎ ‎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朝代)      (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 三.多种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                    )之行(       )      ‎ B.选贤与(       )能 C.讲信修睦(          ) ‎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 E.矜(         )     F.皆有所养(         )‎ G.男有分(       )      H.货恶(       )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 L.故外户而不闭(     )‎ ‎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四.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         。‎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三.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 大同:                                     ‎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⑵                                       ⑶                                       ‎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        )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      )‎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四.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 ‎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 ‎                                        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 ‎                                       ‎ ‎25.杜甫诗三首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 簪(  ) 逾墙(  ) 戍守(  ) 老妪(  ) 幽咽(  )‎ ‎2.杜甫字子美,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 ⑵造化钟神秀(钟: )‎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 ‎⑸家书抵万金(抵: ) ⑹浑欲不胜簪(浑: )‎ ‎⑺老翁逾墙走(逾: )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 ‎⑼有孙母未去(去: )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 二男新战死(新: )‎ 死者长已矣(已: ) 室中更无人(更: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②‎ ‎③‎ ‎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搔:‎ ‎(3)浑: (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18.颔联寄    于    ,表达 之感,运用了 的修辞。‎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 ‎20.本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之情。‎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 第二部分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 ‎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⑴接天     无穷碧    ⑵映日      别样红 ‎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⑷驿路     处处开 ‎⑸几处     争暖树    ⑹谁家     啄春泥 ‎⑺西塞山前     飞    ⑻     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⑴‎ ‎⑵‎ ‎⑶‎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       李贺        王维     ‎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 ‎ 1.下列加点的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俨yǎn然 垂髫tiáo 诣zhǐ 馨xīn 苔tái 牍dú 藩fán 濯zhuó ‎ ‎ B.亵xiè 噫yì 洢yī 罔wǎng 贻yí 箬ruò 糝sǎn 髯rán 壬rén戌xū ‎ C.眦zì 簪zān 逾yú 戍wù 妪yù 骥qì 心旷神怡yí 阡qiān陌mò ‎ D.铭míng 淤yū泥 隐逸yì黍shǔ 发髻jì 鄜fū州 有奇jī 豁hè然开朗 ‎2. 下面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罔不因势象形,各俱情态。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欣然归往。‎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C.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陶后鲜有闻(鲜,少) 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或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B.国破破山河在(国,国家) 老妪力虽衰(虽,虽然)乱贼而不作(贼,害人)‎ C.八分有奇(奇,零头) 曾不盈寸(曾,曾经) 老翁逾墙走(走,逃跑)‎ D.亭亭净植(植,立) 白头搔更短(短,少) 女有归 (归,回家)‎ ‎4. 下面加点的字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芳草鲜美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盖大苏泛赤壁云 C.无论魏晋 阡陌交通 仿佛若有光 D.天明登前途 八分有奇 大道之行也 ‎5.下面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便要还家 八分有奇 衡木 B.诎右臂支船 简桃核修狭者 王毅叔远甫刻 C.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D.汤胸生曾云 一一为具言所闻 阴阳割昏晓 ‎6.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着出淤泥/而/不染 ‎7.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渺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根据下列对联的用途归类,看它们适用于何种场合或作何用途(2分)‎ ①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 ②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莘闵智深民权,死犹不死! ‎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 ③ 远藏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 ④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双飞 ( )‎ ‎9. 邻居王阿姨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有关对联的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三、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二声),贴在左边。](2分)‎ ‎.二、阅读 ‎ ‎ (一)桃花源记(节选)( 22分)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A.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B.黄发垂髫 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C.停数日,辞去 辞去:告辞离开 D.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 A.“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的“要”和“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C.“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的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D.“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桃花源的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祥和的生活。‎ D.“皆叹惋”是桃花源中的人为自己住在这里的消息闭塞,竟不知外面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 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5.在下面的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2分)‎ ‎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2)(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作简要的分析。(2分)‎ ‎ ‎ ‎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2分)‎ ‎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8.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的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9.请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说明桃花源的特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扩展阅读:桃花源诗(8分) ‎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荒废。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收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所制。童孺⑥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⑦。‎ ‎[注]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aì):隐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⑥孺:指小孩 ⑦契:指契合之人 ‎(译诗:秦王赢氏乱纲纪,圣贤志士避乱世。黄绮二人隐商山,余人仿从离秦稷。初往踪迹渐湮没,桃源小径荒草蔽。互相勉励耕种田,日落西山归舍息。桑竹低垂绿阴翠,菽豆高粱种适时。春天春蚕收长丝,秋季粮熟无王税。纵横交错草掩路,鸡犬时时相鸣吠。祭祀法规如旧古,衣着打扮无新式。儿童老妇放声歌,鹤发老人欢游诣。草荣早觉春意暖,木衰深感秋风疾。虽无岁时可记载,四季时令自成岁。怡然自乐喜融融,何须烦恼操心累?奇踪隐埋五百年,一旦敞开神仙界。淳朴浅薄不同源,立即重返与世绝。借问方内游人士,怎能测度世外事?愿乘清风四处游,高飞寻觅我同志。)‎ ‎1.填空:(5分)‎ ‎ ①《桃花源诗》中,“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以桃源人自述来解释人们来到桃源的原因,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世人来桃源的原因。‎ ②《桃花源诗》中“相命肆农耕……斑白欢游诣。”的与《桃花源记》的“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内容是一致的。如“诗”的“相命肆农耕” 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记”的“阡陌……交通,悉如外人。”、“诗”的“衣裳无新制”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句互相照应,描绘了桃花源中自由快乐的生活图景。‎ ③从表达方式看,《桃花源记》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桃花源诗》除此之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向往桃源、追求理想的愿望。‎ ‎2.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 A.《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在主题中心和立意构思上是一致的。‎ B.《桃花源诗》一诗歌的形式来记叙渔人发现、探访桃花源的经过。‎ C.《桃花源记》以渔人的所见所闻线索组织全文,而《桃花源诗》则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来叙述的。‎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园,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比较赏析(10分)‎ ‎《木兰诗》(节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1.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似的一句,填入方格中。(2分) ‎ ‎ 暮 投 石 壕 村 ‎ ‎ ‎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 答:《木兰诗》中的“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夜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4分)‎ ‎ 答:‎ ‎ (四)望岳(1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填空题 ⑴.表现泰山高大的句子或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攀登绝顶的豪情和愿望,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望岳》一诗是杜甫登上泰山所写,还是没有登山所写?哪些字可以说明?(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⑶.从内容上将诗划分层次,写出层意。(3分)‎ ⑷.赏析“会当……山小。”或“造化……昏晓。”中的“割”字好在哪里。(2分)‎ ⑸.《望岳》中每联都有望,但角度不同,试作分析。(2分)‎ ‎ 2 .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的意愿,于是想象登泰山决定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衬托山势的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举是说神奇秀美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三、作文 (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尽是一小节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节树枝仍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节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节树枝”呢?是追求?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节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问题自选,题目自拟。诗题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 ‎26.三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 。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27.短文两篇 ‎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 》。‎ ‎2.默写课文。‎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一)语段点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 。②积水空明: 。‎ ‎③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加粗字注音。‎ 缥碧( )夹岸( )轩邈( )鸢飞( )经纶( )窥谷( )‎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水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8.观潮 ‎1.给下列各字注音。‎ 舸(    )  泅(    )  霆(    )斋(    )  溯(    )  雉(    )‎ 鲸(    )  僦(    )‎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 ‎ ‎④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能力提高 ‎  醉花阴 ‎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确切一项是[    ]‎ A.李清照号幼安居士,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 B.“东篱把酒黄昏后”,是由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演化而来的。‎ C.“薄雾浓云愁永昼”点明了佳节时的天气情况 D.全词抒发了作者在秋天的凄苦心情。‎ ‎2.下列语句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重阳佳节的感受,下阕写了黄昏时刻独酌赏菊。‎ B.“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明写时令冷,暗写思念丈夫、孤枕难眠的凄凉之情。‎ C.“人比黄花瘦”,全词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终结,并与上阕的“愁”字呼应。‎ D.“暗香盈袖”表达诗人赏花时,愁绪才稍稍冲淡的心情。‎ 延伸拓展 ‎ 最后一美元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  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②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⑤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⑦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走到了车前,把钱递给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⑧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⑨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第⑥段中加粗的“困境”具体指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用波浪线在原文中标出。‎ ‎3.文章具体描写了“我”的“困境”和“我”对“最后一美元”的珍爱,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4.第⑨段中加粗的“考试”的含义是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那名男子”的身份可能是:①一个乞丐②一家电台老板③一个骗子④一位应聘者。请你选择一种可能,然后展开合理想象,描写“我”在若干年后与“那名男子”相遇的情景。‎ ‎29.湖心亭看雪 ‎1.给加粗字注音。‎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①毳(    ) ②强(    )饮 ③沆砀(    )‎ ‎2.解释词语。‎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 ‎  (一)语段点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 ‎(二)迁移训练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给加粗字注音。‎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夕岚(    ) 夕舂(    ) 苏堤(    ) 罗纨(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歌吹为风(    )      ②始极其浓媚(    )‎ ‎③艳冶极矣(    )      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 ‎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什么?‎ 答:‎ ‎4.翻译最后一句话。‎ 译:‎ ‎30.诗四首 一、为下列字注音 秽(    )  豚(    )  荆(    )  燕然(    )‎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使至塞上:        2.腊酒浑:‎ ‎3.闲乘月:          4.逢候骑:‎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本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2.《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务观,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本诗选自《________》。‎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 ‎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 ‎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急湍(tuǎn) 飞漱(sù) B.竹柏(bó) 青荇(xìnɡ)‎ C.京尹(yī) 百舸(ɡě) D.痕(hén)迹 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清荣峻茂(树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 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 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 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 ) 即棹( )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 )神醉 波纹如绫( )‎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阅读下文,回答22~~25题。(10分)‎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写作(40分)‎ ‎26.请仔细观察画面,厕所近在眼前,却被挂上了四、五把锁,手提钥匙,却束手无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呢?人生中很多看起来应该很容易做到的事,却恰恰无法做到,原因何在?我们该如何正视这些现象,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要求:自选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é)‎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二、填空题( 7分)‎ ‎(一)诗句填空。(2分)‎ ‎4、气蒸云梦泽, 。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按提示填写课文原句。(3分)‎ ‎6、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一句。‎ ‎7、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 ‎(三)名著积累。(2分)‎ ‎8、《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的是 。‎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一、 阅读理解(48 分)。‎ ‎(一)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17分)‎ ‎(1)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2)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3)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4)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5)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6)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的。”‎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7)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8)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9)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 ‎(10)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11)“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12)“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13)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0、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四处即可)       、          、       、        。(3分)‎ ‎11、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3分)‎ ‎12、用原文回答:(4分)‎ ‎(1)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答:‎ ‎(2)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 答:‎ ‎13、第〔11〕段中加点词语“这”指代的是                               (2分)‎ ‎14、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根据〔3〕〔4〕段画线句子,请你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认为她会这样想?(3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答:‎ ‎ (二)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16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6、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分)‎ ‎17、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3分)‎ ‎18、“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9、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4段空白处( )(2分)‎ ‎“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20、目前,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请围绕本文内容拟一条防止沙尘暴的宣传标语。(4分)‎ ‎21、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文中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请提出来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时间有限,请只提出一个)(2分)‎ 探讨的问题是: ‎ ‎(三)三峡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 ‎24、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 ‎ 。(2分)‎ ‎25、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实际运用( 5分)‎ ‎ 27.假如放晚学后有个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 ‎28、仿照下面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 135 -‎ 垫 江 县 太 平 中 学 校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五、作文:(30分)‎ ‎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松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别忘了拟个题目。‎ - 135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