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童趣》学练案:检测
浦口区桥林中学 黄锟
日期 班级 姓名 得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藐小(miǎo) 怡然(yí) B、沟壑(hè) 土砾(lì)
C、风声鹤唳(lì ) 凹凸(āo tū) D、项为之强(qiáng) 童稚(zh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余忆童稚时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6)项为之强
(7)徐喷以烟 (8)果如鹤唳云端
(9)余年幼,方出神 (10)鞭数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见藐小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
5
(3)昂首观之 (4)使之冲烟而飞鸣
(5)观之,兴正浓 (6)驱之别院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以”。
(1)徐喷以烟 (2)以丛草为林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于”。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
(1)项为之强 (2) 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学了《童趣》一文后,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5
9、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
①芸: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zhí zhú: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案头瓶花不绝 ②觅螳螂蝉蝶之属
③不亦善乎 ④如其法行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② 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
③ 从本文中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
生活。 ( )
5
10、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彘(zhì):猪 ②特:只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今子欺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 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
参考答案:
1、 D
2、(1)我 (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所以,因此 (4)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
(5)比,比拟 (6)颈,脖颈;通“僵”,僵硬
(7)慢慢地 (8)叫
(9)正 (10)鞭打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结构助词“的” (2)结构助词“的”
(3)代词,代蚊子 (4)代词,代蚊子
(5)代词,代二虫 (6)代词,代癞虾蟆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以”。
(1)用,拿 (2)把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于”。
(1)在 (2)在 (3)在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
(1)因为 (2) 当作 (3)被
7、略
8、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9、(1)断; 类; 好; 做
(2)①虫子跳跃而不受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②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3)√ × √
10、(1)去,往; 通“返”,返回; 开玩笑; 你
(2)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