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预习学案(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登泰山记》预习学案(2篇)

ID:576827

大小: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姚鼐《登泰山记》‎ 预习一 ‎【学习目标】‎ ‎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多种文言现象。‎ ‎  2.理清本文思路,学习借鉴本文比喻、拟人的手法,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  3.感悟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  1.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  2.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课文提示】‎ ‎  1,作者姚鼐,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著有《惜抱轩全集》。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  2,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  3,五岳: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 ‎【正音正字】‎ 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 摴蒲(chūpú)  罅(xià)‎ ‎【词语积累】‎ ‎1,常见农历的代称:‎ ‎  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 ‎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 ‎  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 ‎  既望:农历每个月的十六日。‎ ‎2,通假字:‎ ‎  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 ‎  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 ‎  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3,多义词:‎ ‎  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初读课文】‎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 ‎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 ‎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 ‎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 ‎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 ‎2,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 从泰安动身,从西南麓,即日观峰之南登山。‎ ‎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 ‎  第二天: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 ‎ ‎3,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 本文的写作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 ‎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一线贯穿,循序渐进,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 ‎【课文简析】‎ ‎  本文是作者同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纯游览泰山之后写的一篇游记。作者重点描述日观峰日出的奇特景象。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城廓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幽美的山水画,创设了一个奇妙的艺术境界。作者把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又扩展为对历史的回顾,写日观峰附近的祠庙行宫,岱祠,碧霞元君祠,寥寥几笔,给读者以高山,景奇,胜迹多的印象。此文脉络清晰,繁简适度,比喻巧妙,用词确切。具有桐城派散文“雅洁”的特点。‎ ‎  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 ‎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 风格。 ‎ ‎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学习这篇课文,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和“泰山夕照”。‎ 预习二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原文: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翻译: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河,北面山谷的水都流进济水。‎ 原文: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原文: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翻译: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原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翻译: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出发,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原文: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翻译: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从南面的山脚登山。‎ 原文: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翻译:四十五里路,山道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原文: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间的山谷环绕在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说的环水。‎ 原文: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翻译:我起初沿着中谷进山,行程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原文: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路上有个天门。‎ 原文: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东边的山谷,古代称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 原文: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 原文: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翻译: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不能攀登。‎ 原文: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登上山顶,只见青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南边。远望夕阳映照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似的。‎ 原文: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翻译:  戊申是月底,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等待太阳出来。‎ 原文: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大风扬起的积雪打击脸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依稀看见云中几十个白的像骰子一样立着的是山峦。‎ 原文: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翻译:天边云彩上有一条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变成五彩斑斓。太阳升起来,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原文: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深浅错杂,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原文: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翻译: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原文: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翻译:这天,看见途中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早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原文: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翻译:(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来不及去看。‎ 原文: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翻译: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的,圆形的很少。‎ 原文: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翻译:杂树很少,松树很多,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全都是平顶的。‎ 原文: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翻译: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原文: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翻译: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齐。‎ 原文:  桐城姚鼐记。‎ 翻译:  桐城人姚鼐记述。‎ ‎【朗读课文】‎ 复习 ‎【思维训练】‎ ‎  1,解释划线词语:‎ 泰山之阳  (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 其阴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 ‎ 乘风雪   ( 冒着 )‎ 长城之限  ( 界限,这里指城墙。 )‎ 遂至山巅  ( 顶峰,颠峰。 )‎ 半山居雾  ( 停留。 )‎ 戊申晦   (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 极天云一线 ( 尽,尽头。 )‎ 绛皓驳色  ( 杂,错杂。 )‎ 尽漫失   ( 模糊、缺损。 )‎ 僻不当道者 ( 偏僻。 )‎ 明烛天南  ( 名词作动词用,照。 ) ‎ ‎  2,选择:‎ ‎①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明烛天南”中“烛”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   A,腰白玉之环 ‎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   C,其阴,济水东流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②下面各句括号内所填省略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C )‎ ‎   A,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   B,余始循(之)以入 ‎   C,中谷绕(以)泰安城下 ‎   D,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 ‎ ‎③对下面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     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 ‎     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去。 ‎ ‎   C,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 ‎     有的得到阳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 ‎   D,山多石,少土。‎ ‎     山上多有石头,少有土。 ‎ ‎  3,画出作者登山的线路图,看谁画得准确。   ‎ ‎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 ‎(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绚丽壮美的胜景。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 ‎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  5,文章说“少杂树,多松”,又说“无树”。是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  “少杂树,多松”,是指整个泰山的总体情况;而“无树”是说“日观数里内”的局部情况。二者描写的对象不同。 )‎ ‎  6,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 ‎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 ‎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 ‎7,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 ‎( ①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②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  ③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④句式多变,动静结合。 )‎ ‎8,本文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 ‎( 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从旁烘托。作者是在严寒中登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 字,但从“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都可见气候严寒。 )‎ ‎9,点评本文动静结合写景的特色。‎ ‎( 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 )‎ ‎10,请你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领略泰山的美。‎ ‎(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 )‎ ‎11,仿照课文的思路,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12,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改写成描写冬天泰山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不少于500字。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