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余常于土墙(在) 蹲其身(代词,代指“自己”) 定神细视(仔细) 以丛草为林(把……当作)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
以土砾凸者为丘(丘陵),凹者为壑( 山沟 )
二.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三.思考、回答问题
1、本段写了哪一件物外之趣?(神游山林)
2、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观之(代词,它们,指二虫) 盖一癞虾蟆(原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余年幼(我)方出神(正) 鞭数十(用鞭子打)
二.翻译句子。
1、观之,兴正浓(便蹲下身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3、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我当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思考、回答问题
1.全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2.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3.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